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摆摊这件事,媒体人太熟了

张江lmh 报人刘亚东A 2021-10-03

本文转载自记者站(ID:jizhezhan)
作者:张江lmh



作者丨张江   来源丨记者站
(jizhezhan)

摆摊这件事突然又火了。各个行业都来凑趣,摩拳擦掌指点江山,大有现在就要放弃直播和短视频,立马转换赛道实现超车之势。还有了一份新媒体人摆摊指南,说的也是头头是道。

媒体人也在商量如何跟进,不少同行表示看中了报社(电视台)楼下的空地,毕竟传统媒体的大楼都是黄金地段,人流密集,非常适合做夜市。

现在就只差单位给政策,广告部门找货源了。

事实上呢,传统媒体和摆摊实在是关系密切,甚至是源远流长啊。

2010年以前,一线记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干过摆摊。

一种是报纸创刊时期为了扩大影响力,上街卖报。还有一种是为了做体验式采访,回来能写一篇像样的稿子。他们大部分的运气都不太好,基本都是分分钟被城管干掉。


如今,从百度泛黄的记忆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当年记者们被驱赶的辛酸。

2015年之后,媒体开始断崖式下滑,记者从体验摆摊,变成了真摆摊。

为了增加收入,广告部门开始做各种节,包括但不限于:美食节、读者节、房地产节、婚庆节、家电节、购物节、家具节、啤酒节、服装节等等,甚至还有媒体在自家门口做起了xx日报山货节。其中很多摊位,就是由报社经营部门和采编部门来做的,广告部对接来的各种东西,粮油食品、服装杂货、甚至跟乳胶厂置换的安全套,都有可能拿来卖一卖。


新媒体部门一样要摆摊——加粉送礼品,忙活一天收获一批大爷大妈羊毛党,还得提防他们在现场偷礼品。


这活儿,记者们真的都挺熟。

还有的报社步子比较大,开起了社区便民服务站,社区报+驿站,记者帮居民跑腿,当年还不叫下沉,叫“打造社区服务综合平台”。甚至现在还要打造社区养老平台了。


这之后,媒体持续走低,各部门开始自救,那真是各展其能。

广告部就是继续办各种节,要么就直接替甲方打工,接各种落地活动。摄影记者开班教人家拍照,还可以推销一点器材。美编组开始办班,教小孩画画、写书法。时尚编辑教人化妆,弄好了还能跟摄影部一起开个小影楼。体育部开始卖球票。旅游部门跟老年读者很亲近,带老年人出去玩,那真是一家亲。最不济是文字记者,开始还能办个小记者训练营,后来记者不吃香了,就只好办个作文培训。


还有当年的深度记者转行做了红娘,开始做线下相亲,那也是相当红火,每次相亲会都几百人参加,单身男女们的自我介绍都是十几年的老编辑给写的,那叫一个文采飞扬。


还有些凑合着过日子的媒体(部门),只能逮什么卖什么,卖牛奶、矿泉水、点心、服装、婚纱、门票、旅游卡,甚至有的媒体为了处理开发商拖欠广告费而抵扣的房产,还发动全员卖过房子。

其背后,是媒体机构在传统广告营收断崖式下滑的背景下,在“拓宽营收渠道”上的新举措。大到房子、汽车,小到大米、茶叶,只要有利润空间,都可以尝试。全民电商,全民摆摊,也算光荣。以前是版面上发广告,现在是朋友圈里发,私域流量走起。


这几年,不少媒体人离职开店摆摊的也不少,甚至有的还干得不错。当然,不光是媒体人下海,新媒体编辑也在下海,有的小编下班后去摆摊掏耳朵,收入也不错。


去年年底,有黑龙江某地级市传媒集团的职工还卖过苹果,这位媒体人解释说,因为单位十多个月未发工资,卖苹果只为“让家里生活下去”。这样的事情当时挺让人唏嘘,可是放在疫情下摆摊自救的今天,真的也不是事儿了。

摆摊没啥,关键是看卖啥,以及能不能熬住这份辛苦。你会去摆摊吗?

以下是网友看好的项目,你觉得媒体人卖什么最合适呢?


食品、山货、奶

日常杂货

图书

废旧电脑

废旧报刊杂志

教(代)写作文

离婚冷静期调解服务

高考咨询

二手单反相机销售及教学

维权咨询

其他……请补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