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最著名师生恋的真相:没有浪漫,有的只是侵害

日刻 日刻 2019-06-11


作者:孙薇

视觉设计:大西


昨天,有文章说拿鲁迅、沈从文美化师生恋是耍流氓,深以为然。今天就和你们分享历史上著名的天才少女栽在学术老流氓的手里的真相故事。


在12世纪的法国历史上,有一对最著名对师生恋,发生在彼得·阿伯拉尔与爱洛伊斯之间,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西方盛传至今,不亚于罗密欧与朱丽叶。



| 阿伯拉尔(1079~1142):中世纪盛期法国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一位颇具盛名的大学者,在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一书中,他被誉为“就12世纪的新时代范围来说,他是第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知识分子,第一个教授。” 主要著作:《逻辑入门》1121)(Logica ingredientibus)、《辩证法》1125)(Dialectica)、《是与否》Sic et Non)、《认识你自己》1140)(Scito Te Ipsum)、《我的苦难史》Historia calamitatum



| 爱洛伊斯:12世纪杰出的女修道院院长,一位学识渊博的伟大女性,她在西方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她独特的修道思想合实践具有深远影响。


38岁的家庭教师阿伯拉尔与16岁的少女爱洛伊斯相爱,他们私奔,秘密结婚,却最终被亲人戕害分离,一生相互守望相助,最终在墓园中团聚。


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灵感源两人的故事,卢梭的名著《新爱洛伊丝》以此为原型创作,马克·吐温以这段爱情故事为素材写出了小说《傻子国外旅行记》,1988年,一部名为《天堂窃情》的电影也动情地描述了这段悲恋,并在中国地区上映。


1877年,在拿破仑第一任妻子约瑟芬•波拿巴的提议下,俩人的遗骸被合葬在巴黎最大的墓园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 Lachaise),至今仍会有许多情侣到他们的墓前献花。然而,故事真的是这样吗?



| 二人合葬之墓


然而仔细查阅传世不多的资料,却能发现另外的故事,浪漫和崇高爱情背后的残酷真相。



故事的男主角阿伯拉尔生于法国西北部南特附近的帕累(Palais),他来自一个下等贵族家庭,父亲贝朗加尔勋爵是一位能文能武的绅士,作为长子,他最得宠爱,从小接受非常好的教育,阿伯拉尔不向往战事的荣耀,而在学业上颇具天赋,“从异教到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他无所不通。”


其中,他最中意逻辑学,并以此为志。


阿伯拉尔是个极聪明、骄傲与“恃才好战”之人。他一生也以好辩论和批评其他学者闻名。


“有了理性作为武器,我便乐于参加各种公众辩论,以期摘星折桂;无论何处此艺兴盛,我听闻之后,必欲前往,就如同亚历山大再世,奔走各地,寻访可以一比高下的对手。 ”


阿伯拉尔的确是个学术天才。



| 阿伯拉尔雕像,巴黎卢浮宫,Jules Cavelier


他投教到被称为“当代最聪颖的哲学家”的香蒲(Champeaux)教授门下,但很快发现,“那却只不过是因为他不是最为无知这个不成其为优点的优点而已。”(阿伯拉尔“毒舌”的特点后文还有体现)他经常驳斥老师的观点,在辩论中将其逼到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


22岁时,阿伯拉尔就开办了自己的学校,他的课堂上总是“人满为患”。


“以招致的妒忌来衡量我的能力,我觉得我已再无必要就学于香浦,我甚至认为我已经有足够的资格来收徒授课了。”


后来,阿伯拉尔开始研究神学,同样地,他精进很快,成为佼佼者。


彼时,一位神学方面的大哲安瑟伦在他看来,“他的年龄和皱纹比他的天分和学问更要值得尊敬。” 


他在回忆中近乎不近人情地描述过这位老师的业务能力。


“他颇善词藻,滔滔不绝,但却言之无物。他的言谈如一团火,非但不能照亮什么,散出的烟雾反倒使一切更加浑沌模糊;也可以说他其实像是一棵枝叶繁茂却并不结果的大树。”


