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发地区怎么学发达地区,中国古代寓言有这几个警示

刘细彦 上海华略智库
2024-09-03



者:刘细彦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点不仅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也适用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如何让先发地区的经验之花,在后发地区结下成功之果?本文作者结合四则中国古代寓言,总结了后发地区学习先发地区经验的四点警示。发人深省,一起来看!

全文3005字,阅读约8分钟

华略原创音频上线,欢迎收听音频版
我国素有见贤思齐的好传统,他人有好的品性德行,则想虚心学习,与之比肩。推而广之,学习经验也是如此,对他人由实践中得来的先进的知识、娴熟的技能或成功的举措等,则采取“拿来主义”,采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


当今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呈现出先进、中间和后进并存的态势。后进学习先进,先进引领后进,波浪式前进、跨越式发展,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然而,要使先发地区的经验之花,在后发地区结下成功之果,方法问题至关重要。方法得当,可能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可能南辕北辙。笔者认为,后发地区学习先发地区的经验,可从中国古代寓言中得到四点警示。



戒东施效颦,须将目标定位合理化。东施学习西施,其情可原,其勇可嘉,但为什么落得一个被人耻笑的下场?关键是目标定位太高,超越了自己的潜质。西施之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颦一笑,倾国倾城,一般人根本难以学得,何况丑女东施?


心理学有个“跳起来摘桃子”的理论,意思是确定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最好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树上的“桃子”。后发地区学习经验,有虚心向学的胸襟,有积极看齐的目标,这是可贵的进取姿态,但也应该树立“摘桃思维”。一方面,面对树上的“桃子”,既要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难而成的勇气,竭力而为“跳一跳”;又要尊重实际、把握规律、科学作为,量力而行“摘得到”。



因此,在确立学习目标的时候,应当科学地估量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所拥有的实际能力、所具备的发展潜力,树立既有激励价值又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有一个基本公式,即激励力等于行动的效价乘以期望值。目标就是效价,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是期望值。效价太高而期望值不高,激励力同样偏弱。


前些年,中部地区有座四线城市把全球公认的繁荣、美丽的国际现代化都市新加坡作为城市建设的学习目标,提出“学习新加坡,城建大动作”的口号,大张旗鼓地开会动员、部署落实,似乎很是鼓舞人心。然而,主观愿望超越了实际可能,并没有产生多少现实的促动力,热闹一阵就偃旗息鼓了。后来,把“北方明珠”的大连、诗意浪漫的青岛等规模相近、资源相仿而实力不算悬殊的城市作为学习目标,修道路、建广场、兴花苑、治污水,既尽力而为,又力所能及,大大提高了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



戒邯郸学步,须将他人经验本土化。燕国寿陵少年赴赵国诚心学习邯郸人走路的优美步法,而舍弃本来的实用步法,结果他人的步法没学到,自己原有的步法也丢了,只好爬回老家。这位寿陵少年之所以弄得如此狼狈,根源在于机械地模仿他人表面的步法,未能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

其实,步法是形其外的表征,那种优雅也可能与邯郸人的气韵、心境甚至文化等慧其内的特质有关。通过下一番研究的功夫,再检视自己的实际状况,要将步法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保留哪些特质,又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因此,后发地区在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应当将他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做一番嫁接、改造、融合、统一的功夫,非要生搬硬套,结果事与愿违。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山淮北则为枳”。淮南汁丰味美的橘,到淮北却变成了酸涩难咽的枳,是水土不同的缘故。


自然规律如此,社会规律同样如此。一定的经验生长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之中,历史传统、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制度条件等不同,适合生长的经验自然也不相同,这正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这些年,一些后发地区到国内东南沿海先发地区甚至漂洋过海到发达国家,进行学习考察、干部挂职、组班培训的队伍络绎不绝,热情持续不减,但学习的成果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呢?因为后发地区同先发地区和先发国家的物质基础、文化底蕴和环境条件等,往往既有相近的特质,同时也可能有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简单照搬他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而忽视这些措施和办法存在的基础,不下力气营造这些措施和办法所存在的土壤,比如政府依然还是官本位,办事依然要找门路,市场主体的诉求依然不能上直通车,经验之花要么在本地枯萎,要么在本地变异。我们提倡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不仅仅是说实话、办实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走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之路。



