其他

真相揭秘: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海贼王竟然是清朝的一个寡妇!

2017-08-08 汉唐归来8

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海贼王竟然是清朝的一个寡妇



『“趾高气昂的寡妇率领六百条战船和四万名得胜的海盗,长驱直入,进了西江口,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害得许多孩子丧了爹娘。不少村庄被夷为平地。”

郑一嫂不仅出现在西方的小说 、影视作品里,还在游戏、漫画里都有出境。在游戏《文明 6 》里,郑一嫂与孔子、老子、孙子、李白、屈原等人一起入选了 仅 11 个席位的“中国伟人”里。在西方人眼里,郑一嫂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海盗,每一个梳理“十大历史上最著名的海盗”、“七大史上最凶残的海盗”的榜单,都不会漏掉她,她被尊称为“郑夫人”(Madame Cheng)。』



刚刚上映的《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和杰克船长的真实人生一样,扑街了。《加勒比海盗》系列已经自成一种文化,它不仅普及了强尼・德普的烟熏妆和粗眼线,还隐藏了一个被中国人遗忘的历史彩蛋——女海盗头头“清夫人”。



海贼王的女人成为了海贼王



“清夫人”是《加勒比海盗》九大海盗王之一,叫秦氏。

西方人对於这位中国女海盗的认识,大抵来自阿根廷大师级小说家Jorge Luis Borges 的短篇小说《女海盗秦寡妇》。Jorge Luis Borges 这篇短篇小说则是根据 Philip Gosse 的 The History of Piracy 里有关中国女海盗秦氏所改写的。事实上,这位中国女海盗确有其人,但她不姓秦 (多半是西方人将 Cheng 听错或写错成 Ching),她所领导的海盗舰队最鼎盛时期达一千多艘,海盗帮众多至七八万名。在海盗世界史上应该是除了郑芝龙之外,势力最庞大的一支。

“清夫人”本姓石,乳名香姑,原是名粤妓,嫁给海盗头子郑一,以郑一嫂之名传世。


在明末时期,当时就有著名的郑、石、马、徐四姓疍家贼横行珠江口。当代回族作家杨万翔的《海阔疍家强》曾提及一位在18世纪后叶越南内战中起过重大作用的疍家枭雄莫官扶。襄助莫官扶成就大事业的拍档名郑七,乃郑一的堂兄弟。由此可知,郑一嫂的娘家与夫家均为海盗世家,在她身子里,天生地流淌着与珠江水相交融的英雄血。


却说康熙收复台湾,郑成功部分残兵流向珠江口为盗,珠江口疍家贼由明末四姓演变为清初红、黄、蓝、白、黑、紫六帮。郑一乃红旗帮首领。


郑一其人,胸怀大志,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把珠江口各股疍家贼统一成一个以他为盟主的海盗大联盟,而郑一嫂堪称贤内助,自始至终参与其事,各帮海盗尊称她作“龙嫂”。无奈天意弄人,在这个海盗大联盟好不容易签约结成的1807年,郑一却在越南的一场强台风中坠海身亡,年仅42岁。由是,于“失龙寡嫂”而言,大联盟顿成大陷阱——红旗帮面临或内讧或被他帮兼并的严重危机。

初次开挂的郑一嫂立刻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她借着郑一的余威,培养自己的个人关系,拉拢了郑一的侄子,接管了红旗帮,正式成为一名海盗头子,厉害啊我的嫂!!


在郑一嫂的带领下,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红旗帮迅速壮大,全盛时期拥有大船800 多艘、小舟 1000 多只,盗众一度多达 10 万,相当于当时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据英国学者康士坦的《海盗史》记载,其规模在当时世界上堪称第一,竟然大过著名的北欧海盗。




洋人闻风丧胆的海上女王



给郑一嫂带来国际声誉的是英葡联军和清政府联手围剿红帮的一战。几支军队在大屿山大战九天,红帮只损失了 40 人,却在国际上打出了名声。


郑一嫂不仅不惧于和洋人干架,她还喜欢绑架外国商人、官员、水手,以此勒索赎金。因为一旦外国人成了肉票,就会发生三方谈判:外国公司、清朝两广官员和海盗。外国公司会向清朝的海关施压,而海盗就可以利用双方的矛盾成为最大赢家。


