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鱼:约翰逊离职和安倍遇刺引发的网络喧嚣

二鱼剧场 二鱼剧场 2022-07-08


人活得太具体,容易没有意义感,人活得太抽象又有了虚假的意义感,人生的苦恼大致在两者间徘徊。


两条大新闻的网络喧嚣

上午,英国首相约翰逊离职,网上一片拍手叫好,我很蒙圈,这跟你们有个毛关系?你是为英国的宪政民主叫好吗?好像都不是。似乎就是因为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在欢呼。



还没有欢呼完,又来了更猛的新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我看到网上很多人更加幸灾乐祸,一片欢腾,不觉感到阵阵心寒,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人欢腾的理由简直莫名其妙,是安倍让你失业啃老的?是安倍让你隔离的?是安倍让你股市里的钱血本无归的?都不是,他们欢呼的理由无非就是国家政治人物的分歧,那种欢呼的嘴脸和二战时日本民众的疯狂如出一辙。二战时,日本国民为他们的愚蠢和疯狂付出了代价。你们也会一样。



网络时代,每天好像都有很多大事,在操控着人们的情绪,大事频出,人们的情绪也时常转移,但这些大事跟我们的生活又好像没有半毛钱的事。我看了下安倍在任时做的事,跟普通中国人有关的事,大概就是两条:一个是他开放了日本自由行,让普通中国人不用跟团,也能去日本旅行,我就受益于这个政策,一个人去了日本。还有一个是他放宽了中国赴日留学生的人数限制,让更多人可以去日本留学。其他的都是跟政府高层闹别扭,跟我们普通人没任何关系。



如果抛开这些利益关系不论,但就个人魅力来说,约翰逊和安倍晋三都是很有魅力的人,约翰逊,放任不羁的大男孩,敢说敢干,典型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性格,当了首相还结婚还房贷。这样的首相只有自由体制下的政体才能孕育得出。当然,他离职的原因也是因为太放任不羁了。



安倍晋三在日本舆论看来平易近人,清廉自律;,实施“安倍经济学”恢复了日本经济增长,并成功推动了日本以“成为一个正常化国家”为核心的对外政策转型。因政绩卓越,安倍一直深受日本绝大多数民众敬重,是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也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

现在,那些欢呼的人再审视一下自己的情绪,你到底在欢呼哪门子?

我看到这两天新闻的感受是:1.为一个生命的无辜离世而忧伤,虽然我和他不认识。2.为英国日本成熟的宪政体制感恩。3.看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4.做我自己的事,我的注意力和情绪不想被任何人操控。


是什么让人幸灾乐祸?


安倍晋三有句名言:“每个人都活得这样辛苦,我曾经羡慕过的人,我曾经向往过的人,我曾经爱过的人,我曾经恨过的人。最后我才知道,他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和我一样,活得千辛万苦。”

这句话里充满了悲悯,只有共情的人,活在具体事务中的人才会变得悲悯。当你真实的面对你的家人,朋友时,你很难恨他们,当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站在你面前,微笑的看着你,你怎么也恨不起来。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有趣的场景,在网上掐架的两泼人,一旦在现实中相见时,往往泯然一笑,甚至握手拥抱,你都怀疑网上的他和现实的他不是一个人。是的,因为在虚拟的环境中,你很容易被野心家操控。



当年希特勒就是这样欺骗德国人的,希特勒对外称,犹太民族是整个世界最为低劣的民族,必须将其彻底清除才能够使世界重回和平。这些假大空的概念非常蛊惑人,他把很多连犹太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德国人,骗的同仇敌忾。因此,希特勒首先向几个包容犹太民族的国家挑衅,就此展开了战争。希特勒对待犹太民族的手段十分残忍,其组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将犹太人作为实验的对象,发明化学武器。越残忍,在仇恨者的心中就越正义。



把仇恨教育发展到极致的当属红色高棉,他们把人分为“新人”和“旧人”,“旧人”就是红色高棉的军人,最贫困的劳动者;而一切知识分子,教师,原政权公务员,地主,中富农,企业家,脑力工作者等等都被视为“新人”,“新人”是造成苦难的元凶,罪人。这套仇恨教育,人们不加思考的接受,所以,“旧人”有资格统治“新人”。因此,在红色高棉,视知识为罪恶,不设正规学校,禁用书籍和印刷品。只准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缔传统歌舞戏剧,严禁西方文化传播。人们不能自由流动,全国没有邮政电信,也没有医院。“新人”在“旧人”的监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他们被迫学习农活,种地修渠,为了完成规定的劳动限额,白天必须在田里干十几个小时活,晚上还要开会学习。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必须全数交公。



“红色高棉”还对儿童进行洗脑,孩子七岁以上必须离开父母,与过去的家庭划清界限,由“安卡”(柬埔寨语“组织”)抚养,集中参加放鸭、编织等劳动。电影里,一名女童在黑板上画着的父母上打了个叉,并且擦掉了父母和手中子女的联系,下面坐着的孩子们为她鼓掌。这一幕让观众不寒而栗。

其实一切仇恨的原因,连仇恨者自己都没有仔细的思考,他们被一种说辞牵引,然后,深信不疑,愤怒的情绪涌上心头,接下来就是满腔热血地去仇恨。从二战时的纳粹,到红色高棉,再到今天网上的幸灾乐祸者,是不是如出一辙?


仇恨的心理根源——虚弱


人的本质需求是“被看见”。你可能被你亲友看见,可能被陌生人看见,更深的是被你的“神”看见。这里的“被看见”是有层度的,从身体到灵魂,逐次加深。最高的看见就是一种被深深的理解和全然的接纳。那就是一种价值观层面的理解,就是刚才说的被“神”看见。因为“被看见”。所以你才“存在”(“我们相爱,因为神先爱了我们。”)

要想更深的“被看见”,你就需要活在一个意义系统里,有了“意义系统”你的灵魂才可能被看见,不然一天到晚上班下班,庸庸碌碌地活着,一种虚空感会强烈地袭来,你不知道为什么工作,结婚,生养众多,反正有人告诉你人生程序就是这样。这个时候,其实你内心是很虚弱的

这时,只要有一个仇恨的对象,会让你立刻获得意义感所谓“意义感”就是你知道为什么而活,你的人生纳入到了一种叙事的体系中,比如,那些为安倍晋三遇刺欢欣鼓舞的人,进入到了一种民族主义叙事中,虽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仇恨,但进入到了这种叙事中的人,往往被一种情绪支配着,会找很多理由论证日本对我们曾经的罪犯,论证法西斯的侵略让我们国破家亡,虽然现在让他们找不到工作的,导致他们贫困的不是日本,但只要有这种关联和叙事就行,真相和逻辑并不重要有了这种叙事,就有了仇恨的情绪,宣泄情绪就获得了意义感。虽然意义感稍纵即逝。

人活得太具体,容易没有意义感,人活得太抽象又有了虚假的意义感,人生的苦恼大致在两者间徘徊。

连接两者的救赎又在哪里呢?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