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世银 刘欢 曹嘉宝: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

行政管理改革 行政管理改革 2023-08-28
 
↑点击上方行政管理改革关注


文 | 江世银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刘欢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曹嘉宝(通讯作者)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 | 《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3期

行政管理改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


摘  要

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是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与金融欠发达的现状,既要遵循金融服务养老的国际惯例,又要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实际。当前需要努力维持金融服务养老的良好运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对金融服务养老的监督作用,通过加强金融服务养老的预期管理来引导和调节,建立与完善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出台的养老和金融相结合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安全稳健,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金融服务养老体系。这个意见不仅要求加大对养老服务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金融服务养老组织建设,驱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促进养老市场多元化的设计,而且提出了构建金融服务养老体系,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高度重视养老作为主要民生工作的政治意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为基本目标,参考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务实推进相关实施方案,发动社会资金积极投资,鼓励全国人民行动参与的发展路径。


一、金融服务养老路径的构成

金融服务养老路径是养老与金融相结合的路径,是为老年人参与金融服务养老活动所采取的道路、办法和措施。或者说,是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所提供养老服务的道路、办法和措施。金融服务养老使老年人和金融机构双方都能够从中受益:老年人从中获得养老的生活保证,金融机构从中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收益。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可以从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办法、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措施达到一个目标,都是共同为实现金融服务养老这一目标服务。这一路径将充分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审计监督和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各自服务养老的作用。

(一)金融机构服务养老路径

金融服务养老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养老的产品和服务是金融服务养老最基本的路径。是谁在提供金融服务养老产品和服务呢?这就是金融服务养老的服务主体问题。而这个主体主要依赖于各种提供金融服务养老机构的参与,包括银行、债券公司等。例如,为养老服务的金融机构的服务主要是银行开展的养老理财业务。未来的人们将更加关注并采取这一养老模式实现自己的养老,以达到老有所养的目标。其他金融机构也各自提供各具特色的养老模式。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依靠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养老。没有各种提供养老服务的金融机构,就没有金融服务养老活动。这是金融服务养老的最基本的路径。金融机构服务养老需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发展养老服务业。因为养老服务业涉及领域广、产业链长、服务面宽、回报慢、综合效益不明显,金融机构服务养老必须依托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并积极配合。金融机构通过为养老服务业进行投融资、资产管理和运营管理服务,帮助养老机构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便捷、专业的投资服务,从而保证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二)金融市场服务养老路径

金融机构通过向老年人提供以养老资金或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核心,利用金融市场的资金流等去覆盖养老规划、存取汇兑、支付结算等方面的个人养老服务的资产管理服务,来引导释放他们的养老需求,最终目的是满足老年人的金融消费和投资的需求。不管是短期的货币市场还是长期的资本市场,都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为养老提供服务,以此满足养老者的各种养老需要。金融服务养老通过金融市场对养老投资进行检验,客观地反映老年人的养老资金或资产情况,满足老年人养老投资和支取的需要。不仅如此,它还有利于分散养老投资风险和拓宽养老投资渠道,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要。可以说,金融服务养老丰富了养老方式,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条件,是一种能够经受市场评判的养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日益扩大,养老者的财富积累也在不断地增加,如何利用自身积累的财富使其保值增值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养老者的养老财富通过参与金融市场服务,不仅使财富保值增值又满足了养老生活的需要。

(三)金融监管服务养老路径

金融服务养老的风险性和安全性,需要金融监管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养老监管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筹资行为,有利于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它可以使金融机构始终有稳定的现金流量,减少养老服务风险因素的干扰,提高金融服务养老的效率。金融监管服务养老主要是在一般监管制度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专门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和规定,这些制度包括金融服务养老监管的规定、体制、目标、原则、过程、内容、方法和手段,即金融服务养老监管的法律法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的心理预期引导和调节,金融服务养老监管的政策、措施等。可见,金融监管服务养老路径有制度层面、法律法规层面、政策措施层面、心理预期层面四个路径。其中,制度层面的金融监管服务养老为其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法律法规层面的金融监管服务养老为其提供法律保障;政策措施层面的金融监管服务养老为其提供政策保障;心理预期层面的金融监管服务养老为其提供心理接受上的认可保障。各种金融监管服务养老路径共同作用于金融服务养老。