他被命为巴黎圣母院神学院院长,生徒数量多得惊人,收到的学费也和声望也水涨船高。


阿伯拉尔意气风发,顺风顺水,一路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受欢迎的学术明星,风头一时无两。



| 电影《天堂窃情》中的阿伯拉尔


作家黛安娜·阿克曼在《爱的自然史》中评价阿伯拉尔:“他聪明、博学、雄辩、迷人,喜欢自我陶醉,自我标榜,说自己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有威望的哲学家。”


38岁时,阿伯拉尔的学术成就与名望已达顶峰,他对此的热切渐渐冷却。


此时,阿伯拉尔见识了同事菲尔贝(Fulbert)牧师的外甥女,天才少女爱洛伊斯。


爱洛伊斯再次高燃起了阿伯拉尔的自负心和征服欲,爱洛伊斯成为了他新的目标。



| 电影《天堂窃情》中的爱洛伊斯


简单介绍一下这位神奇的少女。


爱洛伊斯大致出生于1100年,父亲可能来自蒙特朗西贵族,母亲是赫辛德,是巴黎地区某贵族家庭的一员,舅舅菲尔贝则是巴黎圣母院的一位教士。


贵族家庭背景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


她在阿让特伊修道院(The Argenteuil)完成了早期教育,熟读圣经和早期拉丁教父圣哲罗姆、奥古斯丁等人的经典著作,具有渊博的基督教知识,还通晓希伯来语和希腊语。


在正式结识阿伯拉尔之前,爱洛伊斯已经因精通拉丁文、熟知古典文学和基督教文学而闻名全国,此时她仅16岁。


多年后,克吕尼修道院院长、圣徒彼得在致爱洛伊斯的信中曾经这么写,


“当我还在少年时代并未成年时,便耳闻你的大名,当时并非是因为你的宗教信仰而是因为出众的品德和令人佩服的学识。当时,我经常听说,一个女人,尽管仍摆脱不掉世俗的义务,却全心致力于学习知识——这是很少见的、追求世间的文化,充满挑逗和兴奋的世俗娱乐也无法动摇她学习知识的决心。在几乎全世界对此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时代,在排斥她的女人当中,甚至在男人的头脑中几乎不存在智慧的时代,你能够追求自己的目标,在这方面你胜过所有的女人,甚至超过每一位男人。你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献身哲学的女性。”


爱洛伊斯非常符合阿伯拉尔的择偶标准。


“我对浅诺轻与的女子颇为反感,去追求她们在我看来是不值得的事;我择偶的标准很高,而且希望遇到些阻碍,因为想方设法去克服这些阻碍能给我带来更大的荣光和乐趣。”


“她的相貌一般,但学识非常突出。这种女人中少有的文学天赋,使她更具魅力,并使她远近闻名。我在仔细考察了她作为一个有魅力的爱人的各种素质之后,便断定她就是我所需要的。”


于是,骄傲的阿伯拉尔对年轻、性感的爱洛伊斯势在必得。他“决计也让她爱上我。”


| 阿伯拉尔与爱洛伊斯,浪漫主义画家 Jean Vignaud (1819)


阿伯拉尔对自身的魅力充满信心。


“一位高尚的女人何以抵得住我的诱惑?我适为壮年——我心中那些从未对他人发过的誓言,她听了难道能无动于衷?我仪表堂堂,而且从我的衣着上,谁都看得出我是一位学者;你知道,女人对人的衣着总是格外在意。此外,我善于写情书,而且,我希望,如果她能喜欢情书中的我,她也会喜欢亲耳聆听我的心灵之语。”


在后来爱洛伊斯后来写给阿伯拉尔的信中,他对女性的魅力也可见一斑。


“有哪一位国王或哲学家能与你相提并论呢?哪个地区、城市或乡村的人不渴望见到你呢?当你出现在公共场合,哪一个人不是匆匆赶去只为看你一眼,或曲颈瞠目地追随你离去的背影呢?每一位妻子,每一个年轻女人在见不到你时都会思念你,当你出现在面前时都会热血沸腾。”


阿伯拉尔的自述《我的苦难史》(原是一封写给友人的长信)记述了他实施计划的过程,为了接近爱洛伊斯,阿伯拉尔先是通过朋友认识了菲尔贝,然后设法(并不很光明的手段,给了菲尔贝一笔钱,提出租房并免费教导爱洛伊斯。他在信中讽刺菲尔贝“他这种人做什么事,没有钱是不行的”)获得了邀请寄居在他家里,成为了爱洛伊斯的家庭教师。


