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龚斌《魏晋清谈史》:全景呈现属于魏晋清谈的两百多年壮阔历史

广西师大出版社 大学问Academics 2024-05-17



《魏晋清谈史》

一部全面探讨魏晋清谈历史进程的著作。以时间为轴,以近两百位魏晋名士为线索,重新界定清谈内涵,全景呈现属于魏晋清谈的两百多年壮阔历史。

著者:龚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定价:98元

品牌:大学问

作 者:

龚斌,1947年生于上海崇明。1981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陶渊明研究会名誉会长,《世说》学研究会会长。精研中古文化与文学,旁及中古佛教史,尤以陶渊明研究、《世说新语》研究见长。撰著有《陶渊明集校笺》《世说新语校释》《陶渊明年谱考辨》《南山的真意》《慧远法师传》《鸠摩罗什传》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探讨魏晋清谈历史进程的著作。书中以时间为轴,以近两百位魏晋名士为线索,追溯清谈的源流,重新界定清谈内涵,立体呈现属于魏晋清谈的两百多年壮阔历史。


作者从《世说新语》《晋书》等史书、笔记中钩沉,畅谈嵇康、王羲之、谢安等魏晋名士的清谈事迹,全面回答了魏晋清谈谈什么、怎么谈、在哪里谈、与谁谈等问题,覆盖玄谈、雅谈、美论、正论、人物评论和佛教清谈等方方面面。全书生动展现了魏晋清谈的鲜活场景,拓展了魏晋清谈的研究空间。




名家推荐


龚斌先生《魏晋清谈史》以求真求实的严谨科学的态度,为学术研究树立了高标,并全面梳理了魏晋清谈的历史:追溯清谈的源流;界定清谈的内涵;生动而具体地描绘清谈论难的场景,历历如在眼前;详述清谈人物的世家传承。作者再现了当时雅言哲思,并论及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冲突、碰撞,及火花闪现之后的思想融合,凸显了魏晋时代的思辨与精神生活之自由,实是将魏晋清谈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

——复旦大学教授  蒋凡


魏晋清谈不仅是文学史上的风雅故事,而且是哲学宗教历史社会学探讨的重要窗口。可惜的是,这方面的研究由于资料缺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进。现在龚斌教授的这本书,从魏晋清谈的内核《世说新语》中挖掘材料,从史书、类书中钩沉清谈人物与清谈事迹,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丰富的历史画卷。龚斌教授在魏晋文学与思想文化领域的造诣之深,当今罕有其匹。我相信这本书的面世,一定会给我们关于魏晋思想相当可靠的精到表达。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胡晓明


龚斌教授是一位研究中古文化的名家,他的《世说新语校释》是一部学术名著,而《世说新语》又被誉为“魏晋清谈的百科全书”,因此,其《魏晋清谈史》写得既有料又有识,我们读来既有益又有趣。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戴建业


魏晋历史文化之研究近些年方兴未艾,成果迭出。就玄学清谈研究而言,三十年前有唐翼明先生之《魏晋清谈》开疆拓土,引领风气,今则又有龚斌先生《魏晋清谈史》阐幽发微,全幅呈现魏晋清谈之始终。龚先生此书,既有史眼卓识,又有玄心洞见,不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勾勒出一部魏晋清谈动态之历史,而且长于逻辑推理与情境再现,所得结论平实可靠。尤其对清谈概念之辨析,清谈世家之钩沉,东晋一流清谈家谈论风格之区别,以及佛教清谈专章之讨论,乃本书最见功力与精彩处。此书之出版,必能为魏晋六朝人文历史之研究造一新局,开一生面!

——同济大学教授  刘强




本书亮点


1.一部全面探讨魏晋清谈历史进程的著作,拓展魏晋清谈的研究空间。蒋凡、胡晓明、戴建业、刘强等学术名家一致推荐。


2.全景呈现属于“魏晋清谈”的两百多年壮阔历史。本书主要以时间为轴线展开,以清谈为本体,书写其中具体的人、事、理,全景式书写魏晋清谈的历史。


3.近两百位魏晋名士为主要线索展示魏晋风度的方方面面。书中涉及近两百位参与魏晋清谈的人物:何晏、嵇康、王羲之、谢安……畅谈他们的清谈事迹,书写魏晋清谈“谈”什么、怎么谈、在哪里谈、与谁谈,折射与之相关的思潮、政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


4.综述前人观点,重新界定清谈的内涵。本书围绕“谈”本身,旁征博引,重新界定了清谈的内涵,解析了清谈的程式、内容和谈者的动机,揭示了魏晋思想的自由与深度,展现了语言运用和哲思玄想的极致。


5.网罗与魏晋清谈有关的史料,最大程度地求真,详尽、可靠。作者深研《世说新语》多年,在《晋书》《北堂书钞》《高僧传》等史书、类书、笔记、传记材料中搜罗与魏晋清谈有关的记录,精读清谈名作如《人物志》《声无哀乐论》等,力求详尽,还原清谈的盛况。



精彩书摘

后记:魏晋清谈二百年,谈何容易!


