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节“带盐人”:如此执法,其心可诛!

番薯壳 北城远在北方 2024-02-06

如此执法,其心可诛!



近日,我看到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贵州毕节有农户在家办酒席,当地工作人员看到后,二话不说就往村民办酒席的菜里猛撒。

撒盐不是嫌弃饭菜淡了,而是惩罚农户滥办酒席。

当地确实有滥办酒席之风,白事或者结婚办酒席完全可以理解,但:

考学,剃头发,搬家,过生日,买房等等都要办,说白了就是随便找个理由都要办酒席。

酒席俨然成了民间融资平台,最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套牢。

因为天下没有白吃的酒席,去吃席当然要给份子钱,甚至还会攀比,这样既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是一种极大浪费。

一旦化风成俗,很多人都会裹胁其中不能免俗,再加上如果有人想收回份子钱,那就更是恶性循环。

1月31日,有位女大学生发布视频抱怨说,自己放寒假回到贵州毕节威宁老家已经吃了不下20台酒席,有时一天要吃6场酒,都吃麻木了。

什么时候不需要为人情枉费开支,不为人情所累,我们才能往文明社会更跨进一步!

所以反对滥办酒席确有必要,但是如何反不能没有章法。

人家饭菜都要上桌了,你工作人员闯进来就撒盐:

看似是制止了大肆操办酒席的行为,但这种方式真的有效吗?

说实话,如此,不仅浪费粮食,也是给群众心头撒盐。

其实,大办滥办酒席的问题很多地区都有类似情况,基层政府苦不堪言,想了不少办法进行治理。

但如果一把盐就可以解决问题,那基层工作也就太好做了。

功夫在诗外,工作要做在前。

要耐心教化,转变他们的观念,形成思想上的深度认同。

从而让他们自觉摈弃陈规陋习,否则,事情只会往反方向发展。

因而,“撒盐”绝对是错误的做法,对滥办酒席,应该以疏导和劝说为主,不可用下三滥的手段执法。

强制手段只会得到粗暴的结果,而教化的手段必然带来积极的影响。

文章前面提到的返乡的女大学生,她之所以对吃席产生反感,就是因为:

她走出去见识过外界的世面,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独立判断。

当像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滥办酒席等一系列陈风旧俗都会自然而然退出历史舞台。

社会治理不能着急,千万别指望发个通知,穿着制服转几圈,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变化。

所以,与其往菜里撒盐,不如多费点唾沫,多花点时间,坐下来与老百姓摆摆龙门阵。

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从思想认知层面进行劝说引导。这种方式更加人性化,也更容易被村民接受。

总之,治理乡村陋习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方式,以平和、理性和沟通为主。

我们应当尊重村民的权益,理解他们的习俗。

同时,加强镇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总之,治理乡村陋习需要我们采取耐心、细致、温和的方式,让村民在平等、尊重和关爱的环境中逐步改变陋习。



热点导读

我妈就是董明珠,  格力员工年会歌词引争议

焦作姚燕燕老师助农直播引发热议,褒贬不一

调查称90%的人朋友圈只看不发,甚至退隐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毕节“带盐人”:如此执法,其心可诛!

番薯壳 北城远在北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