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书单】科学究竟是什么?

码中人 码农真经 2023-12-25

本周是2022年第33周,最近对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非常感兴趣,给大家推荐科学哲学相关的书籍。也欢迎您入群讨论。

码农读书交流群

科学究竟是什么(最新增补本)

科学究竟是什么(最新增补本)

《科学究竟是什么?》是英国著名学者A.F.查尔默斯论述当代科学哲学的代表作。提起查尔默斯,相信许多读者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1982年,他这部著作第一版的中文版首次在我国出版,是当时国内最早全面而系统地介绍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的重要著作,它对科学哲学在学术复兴后的中国的传播、对我国科学哲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研究的开展,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有不少人正是读着《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走人科学哲学的殿堂的。

《科学究竟是什么?》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部优秀的科学哲学教科书。作者在书中介绍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还介绍了20世纪最后20年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

电子书截图

科学究竟是什么 电子书截图

科学究竟是什么 电子书截图

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第一部分是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中某些基础命题的介绍。这些命题包括世界观的概念、科学方法和推理、真理、证据、经验事实和哲学性 / 概念性事实之间的对比、可证伪性以及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

第二部分探讨了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并关注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哲学性 / 概念性命题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部分介绍了新近的发现和发展,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相对论、量子理论和演化论。

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第四版)

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第四版)

《科学哲学的历史导论》是一部优秀的科学哲学导论著作,内容均衡而翔实,语言简洁而清晰。它为科学哲学的不同观点提供了历史阐述,特别是围绕“如何正确评价科学”这一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对不同历史时期、派别的重要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观点给出精当的陈述和分析。此新版结合科学哲学的当代进展,包含了关于理论评价、实验活动、科学实在论争论以及生物学哲学的新近工作。 

科学哲学的兴起

科学哲学的兴起

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它认为,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本书想指出,从这个基础上已出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这种哲学在我们时代的科学里已找到了工具去解决那些在早先只是猜测对象的问题。简言之,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要指出,哲学已从思辨进展而为科学了。

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共8种14册)

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共8种14册)

《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丛书( Handbook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Series )是国际著名学术出 版机构爱思唯尔出版公司(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 )于2006年开始推出的一套科学哲学研究书系,由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家一一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多夫·加贝( Dov M. Gabbay)、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保罗·萨加德( Paul Thagard)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翰·伍兹( John Woods )联合主编。丛书一经推出, 立即在世界科学哲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目前出版的具有国际学术水平的科学哲 学研究参考书。

《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丛书汇集了国际科学哲学界一流专家的集体智慧, 立足于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 前沿, 融合了相关科学研究领域的全新成果, 全方位地展示出了当前世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 的全景。丛书体例严谨、内容极为丰富,既涵盖了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又涉及到应用研究的具体领域,是科学哲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研究者必备的参考资料, 同时也非常适合于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此外, 本丛书也适合于对其专业领域的方法论问题感兴趣的科学家参阅。

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

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

何为科学?科学是否客观?科学能否解释一切?本书为当代科学哲学中的主要问题提供了一幅清晰准确的鸟瞰图。萨米尔•奥卡沙开篇扼要介绍科学发展的历程,继尔探讨科学推理的本质、科学领域的革命以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理论问题。作者还审视了专门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科学和宗教之间的争端,以及科学作为双刃剑的利与弊。

哲学·科学·常识

哲学·科学·常识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既是对历史上人类求知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人之本、知识之本的追问。

人类解释世界的努力,前有神话、巫术,后有哲学、科学。排除了千难万险,才抵达日心说、牛顿力学、进化论、量子物理,才使得科学成为“真理”的代言者。一方面人们常常反思,科学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功?人们经验着同样的世界,为什么只有欧洲产生了科学?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科学之成功付出了代价:用科学来逼近“真理”,却将人的心灵排除出真理的领域之外。用数学和实验思维树立的科学大厦里,没有人之善恶、悲喜的位置——科学果真是这个世界的全部答案吗?人们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有时竟恍然不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在深入,还是在背离。难道果真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科学之外,还另有有求道之途?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站在人类认知发展前端的一次回望:回到我们探求真理的本意:我们究竟是要探索未知的领域,拓展人类认识的边界?还是要理解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在纷繁的人世间消解困惑,更好地生活?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

所有的学科都是从人类最初的好奇开始的,哲学思考的种子也诞生于每个普通人的好奇。我们从常识中逐渐推理出了各学科的精密体系,也建造出了人类的哲学大厦。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座由科学哲学、分析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形而上学、逻辑学等学科铺展出来的设计蓝图。跟随作者的思考,我们会推翻自己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刻板印象,会认识到哲学是用什么工具让人们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兴趣走向对永恒与无尽的思考。

宇宙如此广阔,哲学与科学始终并肩而行,共同向着人类晦暗的未知与已知的混沌空间前进。那么,你是否有勇气、有野心、有好奇心进入人类最初与最终的事业?你,是否为未知而战栗?

关注 码中人

点赞、转发、广告,更多优质资源等你来...

(世界观)

往期推荐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码中人”,原创技术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