始于汉末,止于晋宋之际的魏晋清谈,是魏晋思想文化思潮的集中体现。那是哲思与言辞绽放的奇异花朵,引起后人无尽遐想。


在前后长达二百年的时间里,上至帝王,下至一般士人,或争胜于谈席之上,或晤言于曲室之中,论辩惊心动魄,美谈宾主愉悦。


可叹时间如流水无情,记录当年清谈的文献丢失了太多,除了《世说新语》,鲜见其他文献的记载。也许,这正是魏晋清谈研究长期冷清的原因吧。


四五年前,我细读唐翼明先生的大作《魏晋清谈》。唐先生的再版序言有二段话说,自他的这部著作问世二十多年,“中外学者对魏晋文化与思想的研究续有新绩,但仅就魏晋清谈而言,却似乎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学术界对于魏晋清谈这一重要学术文化现象仍然重视不够,研究不够。”


唐先生所言,于我心有戚戚焉。回想自己忝为魏晋文化的研究者,似乎从未特别思考过魏晋清谈的历史,更没有想到魏晋清谈还有没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唐先生的话和他的大作,给了我启示,也令我怦然心动:我要尝试写一部全面探讨魏晋清谈历史进程的专书,拓展魏晋清谈的研究空间。所以,要说拙著写作的最主要的因缘,应该就是唐先生以上的两段话。


为此,我要向唐先生致敬,致敬他的出色的研究,致敬他对推进魏晋清谈研究的关怀和期望。



2021年初,我放下手中正在进行着的工作,开始写这本书。到了2022年2月中旬,完成了初稿。之后,对书稿的部分内容作了几次修改。


去年9月中旬,听取某家出版社编辑的意见,对清谈的含义再作思考及界定,补写《何谓清谈》一文,作为书稿的前言。


从去年春天到今年春末,约有一年多,这部书稿“待字闺中”。今年五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接受了书稿,决定于一年内出版。


我平素心仪这家出版社,赞赏他们学术视野广阔,出版了许多高品味的好书,在出版界享有盛誉。然一直没有机缘与他们合作。这次机缘来了。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他们对于学术问题宽容的态度,能尊重不同的学术见解,为创造百花争艳的学术的理想境界而不断前行。


当年,“谈何容易”;今天,谈论魏晋清谈的历史,同样“谈何容易”。不容易是记录当年清谈的文献非常稀少,好在有了《世说新语》这部奇书,后人才得以了解清谈的程式、内容和谈者互争短长的激情。


有人称《世说新语》是清谈的教科书,有人说《世说》三十六篇都是清谈——那是言过其实了。但《世说》确实记录了大量的清谈故事,特别有价值的是《世说·文学》保存六十个左右的玄谈故事,其他《言语》《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诸篇,也有不少属于雅谈、美谈的记录。


不过,仅仅凭《世说》记载的清谈,还不足以再现魏晋清谈的全幅历史。明显的事实是,《世说》记录东晋时江南名士的清谈,包括南方僧人及北来僧人的清谈,而几乎不载中国北方的清谈。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世说》的编撰者,以为北方是异族统治的政权,名士风流在那儿早灭绝了。


确实,西晋覆灭之后的中原,战火、天灾、饥馑一波接着一波,留在北方的一些文士,苟活于乱世,何有清谈的环境与谈论的兴趣?


不过,在史书中偶见有中原文士清谈的记载。《十六国春秋辑补》卷十四《后赵录》四说:张跃“学敏才达,雅善清谈”。甚至只知杀人的石勒,也有风雅的一面,常令儒生读《春秋》《史》《汉》诸传而听之,每以其意论古帝王之善恶,朝贤儒士莫不归美焉。可见,北方也有清谈人物。当然,北方的清谈与江南名士的清谈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我向来认为,不论是历史研究还是文学研究,终极目的是求真。求真是学术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最高境界。然而,达到求真的目的很难很难。其中,最难在于历史文献的大量缺失。魏晋清谈的研究就属于这种情况。



为了最大程度地求真,还原当年清谈的盛况,拙著在以下方面作了努力。


一、充分利用《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如前所述,《世说·文学》是魏晋清谈最有价值的记录。此外,《言语》《赏誉》《品藻》诸篇中的美谈、人物品题,多有清谈的记录。