1809年9月,东印度公司的官员 Richard Glasspoole 和 7 位海员在澳门附近被红帮海盗绑架,直到同年 12 月才被释放。在海盗和东印度公司讨价还价的 11 周里,他在船上的待遇还不错,可以自由行动,从而耳闻目睹了海盗的日常生活。


后来他以身价 3000 美元被赎回,回到伦敦之后,就写了一本回忆录《可怕的海盗(The terrible Ladrones)》。回忆录一经出版,立刻成为畅销书,也让郑一嫂成为了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国海盗。


但书中最为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是郑一嫂为管理海盗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人们没想到,一个世纪初的中国海盗船上,不仅出现了女性管理者,而且已经有了如此先进的管理理念。


在郑一死后,郑一嫂成为红旗帮的领袖。取得合法领导地位的郑一嫂,马上通过加强舰队的组织纪律性来树立她的权威。为此,她颁布了一道非常严厉的法令:不能偷窃,不能逃跑,不能强奸,不能乱搞,公平交易,爱国爱民。


采购补给公平交易,若强取百姓财物,立即处死。

私逃上岸者,捉回插耳,刑示各船,遍游后,立杀。

凡抢夺货物,不得私留,寸缕必尽出众点阅;

归库后谓之公项,有私窃公项者,立杀。

凡乡民贪利者,接济酒米货物,必计其利而倍之。有强取私毫者,立杀。

禁止奸淫劫来的妇女,强奸者杀;

到村落掳掠妇女,下船后,一概不许污辱;询籍注簿,隔舱分住;有犯强奸、私合者,立杀。


由于条文清晰、惩罚严明,让松散的数万海盗过上了有规有矩的非法生涯,只抢商船洋船,平时上岸买老百姓的东西还加倍给钱,俨然是个一丝不苟、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的大型海域抢劫创业集团,甚至被当地百姓视为劫富济贫的好榜样,没毛病啊我的嫂!!


有一位名叫格拉斯普尔的英国富商,曾被红旗帮绑架为肉票,从而耳闻目睹疍家贼的日常生活种种。待他被以7654西班牙银元赎出并回到伦敦之后,他写出了一本独一无二的回忆录,将郑一嫂的逸事公诸天下。

据格拉斯普尔描述,郑一嫂制定的海盗条令被严格执行,违反者严惩不贷,这一点“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他断定,如此严格的约束,会造就一股攻则勇猛,防则顽强,即便位处劣势也会死拼到底的力量。

事实的确如此。在郑一嫂的经营下,红旗帮有大小船只五六百艘,部众三四万人。他们以香港大屿山为主要基地,在香港岛有营盘,有造船工场。活动范围由珠江口直迄琼州海峡。郑一嫂很早就向西方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红旗帮使用的武器是千方百计弄到手的洋货。一次,跟英国战船交火后,她认真观察对手所遗弹头,发现英国人发射的是最新研制的24磅炮弹,几个月后,她的船队便装备了此种新式大炮。

郑一嫂所领导的红旗帮装备之精良跟大清水师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不仅屡败官军,甚至取得重创葡澳舰队(其中有美国雇佣兵)且把澳门围困得几近断粮的辉煌战绩。面对英国舰船在中国的水域内横冲直闯,郑一嫂还在1809年痛击了广州内河的英国船只,俘获一艘英舰,斩杀数十英国士兵,令英军震惊。

事实上,在郑一嫂领导红旗帮期间,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保仔。张保仔原为江门疍家子,生于1786年。十五岁那年,他被窜入内河的郑一掳走,沦为疍家贼,深得郑一喜爱。名义上,张保仔是郑氏夫妇养子,但他的刚强干练使之很快跻身于红旗帮核心领导层。郑一死后,张保仔贡献出全部聪明才智,出面襄助“龙嫂”有效地廓清了群龙无首的混沌局面,并把珠江口疍家贼的事业推向鼎盛期。



联军对红旗帮无可奈何



红旗帮越来越强大,为了荡平海寇,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联合,试图借列强的力量消灭红旗帮。格拉斯普尔记载,1809年秋,清政府与葡萄牙和英国一起组成了联合舰队,要突袭大屿山消灭红旗帮。得到情报的郑一嫂,亲自坐镇大屿山纠缠住敌军主力。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派主力奇袭广州城,击杀虎门总兵。联合舰队不得已撤退,在撤退途中又遭到早已埋伏好的红旗帮主力的包围,激战九个昼夜,红旗帮仅有四十人阵亡。而联合舰队丢盔弃甲,只有几艘舰狼狈逃回广州。


