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羡慕大S汪小菲?| 过去无爱,如今单身,进入婚姻的人都是不健康的

日刻 日刻 2019-06-11



作者:孙薇

视觉设计:大西


真人秀综艺节目不再只是新奇好玩与搞笑就行了,需要和社会现实问题、人们的生活痛点产生强关联,才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热度。

 

家庭关系,成为综艺节目持续挖掘热门话题的深水池。

 

最近有两档“亲密关系观察”节目——《幸福三重奏》和《妻子的浪漫旅行》,从设置上讲,我更喜欢《幸福三重奏》,放弃了给嘉宾布置任务,采取“放养式”拍摄,真实自然地呈现出三种截然不同、又很当下的婚姻模式。

 

陈建斌和蒋勤勤,是典型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一个不爱做家务、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勤快、操心但又忍不住抱怨和唠叨的妻子。




大S和汪小菲,充满自由和平等、浪漫气息的婚姻,是我最喜欢的一对。经常会撒娇的妻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但会在丈夫出问题时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也会因为一点点生活小事不吝赞美,充满相处智慧和情趣。




福原爱和江宏杰,最能引起当下年轻人共鸣的一对新婚夫妻。两个在人生只路上携手起步、互相扶持的年轻人,懵懂地憧憬未来,笨拙地面对困难。




网友们在热烈争议陈建斌这种懒丈夫可不可取、大S的“男人剥虾论”是不是“公主病”时,被网友“心疼”的蒋勤勤和汪小菲都发微博力挺自己的另一半。

 

夫妻相处之道,人们不仅观点多元,对婚姻幸福的定义也在相互碰撞,这种现象只有在当下新旧规则、观念交替的时代才能见到。

 

我们发现,耀眼如明星们,日常茶米油盐也是一地鸡毛,平庸平淡。常有中国人习惯无爱婚姻的观点。对于爱情,甚或对于长期配偶关系来说,也有人相信存在一种叫“爱情”的生物学基础,而有科学家说,这一基础只能维持大约4年的时间。

 

我们会忍不住思考,婚姻、甚至两性关系的意义的是什么?


 

今天的人是幸运的,可以对没有爱的人或婚姻say no,无论是家庭还是无关紧要的人,都会认为这个理由是恰当的。

 

但历史真相却让人惊讶,为爱而结婚曾经被视为是一种极端观念,甚至被视为对社会秩序的严重威胁,它并不是随婚姻制度诞生而产生的,而是晚近的事

 

在古希腊,人们认为相思是一种典型的精神病。在中世纪的法国,人们把爱情定义为“心智错乱”,认为这种“病”可以通过性交来治愈,对象随便可以是什么人,这是不值得深究的,解决掉这份“心理麻烦”而余下的时间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务。

 

中世纪穆斯林思想家们认为,夫妻之间过分亲密会影响人对神的热爱。


| 禁欲主义时期的女性形象:孱弱,缺乏曲线美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夫妻间过多爱情也不被鼓励。家族的掌权者(通常是公婆)认为,“甜蜜的小两口”会影响大家族的团结一致,儿媳会恃宠而骄,削弱公婆的“权威”。

 

在许多文化中,爱情一直被看作是婚姻的一个令人愉快的副产品,而不是结合的理由。



| 1920年左右的娃娃亲

 

直到1975年,一些大学生在印度西南部的卡纳塔克邦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人同意,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而32%的人则完全不赞成。

 

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一夫一妻制并不是人类永恒惟一的婚姻形式。

 

婚制的演进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群婚时代,是“同从动物状态向人类状态的过渡相适应的杂乱的性交关系的时期”。婚姻不分辈分、血缘,夫妻关系是松散的。

 

在斯里兰卡,仍保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婚俗。

 

“如果一个姑娘被人看到正在给一个男人做饭的话,那么这就是她已经‘嫁给’他的证据。如果一个姑娘不再为一个男人做饭了,那么这场婚姻就被认为是已经结束。”

 

大约从公元前5000年前开始,人类的婚制进入第二阶段,它被恩格斯称为“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制出现了。婚姻首先是一种经济制度,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父权社会,当私有财产份额超过了共同财产,人们对继承权的关切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保证子嗣血统,设立了一系列对女性严格的婚姻制度。

 

