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戏0x0004:一念三千

叶梓涛 落日间 2021-04-03



παίξειν

12


三千本自由的书



艺术家:书


材料:笔墨 眼睛 人的想法 时间


长度:50-100年


类型:时基艺术(time-based art)



作品照片:







运作方式


1.叶梓涛二十年送出三千本书

2.收到书的人在书上写字

3.如果还有微信公众号这个产品,回复后台“几号书,名字”

4.觉得书不再有意思了,给下一个人

业余艺评人@苍鹘_


本作品十分精妙地以书作为主要的视域打开,作为艺术家和观众甚至人类的绝对他者出现,书自己突然充斥着生命力,呈现出一种万物有灵的独特气质;时基艺术,但是以此衡量的并非人的时间,而是作为纸张材料腐烂的时间,当视角翻转,是人读书,亦或者书读人?三千这个数字意味深长,不仅契合了唐代佛教天台宗之“一念三千”非分别说,亦有博伊斯花十年种植三千棵橡树之气魄,博伊斯以橡树立人,将其与坚硬地大地之石相撑,叶梓涛此作品以书作为媒介,看似任书自然飘摇,但实际上站在书的视角,则坚定,一任斗转星移;传播的是某种内在的、哲学式的生活方式,书纵身跃入人群,就犹如时间蔓延开来,不知道是否会有回响应,但业余艺术家叶梓涛不在乎回响,但这行为,颇有在奈格里意义上的一般智力 (general intellect) 上作社会雕塑的气魄。

业余机器学习学者

@art9


这是一个类GPL开源协议的送书协议,可以简称Book Transparent License(BTL)



“叶梓涛,说人话!”


这计划绝不是丢烂书的活动。


首先是我发现

我不喜欢任何结构化的东西,

我不能忍受。

书法、写作、玩游戏


即便硬着头皮往下学,我也很快就会全部忘记,

所以对我来说,

我想丢掉任何有导论性质的东西。

或者任何我不想看的、

不再想看的书。


这不是一个所谓的书香漂流活动,

并不想要让大家多读书,不是的。


我只是我觉得这些书在我手里,

它们好像不开心。


我真的觉得或许是书在看人

而不是人在看书

一个我很喜爱的诗人朋友,

他最爱《堂吉诃德》。

我才突然想到,


是书面对了无数的读者

而不是读者读了无数的书


有人只在小的时候看过就不再想起

有朋友拿它讲课,

一字一句

这些书可能在花园的草坪上

阳光洒落的窗台前

灯火恍惚的夜里

都沉睡过


对于这些书

它们对时间的感知和我们一样吗

如果说1850年后的书

只有50-100年的寿命

那它的一生

能遇见过多少人呢


书对我来说

有一阵子成为了压力

总想着读完然后就做了断

吸取里面的知识然后说再见

这也是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读书法


但我厌恶这种方法


它只把书看作信息的载体

读完就如打完毒品后的针管一样

毫无意义就可以抛弃

然后自己在知识的虚幻海洋中飘着

觉得自己无比充实

我不喜欢


我喜欢读我喜欢读的书

不喜欢为了知识读书


所以有些我读不进去的书

对我来说反倒成为束缚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与其两两将就

不如就此别过


以及

我不希望大家在读的时候

都把书整得白净

因为书页渴望被书写,

渴望被笔墨

黑夜、和时间浸染


我还是期待着的


或许

有的读者读完后,

书页泛黄,

不同颜色的笔迹交错

甚至还夹入了照片、小纸条

这本遇到过了许多人的书

有一天会重新回到我的身边


等到那时

那我定然用我最深情的眼光再去读它

读那些读过它的时间


再没有比它更有趣的书了






附录


1.这是我们业余艺术工作室玩的第12号艺术游戏,我们试图通过微信公众号慢慢展开,因为公众号“三万六千五百个游戏”是001号艺术游戏。

2.喜爱《堂吉诃德》的诗人朋友——博尔赫斯 见《博尔赫斯谈话录》

3.παίξειν (paidia) 与计划/游戏的含义本身容我下次再展开

4.昨天抽奖的朋友本来抽到了maruko朋友,但是他似乎没关注公众号,无法联系上,我只好再抽一次,gif太鬼畜了就不放了,中奖的是@Hostate同学。

5.今后送书计划不再抽奖,可以从菜单直接进入此页面,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跳转书籍目录可以后台直接索要,一人一本,会不断更新,送了人可以重新索要。以时间先后和距离远近为考量,也可能叶梓涛直接送人了,只是往上标记,比如1/3000号书在art9那。

6.希望大家转送人书的时候,让他/她/它将其名字和书的编号号发回公众号,作为记录。








感谢


愿有生之年可与这些书再次重逢

如久别的老友

相谈甚欢

眼泪不住地流




2018.05.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