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 些 事 就 他 能 拍 出 来

山口大炮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1-05-21



编辑:判官

前段时间,《棒!少年》以黑马之姿,刷屏了🍑的朋友圈,不少电影号都将其评为2020华语片第一。


据业内朋友所述,当时《棒!少年》在first电影节登陆后,全场哗然,主席连发几条朋友圈号召业内人士一定要支持观看,这才有了后来各大明星流量陆续站台,为电影的公映票房出了不少力。
 
但这部拍了两年,剪辑三年的纪录片即使有高质量的内容和同行们的鼎力宣传,票房相比同期院线片仍不太理想。

纪录片票房艰难是常识,但是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更有种西西弗斯式的英雄悲凉。

纵然如此,许慧晶导演仍在坚持拍摄纪录片。这次,他将镜头对准新年,纪录那些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逐渐消逝的年俗文化,以此来呼吁人们重视“年俗文化”这一议题。



我们常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年味是什么?就是年俗文化。

俗话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但是现在年轻人不讲武德,很多老规矩都面临赛博化改造,所有的年俗都抵挡不住手机的全面进攻。
 
别急,咱有招。
 
良心咱许导,用三个part,即《年年有余之鱼灯》、《岁岁平安之岁月长跑》、《财源滚滚之元包饺子》构成一部年俗纪录片,三种祝福对应三种年俗,在一部记录短片的体量中展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年味儿世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xv_1742471221838987273&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信你就看,不哭算你狠

就像朱塞佩有“回家”三部曲、李安有“父亲”三部曲、朴赞郁有“复仇”三部曲,为了唤起人们对年俗的记忆,支付宝找到许慧晶,整了个“年俗”三部曲。三种祝福对应三种年俗,颇有种系列特辑的feel。

 
首先说说纪录片第一part,《年年有余之鱼灯》。支付宝派出自家员工灵草来到安徽歙(shè)县的汪满田村。在这里,正月嬉鱼灯的传统留传了六百多年,甚至有“正月十五闹元宵,汪满田里嬉鱼灯”的美称。
 
最初,村民嬉鱼灯,因为水能克火,希望村子可以远离火灾。后来,鱼同余,人们嬉鱼灯更是祈望年年有余,也是因为这,每年鱼灯会都由村民自发组织举办,越办越红火,是村里的头等大事。
 
鱼灯会第一步,要选鱼头。选鱼头由村里小辈竞选,负责带领全村筹办鱼灯会。鱼头的人选也很有讲究,要选年轻有劲的。当然好处也是有的,生孙子啊,考大学啊、做生意啊、出去打工要平安回来啊,都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然后就是正式做鱼灯,可以说,做鱼灯非常考验手艺活,感觉比单排上王者还要hard。
 
首先要从山上挑选年份正合适的竹子,再把竹子晒到院子里,将竹子劈成均匀的条状用来扎鱼灯。最后在鱼灯的骨架上糊上层纸做画上色,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首先要从山上挑选年份的竹子,四年以上的竹子没用,搞一下就断掉。等把竹子晒到院子里,要用刀将竹子均匀的劈砍成条状,用来扎鱼灯。扎鱼灯的比例也有规定,总结下来就一点,不像个鱼不行
 
学到了,画三个3
 
年轻人做鱼灯的时候,老一辈就在旁指点。年轻人学的认真,老一辈教的开心,做鱼灯的手艺就这样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流传下来。
 
 
但相比鱼灯的制作过程,许导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传承上,不论时代怎样变化,有些传统总在薪火相传。
 
在许慧晶的镜头下,整个村里都有些人丁稀少,随处可见带孙孙的老头老太太,而那些青壮年,孩子的父母亲都远在城里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
 
 
虽然有人为生活在外奔波,但还是有人在村里为传承坚守,青壮年出去了,就交给孩子们。灵草采访的鱼灯非遗继承人汪在郎腿脚不方便,不能完成整个鱼灯制作,但为了让鱼灯得以传承,退居二线指导村里的小孩们制作鱼灯。
 
鱼灯延腊月,嬉闹代代传,这就是年年有余。
 
 
至于纪录片的第二部分《岁岁平安之岁月长跑》,是🍑最喜欢的一段。
 
辽宁锦州,有一对百马夫妻,老两口结婚四十年,牵手跑了上百场马拉松,从雷公山跑到纽约华盛顿,从零几年跑到现在,从未松过手。
 
老头叫叫王博,老太叫李冬梅,俩人父亲是战友,自小就结了娃娃亲,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相濡以沫不忘初心,四十年来,冬梅妹妹一直是冬梅妹妹。
 
什么梅?李冬梅!
 