(四)金融审计监督服务养老路径

金融审计监督服务养老路径就是由专门进行金融审计的机构对从事金融服务养老的机构、金融服务养老资金运行、养老资产运作和政策实施跟踪等进行监督,这是一种从外部对金融服务养老进行的审计监督。其目的是维护养老者的合法权益,监督相关机构开展正常的养老服务,保证金融服务养老资金或资产的安全运行等。养老者的合法权益包括金融消费的权益,金融投资的权益,金融获益的权益等类别,每种权益都可以进行细分,如养老者金融消费的权益包括日常生存消费、安全消费、医疗消费、护理消费、享乐消费的权益等。凡是涉及金融服务养老的资金,如果对其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其风险会被大大降低。可以说,金融审计监督是金融服务养老的保护伞。

(五)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服务养老路径

政府的管理职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金融服务养老管理是其发展的重要路径。金融服务养老管理得好,养老投资收益高,老年福利水平就高,养老者也就越满意;反之,金融服务养老管理得不好,养老投资收益低,老年福利水平也就低,养老者就越不满意。所以,金融服务养老管理与老年福利水平、满意度是呈高度正相关的。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服务养老主要是通过制定金融服务养老制度、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养老体制机制、制定与实施金融服务养老政策,进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来发挥其职能和重要作用。

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服务养老路径主要是涉及到金融服务养老的相关政府职能机构或部门服务养老的路径,这些路径包括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人事部门、人口老龄委员会、卫生健康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等。这些部门从相关的金融政策和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服务养老,它们从不同的层面为养老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社会保障部门主要是进行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和运营管理服务;劳动人事部门主要是提供养老保险和年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服务;人口老龄委员会主要是从养老发展规划、信息统计、养老政策等方面提供服务;卫生健康部门主要是从长期护理、就医、保健等方面与金融相结合提供服务;科技部门主要是从养老产品创新方面提供金融服务;教育部门主要是从普及和培训金融知识方面提供金融智力服务。它们与金融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共同服务于养老。

金融服务养老路径就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为养老提供各种产品服务,为其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审计监督和政府其他职能部门都可提供多种多样的养老服务方式并采取相应的路径,让养老者能够感受到金融服务养老的好处,并对金融服务养老产生信任。国内外实践都表明,缺少任何方面的服务都会影响金融服务养老的效率。


二、中国特色金融服务养老的总路径与具体路径

金融服务养老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对其发展影响较大。不同程度的老龄化问题、不同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及不同的金融服务养老要求,决定着不同的路径选择。由于各国人口总数不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人口老龄化速度不同,意味着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对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国家来说,金融服务养老发展更多的选择是采取银行、保险服务养老;对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并且有准备的国家来说,金融服务养老发展更多的选择是证券、信托、基金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养老的中国路径受老龄人口量大、老龄化问题严重、经济金融发展落后及金融服务养老需求大的约束,金融可以通过各种路径不同程度地服务养老。

(一)老龄化与金融发展程度需要选择不同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

金融服务养老的发展需要采取恰当的路径,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参考借鉴成熟国家的经验,才能少走弯路,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路子来。有的国家人口与经济社会相适应,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恰当,金融服务养老问题不多,即使有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对容易。与此相反,有的国家人口众多,增长速度过快,经济社会无法承受,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过大且增长较快,特别表现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金融服务养老问题不仅多而且难以解决,这就需要依赖路径选择,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路子来。中国属于后者,不仅人口众多,老龄化问题严重,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非常突出,而且以往的养老金投资政策过度追求“安全性”,受限于投资品种太少,收益十分微薄,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这就需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养老工作实际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下金融服务养老的基本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未来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进入老龄社会,“藏富于老”“投资于老”“服务于老”,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这条路径既不同于西方的金融服务养老,又不同于中国过去传统的养老模式,是老有所养、老有所服的金融服务养老。

