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1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西安最严封城千年罕见:所有人不出户!专家:新冠病人没死,防疫人员累死!

90后洞见 2022-01-04 22:46

《一》西安实行最严管控:所有人不出户!附疫情下的西安最真实相册,千年罕见


来源:新老人


西安疫情,正在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12月25日、26日,西安连续两天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在150例以上。


而专家表示,目前西安仍处于报告病例的高峰期,更引人关注的是,西安目前已经实行最严管控,这在疫情发生以来都是非常罕见的。


1


西安实行最严管控:
市民外出采购暂停!




根据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12月27日零时起,全市进一步提升防控等级,实行最严格的社会面管控措施。



西安非疫情防控及民生保障车辆不得上路



西安市公安局27日发布通告称,12月27日0时起,西安进一步提升防控等级,实行最严格的社会面管控措施,非疫情防控及民生保障车辆不得上路,市民除参加核酸采样外,坚持不出户、不聚集。


为了防范疫情继续外溢的风险,在27日下午召开的疫情发布会上,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戴滨华表示,截至12月26日晚,道路客运方面,全省暂停跨省班线229条、401辆车,分别占总数的76%和78%。戴滨华表示,要坚决遏制防范疫情通过交通运输渠道传播外溢。交通运输部门采取的措施包括严格公路查控、强化道路客运管控等。



西安暂停2天1人外出采购



12月26日,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指出:12月27日12时,将启动新一轮核酸筛查。


为确保新一轮核酸筛查结果的精准度,从27日零时起,进一步强化全市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暂停2天1人外出采购政策——所有居民除按要求参加核酸采样外,均不出户、不聚集。本轮筛查完成后,将据检测结果,视情况调整管控措施。


另据@西安发布 消息,2021年12月26日18时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面消杀。消杀作业后,避免用手触摸建筑物外表面及花草树木,一旦触摸,立即用清水冲洗。


不服从指挥的最高将被拘留



向流调工作人员隐瞒实情、虚构事实、故意躲藏,拒绝、阻碍调查工作,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风险,以及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将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凡扰乱核酸采样点现场秩序,不按“采样位和等待位保持2米以上距离,排队人员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等相关规定,拒不服从防疫、公安人员现场指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最高可处行政拘留十日并处五百元罚款



各大专院校、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医疗机构、物流寄递场所等单位,未按通告要求履行主体责任,造成后果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规定,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员法律责任。


从这些措施来看,可见这次西安是动了真格,形势也很严峻。本轮疫情,已经成为了这两年来,西安所面临的最严峻的一次。

2


西安最新实景照:

空无一人




而目前的西安街头,在遵循最新的防疫政策后,当地的居民都十分配合,基本上已经空无一人,全部都在居家不外出。


下面新老人就和大家分享一组西安现在最新的实景照片,这是一位西安的网友在下午利用买菜的间隙,抽空看了看疫情下的西安后,拍下的照片。(来源:美篇)


原本热闹繁华的城市,到照片中的空无一人,实在令人无奈。

西京医院门口,没有了往日的人流。疫情之下,看病的人都少了,是生病的人少了?还是生病了不敢出门看呢?


西京医院,全西安最好的医院,乃至全国也是排名前五的医院吧,平时就是人多,交钱都要排队的地方。


曾经繁华的康复路,是西安、乃至大西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批发市场。


长乐路西(康复路)


长乐路东(康福路)


被封锁的多彩新天地


朝阳门


远望丹凤门


大明宫丹凤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华1935,西安市最早的纺织企业,及与之配套的陕西省第一个发电厂,始建于1935年,辉煌已过,如今成为纺织工业博物馆。


紧锁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门


西安火车站,不见旅客,

只见警车和警察。


火车站站前的解放路,一眼望去就两人。


五路口十字,临近火车站的商贸中心地带,平时算是客流量最大的十字。


五路口十字的解放路


关闭的革命公园,

一美女在压腿锻炼。


北大街十字,又一个商贸中心,客流中心。


北大街十字。


西华门十字,紧临省政府,钟楼,平时就是人多。

钟楼转盘,西安的中心,

平时算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鼓楼


都城隍庙,规格最高的城隍庙。


西门


西门里


西大街沃尔玛门前排队的景象,不是这张照片,给我说我都不会信。


回民街,小吃名街,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钟楼,西安市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


