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我们备受豆瓣读者关注的31种书!

回望2023的 大学问Academics 2024-05-17


2023年,我们有31种书登上了豆瓣新书速递。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后电影视觉》《博物馆是什么》3种图书多次登上豆瓣一周热门读书榜;而在2023年豆瓣年度读书榜单中,我们大学问图书《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后电影视觉》分别上榜年度历史·文化图书和年度影视·戏剧图书!


今天,我们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2023年备受豆瓣读者关注的社科分社31种新书。


文末福利继续,以下31种书中,你读了哪些书?哪些书让你印象深刻?欢迎来留言区分享,我们将从中选取三位随机送出相应图书。


BOOK







          备受豆瓣读者

          喜爱的31种书








    大学问·春季



01

本书为黄宗智扛鼎之作,是认识中国小农经济、当代中国发展和明清以来中国史的经典著作。书中基于满铁资料等大量史料与作者实地调研所得资料,对明清以来江南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的特点做了深入考察,探讨了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问题,尤其就中国江南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工业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给出了极具深度的解释。全书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展和完善了“农业内卷化”这一核心观点,揭示了江南小农家庭从明清到改革开放前“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内在机理,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去内卷化”发展。本书曾获列文森奖。


02

本书为“超级教授”黄宗智成名之作,是认识中国小农经济和明清以来中国史绕不过去的经典。书中基于包括满铁资料和地方档案在内的大量史料,以及作者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明清以来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特点做了深入考察,探讨了一系列影响中国社会走势的关键问题,尤其对中国华北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工业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给出了极具说服力的解释。全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内卷化”这一核心观点,“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内卷困境使得中国走上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本书曾获费正清奖。



03


本书作者坚持以“月相必须定点”为指导,采用文献、天象、铜器铭文“三证合一”的研究方法,厘清西周纪年问题,为纷乱的西周王年排序定位,揭示武王克商准确年代、宣王纪年有两个体系等重要问题,整理出西周诸王年表、西周诸王事略以及制作出西周朔闰表。本书还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归纳出研究西周纪年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书中集中展现了张闻玉先生在西周年代学研究上的成果,是西周纪年研究学术领域内难得的佳作。


04

本书以政治与学术双向视角,集中梳理、论述西学东渐下,作为传统中国价值主体的儒学的困境和转型,探究新时代儒学的发展和未来。作者对近代以来儒学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康有为、章太炎、钱穆、张申府、冯友兰等)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分析:从制度和心性讨论儒学的整体形态发展,从经学与哲学的关系讨论儒学学科化的困境与出路,从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探索儒学对世道人心和社会秩序的意义和作用,从儒学学科化制度下思考摆脱儒学困境的可能……涵盖儒学近代转型的重要领域。



05

本书为日本学者研究清末宪法的学术作品。作者在清末起草了一部《大清宪法》,共10章,76条。按照宪法草案的结构顺序,北鬼三郎给每一条都注明所参考的对象,并加上或长或短的法理说明,法律叙事皆植根于晚清的衰变,从多个面向剖析晚清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大清宪法案》出版后,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仅成为清末制宪官员的囊中书,而且还成为民初修宪者设计国家体制时的理论依据。本书可作为清末民初政治史、法律史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参考,也可见当时中日学术交流的情况。


06

本书是一部以山东济宁为经验个例、士绅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城市史个案研究著作。有别于以往的明清史研究关注点集中在江南地区的情况,本书将研究视野扩展到因大运河兴起而繁荣的北方城市山东济宁,并注重将江南地区与济宁进行对比。济宁士绅在对城市的塑造过程中,展现了地方力量与国家权力的精彩博弈,也通过与“商”这个阶级的紧密联系,呈现出明清时期北方运河城市繁荣的商业贸易和城市化生活。本书丰富了读者对明清历史认知的面向,也为明清区域社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补充。






    大学问·夏季


●01●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

著者:[美]苏成捷

译者:谢美裕 尤陈俊


本书是一部法律史领域研究性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书中运用了唐代以来的大量法律史文献,聚焦清代社会中寡妇、娼优、雇工、乞丐等底层人物,用比较史的眼光对性行为管制、寡妇守贞、“光棍例”、“卖娼”等问题进行分析,还原真实案例,展现了微观视角下的平民婚姻,以及女性短缺、妇女歧视等现象。