(二)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总路径

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需要,未来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这种金融服务养老瞄准长寿红利,藏富于老、投资于老、服务于老。中国特色金融服务养老路径既要遵循金融服务养老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中国老龄人口多、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金融不断创新的实际,更好地通过金融服务养老实现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积极发挥投资养老优势。虽然老年人多偏爱储蓄,为了养老存钱的热情高,但是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而且存在风险。金融服务养老通过投资养老方式改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把国民储蓄养老变成投资养老。尽管投资养老存在的风险可能更大,但更符合当前老年人养老的需要。这种路径既不同于西方的金融服务养老,又不同于中国过去传统的养老模式,是能够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服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

(三)金融服务养老的中国具体路径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需要不断增加金融服务养老的需求,确保持续的金融服务养老供给,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养老的供求平衡。优化金融服务养老环境和创新服务手段,完善养老基本金融设施,避免因金融服务养老创新带来的风险,兼顾发展创新类个人养老理财产品,不断推出服务养老产品创新,及时推出养老服务的金融创新,实现制度与模式创新;需要防范金融服务养老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养老参与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全程防范金融服务养老风险,健全金融服务养老运行、风险防范机制;需要构建金融服务养老的监管体制,充分发挥金融监管(监督)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作用,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合作机制,继续完善金融服务养老相关政策,推动金融服务养老落地;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金融服务养老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服务养老体系,构建“大养老”体系。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具体路径。


三、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

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是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与金融欠发达相结合的国情而形成的,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应遵循这一基本事实。在有中国特色金融服务养老总路径下,除了金融机构持续提供养老产品创新外,需要维持金融服务养老市场的良好运行,通过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机构服务养老,发挥金融审计监督为金融服务养老的监督作用,并通过加强金融服务养老的预期管理来引导和调节,建立与完善更加公平、更具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   

(一)维持金融服务养老市场的良好运行

维持金融服务养老市场的良好运行是有中国特色金融服务养老路径的重要表现。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就是要进行金融服务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维持金融服务养老市场的良好运行。金融服务养老市场的良好运行就是供求大体平衡,没有大的波动和风险。不仅金融机构获得收益,而且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不仅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成本低,而且政府的管理效率也高;不仅金融服务养老涉及利益各方满意,而且非涉及利益方也满意,换句话说,金融机构、老年人、政府和其他社会各方都对金融服务养老十分满意。对此,凡是能用到的金融服务养老手段、方式、方法,金融服务养老项目、产业、产品、服务都用上,让金融服务养老处于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状态。

金融服务养老市场的运行有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三种状态。最好的金融服务养老市场运行是良性运行,在这种状态下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在金融服务上的需求。这种运行状态成本低、服务好、满意度高。最差的金融服务养老市场运行状态是恶性运行。处于老龄化陷阱的金融服务养老市场运行多半是恶性运行,长期供求失衡,难以满足老年人在金融服务上的需求。这种运行状态的成本高、收益小、服务差、满意度低。介于二者之间的金融服务养老市场运行状态是中性运行。即有时能满足老年人在金融服务上的需求,有时不能或不完全能满足老年人在金融服务上的需求,这种运行状态的成本有时高有时低,服务有时好有时差,满意度有时高有时低。维持金融服务养老市场的良好运行是有条件的,如果不具备条件,金融服务养老市场的运行可能就会由良性运行转化为中性运行,甚至可能转向恶性运行。

(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机构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机构,是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机构,但随着金融服务养老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服务养老监管的客观需要,中国应该成立一个专门服务于养老的综合金融监管机构,比如,可以建立中国金融服务养老管理委员会。因为中国目前的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参与金融服务养老者会越来越多,金融服务养老规模会越来越大,金融服务养老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仅依靠现有的“一行两会”已经很难履行金融服务养老的监管职责。这个机构对提供养老服务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以避免养老者遭遇掠夺性条款和欺骗性金融产品及服务,确保其可获取准确、无误、透明的服务信息以及享受公平的待遇和服务,同时,对养老新产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监管。

