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寂静之地2》:三胎家庭的“幸福生活”

蒜泥白肉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2-05-10
编辑:判官

刚刚上映的《寂静之地2》,蹭一下昨天的热点的话,其实也可以叫《三胎家庭的幸福生活》。



当然啦,这是玩笑话。因为严格上说不是三胎,而是四胎。


三胎家庭的生活也并不幸福,可以说“水深火热”


而三胎家庭水深火热的生存故事,恰好是近期唯一值得你走近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寂静之地》系列是近几年少有的票房口碑都不错的恐怖片。


所以有了1之后才有2,然后估计会有3。恐怖片一直是纯纯的商业片,这玩意儿继不继续拍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看你赚不赚钱。


第一部当年北美狂揽3亿美元票房,在内地上映时也卖了1亿多,而它本身成本非常低,不足2000万美元,稳赚不赔,属于制片人夜里做梦都会笑死的项目。


那之所以会这么受欢迎,好看是最直接的。


衡量恐怖片好看的一个要素就是不侮辱观众智商的前提下做到“吓人”,典型就是温子仁的《招魂》《潜伏》系列。



但《招魂》《潜伏》整体太阴间了,也就是过于吓人,这就劝退了一部分人。


而《寂静之地》不一样,属于在恐怖阈值内的那种恐怖,最主要原因是,它强调的是惊吓氛围感



故事很简单直接,天降怪物,只要一听到声音就挥舞着大爪子变身电锯狂魔,咔咔砍人。


女主一家主角光环照耀,安全逃离,度过一段平静日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基地失守,男主为了保护妻儿狗带(真正的男人)。


第一部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恐怕就是女主躲在浴缸里在怪物眼皮子底下分娩。看的人惊呼下体生疼,感慨一句为母则刚,演员牛逼。



本部承接上一部剧情,男主狗带后,猛妈带着一儿一女和一个小baby离开家园寻求生路。


打开豆瓣就会发现评论和上一部差不多,口碑很两极。


差评觉得bug多到简直数不过来,几乎每十分钟都会被观众揪出一个巨大的逻辑漏洞,好评当然也还是聚焦于片子氛围营造不错,看得出剧组经费也涨了不少。



考虑到影片刚上映,很多读者都还没去看,今天这篇文章就先不说剧情上各种细节,而是说几个影片重要的特点。

 


先来说说叙事上,这部片和系列本身设定和叙事都还是可以讲讲。


大概就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围绕系列的核心设定,就是“无声”,第二个就是关于第二部的双线叙事。

 

首先,不能发出声音是一个在《寂静之地2》一开始就被凸显的细节。



影片在一开始就补上怪物出现的背景:天空一团火球坠落,人群四散逃离,怪物开始在大街上发动袭击。当父亲和孩子躲在一家店内的时候,父亲用手敲敲捂住了一位正在祈祷的老人的嘴。这个点很值得注意,它暗示了很多信息。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捂住嘴不让自己或其他人发声是一个人本能的反应。这也是我们观众与影片里角色人物之间最重要的相似点,我们观众在影片塑造的恐怖气氛里,连爆米花也不敢嚼了。


 

同时这个系列设定最高明的地方就是通过无法发声来引伸出人类之间交流的重要性,支撑这个概念的细节不断地被放置在影片的各处。




比如从与世隔绝到听到收音机里的歌曲,角色们才得知人类并没有灭亡。在上一部中,父亲最终通过大声的呼喊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同时也牺牲了自己。


 

当然无法交流作为灾难或者说灾难的前兆,并不是《寂静之地》的专属,在《地心引力》的开头,宇航员和地面基地的交流中断后就遭到了撞击。

 

然后,在《寂静之地2》中,影片的创作者们不仅全面提高了制作水平,还用更巧的心思来让影片的刺激升级,主要就体现在影片中段后的两条线索并行。


两条线分别是新男主和女儿,以及女主艾米莉·勃朗特、儿子和刚出生的宝宝。新男主和听障女儿根据收音机听到的希望,前去寻找地球上的其他幸存者。




这里一开始是女儿独自离去,最终被新男主追上,两人一同上路。艾米莉·勃朗特饰演的女主角和大儿子以及小婴儿留守在新男主自己的据点。而女主角这条线同样也有分叉,女主角需要治疗孩子的伤而外出。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影片通过平行剪辑的方式,将两条线穿插起来。


在建立完多条故事线之后,导演用了非常娴熟的的平行剪辑手法。


通过剪辑,角色们的似乎都可以看到对方,他们的动作甚至呼吸都可以做到一致,而到了最终的高潮段落,通过无线电电波将多条故事线连接在一起,并且在两位成年人受伤后,两位孩子最终担负起了杀死怪物的重任,人物也有了成长。


 

在第一部中,人类主要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故事常常是通过为人物制造困难,如那颗令人印象深刻的钉子,以及分娩的戏份来营造那种惊悚和窒息的气氛。


但是在第二部,怪物不再那么神秘,影片主创也就更多的让怪物露脸和人类展开厮杀。在这部中,战斗场面也是全面升级,最后的孩子大战怪物的高潮戏也是有更多的爽点。


 

当然,这个系列的卖点其实不是在叙事上,最重要的还是其氛围感的营造。这个氛围不仅仅是影片内氛围,观影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翻看一下评论就会发现,这是为数不多观众普遍认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影片。



说到观影体验的营造,就不得不提美国B级片营销大师威廉·卡斯尔。

 

他一开始游荡于剧院之间,后来逐渐参与到电影制作中。1958年受了法国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Henri-Georges Clouzot)的电影——《恶魔》(Les diaboliques)的刺激,他决定要拍摄一部“大制作”,这就是他抵押了房产来拍摄他的重要作品《恐怖之旅》(Macabre)。


 

就是从这部电影上映开始,卡斯尔成为了恐怖电影噱头营销之王。他给保险公司打电话,为每个看自己电影的观众买了一份保险:如果在看这部电影时被吓死,每人赔偿1000美元!


这让观众成群结对的去看《恐怖之旅》,在影院的大堂还有医院的护士,而影院的门口还停放了灵车。这部电影以九万美元的投资换来了五百万美元的收入,获得了彻彻底底商业的成功。

 

 在电影《猛鬼屋》(House on Haunted Hill)的放映现场,卡斯尔准备了一个12英尺长的充气荧光骷髅,让它飘在影院的上空惊吓观众。然而这个机关不是每次都奏效,有的时候它会卡出,甚至掉到观众席里,让观众吓的够呛。




《13幽灵》(13 Ghosts,1960)中卡斯尔发明了一种护目镜,通过护目镜可以看到鬼怪的真身。


电影院里的观众每人被发放了一个和电影中主角一样的护目镜,在主角带上护目镜的时候观众如法炮制,就可以在银幕上看到经过特殊处理的鬼怪。




无疑这个噱头在当时绝对算得上“高科技”。1961年的电影《猎尸者》(Mr. Sardonicus)的噱头是“惩罚投票”(Punishment Poll)。




在电影高潮时银幕上现实出要观众来决定主角的命运,观众用印有拇指的卡片用向上和向下的方式来决定猎尸者的死活。听起来很像现在我们常提起的互动电影。

 

《寂静之地》这个系列当然没有像威廉·卡斯尔这样的营销自己的观影氛围来“骗”观众入场。



但《寂静之地》的成功,以及目前第二部目前超1亿人民币的票房,其实又说明了,有时候,看电影就是冲着一次绝妙的观影体验来的。


能在电影院看到这样的B级片,还要什么自行车?


设计/视觉:VINCENT




#推荐阅读#



近期唯一值得你走进电影院的电影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