作者将性别史、法律史和社会史等不同研究进路熔为一炉,将性犯罪与法律问题进行宏观考察,探讨了清代对性行为和性观念的规制与引导。书中案例生动鲜活,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语言流畅,展示了一个复杂且富于动态变化的中华帝国晚期社


●02●


《清代传统法秩序》

著者:[日]寺田浩明

监译:王亚新


本书为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多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着眼于其中的法秩序,如诉讼、听讼、断罪等环节,考察了传统中国法的诸多面向,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


书中言必有据,理论深刻,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利用清代法律文献对各议题进行精辟的阐发,无疑是一本近年法制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03●


《后电影视觉》

著者:[美]罗杰·F.库克 
译者:韩晓强


电影作为一种现代媒介,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与人类交互影响、共同进化。20世纪初,电影经历了光学玩具、魔灯和费纳奇镜的媒介进化,挑战了既有的文字媒介,改变了媒介格局;20世纪末,电影经历一系列叙境和叙境化世界的穿梭,观众和电影进入一种神经连接的套层,创造出奇妙且焦虑的时代感受。


在本书中,作者库克着眼于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这两个时间点,锁定观看行为这一在电影研究中极其重要却又常年被忽视的方向,并以《黑客帝国》《感官游戏》《异次元骇客》《移魂都市》《睁开你的双眼》等“元宇宙电影”为例,探索人类与电影的共同进化,生动地阐明了电影不断地改变着媒介与人类感知的关系,为人们深入理解电影这一现代媒介打开一个新的视角。






    大学问·秋季



●01●


《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

著者:王瑞来


本书是一部宋元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作者以“宋元变革”为视角,从宋元之际士人精英的命运切入,展现了他们金榜题名后不得不面对“千人竞渡”、仕途升迁艰难的局面,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科举及第的士人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做官转为经商、教书、经营田产、出家等,流向开始多元化。书中案例鲜活,史料翔实,作者将宏观勾勒与个案考察结合,展示了宋元变革下社会转型的种种样相,探索了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形成的基础,从大历史视野将唐宋变革与宋元变革上下连贯,勾勒中国社会由南宋历元、进入明清、走向近代的步履。


●02●



《晚清西南社会与近代变迁: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研究

(1892—1910)》

著者:屈小玲


西南地区在1892—1910年开埠通商和开展“新政”期间,呈现出怎样的生机?本书作为一部研究晚清西南社会发展的区域史著作,以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等史料为依托,通过外国人视角,展现了这一时期西南地区丰富有趣的社会细节,如妇女“天足运动”、富商生活、马帮行旅、近代教育等,介绍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种植业、丝绸业、盐业、采矿业等,从多个角度展示晚清时期西南地区富有地域特点的社会发展与变迁,让我们得以一窥西南社会和平发展的热闹景象,对全面认识晚清西南社会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03●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

著者:徐鼎鼎


本书为专门探讨春秋时期齐、卫、晋、秦四国交通路线的学术专著。全书以国别为划分依据,以春秋时期齐、卫、晋、秦四国为研究范围,以《左传》中战争、盟会等空间移动记载为核心,兼及巡狩、遣使、出奔、迁徙、婚姻、丧祭等内容,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和考古出土报告,以及卫星地图等数位资料,逐一分析齐、衡、晋、秦四国的交通路线,还原了春秋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道路交通网络。了解先秦时期交通样貌,对把握秦汉以降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


●04●


《身份与秩序:走马楼吴简中的孙吴基层社会》

著者:苏俊林


本书从个人到群体,从家庭到社会,对孙吴基层社会的身份秩序进行了整体性研究,论证基础可靠,研究视角新颖。走马楼吴简是研究孙吴历史丰富且可靠的新资料,本书以走马楼吴简资料为依据,以身份与秩序的关系为视角,从个人到群体,从家庭到社会,对孙吴基层社会的身份秩序进行整体性研究,论证基础可靠,研究视角新颖,且在孙吴家庭结构的建构原则,士伍、还民、复民的身份考辨,孙吴身份等级体系和孙吴初期的政治格局,以及社会经济与身份秩序等方面,提出了新颖的学术观点。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孙吴时期的家庭情况和孙吴基层社会的历史实态,还能从整体上把握孙吴的社会结构,本书有助于将孙吴历史乃至三国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05●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著者:[英] M.麦金