(三)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对金融服务养老的监督作用

对金融服务养老进行审计监督是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的外部保证。金融服务养老涉及人员广,机构众多,服务创新不断,资金规模庞大,内控管理复杂,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高,单单依靠相关的业务办理机构或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是难以保证不出现风险的。从监督上来说,金融审计可促进金融服务养老的有效运行,保障养老资金的正常运行、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养老服务的安全。实践证明,金融审计监督可以为金融服务养老的顺利发展提供外部保证,保证金融服务养老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金融审计监督目的在于为金融服务养老提供外部监督服务,让相关的利益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通过金融审计监督,从外部确保金融服务养老的持续和健康发展,逐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道路,由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需要。

在借鉴其他政策实施跟踪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服务养老政策实施的全方位审计监督。对于国有及国有占控股地位的金融服务养老的资金或资产、权益,要尽可能实现审计全覆盖并不断完善审计监督。对于非国有及非国有占控股地位的金融服务养老资金或资产、权益,要有步骤地将其纳入审计监督。对于提供金融服务的养老机构资金或资产及养老政策的落实,实现审计全覆盖。对于金融服务养老的监管机构,实现审计全覆盖并不断完善审计监督。总之,对于涉及金融服务养老的任何机构、资金、资产、权益、产品、服务、业务、政策实施、监管等都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四)通过加强金融服务养老的预期管理来引导和调节

加强金融服务养老的预期管理是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的重要方面。预期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金融服务养老同样存在预期管理。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情况下,老年人对参与金融服务养老活动报有很高的预期。他们期望通过低成本低风险甚至不支付费用或完全没有风险的方式,换取高额回报。这样理想的预期势必会与现实有差距。而当老年人遇到风险时,在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后,他们可能还会抱怨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鉴于这种情况,金融服务养老相关机构事前、事中、事后都应进行收益预期的引导和调节,努力使老年人增加对于风险的预期,减少收益的预期,形成有利于金融服务养老发展的良好预期,用预期管理来促进金融服务养老的良性发展。

对于部分老年人的非理性预期,要引导其形成理性的预期;对于不合理的预期,要引导其形成合理的预期;对于过高的预期,要引导其降低预期;对于悲观的预期,要引导其形成乐观的预期;对于过于乐观的预期,要引导其形成恰当的预期;对于消极的预期,要引导其形成积极的预期;对于高收益的预期,引导其形成合理收益的预期。总之,通过预期管理,引导和调节金融服务养老预期与实际相一致,特别是通过减少风险预期的持续性来减少预期惯性,形成有利于金融服务养老可持续发展的预期。

(五)建立与完善更加公平、具有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

西方的金融服务养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与其经济金融发展特别是金融服务养老制度密切相关。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是旨在建立与完善更加公平、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一方面,它更加公平。金融服务养老不是少数养老者的天堂,而是惠及全体老年人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它具有可持续性。金融服务养老不仅需要满足这一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而且要满足下一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是具有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这不仅是新时代金融服务养老制度优越于西方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的根本之所在,而且也是中国养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制度也是中国金融服务养老的具体路径。它是一条让老年人在金融服务方面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而服务养老的路径。这一制度下的金融服务养老有助于全社会实现更好地养老,实现老了有吃有穿,手中有钱,老了还能进行资金融通,拥有养老资产,老了还有家业,拥有养老的权益,老了能够得到护理,能获得所需要的服务。这不仅关系到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金融业及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是一条为满足老年人在金融服务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选择的恰当路径。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金融服务养老的理论框架、国际经验、中国路径研究”(17ZDA072);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农村养老金融风险防范研究”2020-2021(KYCX20_1643)。


可点击底部“阅读全文”或上中国知网下载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