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再被点名!大湾区9市的“大平台”亮了!

深圳梦 2020-09-17
如何推进大湾区建设?
如何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
广州怎样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1月16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省大湾区办负责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市长或分管副市长回答记者提问。

广 东

记者:广东省关于促进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上,未来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曹达华:我们将把推动三地规则衔接作为贯穿大湾区建设各项任务的主线,在坚守“一国”之本前提下善用“两制”之利,积极探索具体问题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实现形式:

首先是深圳先行示范区这个大平台,牢牢抓住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契机,争取中央实施综合授权改革,在重点领域率先实现与港澳规则的衔接;

其次是前海蛇口、南沙、横琴三个自贸试验片区平台,主要是作为制度创新的高地,在营商环境上与港澳高标准对接;

再者是珠三角九市各个重点特色合作平台,比如深圳河套、珠海横琴两个创新合作区,重点围绕科技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开展规则全面衔接的压力测试。



广 州
记者:广州如何履行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职责,加强联动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具体来讲包括——以广州的一区、三城、十三节点为重点,共同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共同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强化广州和深圳“双核联动”,重点携手在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的高地等方面进行合作;

强化广州、佛山的节点带动,编制广佛同城化的“十四五”发展规划;

强化广清一体化的全面推进;

强化珠江口东西两岸要素的便捷流动,首先就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和港口资源的优化整合方面着力;

牵头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的平台,深化人力资源、旅游、健康养老、飞地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深 圳

记者:今年深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深港合作方面将有什么举措?


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进一步加强和香港的合作,既包括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硬联通,也包括在规则衔接的软联通,促进在经济、科技、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合作。


推进深港创新合作区和深港口岸经济带这些重要的两地合作的平台建设通过和香港的互利合作,能够更好地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打造深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活力的、最有带动力的一个极点,也让大湾区建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两地民众。

▲落马洲河套地区效果图,请以政府最终公示为准

▲深港口岸经济带效果图仅供展示,请以政府最终公示为准


珠 海

记者:关于“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珠海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珠海市市长姚奕生:一是横琴的开发建设要用新的机制来做,我们已有初步想法。

二是成立一个新的机构。横琴跟澳门要有一个共商共建共管的新机构,从规划、建设、管理甚至到产业的导入有专职的人来做这个事情,把硬件做实,这个新机构有待国家最后明确由什么人构成。


佛 山

记者:在新任务和新要求下,佛山应该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市长朱伟:按照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要求,佛山实施好“六大工程”,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产品和装备。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家电和智能家电、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新型建材等。

加强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发展集聚的关键项目。

加大淘汰村级工业园的落后产能,关停一批、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为制造业的新动能示范资源腾出空间。

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追溯机制。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用电、用气、用人、物流、融资等成本,把佛山打造成为全国制造业成本的洼地。


惠 州

记者:通过“丰”字交通主框架规划,惠州将如何促进城市和大湾区的发展?
惠州市市长刘吉:这个交通网络空间上横向有三道、纵向有一道,三个主轴。一个主轴连到广州的中新知识城,一直连到惠城沿江、河源等地,中间的一轴是东莞的松山湖,一直连到惠城、粤东,沿海主轴是对接深圳前海等极跟香港联通口岸,再到大亚湾、深圳合作区。一个纵轴是把惠州的主城区与南部的大亚湾和惠东连起来。这就是三横一竖一个“丰”字,这就是我们目前谋划的整个交通格局。

现在这个“丰”字结构,惠州已经开始启动,去年12月28日已经举行了开工仪式。主框架预计三至五年内形成,对整个大湾区的建设,特别是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惠州应有的贡献和担当。


东 莞

记者:在吸引技能人才方面,东莞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东莞市市长肖亚非:东莞技术工人的占比不到20%,跟德国、日本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结合东莞的产业结构和地方特色,努力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

东莞提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计划,每3年投入10亿元,提升100万产业工人,包括他们的学历、技能、素质,两年下来,我们已经累计培训了接近90万人,新增的学历人才超过13万人,新增的技术工人15万人。


中 山

记者:中山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在发挥东承西接方面,有何部署和决策?
中山市市长危伟汉:深中通道正在加快建设,省委给中山一个新的定位,即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主要规划有:

城市从东到西进行梯度分工。东部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走廊,中部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西部和珠海、江门共同打造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从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干线交通和市政道路进行统一的梳理和谋划。在深中通道通车前这4年时间,全市投入1500多亿元打造交通,同时也和周边城市的交通体系进行衔接。


江 门

记者:作为中国的第一侨乡,在建设华侨华人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方面,江门下一步有什么新的举措?
江门市市长刘毅: 首先打造一个固根铸魂圆梦的平台;借助华侨华人交流大会,把它做成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每年这个时候海内外的华侨能够作为一个桥梁,引进带动各方面的文化交流,我们希望能够在江门更好地去展示;文化共建共享,文化最终还是要群众来共享,现在首先能共享的就是文化旅游,目前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肇 庆