译者:李国山


《哲学研究》是体现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为“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是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及其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入门书籍。作者首先对维特根斯坦的生平背景进行介绍,后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清晰地梳理了《哲学研究》的主要观点,厘清了读者阅读原著时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原著进行了细致而易懂的导读。书中还融合了当代学者对《哲学研究》的批判,为读者理解原著拓宽了视野。清晰的行文和令人信服的分析,使本书成为首次接触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读者的理想导读。

●06●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

著者:[美] G·哈特费尔德

译者:尚新建


本书是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笛卡尔是近代哲学之父,其《第一哲学的沉思》是哲学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也是进入哲学领域绕不过的经典之一。本书是西方笛卡尔学术史上诠释该书的一部力作,书中阐述笛卡尔的生平及其哲学背景;清楚而准确地逐段讲解“六个沉思”的每一个论题,同时将讨论引向其他哲学家对笛卡尔“沉思”的反驳,以此凸显笛卡尔哲学的深刻性;论述笛卡尔哲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本书由北大哲学系教授尚新建老师精心翻译,译文准确、清晰、精炼,以供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笛卡尔哲学。


●07●


《苏格拉底》

著者:[英] 保罗·约翰逊

译者:郝苑


他貌不惊人、衣着朴素,常常光脚漫步在雅典的大街上;他教导人们独立思考,他充满智慧,却声称自己一无所知;他生于雅典、深爱雅典,曾为雅典而战,却遭到雅典人的不公正审判,最终以一杯毒酒结束生命。他是“哲学的化身”苏格拉底。这是一部短小精悍又精彩纷呈的传记,它记叙了苏格拉底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探讨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同时全方位描绘了与苏格拉底交往的人们以及雅典的城市生活图景,展现雅典这座苏格拉底挚爱之城的纷争与衰落。书中叙事简洁清晰,跳出了柏拉图的叙事围城,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描绘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苏格拉底、每个人心中的苏格拉底。


●08●


《实践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前瞻》

著者:黄宗智


本书是黄宗智教授关于中国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的总结,足以代表黄宗智教授50余年来学术研究的主要经验发现和基本理论概括。本书首先从“中国经验的悖论性”出发,进而探讨“选择与综合西方不同理论传统”的可能,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概括”,最终期望能够在中国研究中“融合中西方的学术”,为此,黄宗智教授做了“进一步的前瞻性探索”。总之,本书各编与各章之间层层推进、互为呼应,从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史和法律社会史研究的实际经验出发,检视中西方不同理论之间的价值与不足,进而提倡融合中西与二元合一的研究路径,倡导扎根于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研究。


●09●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

著者:张固也


本书为一部学术研究著作,主要涉及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两方面的研究。作者治学的中心思想是,在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的研究中,编联复原是仅次于文字释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者只有在正确的文本编联和复原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准确诠释其内容和思想。基于此,本书对《管子》《文子》等传世文献的编联考证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利用新出土的简帛文献,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对于深化先秦诸子和出土简帛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0●


《生产关系、社会结构与阶级》

著者:田彤


本书是一部全面展现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的社会史研究著作。作者运用大量一手史料,如《申报》《大公报》《女工日记》等,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者、不同实业的劳资关系加以深入分析,讨论了企业生态、行政管理、福利保障、工会团体等问题,呈现出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纷繁复杂的样态。本书尤其注重在微观上对社会底层劳工生活实情的展现,对读者认识或重新认识民国时期劳资关系有很大启发。


●11●


《“社会”的发现》

著者:承红磊


本书是研究“社会”概念兴起和广泛运用的首部系统专著。作者从词汇史和概念史切入,爬梳了“社会”这一词语由西方引介到中国,并且逐步普及的过程。全书研究视角独特,方法创新,以“社会”这一微细的单一概念为基础,将清末报刊和著作中使用“社会”一词的频次进行量化分析,材料丰富,论证周详,揭示了“社会”逐渐取代“群”“人群”等词的原因。同时,作者并不只聚焦于词语的考证和论述,而是以“社会”一词为切入,再现了严复、梁启超等近代学人对“社会”概念的讨论,呈现晚清民初各种思想和潮流的角力、争持和交替。