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97年的时候冬梅得病,几年的时间,做了六次大手术,小手术不断,冬梅感觉自己拖累了老王头,要离婚,老王头顿时就急了。
 
“那手牵上是一辈子的事,说松就松开啊!”
 
 
为了让冬梅妹妹打消这个念头,老王头就用跑步让冬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按摩、买跑鞋,这一跑就是十几年。冬梅的身体好了,老王头也就开心了。
 
 
最初,跑步是为了对抗疾病,后来,两人是向着幸福狂奔。实力证明牵手是一辈子的事,牵上你的手,我就永远不会丢下你不管。
 
现在,老两口有了个活泼嘴甜的孙子。老王头会看小孙子打篮球,和他下军棋,冬梅妹妹在厨房做饭,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
 
 
中国人的年夜饭上,向来有给小辈发压岁钱的习俗。相传,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为了来年不要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长辈将钱装进红包里发给小辈,保佑他能避邪驱鬼,健康平安。
 
传统年俗是出于爱,革新年俗也是出于爱,这样,不止小辈能平安喜乐,老伴也能压住年岁,岁岁平安。
 
年夜饭上,老王头给孙子发过压岁钱,又给他的冬梅妹妹又包了一个,要老伴永远年轻,压住年岁。他会一年一年发下去,冬梅妹妹就会一岁一岁健健康康。
 
 
平凡的生活,隐秘而伟大,许慧晶镜头下,老两口每次看到对方,眼角都有笑纹。这就是一个“一生一伴”的故事,既是年岁,也是老两口往后余生的爱情献礼。
 
 
第三个年俗故事叫《财源滚滚之元宝饺子》。
 
在西安,有一家“城南饺子馆”,老板任阿姨堪称小生意经营者典范。在她女儿还小的时候,任阿姨就开始做生意。几十年来,阿姨卖过馄饨大饼,开过小商店,一条路不通就另觅一条,终于在卖饺子的路上经过实践检验,越办越红火。
 
 
听到阿姨那陕味方言,🍑瞬间就想到同福客栈的佟湘玉,阿姨的城南饺子馆也像同福客栈一样,是个有人情味的老店。
 
28年来,每天的材料都是阿姨亲力亲为。小到饺子馅香料购买,到按老配方一丝不苟的定量,再到去店里帮忙慰问顾客,员工的就餐,阿姨丝毫都不含糊。
 
 
看到有老顾客来了,阿姨要上去打个招呼,问问最近咋样。看到新顾客来了,阿姨特自豪,这一顿吃了,包你还想再来。
 
 
在这里,素来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说法,离家返工或离乡的人都会来这吃一顿手工饺子,甚至有人开一个小时车来店里,就为吃上一口热腾腾的浓情饺子。
 