中国古老的婚姻定义也是:“婚姻者,所以承先业而继后嗣者也。”

 

在西方近代婚姻观念出现之前,天主教和新教都教导人们:

 

“婚姻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创造一个基本框架,让夫妻可以彼此奉献,彼此相爱。婚姻是一个庄严的约束,目的是帮助夫妇克制个人的冲动和利益,从而增进双方的关系;婚姻是神之爱的圣礼(天主教的重点),应当造福全人类(新教的重点)。”

 

这种婚制的目的是,把男女约束在一生的伴侣关系中,从而塑造他们的品格,稳定社会发展,帮助儿童茁壮成长,从而使整个社会从婚姻制度中获益。

 

此时婚姻的缔结完全依赖经济考量。


 

而在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中,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

 

旧观念逐渐让位于一种新的婚姻观。

 

在启蒙运动中,“人们不再通过舍己、牺牲、放弃个人自由、履行婚姻责任和家庭责任来寻找人生意义”,生命的意义被视为追求个人自由,婚姻也不再是为了实现“更大的公义良善”。

 

法学家威特说:人们开始相信婚姻是“性爱的终极合同”,目的是迎合双方个人的性欲。

                               

康德也说:婚姻即是关于性器官的相互利用的法律协定。

 

简言之,启蒙运动使婚姻开始脱离公共话语领域,开始私人化。过去婚姻是关于“我们”,而现在是仅仅关于“我”。

 

但在家庭小单位中,婚姻的经济意义仍然是主体。




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女子担负着相当大的经济职责。“掺掺女手,可以缝裳”(《魏风葛屦》)。

 

《礼记·昏义》中说:妇顺者,顺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

 

在今天的农村地区,旧式婚姻的原则仍然是神圣的。

 

但大工业的飞速发展,爱情的地位终于越来越重要了。

 

连中国这样素来以家族宗祠文化著称的民族,也已基本上完成了大家庭的解体过程。

 

“以前由家族对社会保证负责其成员的正当行为,现在已变为个人直接向社会负各种犯罪行为的责任。……法律收养弃儿和学校教育儿童,进一步松弛了家庭的纽带。”

 

人们在经济上对家庭的依赖越来越小,而对社会越来越大。而且,由于两代人差距正在加大,传统的家庭形式及伦理道德正在被新的价值标准所取代。

 

但以宣称单纯爱情而结合的人与极为“现实”毫不“理想”的婚姻相比,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因为我们并没有进入到婚制的第三阶段——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全面所有完全实现的共产主义时代。可以推测这一阶段的男女结合会基于两个基本原则:一男女双方完全平等:二婚姻完全丧失其不可离异性。

 

费德曼曾提出,人们会在某一社会阶层内的随即择偶,即择偶范围不会超出人所出的阶层但在阶层内是随即的。


 

选中什么样的另一半,仍然有经济因素在背后操控,并没有完全纯粹的爱情。


“相似的经济地位是他们相爱的物质基础,甚至是造成他们相识的机会和条件,相似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生活圈子,促成了他们志趣、爱好、情感、性格的相投,而这一切又形成了人们选择配偶时的心理基础。”

 

 

无论有多少经济考量,今天的大多数人还都可以自主选择婚姻,我们是进入到一个婚姻幸福唾手可得的年代了吗?

 

相反,这种新婚姻观反而让我们走向单身主义社会。

 

1970至1978年间,美国14岁到34岁之间的独生人数几乎增长了三倍——从150万增加至430万。

 

在日本,去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约四分之一的日本男性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约七分之一的女性也是如此。人口专家还预测,到2035年,将约有一半的日本人是单身。




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据资料,我国单身人口占成年人口的14.6%,在年轻人口源源不断地涌进大城市发展的趋势下,有一半的职场年轻人是单身。未来中国的单身人口会高达5亿。

 

主动选择单身的理由是什么?概括地说,是为了保存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天地。

 

越来越多人开始这么想。

 

“我认为两个人的生活和一个人的生活还是有质的不同,即使只有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仍会有受打扰的感觉。”

 

“我需要安宁,需要一个孤独的人生,需要一个美丽的天地。孤独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




调查也发现,爱情在主动独身者心中也极不重要、可有可无,不会超过友谊,他们对性欲也看得很淡,不会超过其他欲望,比如食欲、求知欲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回到我们前面说的启蒙运动之后的婚姻观上。

 

从2002年开始,“美国婚姻研究所”发起了一项研究,题目是“为何男人不愿意做出承诺”。许多男人说,自己必须找到“完美的心灵伴侣”,简言之就是,合得来。

 

什么是“合得来”呢?有共同的爱好、相似的成长经历和差不多的经济社会地位算不算合得来?