红旗帮的这些大行动让满清朝庭极为恼火,连续派出大军征讨。红旗帮及其它各帮在郑一嫂、张保仔的指挥下,连续打败了前来围剿的官军。在浙江海面,打死了浙江水师提督徐廷雄;在香港大屿湾,灭掉了清海军战船二十多艘、火炮三百门,生擒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还进逼广州,打死虎门总兵林国良,迫使两广总督频频换人。

其中最大的一次“剿张”战役,是屡遭劫掠的澳门葡萄牙人会同清朝水师,组成中葡联军,合围红旗帮,一度将红旗帮的主力船队封锁于其总寨大屿山岛,历时八日。但红旗帮如有神助,张保仔算准风向与潮汐,与郑一嫂一起集结大船三百只、火炮一千五百多门、部卒两万,突然发作,海面炮矢横飞,无人敢攫其锋,于是扬长而去,官洋联军唯有望洋兴叹。


接受清政府招抚



后来,红旗帮因郑一嫂不肯改嫁给黑旗帮老大郭婆而导致各派冲突。后来,清朝政府采取了“怀柔政策”,黑旗帮作为六旗联盟的第二大帮投降,大大削减了郑一嫂和张保仔的力量。迫不得已之下,红旗帮也开始寻思着接受招安。

清朝的招安条件虽说很宽,但有一条是不能免的,就是招安时海盗们须下跪。红旗帮海盗一向看不起清军,让他们向昔日的手下败将下跪,很难接受。双方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显出了郑一嫂的巾帼豪气――她决定亲自前往广州,直接与两广总督百龄谈判,而且不带任何武器。1809年4月17日,郑一嫂不顾众人的反对,带了一个由17名妇女儿童组成的代表团亲赴广州面见总督。在谈判中,郑一嫂坚持应该保留一队帆船,不过目的不是用于打仗,而是用于“食盐贩卖”。对于百龄的所有其他提议,她一概漠然处之,直到最后百龄屈服于她的要求为止。

当然,作为一个精明的谈判者,她也适当做出了让步:同意由精于计谋的两广总督百龄提出的方案:由皇帝赐婚,准予张保仔、郑一嫂结为合法夫妻,郑一嫂、张保仔跪拜谢恩,同时,也算跪拜接受招安了。

招安后,张保仔封三品官,后升从二品,调福建闽安、彭湖等地任副将,郑一嫂授诰命夫人。海盗可以演化为义军,但不等于就是义军。招安的成功,也避免了更多平民百姓的伤亡。



三十年后,鸦片战争爆发时,郑一嫂仍然积极抗战,为林则徐抗击英军出谋划策。可惜1844 年,鸦片战争惨败,在清政府和海上霸主英国签下《南京条约》的两年后,生于海、长于海、两度出嫁于海、在东西两半球成名于海的海贼王郑一嫂,独自一人悄然长逝,终年 69 岁。她和张保仔的独子,则早在 4 年前病殁。


1845 年 5 月,石氏的“命妇”头衔被朝廷追夺回去,重新成为平民。


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里,无论是郑一嫂的传奇,还是大清朝的国运,都应了那句广东俗语“大虾米跳海──到底都唔掂”,努力了一生,最后还是逃不过劫数。不过,从妓女到海贼王,从抢匪到朝廷命妇,被写进教科书,被拍成电影,留下无数宝藏传说,这样的一生,有几个人可以承受,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


郑一嫂被西方观众熟知,首先是海盗这个身份,其次是她的女性和东方元素更是加分项,使她在西方语境中脱颖而出,在各种演绎作品中被高度浪漫化。


而同样是盗贼和女性的身份,很可惜郑一嫂在中文的作品里成为配角,或者干脆隐身。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让官方颜面尽失,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女性设定;更重要的是,她的妓女出身,以及和张保仔的乱伦爱情故事,会让主流中国观众感到尴尬,难登大雅之堂。


历史的尘埃埋没了无数个郑一嫂,如果说以前学外语是为了了解世界,现在学外语你才能了解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