阿伯拉尔很快和爱洛伊斯表白,少女也被迷人教授的风采与学识吸引,两人坠入爱河。



| 二人在诗歌《玫瑰传奇》手稿中的形象


他们约会不必担心场地问题,还可以“研究哲学”作为幌子。


“我们先是朝夕相处,继而心意想通。在讲课的伪装下,我们完全投身爱河。借她上课的机会,我们像情侣所向往的一般私室独处;书卷虽然打开,我们之间倾诉的却更多是温柔话语而不是经书的诠释;交换的更多是亲吻而不是教导。我的双手不常翻动书页,却总在她的胸前流连;我们的眼睛不常阅读书本,却总是凝视对方。……在爱欲的驱使下我们试过了各种缠绵。”


不仅如此,每到深夜,趁菲尔贝和其他人熟睡之际,两人便偷偷密会。日夜沉溺在欢爱之中的阿伯拉尔无暇估计哲学研究,也疏于学校事务。


他“放下了亚里士多德和他枯燥的理论,转而捡起机智的奥维德的诗句”,把两人的爱情写进情诗,在街头巷尾传颂。


对此,他有些得意,认为自己的情诗不仅帮助了那些求爱而不得的人们,“若非凭了这个,他们未必能获得心上人的青睐。” 而且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给我们的爱情带来了极大的荣誉。


但在12世纪,前基督教会主导生活各个方面,禁欲主义盛行以及妇女贞洁观达到鼎盛,虽然情爱自由主义也在此时兴起,但爱洛伊斯的做法仍然被视为离经叛道,无疑地,这件事也损害了她家族以及舅舅菲尔贝的名誉。


宣扬这件事不如说是满足了阿伯拉尔的虚荣心,在自负心、征服欲和性本能的驱使下,爱洛伊斯从一开始就是他目标猎物。




但一场骗局作为开始却俘获了纯真美好的爱洛伊丝的一生。


在阿伯拉尔与爱洛伊斯私通的事传得风风雨雨时,菲尔贝一开始还坚信“阿伯拉尔先前禁欲的生活已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名誉”。而阿伯拉尔却背地里嘲笑菲尔贝“大脑简单”,“将一只小羊羔托付给了一头贪婪的狼。”


阿伯拉尔在自述中说:“这段私通之情并没有让我多么羞愧,甚而让我觉得颇有意趣。”


他很快在爱洛伊斯住处附近找了房子,继续设法幽会,一直到爱洛伊丝写信来说自己怀孕了。(《我的苦难史》这一段描写中,阿伯拉尔还记述了一位品貌上乘的使女对他表示爱慕,并因爱生恨的插曲。)


自此,一段罗曼蒂克的经历由此变得复杂和不受控了,阿伯拉尔一开始还试图掌控局面,但很快地他和爱洛伊丝都被接踵而至的命运推着走了。




阿伯拉尔把爱洛伊斯从家中带走,送到居住在布列塔尼(Bretadne)的姐姐家,在那里她诞下一子,取名为阿斯特罗拉布(Astrolabe)。


另一方面,看到菲尔贝无计可施,阿伯拉尔也有些自责,他趁机回到巴黎恳请他的宽恕,提出和爱洛伊斯结婚,但前提是秘密地,不被张扬出去。


爱洛伊斯也如此主张,她担心一旦婚事张扬出去,阿伯拉尔的教士前途就岌岌可危了。


“直到对教士加强禁欲的时候起……许多教士需要在年轻时结婚,或者争取晋升二者中择佳挑选其一。……贞洁可以保证自己在教会中获得提升的奖励。一个希望成为主教的职业教士知道,这种优先权取决于禁欲。”



| 电影《天堂窃情》


爱洛伊斯满心为情郎着想,她害怕婚姻损害了阿伯拉尔作为基督教哲学家和神学家的地位和未来,成为他的负担和束缚。她甚至主动为阿伯拉尔描述了一副一旦两人进入婚姻的贫苦画面:


“你不可能同样细心地关心你的妻子和你的哲学,讲课和女仆,经典和摇篮,书本和捻线杆,羽毛笔和纺锤,你如何能使这一切协调一致?一个需要在神学或哲学的默想中沉思的人,怎么能忍受婴儿的啼哭、摇篮曲和男女仆役嘈杂喧闹的干扰呢?”