 

接受这项调查的男性表示,“合得来的婚姻”是指找到一个合适的女人,可以融入自己的生活,而他们并不需要作出改变。


 

比如说,一些男性认为同居更好,他们既可以享受家庭生活和性安慰,又可以保持独立的生活,可以继续寻觅更好的伴侣。

 

或者在传统观念上,一些最男性化的男人,是难以忠于伴侣的,婚姻并不符合他们的荷尔蒙和浪子本性。

 

而提摩太·凯勒说:传统意义上,婚姻就是要让男人做出改变。“与女性相比,男性更独立,他们不愿、也不太擅长简历亲密关系,因为建立亲密关系需要相互交流、支持和团队合作。”

 

但婚姻观的重大改变不仅仅对于男人。女性也对婚姻充满了超高的自我满足的期待。




今天的人心中完美的配偶往往是这样的:

 

“有情趣、有知识、有性吸引力、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并且,最要紧的是,支持他们的个人生活目标,支持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以我为本”的婚姻需要两个理想化的人才能完成:双方都具有完美的适应能力,各自本身具有超强的幸福快乐的能力,没有性格缺陷,对彼此的情感需求和其他诉求很少。


提摩太·凯勒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社会让我们今天这样充满不切实际的人,找对象的要求如此之高。




电视媒介的发达也提高了人们对爱情期待的阀值,每天在屏幕上欣赏俊男靓女谈情说爱的人很难在现实生活中看上外貌普通、经历平庸甚至有些无聊的人。

 

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说出一些奇葩的分手或单身的理由:




还记得多年前凤姐奇葩征婚么,放在今天来说实际上处处可见。


 

有一种解释,当代年轻人受困于一种“自动挑错”机制,这种机制是新婚姻观带来的。这是一种“内心的声音,是头脑内部不停运转的自动装置,可以立刻发现潜在配偶身上致命的缺点。”

 

“自动挑错机制”有什么作用呢?

 

有些人“下定决心要得到他们所不配得的东西——并且拒绝任何与他们相近的东西,哪怕有一丝相似都不行”。

 

“这是一种给自己找借口的机制,它让我们有理由保持单身并因此保持安全状态。”


对理想伴侣要求过高的人,把敏感度调高,以此作为不愿意将真相说出来的理由,这是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潜台词,我就是想单着。

 

单身也是一种选择。




但提摩太·凯勒认为,现代人误解了婚姻的意义。

 

这档节奏慢到睡着的综艺节目确实让我观察到了一些婚姻和幸福真谛。

 

这些闪光之处在,记忆中《苍天有泪》中的女神蒋勤勤不着粉黛的素颜,有些随意塌跨的坐姿,给我带来震撼的同时,也让我感觉的到一种安然和松弛。




汪小菲真诚地赞美大S的演技,大S脸上那种已经被人骂十几年,“越过千帆”的强悍一瞬间的愣住。

 

福原爱陪伴江宏杰去参赛,既是生活中的“队友”,也能在对方心有恐惧之时第一时间伸出可能同样稚嫩的肩膀。

 

婚姻本来没有“完全正确的人”,进入婚姻的人都是不“健康”的,是两个有缺点的人在一起创造一个稳定、友爱、相互安慰的空间,是一个“残酷世界”的避难所。

 


参考资料:

《婚姻简史:爱情怎样征服了婚姻》— 〔美〕斯蒂芬妮·库茨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 李银河

《婚姻的意义》—〔美〕提摩太·凯勒



该内容为腾讯独家合作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日刻有料·懒】系列:劳动最光荣是道德绑架,别让不会偷懒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日刻有料】其他文章:冷知识|东北是洗浴之都?差远了。真正的洗浴之都覆灭史 | Oversize风流行背后:女性占领男性衣橱?但还是一点也不酷 | 从侯宝林到李诞,中国人为什么笑得越来越空洞 



ID:reknow24

日 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