记者:肇庆如何抓住当前的重大机遇,推动制造业发展?
肇庆市市长吕玉印:肇庆抢抓“双区驱动”、“双核联动”重大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来推动肇庆的产业发展。实际上具体体现在五个优先方面,即招商优先、供地优先、政策配套优先、服务优先、跟踪落地优先。肇庆成立投资促进局,市委书记统筹推进招商工作;实施“双容双承诺”的审批制度改革,项目的建设周期缩短到4个月左右,等等。

肇庆市市长吕玉印谈深肇两地产业发展对接:强力推进与深圳全方位合作


广州2020年1月15日电 15日上午,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肇庆代表团分组审议上,省人大代表、肇庆市市长吕玉印在谈及深圳和肇庆两地产业发展对接问题时表示,随着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向外溢出创新资源,肇庆在科技产业创新领域与广深两座超大城市已有密切接触。
多位肇庆代表团人大代表在发言时表示,感觉离深圳“越来越近”,每天往返深圳高铁(动车)现在有15趟,1小时就能通达深圳。吕玉印表示,肇庆确实具有对接深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条件。肇庆在支持广深两地同时,借力广深“双引擎”加速走向珠江口,随着广州进一步提升枢纽门户功能,深圳强化连接和辐射大西南,肇庆将持续强化陆路交通建设,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加速提升,为广深交通“双枢纽”提供支持。
目前,肇庆正探索与深圳协同推进深南高铁、珠江肇高铁、深茂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此外,针对已经开通的广肇高铁、广佛肇城轨、深肇高铁等,肇庆争取通过加密班次、降低票价,实现列车班次“公交化”。
据悉,肇庆将规划建设肇庆空港经济区,学习借鉴深圳发展航空经济的经验,并争取广州参与建设该空港经济区,加强与深圳在航空物流、航空服务等领域合作,力争成为深圳在大湾区西部的航空支点。
吕玉印介绍说,肇庆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开办和不动产登记一天办成,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获得第4名、其中法治政府建设排名全省第1位,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查显示,肇庆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居珠三角第2位(珠海、肇庆、深圳)。2017年以来,肇庆成功引进深圳项目53个,投资总额约1100亿元。此外,肇庆还积极参与产业链建设,力争成为深圳产业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吕玉印强调,承接广深两地的产业外溢和创新外溢,肇庆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实现较低的企业发展成本,还能依托正在崛起的产业后发优势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孵化,并且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未来,肇庆将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找准“肇庆所优”与“深圳所需”结合点,强力推进与深圳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精准导入优质发展资源,全力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外溢区、蓄水池以及城市功能纾解区,全面推动肇庆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新闻看多点



珠海市长喊话广州常务副市长:我想跟你连接啊!


“广州地铁18号线一定要把我们纳进去。”16日上午,珠海市市长姚奕生现场喊话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志英。

在现场,隔着邻座的省大湾办常务副主任曹达华,姚奕生对陈志英说:“广州跟清远、肇庆都连接上了,怎么能缺了珠海?我也很想跟广州连接啊。”
看陈志英只是点点头,姚奕生又强调了一遍:“18号线今年一定要动起来啊!”
姚奕生意犹未尽,继续喊话大湾区其他城市。“我们跟中山、江门也要连起来,深圳更要连,要谋划更大的通道。”
最后,姚奕生说,要把大湾区内城市建成1小时生活圈,交通就要全面提速。



来源:南方+客户端


马兴瑞参加深圳代表团审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高质量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广州2020年1月15日电 1月14日下午,省人大代表、省长马兴瑞到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深圳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会上,代表们结合省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传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不少意见建议。马兴瑞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马兴瑞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深圳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战略部署,坚持担当作为与先行探索相结合,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推动科学知识普及与科学精神传播,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力量对我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省领导王伟中、深圳市市长陈如桂、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参加审议。(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吴哲 符信)陈如桂在深圳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广州2020年1月15日电 1月15日上午,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深圳代表团审议时表示,省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了省委“1+1+9”工作部署,充分展现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发展韧性”、第一开放大省的“强大动力”、第一创新大省的“强劲动能”和更加强大的集聚辐射功能,完全赞成和拥护。陈如桂说,深圳将结合实际,全力抓好《报告》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一是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全面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深港澳更紧密合作,为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出新贡献。二是高举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面旗帜,当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主阵地,更加突出源头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充分利用好国家科技战略资源、国际化创新资源和市场化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聚焦补链、强链、稳链,实施好新一轮产业链拓展工程、企业安居工程、“设计+”工程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程,全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特区报记者 甘霖 綦伟 李舒瑜)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南方+、深圳特区报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