爱洛伊斯还搬出先哲保罗的教诲:


“你有妻子缠着的,就不要求脱离;你没有妻子缠着的,就不要求妻子。你若娶妻,并不是犯罪。处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这等人肉身必受苦难,我却愿意你们免这苦难。”


以及塞涅加(Senaca)对卢西里乌斯(Luclilus)说的:


“哲学不是消愁解闷的工具,我们必须抛弃一切杂念,将精力集中于此。”


为此,隐秘地结婚仪式之后,爱洛伊斯仍然住在阿尔让特伊(Argenteuil)修道院里。


|巴黎街头,望向爱洛伊斯的阿伯拉尔


“在世人眼里,两人依然是没有结婚、行为淫荡的人。” 并且,爱洛伊斯为了阿伯拉尔不惜与家族决裂的行为彻底触怒了菲尔贝。


后面的事情就比较有名了。阿伯拉尔在熟睡时,被菲尔贝雇佣的人给阉割了。


 “他买通了我的仆人,在我深夜熟睡之际,让一名手执剃刀的刺客进到我的卧室,给了我任何仇敌能想出的最恶毒的报复。简言之,我没有丢掉性命,但却失去了男根。”


从死神手里逃脱的阿伯拉尔首先感到的不是“任何诚意的忏悔”,而是羞耻。此时,妒忌也充盈了他的心灵。


他决意牺牲爱洛伊斯的幸福,要求她遁入空门,去做修女,就在阿尔让特伊修道院里出家为尼,随后他也进入修道院。



| 巴黎街头,望向阿伯拉尔的爱洛伊斯



很多年后,爱洛伊斯无意中发现了阿伯拉尔写过友人的一封长信,即后来的《我的苦难史》,两人回复了通信联系,民国十七年夏天,梁实秋先生在北平的家里遇到了这本薄薄的英文小册子,并把它翻译成中文。


在阿伯拉尔的回信中,他坦诚了当时的自私与罪恶的念头。当爱情不再只是让人疯狂而愉快的性爱与浪漫,而加入了苦难与阻碍,进而要侵害与牺牲自己的利益时,接受考验的就是人性。


他认为自己命运灾祸的源头是爱洛伊斯。


“你的面貌就是我罪恶的起源,你的双眼,你的言谈,都穿入了我的心,我的志向与光荣虽然极力抵抗,不久的爱情就做了我的主宰。为惩罚我起见,你舍弃了我吧。你已不在尘世,你已与尘世离绝,我也是一个皈依宗教的人,专心再寂寞中讨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利用我们的现状呢?我的虔诚还在初步,你就要毁灭吗?我才进的寺院,你就要我脱离吗?”


因此,阿伯拉尔的内心其实想把爱洛伊斯当作敌人一样惩罚,在她还满心爱意的时候,他已决定不再爱她。


“你试想想看,为什么我在出家之前,先强迫你舍身……我身蒙不幸,我便妒心狂炽,我把一切的男人都当作我的情敌。……常常悬想,你在爱情场中已经习惯,恐怕不能长久下去而不另有新欢。嫉妒的心能使人相信最可怕的事。……我急迫地想劝服你,为体面计,你该躲避世人的注目;贞洁与我们的友谊都要你如此;你的自己的安全也迫使你如此。”



| 存于卢浮宫的手稿插图:爱丽舍花园之中的爱洛伊斯与阿伯拉尔衣冠冢


阿伯拉尔甚至贿赂买通了尼庵的主持,购买了埋葬爱洛伊斯的权利,一众庵尼也受到了贿赂,确保爱洛伊斯不会改变主意。在阿伯拉尔的心中,爱洛伊斯是轻浮而善变的风流女子。 


他甚至在心中计较,“如果你真逃避了我的陷阱,我自己也就不出家了。我决计我跟随你无论到什么地方。我的影子永远紧随着你的脚步,不断的令人惊扰恐惧,如是我才能心满意足。”


阿伯拉尔甚至认为,爱洛伊斯的叔父菲尔贝是因为也爱慕她才迁怒于自己。


在信中,阿伯拉尔坦言:


