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与历史社会学复印资料》(第4期)SARS全球研究与风险社会理论新论

高行云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 2021-02-04


《理论与历史社会学复印资料》(第 4 期)

2020年1月

目录

文与章:SARS 研究的全球回顾

为什么(不)戴⼝罩?公共卫⽣的政治
—— Maria Shun Ying Sin,2016
村民眼中的国家:华北乡村预防‘⾮典’事件过程
——胡宗泽,2011
SARS 与纽约中国城的污名化
——Laura Eichelberger, 2007
迈向 SARS 社会学:危机下的命运共同体
——Peter Baehr,2006
SARS 的风险治理:超越技术模型
——吴嘉苓、曾嬿芬,2006

书与⼈:风险社会理论新论

风险中的世界
—— Ulrich Beck,2008
作为工业事故研究的社会学家
—— Andrew Hopkins,2016
风险、不确定性与后真相社会
——Sander Van der Linden 等,2019

选登说明

by 高行云


今年春节,注定特别。

 

十二年前的春节,作为“中国奇迹”无名缔造者的农民工们和我们学生们,困在迟迟无法开往北方家乡的南方车站。

 

十二年后的春节,作中国的交通心脏的武汉,纠葛着来自它、穿过它、回到它和返回各家的千万血脉

恐慌与真相、思乡与团圆,在传统节日与不分时节的疾病传播时刻,汇聚成了“社会共同体”。

 

上一次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下一次也许……——但愿知识力量与反思行动,让我们离下⼀次更遥远。

 

因此,本期首先回顾SARS在过去十几年的全球研究,接着介绍近年风险社会理论新著。

 

在“文与章:SARS研究的全球回顾”,分别介绍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美国的SARS经验的研究与反思。这些议题涉及围绕“戴口罩”的可见性,国家层次的开放与保护的矛盾盾(Maria Shun Ying Sin)、地方层次上农民社会与国家力量间的矛盾盾与合作(胡宗泽),也有关来自美国的中国城在SARS期间遭遇污名化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冲击(Laura Eichelberger)。

 

最后两篇,回到更为⼴泛的学科角度,转载就SARS议题,著名社会理论家Peter Baehr基于香港经验的理论总结,以及两位来自台湾的女性社会学家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在“书与⼈:⻛险社会理论新论”部分,当然要首先介绍这一派开⼭⼈物、已故社会学理论家Ulrich Beck的近著。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对Beck及其这派的思想研究,近年引进了Beck欧洲/世界主义转向,较少继续引进风险理论了。

 

近年公共事件也告诉我们:风险,并不只是公共卫生事件,还包括工业事故(如气爆、高铁等)等等,因此这里再转载为数不多专注于这一领域、但颇有公共影响力的澳大利亚社会学家Andrew Hopkins的自传式作品。

 

最后,鉴于互联网媒介的发展,今时的武汉之事的公共反应已和2003年完全不同,“后真相”(post-truth)问题和风险议题更为纠缠。因此,再转载介绍Sander Van der Linden等⼈编辑论文集。 




订阅说明


1.关注微信公众号《Sociological理论大缸》(ID: sociological-theory,二维码见左),定期推送《理论与历史社会学复印资料》。当然,也会推送其它社会学理论前沿研究与资讯。


2. 在该公众号后台留下您的邮箱,或者发送任何信息到我的邮箱syf_1991@163.com,即可每月月底收到本份资料。


3. 关注或留意我的academia的页面:https://nsysu.academia.edu/yufansun。每期更新后,也会上传到此。


4. 《理论与历史社会学复印资料》(暨《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网站:www.thsociology.com,定期更新(正建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