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史哲书单 | 这份书单献给想要变得崭新的你

大学问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19年推出的一个全新的学术图书出版品牌。品牌以“守望学术的视界”为宗旨,致力于原创+引进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图书出版。倡导以问题意识为核心,弘扬学术情怀、人文精神和探究意识,展现学术的时代性、思想性和思辨色彩。


今天,从文史哲三个方向整理了一份「大学问图书」的书单。选书主要从图书能给人以哲思、给人以启发,或者是让你学习一种新技能出发。


双十一在即,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单,或许你已经看得眼花缭乱。希望这份「大学问·文史哲书单」能给你提供一个小小的参考。期待一起阅读,成为更好的人。

「历史」●  “大学问·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该丛书所收入的经验研究是那些具有重要理论含义的著作。已出版《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实践社会科学研究指南》《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

★知名图书——


《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
(美)白德瑞 著;尤陈俊,赖骏楠 译
本书利用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丰富素材,向我们刻画了清代巴县衙门的差役和书吏们的生动形象。通过解析史料提供的丰富信息,作者挑战了人们对衙门吏役的刻板印象,探讨吏役在维系帝国统治与基层社会运行中的“合理性",从而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物在清代县衙当中所实际扮演的角色。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作者:李怀印
一部视野宏大、新见迭出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作者从全球史的视角,着眼于地缘政治、财政军事和政治认同三个要素,全面论述十七至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全书视野宽广,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对于试图理解现代中国之过去与未来的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精彩著作。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作者:赵刘洋
一部围绕妇女、婚姻、家庭展开的法律社会史著作。书中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法律实践做了细致梳理。通过深挖诉讼档案,作者对清代、民国、1949年至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离婚案件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还原了大量关于妇女离异、典妻、审判诉讼等历史细节,揭示了近世以来相关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在妇女权利的保护或损害等方面远为复杂的非线性悖论关系。

●  “大学问·明清以来文史研究系列”



该系列包括《劫后“天堂”:抗战沦陷后的苏州城市生活》《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亡明讲史》《结社的艺术:16—18世纪东亚世界的文人社集》《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修订本)》。

★知名图书——


《亡明讲史》
作者:台静农
台静农先生最后一部小说作品。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一段天崩地解的史事。故事始于李自成攻陷北京,百官四散,崇祯皇帝走投无路,自缢景山;终于南京沦陷,福王被俘。台静农以历史小说的形式,在这样一出亡国大戏里,以戏谑滑稽的方式,写出崇祯王室最后一刻的紊乱暴虐、宗室朝臣的苟且偷生、南明小朝廷的尔虞我诈……本书以众多史料为依据,从中稽考、编辑、改写,并适时加入个人议论或判断。可谓句句有来处,字字有斟酌,是小说,亦是历史。

《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作者:李孝悌
本书是一本关于明清江南文化史的杰作。作者从物质文化史研究出发,在大量文集、情歌、戏曲和图像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明清士大夫文化与城市生活,通过对余怀、冒襄、王士禛、郑板桥、袁枚等人的研究,描绘其文化生活、内心世界等面向,同时,亦从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切入,对明亡之际的女性人物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摹, 展现了从明清到二十世纪的士大夫生活、普通民众(特别是妇女)的情欲世界及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这些城市中热闹、世俗、真实的市民生活,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历史与文明的想象。

《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
作者:何冠彪
为何明清易代之际殉国士大夫的人数居历朝之冠?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死抉择背后究竟有哪些复杂动机?本书聚焦明末士大夫群体在明清王朝更替之际所呈现的立场和心态,特别是他们的殉国表现和生死观念,以及时人对殉国者的评价,生动再现了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各种人生面向与复杂心理。全书以士大夫这一社会阶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诸多心理困境做了细致的辨析和解说,有助于今人理解传统士人精神在明清转型时期的嬗变历程,深化对当时社会及政治状况的了解和认识。

●  其他重点图书


《笔醒山河: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
作者:黄克武
《笔醒山河》是一部建立在扎实学术基础上的通俗化、大众化的严复传记。书中围绕两条轴线展开:第一条轴线是严复的历史处境与人际关系,从他生长环境、个性特质、婚姻家庭、师友关系等来看他的生命历程,并反映他所身处的清末民初的动荡时代;第二条轴线则是关注严复的思想内涵,尤其透过严复翻译作品的分析,展现他的政治和经济思想特点。作者试图从学术普及的角度,简明扼要地向读者描述严复“走向世界”所遇挑战、所经挫折与所得成就。

《继往以为序章:中国宪法的制度展开》
作者:田雷
全书记录下一位青年学者10年来的学术探索。作者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在梳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基础之上,不仅探讨了中国宪法研究中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还通过批判性分析对比美国宪法,试图打破西方理论的普世神话和话语霸权,进一步提出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同时,围绕中国宪法的实际框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