●12●


《庶民之声》

著者:周玉波


本书是一本开阔眼界、引人深思的近现代民歌研究著作。书中收录了大量稀见的近现代民歌文献,重点论及的民歌唱本和牌调近百个,内容包罗万象,充分挖掘中国近现代民歌的丰富内涵。借由民歌,表现逸乐、恋爱、农耕、民生疾苦等民俗生活,以及都会、新闻传媒、社会动员、抗战救灾等事物、世相的变迁发展,勾勒百姓生活的真实图景,展现了近现代民众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的变迁。本书为读者打开民歌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去审视民歌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可为民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和谱系梳理。







    大学问·冬季


01


《1903: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

著者:蔡斐


本书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再现了苏报案全过程,从小叙事抽丝剥茧,以大视野审视清末司法转型,阐明苏报案个案力量推动中国近代化法治前行的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作者从法制史、新闻史等多学科角度切入,运用跨学科视野,立体考察苏报案,精剖细缕其引发的中外制度、思维层面的碰撞及反思,并在学理上提出了“司法是一种变量之和”等新观点,从而揭示出事件所蕴含的法律、政治、社会、历史意义。


03


《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里的东汉世情》

著者:胡大雷


本书对《古诗十九首》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带领读者品味诗中“一字千金”魅力的同时,挖掘背后有趣的东汉文人故事,生动再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作者用细腻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东汉文人的远游、求学入仕、交游等方面的生活情况。尤为难得的是,作者还阐发了东汉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人生来路与归途的反思。本书写作时兼顾史学与文学,既有对《古诗十九首》的赏析,又挖掘、钩索东汉文人的生活细节,描绘了一段丰富多彩的东汉社会史,揭示了东汉时期复杂的世态与人情。








      广雅·春季


01

本书以时间为轴,以图叙史,多角度展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景象。372张图片取自泰晤士画报、世界画报、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诸多权威机构,从各国视角呈现第二次鸦片战争细节、经过。从广州城被焚毁到北京城大门被铁骑踏开,展现真实残酷的鸦片制造、坚船利炮、战火硝烟;也呈现中华大地的城市街景、皇家园林、建筑、珍宝……为读者提供了专题图片资料库,以便在细节中发现历史。作者还挖掘中外史料,与图像相佐证,呈现真实的战争与被图像“形象塑造”后的战争,探讨西方媒体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与影响。


02

本书是一对在二战中幸存下来的犹太夫妇撰写的回忆文集。二人因为战争而失去几乎所有的亲人,并被迫移居他乡。书中透过一些承载着满满回忆的旧物件——一些老照片、一枚订婚戒指、一只旧烛台,以动人笔触讲述与之相关的生命故事,追溯破碎的家族历史,纪念不平凡的童年时光;缅怀战前温馨的生活,缅怀已逝的亲人和远离的故土,也缅怀黑暗时期残存的人性之光,并对所有的一切心存感恩,读来令人动容。夫妇俩的讲述也让我们看到:当灾难不期而至,我们内心的美好感情如何给我们信念和支撑,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更好地生存下去。






   广雅·夏季


●01●


《波斯航海史》

著者:[印度]哈迪·哈桑

译者:徐弛


本书论述了自神话时代、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穆罕默德时代早期,直至16世纪第三帝国覆灭的波斯航海史,内容涉及航线开发、海上贸易、海洋战争等,解析波斯民族对大海的认识、心理与情感。


书中运用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多国文献资料,结合图像、建筑、钱币等实物研究,论证波斯人与海洋的密切联系,探索真正的波斯航海历史,由此折射出五千年来波斯的民族、政治、外交、经济等发展历程。


●02●


《困在记忆里的母亲:

