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对标的香港、新加坡这次“战疫”情况如何?三城对比分析来了

深圳梦 2020-09-17


深圳一直视香港、新加坡为对标、学习对象,这次战疫情况如何?

近几年,深圳、香港、新加坡这三个地方经济发展呈现你追我赶之势,所以经常被拿来对比。这三地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比如人口高度密集,经济结构类似,城市发展规划接近,特别是深圳和香港,地理位置相邻,气候条件相近。通过分析对比这三个城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和呈现出来的管控效果,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本次报告由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可视计算研究中心主任黄惠领衔,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和计软学院可视计算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旨在帮助大家快速了解深圳、香港以及新加坡的最新疫情动态,掌握更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方法。


目前,三个地区采取的措施方向基本相同,但措施严厉程度不同,具体包括:

本报告收集数据来源于三地权威机构

深圳卫健委、香港卫生署和新加坡卫生部官网




三地新冠肺炎疫情总体情况对比








观察一:

深圳累计确诊基数大

治愈数上升趋势显著




总体来看,深圳的累计确诊人数远高于香港和新加坡。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相比香港和新加坡,深圳与湖北的人员往来更多。据统计,深圳的416例病例中,约334例曾经到过湖北或本人长住湖北,占所有病例的80.2%。目前,这三个地区的累计确诊上升均渐缓,推测是由于当地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管控措施。同时,深圳的累计治愈人数上升趋势相对于另外两个地区更加显著。





观察二:

三地近期每日新增病例均在10例以下




香港和新加坡近期每日新增病例均在10例以下,深圳的新增病例连续两周呈下降趋势,在2月18日、19日连续两天新增确诊人数为0,且这两天出院30人。




观察三:

三地疫情扩散/消亡逐渐趋于一致




从 扩散指数 = 当日新增确诊人数 ÷ 前一天累计确诊人数 对比分析发现,香港、新加坡的扩散指数较快下降到了30%以下,深圳则是持续了近10天才保持持续下降。但是,深圳随后很快保持在了10%以下,而香港和新加坡的扩散指数则有反复,时而有所升高,不过最近几天保持在了10%以下。可以看出深圳在中后期的管控很好,没有继续扩散;香港和新加坡中期扩散指数有所升高,不过最近几天管控不错。



按 消亡指数 = (当日新增治愈人数+当日新增死亡人数)÷前一天累计确诊人数 来衡量当日疫情消亡情况,我们发现新加坡的消亡指数最好,深圳虽然后期的峰值比不上新加坡,但是保持在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香港在2月19号当天表现良好,消亡指数达到新高。截止目前,深圳治愈率43.6%(编者注:随着出院人数增加,该数据仍在快速上升),新加坡40.5%,香港7.7%。





观察四:

三地确诊响应时间已相近




总的来看,香港平均响应时间最快,其次是新加坡,最后是深圳,同时香港整体达到一个迅速的响应时间。考虑到深圳的突发病人数较多,虽然前期响应较慢,但后期平均响应时间已和香港、新加坡接近,保持在3天以内。新加坡大多数病人响应速度很快,但在1月25号的病患上却花了10天的响应,较异常。





观察五:

深圳抑制本地二次传播更稳定




在实施了严格的疫情地输入管控措施之后,香港和新加坡从1月下旬开始,输入性病例明显减少,基本为0,本地未离人员感染数均在10人之下。深圳在实施对入城人员的严密排查后取得效果,未离深病例发病人数从2月13开始保持在5人以下,相比于香港、新加坡,深圳对本地二次传播的控制效果更稳定。







观察六:

深圳以输入性病源为主

香港、新加坡需加强注意本地二次传播




通过进一步将深圳、香港、新加坡的病例分为:输入病例、输入病例密切接触者、本地病例(源头不明)、本地病例密切接触者、可能本地病例、可能本地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可以看出香港和新加坡病例类型分布相似。对比深圳,香港和新加坡的输入病例并不算多,分别为20%、26.2%,输入病例密切接触者较少,说明香港和新加坡对外来人员控制相对较好,问题主要体现在本地二次传播,分别有23.1%、31%的本地病例没有找到传染源,希望当地能引起重视,消除潜在隐患。





观察七:

警惕家庭聚集感染传播




通过仔细梳理深圳、香港、新加坡三地的二代传播关系(下图红圆代表亲友成员,橙圆代表非亲友成员,空心圆代表二代感染亲友成员,圆内数字代表病例号)可以看出,每日确诊患者中二代感染患者占比随时间推移迅速扩大。这说明截止目前三地疫情虽没有大范围的扩散,但仍呈亲友聚集态势传播,并且深圳、香港、新加坡分别出现了多达6、13人的家庭聚集和7人的亲友接触感染病例,这更提醒我们一定要“少串门,少聚会”。






观察八:

涉病场所弥散式分布,重点区域严控




目前,深圳、香港、新加坡涉病场所数量分别为250、41、98。香港和新加坡还记录了患者的逗留轨迹,新加坡平均涉病场所3.5个/人,香港平均3个/人。随着城市中的交通不断便利,城市中人的活动半径很大, 如下图所示某患者进行了多处跨城区访问,涉病场所分布总体呈现弥散式。同时,受区域功能的影响,在热门区域有聚集迹象,例如香港九龙、新加坡市中心等。


某患者 “香港-武汉-深圳-香港” 跨城轨迹


某患者 “新加坡国内” 跨区轨迹


香港涉病场所分布


新加坡涉病场所分布


深圳涉病场所分布及重点防控区域



通过对三地防控措施和防控效果的对比,在民众普遍提高防护意识并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情况下,若能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同时疾控和医疗系统继续保持较高的警戒级别和较快的响应速度,新的病例一产生就能快速隔离和阻断传染的话,新冠肺炎疫情总体是可控的。但我们也要清楚看到,深圳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是在严控人员往来并且尚未大规模复工情况下取得的。相比新加坡和香港,对深圳而言,和湖北的交通、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和密切。在社会逐步恢复正常运转,复工率逐步提升的情况下,管控输入性病例和本地有效防控的挑战也在不断加大。接下来,深圳大学也会持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及时调整教学工作。敬请关注!


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

天佑武汉,加油中国




深圳大学可视计算研究中心致力于大力提升可视计算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水平,以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和可视化为学科基础,促进多个学科的深入交叉和集成创新。中心组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可视计算与可视分析研究实验室, 硬件设备先进齐全。中心与以色列、加拿大、德国、美国和香港地区等国际知名研究小组建立了紧密合作,每年组织举办高水平际学术讨论会和暑期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深圳大学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面向智慧城市发展需求,由郭仁忠院士、李清泉校长为学术带头人,下设“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硕士点,以及“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博士点。其中,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2016年新批准的工科特设专业(招生代码:081205T),于2017年开始招生,是全国第一个大数据、测绘地理信息与城市科学融合的专业,为深圳市重点扶持学科。




图文 | 深圳大学可视计算研究中心《深圳/香港/新加坡疫情可视分析报告(截止2月19日)》

编辑 | 莫语嫣

责编 | 李世卓

来源:深圳大学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