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速递 | 聆听卢卫中教授讲授认知语言学与翻译

8月5—6日,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七期——“认知语言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研修班在线上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卢卫中教授与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主讲,围绕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态势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讲解,助力来自260余所院校的300余名参班教师深化理论理解,把握前沿动态,提升领域内研究能力。


本期研修班聚焦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旨在帮助参班教师理解认知语言学理论流派与内涵,加深对认知方式、知识结构和语言学习过程的了解;把握研究方法,探索学科前沿,促进专业发展。

卢卫中教授担任“隐喻与转喻”和“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两个专题的主讲。在第一讲中,卢卫中系统全面地讲解了隐喻、转喻,以及两者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卢卫中指出,人类在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喜欢使用“由此及彼”的间接表达,而此类表达的两大认知机制就是隐喻和转喻。卢卫中深入分析了认知隐喻和转喻研究的演变和发展,借用大量实例阐释了概念隐喻、多模态隐喻、刻意隐喻、转喻链等重要概念;梳理了隐喻、转喻的识别方法和语料库方法等内容,为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转喻是隐喻的基础,在语言中两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多种互动关系。此外,卢卫中还深入阐述了隐喻、转喻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与其他学科(如教学)的交叉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卢卫中的第二讲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和翻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认知翻译学。聚焦狭义认知翻译学,即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研究,卢卫中通过引用大量文学和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实例,全面介绍了隐喻与翻译研究、转喻与翻译研究、识解与翻译研究、象似性与翻译研究等四个领域。卢卫中指出,认知翻译学与其说是一门新兴学科,倒不如说是翻译研究的新途径和新范式。最后,卢卫中从文学隐喻与转喻翻译、语篇层面的转喻翻译、隐喻翻译与转喻翻译之间的互动等方面对认知翻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参班教师展示了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和王小雯老师主持。两天研修之旅紧张而充实,三位主讲专家深入阐释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源流、重要研究话题及交叉研究,介绍且示范了重要研究方法,并对未来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参班教师认真撰写反思日志,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并将分组讨论的成果进行了汇报分享,对认知语言学理论、方法、核心话题及交叉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助力今后开展认知语言学相关研究。参班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深入了解了认知语言学的全貌及最新的研究动态,提升了理论和方法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THE END


供稿:英语系

图片:卢卫中

编辑:邵一诺

责编:许俊俊

·学术速递 | 陈芳老师获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立项

·学术速递 | 外国语学院获浙江省社科联课题立项

·学术速递 | 吴忠华老师一论文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发表

·学术速递 | 黄庆欢副教授一论文在《中国翻译》上发表

·学术速递 | 沈明霞副教授一论文获SSCI和A&HCI双检索

为ZUCC外国语学院点个!告诉大家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