南门里


湘子庙


南门广场


南门广场


永宁门吊桥,箭楼。


南门外


封锁的书院门


宝庆寺塔


没人的省图书馆


长安南路(省图门前)


南二环


小寨十字,又一个商贸中心,客流中心。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不见昔日排队等候的人群。


雁塔南路


大雁塔北广场


大雁塔广场西侧


慈恩路


大雁塔南广场,找不出一个人影。


大雁塔步行街,

只看到警戒的警察


往昔西安年最中国,今年的西安年最安静。


大唐芙蓉园西门


大雁塔景区南


曲江池广场


秦二世陵园


远望曲江池


远望寒窑


曲江池水


曲江池水


兴庆公园南门口


大门紧闭的西安交通大学


全程48.29km,骑行、拍照共计2小时54分钟,完成西安市内商贸中心、火车站、旅游景点全打卡,完成疫情下的西安市况大采访。


出趟门不容易,买袋菜回家,继续宅家!


以上就是该网友发布的西安最新实景图了。


希望疫情早日散去,期待西安早日恢复生机。


《二》曾光罕见发言:新冠病人没有死,防疫人员累死了!不赞成

来源:知否卫监,洪广玉


曾光教授罕见地对“干部问责制”提出了不同看法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著名流行病学、公共卫生专家曾光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个视频,他有几句话讲得非常重,态度很罕见。



曾光说:我听说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没有死,我们的人(指防疫工作人员),累死了。

 

曾光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干部问责制,比如工作做得一样好的人,但是他这里出现疫情了,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可能这部分人压力非常大,甚至可能被免职了。那其它地方人,为了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或者给部下施加压力。”

 

像曾光这样的科学家,考虑到他还有官方身份,一般是建议做什么,很少明确“反对”什么。但这一次,曾光明确反对“超负荷防疫”,“拼的是人们不睡觉,连续超负荷工作,我不赞成这样。应该是讲究科学防疫,另外对发生疫情,应该客观冷静对待,关键是早下手。”

 

“超负荷防疫”和“干部问责制”是息息相关的。曾光实际上委婉地提出了对“干部问责制”的不同看法。


作为国家疾控中心流行病学的首席科学家,曾光的表态一定是深思熟虑的,甚至可以说是到了一个紧要的关头才这样说。那么,目前形势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众多工作人员倒在防疫一线



这里有一些新闻:

 

2021年12月14日,浙江乐清民警陈源凯突发疾病,牺牲在了防疫第一线。生前连续五天加班,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极度劳累……

 

2021年11 月 26 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沙琳因公殉职。生前连续 14 天坚守在抗疫一线,全力协调筹集医疗救治物资,因过度劳累导致心源性猝死……

 

2021年11月12日夜里,辽宁省大连民警刘秋利因突发疾病牺牲。从2020年初开始,刘秋利就冲在抗疫最前线,核查流调信息,他最多一天打了近300个电话,还要参与人员转移、维持秩序、录入信息、配送物资等工作,经常一天下来累到虚脱。

 

今年以来,牺牲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有石家庄社区工作人员李瑞芝、河北廊坊村干部刘广来、广东揭阳民警黄少波、山东泰安民警李弦……


而在疫情防控压力最大的云南省,自抗疫以来到2021年9月,有41位民辅警因公牺牲。



对于这些因参与防疫工作而牺牲的工作人员,我们不能不感到痛心、惋惜。但更残酷的,这种情形似乎不会马上结束,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倒下的是谁。


疫情仍在发展。12月22日,全国共报告本土病例71例,分布在5个省。12月23日一早,西安市发布消息,核酸筛查工作共发现核酸阳性人员127例,西安市,疫情已经出现“社区传播”。目前,西安市已经暂停航班和火车,全市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因为中国已经有丰富的“动态清零”经验,我相信随着管制力度的加大,全国各省市最终都能将疫情控制下来。西安也会控制下来,当然代价很大。


△西安火车上公布的防疫措施


回顾整个2021年,中国各省市疫情可谓“此起彼伏”。根据我的手动统计,新增本地病例全国都为零的日子不超过40天(其中仍有无症状感染者和境外输入病例),主要集中在6月和9月的部分时间。而到10月,疫情就没有断过线,而这次西安爆大雷之前,其它省市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疫情的防控压力极大,可以总结为两个字:苦战。


而在2022年,苦战显然还会继续。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困境:众多一线防疫人员牺牲的背后,是无数基层人员的超负荷运转已经2年,他们还能撑多久?