魏晋清谈固然以玄谈最具学术史、思想史价值,但缺少了人物品题和许多雅谈美论,则未免使多姿多彩变为单调艰深。


二、从史书、类书中钩沉清谈人物与清谈事迹。譬如《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及注引《辂别传》中,就保存了许多管辂在冀州清谈的资料。


迄今为止的魏晋清谈研究,以地域而言,皆局限于西晋都城洛阳和东晋都城建邺,再旁涉会稽。可是,当我们注意到了《管辂传》和《辂别传》,就看到了更为广阔的清谈地域,说明魏代的清谈并非仅在洛阳。


再有,洛阳周边的山阳,嵇康、阮籍、向秀、王戎、吕安、赵至等人也在清谈。可见洛阳的正始之音消歇之后,清谈在别的地方仍在继续。


复原东晋的清谈也是这样。建邺是最主要的清谈中心,此外武昌、豫章、荆州等地的幕府,都是清谈的中心。


特别是荆州,桓温经营三十年,网罗天下奇士,很难想象,这里不会发生清谈。可惜,记录荆州文事之盛的文献散佚殆尽。只有在翻阅《隋书·经籍志》时,看到隋代著录的桓温、郗超、王珣、习凿齿、伏滔等人的文集时,不禁会遐想当年桓温及四海奇士作文辩论、清谈不已的情景,然后唯有逝川之叹而已。


三、尽可能描述和说明魏晋清谈的生动场景。《世说新语》记录清谈的过程和场面,大多非常简略,只有少数比较生动。其实,那些阐述义理的清谈,充满了激烈的论难,彼此之间反复的争论,历时很长。


譬如王导与殷浩清谈,“遂达三更”;与祖约夜谈,“至晓不眠”。孙盛与殷中军共论,“往反精苦”,“宾主遂至忘食”。支道林论《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


读上述描写,虽然能知论难双方长时间的争论,但总是得不到具体生动的印象,无法想象其场景。


然而,如果读嵇康《声无哀乐论》《养生论》,读向秀《难养生论》,就可以弥补无法想象清谈场景的遗憾。


那些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往反精苦的谈论,必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及《养生论》,在剥茧抽丝一般的论述中,层层展现义理的精妙。


遗憾殷浩、支道林等一流清谈家的文集湮没不闻,否则其中必定有许多玄谈论文,保存着清谈的真实记录和原始风貌。



四、梳理魏晋清谈世家的历史。中古时期的世家大族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引领者。魏晋清谈的起源与发展,世家大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拙著考察汉魏两晋的清谈世家,如颍川荀氏、河东裴氏、琅邪王氏、太原王氏、陈留阮氏、陈国谢氏等。这些著名的文化世家,视文化的传承为延续家族荣光的生命线,清谈人物辈出。同一家族中,有的善论儒,有的善论道,例如荀氏。


五、以为佛教清谈是魏晋清谈重要的一翼。《世说·文学》中记载谈佛论道的故事有十余则,由于编者受到文献缺失的局限,佛教清谈只存在于江南的名僧与名士之间。


其实,佛教传播中国的陆上路线是由北至南,由西北而至东南沿海。早在汉末,西域来华的僧人之间已在谈论佛道了,时间上并不比清谈儒道来得晚。


相当于东晋初期和中期,以释道安为代表的中原僧人,已经在辩论儒道与佛经的同异了。


东晋后期,长安以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为代表的僧团,庐山以慧远为代表的僧俗,讲论佛经奥义是经常的事,出现了道融、僧肇、慧远、竺道生等一流的佛学大师和雄辩家。


佛教清谈时讲席之宏伟,道俗听众之多,都远超世俗名士之谈玄,显示佛教清谈具有强大的理论活力。拙著专立一章,详述汉末之后佛教清谈的历史。


以上所述,是拙著对于魏晋清谈的主要几点理解。其他如东晋江南清谈开始的时间,东晋中后期清谈的分期,殷浩、王濛、刘惔等清谈家的清谈个性等问题,也作出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自己勉力为之,希望引起同道共同探讨的兴趣。


在拙著将要问世之际,对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所有朋友,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同时,特别要感谢拙著的责任编辑张洁、周莉娟两位女士,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编辑团队的辛勤付出。他们认真踏实,富有效率,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


龚斌

2023年9月3日




目录

前言 何谓清谈

第一章 魏晋清谈的起源

第二章 魏初清谈述论

第三章 正始之音(上)

第四章 正始之音(下)

第五章 微言未绝正始后

第六章 西晋清谈

第七章 东晋初期清谈

第八章 东晋中期清谈(上)

第九章 东晋中期清谈(下)

第十章 东晋后期清谈

第十一章 魏晋佛教清谈述略

汉魏两晋清谈人物及清谈文献索引

后  记




— end —

编辑:走走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