戒买椟还珠,须将学习内容核心化。楚国人到郑国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美,郑国人竟然退还了珍珠而买下了匣子。匣子秀其外、华其表,光艳夺目,而珍珠慧其中、实其里,朴实无华。但匣子毕竟是形式、是现象,珍珠才是内容,是本质。迷惑于形式与现象,而舍弃内容和本质,实在是本末倒置,取舍失当。



改革开放以来,江浙、广东等先发地区经济如同猛虎下山,恰似猴子上树,发展之快令人咋舌,后发地区掀起了一轮接一轮学习考察经验的热潮,且考察的规格渐高、阵势渐大、频率渐繁。考察期间,又是走访座谈,又是实地参观,“一日看尽长安花”。考察之后,又是全员研讨,又是制定措施,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结果呢?后发地区还是在学习追赶先发地区的路上。


后发地区的资源不是不丰富,人民不是不聪慧,这些年高铁高速网的覆盖延伸也使其交通条件加速改善,但江浙、广东等先发地区,为何依然处在领跑的位置,后发地区为此感慨万端,抓紧嫁接移植先发地区的具体做法。

比如有的后发地区,热衷于建设五星级宾馆改善接待条件,连接高速公路铁路改善交通条件,减免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改善政策条件,而对深深地裹藏在表象中的诚信文化、服务文化、效率文化、创新文化、责任文化和拼搏文化等文化内核,或视而不见,或视之务虚。这些内在的文化因素,恰恰是先发地区对先进技术、一流人才和高质量资本等要素资源,具有持续吸引力的“制胜法宝”,正是光艳夺目的匣子中那颗朴实无华的“珍珠”,这也正是后发地区最稀缺的资源,因而也是学习先发地区经验中最该学习也最难学习的核心部分。


戒朝三暮四,须将学习行为恒久化。庄子笔下有个寓言“朝三暮四”,原意是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物,但后来演变为讽喻人的行为易变,反复无常。

在我们这个经济深刻转型、社会深刻变迁、创新被奉为圭臬的时代,墨守成规、刻板不变是发展的大忌。因而,谁能把握发展的先机,谁就能赢得主动;谁错失发展的良机,谁就陷入被动。


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过度的敏感可能造成心性的浮躁,频繁的变异可能造成理性的缺失。比如西部地区有座四线城市,高举发展的大旗,盘点自身的资源,急于改变后发的现状,处于发展的焦虑中,发展的方向经常调整。这几年见一些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火遍全球,赚得盆满钵满,这座城市有着专业制造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的基础,就信心满满地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科技城”;见一些地区科技赋能种源农业,符合国家“端稳自己的饭碗”导向,这座城市种源农业发展刚有点起色,就雄心勃勃地冲刺“中国农业硅谷”。经常掉头折腾的结果是,园区气息奄奄,财政债台高筑,发展方向愈加迷茫。


树高千丈,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经验的生成,是艰辛探索、不懈努力的结果。固然学习他人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发挥后发优势,但如果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恐怕外地的经验也难以在本地生根、开花,结果多为以轰轰烈烈、高高兴兴始,以忙忙碌碌、平平淡淡终,反反复复,劳而无功。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揭示了学习的普遍规律,持之以恒,方有所成。


因此,一旦认准了他人的经验,就要真心诚意地学习,持之以恒地落实。如同移栽的树木,只要洒水施肥,精心呵护,天长日久,必然亭亭如盖,哪能寄望于树木一夜之间就枝繁叶茂呢?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座谈会之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何实现新突破?
【原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原创】华略智库夏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把握好四对关系【原创】重大突发!“奥特曼”出局!“小怪兽”何去何从?(下)【原创】重大突发!“奥特曼”出局!“小怪兽”何去何从?(上)【热文】黄奇帆最新演讲:当下中国经济的短板
【热文】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万字报告:我们还在等政策,人家早干了【热文】天津市委组织部长的最新文章,非常值得细读!(深度好文)
【热文】习近平6天沪苏之行,蕴含哪些深意?
【热文】芒格离世前最后一次发声:未来20年,中国是一个投资富矿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