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包小柏用AI“复活”女儿,善用技术可抚慰人心之痛

番薯壳 每日乐评 2024-03-14

包小柏用AI“复活”女儿,善用技术可抚慰人心之痛


十年前还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没想到2024年就已经成为了现实。

近日,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复刻出自己的“数字女儿”的故事。

经过反复尝试和训练,他成功实现了与这个AI“女儿”进行对话,并在妻子生日时为她唱了一首生日歌。

原本天人永隔的亲人,竟通过数字实现互动,场面十分感人。

他感慨:“AI就是寄托思念的工具,也是一种对思念的表达方式。”

这一场景,不禁让人想起《流浪地球2》里的“数字生命”。

有网友表示,理解图恒宇,成为图恒宇;也有网友认为,这才应该是AI存在的意义。



据媒体报道,2021年,包小柏的女儿因病离世,年仅22岁。面对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包小柏决定攻读博士学位,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女儿在数字世界得以复活。

这个勇敢的尝试不仅展现了包小柏对女儿的深深思念,也对我们思考如何利用科技与情感沟通提出了重要的问题。

对此,有人问他,“你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吗?”包小柏表示,他其实不在乎,他真的很想念他女儿,所以才会做这一切。

确实,没有失去过至亲至爱的人,是体会不到那种伤痛与思念,某种程度上,这算是她女儿的另一种永生。

包小柏还称妻子收到这份“礼物”后,夫妻俩感受到了亲情联系,关系破冰,他觉得自己“做对了”。 



在现如今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在种种领域展现出了无限的潜力。 

从智能助理到语音识别、人脸识别,AI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而利用AI技术来与逝去的亲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也许可以为悲痛中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AI技术的局限性。尽管它可以模仿和学习人类的行为和语言,但仍然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的机械工具。 

与真正的人类亲人相比,它缺乏真实的情感和生命力。因此,对于失去亲人的人们来说,与AI“聊天”可能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非真正的情感寄托。 

在面对悲伤和失去时,我们需要从内心寻找真正的宣泄和慰藉。比如,可以通过分享、倾诉和寻找支持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纪念、思念和向前看来保持对逝去亲人的深深留恋,并在生活中寻找新的意义和快乐。 

人工智能技术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惊喜。但在与逝去亲人的思念中,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明确AI技术的局限性。 

寻找真正的宣泄和慰藉,在纪念与思念中找到力量与希望,才能更好地面对悲痛,继续生活下去。 

能够给个体的伤痛带来一定的慰藉和救赎,恰恰是技术进步本身最大的意义所在。




热点导读起诉莫言的“火”人,又要起诉胡锡进了
22岁女教师纵欲成瘾,在校晕倒、小便失禁:真相惊醒所有人!
湘潭女教师暴力打骂学生事件:适当的惩罚性教育和人格侮辱泄愤是两回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