“动态清零”本身就是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健康,但另如果现在就已经为了“清零”而付出过多的人员牺牲,更不用说已经扛了整2年的民生经济,该如何交待?


必须更新认识:各地为何破防?


很显然,包括曾光在内的一些专家已经看到了这种困境。如果说“清零”的策略短期不会改变,那就要减少防疫代价。防疫当然就要付出代价,但所有这些代价都是必须的吗?


并不是。曾光教授说的很清楚,其中症结在于为了“怕免职“而一层层施加的压力,并不是出于”科学防疫“的需要。


在这点上,我十分赞同曾光教授的判断。早在今年南京疫情爆发以后,我就提出,大家要更新一个认识:发生疫情,核心原因不是什么“缺乏意识责任“的问题,而是在面对德尔塔这样的变异毒株时,所需要的防控能力和防疫资源远超之前。少数几个官员的“责任意识”不是关键因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病毒太难防了。全国各省市都有破防,难道每个地方的官员都没有责任感吗?



△本人今年8月6日对疫情的观点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防疫遵循“木桶原理“,病毒只需要突破防疫最薄弱的环节就行,这个环节可能是一个清洁工,一个货运人员,或者一个送餐人员,也可能是某个消毒不彻底的物品,很多是你原来想不到的地方。真是太难防了。


另外一个难防的因素在于,随着去年下半年新冠疫苗接种的全面铺开,全国大部分人都接种了两针(截至今年9月,9亿多人完成全程接种),疫苗难防感染,但可以降低重症率。接种疫苗带来的一个变化是被感染者更多为轻症或者无症状,这给病毒的“早发现早报告”带来了极大挑战。


需要考虑的是,这还只是德尔塔毒株,传播力可能是德尔塔毒株3-4倍的奥密克戎毒株正滚滚而来,它更难防。



改变防疫形式主义,先调整“问责制”



越是面对这种难防的病毒,越要客观冷静。首先一点,就是要重新审视一刀切的“问责制“。不是说不能再问责了,而是不能出现疫情就必须官员免职,要实事求是追责。因为只有些地方出现疫情了,可能不是干部不用心,而是人员水平有限、防疫资源有限,甚至纯粹是运气差。


极致的问责必然导致各地官员心理压力巨大,神经高度紧张。他们实际上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到位”,既然不确定,那就把容易看见、适合汇报的表面工作都做全了,有余力再做其它的,以防问责。形式主义就是这么产生的。


形式主必然导致层层加码,一方面让基层工作人员“连续超负荷运转“,因为“闲着”看起来就像是防疫不到位;另一方面是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也被形式主义搞得鸡飞狗跳。


形式主义的另一大问题是浪费防疫资源,模糊防疫重点。因为防疫的人力、物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地方平均分配。你把很多时间用在测体温、填表、检测健康码,就不可能有更多时间用在真正的防疫漏洞上。


我的建议是将疫情”问责制“调整为“奖励”为主,问责为辅,对于防疫得好的地区要褒奖。因为只有采取科学防疫措施才能防好,而形式主义是防不住的。



那么,如何调整才能回归“科学防疫”呢?对于这点,除了“早下手”这点,在另外的访谈中,曾光教授也进行了说明,即“我们在每一个地方防控,最后都要及时做总结,及时做评估,分析控制疫情的关键因素,并在之后保留。”

 

看似简单的话,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我举一例,全国有哪个地方是通过在商场或小区门口测体温发现病例的?没有吧,一个都没有。这样的措施就不是“关键因素”,不值得保留。

 

曾光表示,动态清零靠科学和智慧,无需层层加码,要避免疫情防控“盲目扩大化”。是时候清查一下“盲目扩大化”的问题了,否则会大大削弱“动态清零”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打开沐浴新世界!和你的“鸡皮”“干皮”说88
莫言: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这本书,才把这个奖项给我
人生不读《菜根谭》,活到百岁也枉然!
爆火5年的古诗词日历,来了!2022全新升级,有诗、有画、有远方!
曹文轩主编的大奖小说来了!三年级后,请重视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