“我并不是为了你的幸福而劝你信仰宗教,我把你责在宗教里,好像是一个敌人一般,把不能带走的东西毁灭了。如今看见你关在庵离,我是何等安慰。我现在心里很泰然自足,觉得你于我受辱以后已不存在于世间,你也永不再回到世间去了。”


至此已无关爱情,只关乎人性深渊。阿伯拉尔这位欧洲大哲,并不诚心侍奉上帝,他曾全然不顾宗法地在上帝之所与爱洛伊斯偷偷欢爱,此刻把爱人献给上帝,也并非甘心,只是“想在可能的范围以保存我的宝贝,只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分离,为的是不使他陷在别人的势利里。”


失去男根之后的阿伯拉尔妒忌一切男人,唯有上帝作为情敌,他的妒火才会熄减。


但爱洛伊斯从内心中忠诚地爱慕着阿伯拉尔,当时有人反对她这样残忍地牺牲自己,但爱洛伊斯用了柯妮丽娅(Cornelia)在庞倍(Pompey the Great)死后说的话来作回答: 


“啊,我的夫君,我们不幸的婚姻 

给你带来了这厄运,而我正是那祸因! 

因此只要你还在遭受这命运极端的困厄, 

为抵我的情债,我也会领受同样的命运。” 


这样一位深知生活趣味的女性,为了爱情其心决绝,让阿伯拉尔短暂地为自己的怯懦和狭隘羞愧。


阿伯拉尔最终面对了自己的罪恶。


“我诚然使你的师傅,但是只教的是罪恶。

你唤我做父亲,于要求承受这个尊称之前,我真有被弑的资格。”


当爱洛伊斯在信首以此,“爱洛伊斯以奴婢,女孩,妻室,妹妹,以及一切卑下的恭敬的亲爱的名义,写这封信给她的阿伯拉尔,她的主上,她的父亲,她的丈夫,她的哥哥。”


他羞愧地请求她把这些字样涂去,换上杀人犯流氓敌人的名称,“因为他毁坏了你的名誉,扰乱了你的安宁,骗害了你的贞洁。”




后来,阿伯拉尔和爱洛伊斯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在他们的通信中,大多数话题是关于修道生活的。


经历了如此虐心的一世情缘的爱洛伊斯是什么样的女性?


她曾说:“假如人世间真有所谓幸福,我敢相信那必是两个自由恋爱的人的结合,他们的结合是由于私密的衷心,以彼此的美点互相满足。他们的心是充实的,没有别种情感的余地,他们享受永久的安宁,因为他们知足了。”


在电影《天堂窃情》中,爱洛伊斯的出场镜头:一个外表枯板的嬷嬷给一群青春妙龄的少女授课。身材苗条修长好学聪颖思考上帝是男性还是女性的爱洛伊斯站起来提问:“上帝也有生殖器吗?他也会吻女人的生殖器吗?”堂上一片哗然,嬷嬷惊诧无比,少女们嘻嘻哈哈笑着扭作一团。


她曾引用奥古斯丁《婚姻的益处》中一段话来表明她对节制与自然天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节制是精神上的而非肉体上的美德……节制之美德应当总是存在于自然习惯之中,而只在适当的时间和季节表现在实践中……正如殉道的彼得忍受苦难之美德并不比未殉道的约翰来的更伟大一样,行节制之美德而从未结婚的约翰也并不比儿女成群的亚伯拉罕更值得称道。”


我想说,爱洛伊斯是罕见独立而强大的女性,爱才没有摧毁她,而她穿过灾难,用另一种方式成就了自己。但我们何必不规避这样的风险呢?支持全面禁止师生恋。


资料: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法】雅克·勒戈夫

 《阿伯拉尔与哀绿绮思的情书》译者: 梁实秋 出版社: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爱洛伊丝的修道思想和修道实践研究》孙霞丽 

《爱情人,还是爱上帝?——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爱情悲剧探析》林萼发 

《爱的自然史》花城出版社 作者: 黛安娜·阿克曼




【日刻有料】系列热文 | 我们翻译了一手资料|美国体操队前队医性侵超150人被判175年,女法官震撼发言 | 你想过没,为啥朋友圈里戏精多? |  过年毛衣火了,90后的积极抵抗,父母们的消极沟通 | 从侯宝林到李诞,中国人为什么笑得越来越空洞 | 80、90后:养蛙可以,养娃就算了,赔本买卖




ID:reknow24

日 刻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