《哥白尼问题:占星预言、怀疑主义与天体秩序(上下册)》罗伯特·S.韦斯特曼 著;霍文利,蔡玉斌 译
本书详尽阐述了15—17世纪,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家如何从旧式的古希腊天文学、占星学转向“日心说”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如何在“文艺复兴”这一变革时期的复杂背景下,发动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科学革命,催生了近代物理学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程。

「人文」


●  “大学问·国文名师课系列”


《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

作者:徐晋如


《国文课》是一部独具新见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儒家学者、诗文大家徐晋如三十年积淀,从《诗经》讲到明清传奇,依本儒家诗教观,指出诗古文辞才是中国文学的正脉,风雅是中国文学的根本特征,对中国文学的主流文体和主要作家作出全新的阐述。对近代以来仰西方鼻息的中国文学研究方法进行反思,意在恢复风雅传统,重接中国文脉。对读者理解传统中国文学有较高的启发作用。



《文心雕龙讲记》作者:龚鹏程

本书以“讲记”的形式,对刘勰的身世,《文心雕龙》宗旨,刘勰文学观、史学观、文体论、文势论等内容进行了精辟透彻的剖析梳理;辨析纠正了前人对《文心雕龙》的误读之处。并将其与《文选》《诗品》进行比较,对当前文学理论研究进行深入反思。


《四书通讲》
作者:刘强
“四书”是研习中国传统文化者的经典。本书区别于其他常见的“四书”译注、逐字阐释的形式,而以“四书”等儒家经典为中心,以“道”为纽带,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日用常行之道”,做了全面梳理和阐发。书中对古今、中西、人禽之辨的比较和分析,鞭辟入里,时见胜义,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本书不仅对文史学者有用,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唐宋词小讲》
作者:王兆鹏
本书将唐宋词按内容主题分为约会、离别、相思、悼亡、亲情、性情、豪情、幽默、都市、乡村、山水、咏物、怀古等十三类,并选取每类词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来讲解。20余位唐宋词代表人物的人生经历,87阙好词的赏析及其背后的故事,串联成一部辉煌的唐宋词史。作者创立想象与还原的欣赏方法,别开生面,将传统与现代对接起来。那些百读不厌的名篇佳作,都成了一组组艺术镜头,给予读者一场视听盛宴。

《论语新识》作者:刘强
本书分为“经文”“新注”“新译”“新识”四部分,既精准注释了字词,又疏通了每一章的文义,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比较诸多资料,对《论语》的篇章结构、人物关系、疑难问题给予深入浅出的分析,立体呈现《论语》精华。本书既可以作为《论语》入门者的津梁;又是深刻理解儒家思想核心的进阶之梯,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孔子,守住儒学根脉。


「哲学」
●“大学问·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精选多位影响西方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如笛卡尔、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的代表作品进行导读。丛书不仅深入地探讨了这些艰深的哲学著作所包含的论点、思想和持久意义,还总括了这些哲学家的生平及主要思想,并整合了其他相关研究文献,旨在为国内哲学专业学生及哲学爱好者深入学习及理解原著,并展开该哲学领域研究提供优良读本。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英)罗伯特·斯特恩著;丁三东 译
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胡塞尔与〈笛卡尔式的沉思〉》(英)A.D.史密斯 著;赵玉兰 译
本书是一本关于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晚期代表作《笛卡尔式的沉思》的经典导读。作者对原著进行逐章逐节的解读,总结了文本中的主要论点,对胡塞尔的关键学术术语也进行了细致阐释,带领读者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精要之处,以及其他晦涩之处。作者还试图解释胡塞尔的论点的更广泛的含义,并回应一些针对胡塞尔的论点的批评。本书简洁明快,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沉思》的艰涩烦杂,是一部研读原著、乃至研究胡塞尔现象学不可或缺的导读作品。

《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颤栗〉》(英)约翰·利皮特 著;郝苑 译
《恐惧与颤栗》探究了信仰的本质,是克尔凯郭尔影响最广泛的作品之一。本书为《恐惧与颤栗》经典导读,开篇即概述了克尔凯郭尔的生平及思想,介绍了克尔凯郭尔的方法论;而后依照原著的写作顺序,对其主要思想进行逐一的阐释;最后围绕学界历来对《恐惧与颤栗》这一文本的多元化阐释展开讨论,梳理其接受史,并记述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影响。文本细读的方式与清晰易懂的阐释,使得本书成为哲学专业学生和其他初次接触克尔凯郭尔的读者们的理想导读。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英)迈克尔·莫里斯;李国山 译

本书是一部关于维特根斯坦早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的经典导读。作者在书中按照原著七大论题的写作顺序对文本进行了逐段逐句的串联解读,并引介多方学术观点,对核心问题及争论段落进行着重探讨。本书还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来源,论述了其对弗雷格、罗素思想的传承与批判,深入地探讨了《逻辑哲学论》的内在逻辑,试图勾勒出原著完整的学术框架。全书写作严谨,作者反复比对多个译本的优缺点,力争做到对维特根斯坦原意的准确把握。



大学问图书(部分)书影


希望这份「大学问·文史哲书单」能给你提供一个小小的参考。期待一起阅读,成为更好的人。




— end —

编辑 | 走走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