一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自救之旅》

著者:[美]斯蒂芬·贾格尔

译者:于萍


本书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公路旅行: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进行为期11天的自驾游。在体验露营、骑马、漂流和徒步的乐趣时,母亲的健忘和不断重复的话却形影不离。作者开始追忆母亲的过去,回顾母亲如何照顾同样患病的外婆,思考作为女性,疾病、记忆、身份认同等如何在血缘中传递,以及遗忘与失去、抵抗与妥协意味着什么。


母亲和女儿不息的羁绊之间,疾病、旅行成为了弥合母女关系的契机,让我们看到母女之间的爱也是需要练习的。在记录和陪伴中,作者观察母亲、接近母亲,也在不断更新对母亲的认识,最终重铸了一个完整的自己。这趟特殊的旅行,映照了两代女性的成长史。


●03●


《博物馆是什么》

著者:陈建明 张小溪


本书以对谈形式,全景式呈现湘博近10年设计、建设过程。陈建明、矶崎新、胡倩、杨晓、黄建成等行业领军人物,从博物馆学、建筑设计、空间展陈设计等专业角度出发,讲述由一个概念到一座场馆的落成,如何做到从一粒沙开始,到建筑、园林、展陈,甚至文创都有着湘博的精神和烙印的一体化设计。


本书通过剖析湘博设计建造过程,为专业人士提供生动样本与可操作方案;同时通过国际竞标、辛追夫人的安置、建筑师的奇特遭遇、T形帛画的展现、常设展的紧张筹备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读者走到神秘有趣的湘博幕后。


●04●


《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事:伦理学的72堂课》

著者:[澳]彼得·辛格

译者:王鑫


肥胖仅是个人私事吗?鱼儿有没有痛感?社会应该对抑郁症承担怎样的责任?什么情况下医生可以“杀死”病人?如何坚持新年计划?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伦理学读物,是每个人都能读懂、都能获益的伦理学口袋书。本书由72篇短文组成,涵盖了当下人类社会中伦理道德问题的方方面面,从动物保护、公共健康、性别平等到幸福生活。


书中讨论的话题紧贴社会热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者用直白的语言、简单的逻辑,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伦理问题简单化,帮助读者理解这些至关重要的伦理争议,为充满困境的人生和世界找到新的希望。


●05●


《屠海——北美生物灭绝档案

(16世纪至20世纪)》

著者:[加]法利·莫厄特

译者:高见 刘莹


《屠海》详尽地记录了自16世纪西方人踏足北美洲之后的500年间,北大西洋沿岸超过50种动物减少甚至灭绝的过程。原本这里的各种动物不计其数,然而随着欧洲移民的进入和商业性捕杀的加剧,包括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在内的物种纷纷遭到屠戮,无数的大海雀、鲸类、海象、北极熊、美洲狮等被夺去生命。


本书出版后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生态保护的热潮,推动了环境改革和海洋立法进程,影响了一代人的海洋保护意识。今天,它仍然是一部具有先见之明的生态经典,一如既往地提醒人们应当如何与自然相处。






广雅·秋季


●01●


《夏日木屋札记》

著者:[瑞典] 妮娜·波顿

译者:薛荷仙、刘羿、陈薇宇

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获得者妮娜·波顿全新力作,讲述了作者在母亲的乡间木屋度假时,与周围世界的小生物邂逅、互动的奇妙经历。飞蚁共舞其实是一场盛大的“婚礼”?看似讨厌的乌鸦其实聪明可爱又有同情心?在作者笔下,狐狸、蜜蜂、松鼠等动物是启发日常哲思的邻居与访客,植物和细菌也有着独特的生命语言和沟通方式。作者以诗意而洗练的文字,呈现了一位文学家兼生物学家眼中的生命百态和物种进化史,同时呼吁人们与不同物种平等对话,和谐共生。







宠粉福利


#你从推荐过我们哪些图书?

都读过我们哪些书呢?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我们将在留言中

结合点赞数和留言质量

抽取3名幸运读者

赠送图书一本哦


即日起至1月8日中午12:00均可参与




·近期推荐·

1. 我们做的这49种书,哪一本曾打动了你?| 2023年图书一览

2.欢迎来到大学问2.0时代,一起期待好书!| 大学问2024新书预告

3.这本书,一年发行超15万册!| 2023备受市场喜爱的10种书



— end —
编辑 | 春卷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