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到“地摊经济”,他和她为什么笑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枫叶君评 Author 作者枫叶君

来源:枫叶君评
作者:枫叶君


“地摊经济”是经济学家对摆地摊者的恭维。摆地摊的人,从没想过“经济”这么宏大的词汇。说句敞开心扉子的话,如果有个生意,哪怕有份收入还可以的工作,有多少人会去摆地摊?


本来是勉为其难,养家糊口,冷不丁和“经济”挂钩,想到追赶美国的重任,又担心拖巨大经济总量的后腿,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我过去从未多想,只觉得对摆地摊者,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经营,就已经算不错。从没敢去想什么鼓励和扶助。因为说到摆地摊,最先进入脑海的是“整顿市容”四个有关法治的大字,伴之以战斗力满满的城管队伍,唯一担心的,是皮卡上的空间不够用,有些被没收的东西太占地方。



现在,“地摊经济”忽然很受重视,讲“地摊经济”好处的理论也出来了,因为来得快,阐述得够深入,让人确有一时消化不了的赶脚



最近,中央文明办发文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专家解释说,这一考核方式的改变,意在保障民生需求,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因此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文明城市,听着就让人心动,经济繁荣不说,关键是还让人联想到整洁的城市,绿色生态家园,小区街道整整齐齐,不仅没有地摊经济,而且在最极端的地方,连街边店铺都最好是一色的招牌,甭管经营什么,看上去都像是一个老板管辖的——当然,这是过去



说到标准,自然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当时也必有其扎实的理论依据。否则,就不会有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测评考核内容。


俱往矣,现在不是了。



北青报在一篇题为《激活“地摊经济” 释放“蝴蝶效应”》的短评中讲得更温馨:“对不少城市而言,需要改变对流动商贩传统的‘驱赶’管理方式,给流动商贩一个安心经营场所,以打通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达到让商贩安心经营、活跃‘地摊经济’、提振消费信心的目的。”


说到“驱赶”,那就是一幅幅画面,很多时候,还得加上“粗暴”二字。和刚刚单膝压死黑人弗洛伊德的明尼苏达州警官肖万比,很多城管唯一不同的是不会讲英语,腰间缺把手枪,但是不少视频告诉我们,他们的粗暴执法是相同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要告诉我你没在朋友圈中看过类似视频,否则我会担心你有眼疾,像司马南老师和他的许多战友那样,因为某种维生素的缺失,每天都用黑夜给自己的黑眼睛,只去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亮晃晃的东西。


我们当然需要正能量,这毫无疑问,因为正能量越多,一个社会就越美好。但是,这绝不等于我们可以选择性失明,对某些不好的东西视而不见。


自古以来,摆地摊就是底层平民的一种谋生方式,因为各历史阶段的政府都没有伟大到那种程度,可以给每个人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在居住地有竞争力的收入。所以,群众自食其力,自我发展,在夹缝之间寻找一种温饱生活,无可厚非,并且应当得到政府和社会其他阶层的同情和扶持。



即便在欧美日那些发达国家,地摊经济也到处可见。因此,发展中国家就更没有理由拒绝摆地摊这种低收入百姓的谋生方式。只是要做好适当的管理,让它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而让它带来的某些问题,减少和减小到最低。



不被驱赶,能够安心经营,是很多摆地摊者梦寐以求的。至于充当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振奋消费信心,这样的赞美,他们中的很多人要么承受不起,要么根本没往那方面想。如果非要这么说,他们也不会反对。谁不想在别人眼中显得还有些分量呢?


据说,成都就搞了一些积极探索,先后出台“五允许一坚持”措施和“八项机制”,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其实,凡事都有两方面。之所以应允许摆地摊,是因为有人要靠此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可是,既然是在露天地,那就自然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占道经营,油烟扰民,卫生脏乱差,等等。因此,关键在态度,作为市政管理者,该怎样去对待处理。


现在的话语非常温馨,即便对上面提到的问题,那些在过去文明城市考核标准看来颇为刺眼的东西,也变换了方式,变成了“宜疏不宜堵,宜帮不宜赶”、“通过创新管理疏导方式予以化解”。



北青报的文章最后说:“这是城市管理方式、治理理念的根本转变,充分展现城市格局和情怀,这样的城市充满温情,充盈真情,充溢柔情,可亲可爱可敬。


这话听着多暖心!摆地摊者的眼泪都快下来了,说,就盼着这一天呐



没有无源之水。一般智商就能想明白,“地摊经济”不再被视为文明城市的“克星”,特殊时期适时调整管理分寸有关,是促进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政策的具体体现。


不过,恐怕还不只是国内经济复苏这么简单。疫情使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重塑了国际环境,特别是中美关系的急速滑坡,中国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关系的转变,以及香港问题给内地经济带来的冲击,都使得中国有必要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策略。



而这一点是我们不愿多谈的。可以说,“地摊经济”原本并不是我们主动去追寻的一种补充模式,否则又怎么解释先前的文明城市考核标准呢?现在,重提“地摊经济”,强调地方要对此给予鼓励和扶持,也是因形势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政策上的自我修正。


对于近来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支持“地摊经济”的政策,中关村发展集团高级专家董晓宇博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特殊背景下采取的特殊举措,是“下有民生所呼”和“上有政策松绑”的一次互动,是以人民至上的“善政”的具体体现。



这种解释很对,也好理解,和当初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时,专家进行的相关解释一样有说服力。需要展望一下的是——这也是人们的合理担忧,如果将来经济形势转好,“地摊经济”会不会又成为文明城市的“阻碍”呢?“宜疏”会不会又让位于“宜堵”,“宜帮”会不会再次变成“宜赶”呢?


这个问题,可以结合放开二胎一起思考。


毋庸讳言,很多城管都是因为城市里的小商小贩才有了工作,从某种程度说,是摆地摊者给了他们饭碗。现在,国家调整政策,以鼓励和扶持的方式,让更多摆地摊者走上街头,这或许会让一部分城管丢了工作。如果丢了工作,他们会上街揽活,还是会加入摆地摊者的队伍呢?



角色互换的好处就在这里。摆摊的时候,就有时间思考,如果当初被驱赶、被砸、被没收的是自己的摊子,那会是怎样的心情?


其实,不只是城管,这种角色互换适合于任何人,包括政策制定者和行政管理者自身。以民为本,体谅底层,与人为善,是社会和谐的最好粘合剂。最不济了,还有最后一个好处,那就是,当自己有些疲软,需要自我证明的时候,理由不至于太牵强,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想想看,一个”退役“的城管,在被自己没收过摊子,甚至使用过锁脖功的摊主旁边,支起一个谋生的摊位,那将是怎样的尴尬?


不过,人心总是难测。有人会接受教训,而有人则会想,现在不过是暂时与你等为伍,谁叫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呢?如果将来文明城市考核标准又恢复从前了,我还操老本行,再赶你的人,没收你的摊儿;如果你不服,还想说理什么的,到时候别怪我的锁脖功还使得挺娴熟。


碰上这样的头脑,那才真叫麻烦,也是悲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