 
阿姨的女儿以前不想像阿姨一样,每天要和油烟为伍。现在,阿姨年龄大了,逐渐有些力不从心,女儿也有了孩子,明白阿姨在她小时候总是出去打拼做生意的苦衷。
 
为了喜欢这家饺子馆的顾客们,为了那些离家的人,女儿最终还是决定继承这家饺子馆,给那些在寒冬里离家的人一个念想。
 
元宝饺子,不仅象征财源滚滚,更是一个爱的归宿。
 
 
三个故事,三段纪录片,汇成一个年俗合集,让年年有余,岁岁平安,财源滚滚,从口彩落到现实。
 
用普通人的故事,展现普通人的力量,这就是普通人对过年最纯真的坚守。




我们知道,戏剧化的情节往往能在一瞬间极大刺激观众情绪,而当观众反映到其是安排好的一种情节时,这种感动会有所衰减。

因此在剧情片之外,有了“真实电影”这一概念,比如《爱在》系列,便是经典的“真实电影”,电影与现实中时间并行,剧情发展和两人此时的情感状况有关。
 
 
但这种电影,还不是真实,只是被编排好的一种类似真实。

相比之下,纪录片是最接近真实的一种电影,将眼睛完全隐藏于镜头身后,让观众感受不到“镜头”的存在,因此,它是对生活最大程度的一种还原。

看许慧晶为支付宝拍摄的这三支纪录片时,🍑总有一种“好看到像一部剧情片”的感觉,这也和《棒!少年》给人的观感很像。
 
 
明明镜头那样朴素,也没有什么特别转折的剧情,更没有大制作大特效,但正是因为那些朴素的画面构成了最真实的年俗现状,体现了中国人最真挚的情感,才更让人动容。
 
这和许慧晶导演的一贯敏锐有关,他在谈及《棒!少年》创作时曾谈及到一点:切入角度很重要。
 
如果十个人拍一个东西都一个样,这是很恐怖的。
 
在《棒!少年》中,许慧晶讲的虽然是个群体的故事,却用双男主的形式,即调皮捣蛋精力充沛的马虎和性格内敛沉默寡言的小双来构建丰富整个留守棒球少年的群像。
 
 
最初,许慧晶对小双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但他在拍摄时总有种找不到重点的感觉,但当马虎出现时,许慧晶找到了切入点。以基地的外来者马虎为视角,串联起基地里其他人物的关系,这就是《棒!少年》独特的切入。
 
而在支付宝这次的“年俗”三部曲中,三个故事的切入视角也是不同的。
 
《年年有余》,是对年俗文化传承的诠释。许慧晶在明面上选择了汪在郎串联故事,其实却有一条暗线是村里的小孩,通过小孩儿,表述传承这一主题,串联起村子的现状,老一辈和小一辈薪火相传的年俗。
 
 
至于《岁岁平安》,这是一支“叛逆”的短片,压岁钱不再只给孩子,还要给老伴,表现的对象就是老王头和冬梅妹妹的感情。
 
怎么表现呢?
 
一开始,灵草和摄像跟着老两口跑步,跑的累了停下来,冬梅笑着用东北话对灵草说:
 
 
“快点儿,年轻人,跟上老太太。”
 
“健康”就是这感情的切入点,他们牵着彼此,为了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长久的陪伴,从未掉过队。
 
到了《财源滚滚》,这是一段有关邻里情的内容,守着一家饺子馆,守着手工饺子、女儿、老顾客,老配方。切入就是饺子,通过这一个个元宝饺子,守护和这家小店相关的所有乡亲邻里。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帮衬一把,就是最真实的中国小店。
 

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过年过年,过的不是年,是人。

无论是做鱼灯、压岁钱、包饺子、贴对联,仪式感的背后是人的守望相助。

过年,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逐和对未来的期许,更是中国式亲情血浓于水的最好表达。

可是现在,我们的文化却逐渐被我们自己亲手摧毁,我们的文化总是让外国人替我们关注。

央视拍的《春节》远没有BBC拍的《中国新年》受到的关注多,而距离最近拍摄的春节纪录片《回家过年》,也早已过去了四年。
 
 
许慧晶导演曾说过:“我在想纪录片到底能干嘛?它有没有其他的一种呈现方式,去接近更多的人。我不希望拍完一个片子,去参加一些影展,然后就消失了。因为纪录片毕竟是一个载体,它具有媒体属性,但是一旦它的传播属性被切断之后,本身承载的功能性就会减弱很多。只有当它努力抵达更多的观众,引起广泛的讨论时,才会有更多人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关心、帮助这些拍摄对象,这样才能促成一定的改变和希望。”

支付宝的这支纪录片也一样,虽然年味在变淡、年俗在消解,但当这种现象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关注到年俗文化的美好,中国年就不会变样。
 
年味,年俗,就是那一支支、一个个、一碗碗,热腾的人情味啊!
 
纹身有old school,服装有old school,过年同样应有old school。
 
2月18日-2月23日,上支付宝搜“218”,体验支付宝平台理财年度好品,新的一年,辞旧迎新,和支付宝一起迎开门红讨红彩头。

设计/视觉  suisui 老师


#推荐阅读#


真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