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尔.盖茨访华演讲,为何重点提及mRNA 疫苗技术,称赞mRNA新冠疫苗非常成功

为进一步加强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 “GHDDI”)的药物研发能力,盖茨基金会承诺未来五年向 GHDDI 提供 5000 万美元捐赠。

6月15日,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在京访问 GHDDI,并发表题为“以创新之力,应对全球挑战”的主旨演讲,这一承诺在盖茨访问GHDDI结束后宣布。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由盖茨基金会与北京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合作创办,为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非营利、专注于应对结核病、疟疾、新冠肺炎等全球健康挑战的药物研发中心。

盖茨在演讲中提到,疟疾、结核病和被忽视的热带病等疾病严重影响着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但这些疾病往往不受医药企业重视。为了抗击这些疾病,人类需要更新、更好的预防工具。

盖茨说,在过去四年里,全球经历了新冠疫情、传染病卷土重来、气候变化影响加剧以及部分地区的饥荒等,而应对这些挑战“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距我上次来中国已有四年之久,世界已发生巨变。与 2019 年相比,如今很多人对未来都更加缺乏信心。”

尽管困难重重,但盖茨称,他依然持乐观态度。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在解决难题方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

“mRNA 疫苗技术使预防结核病和疟疾等疾病的疫苗成为可能。”盖茨表示。

mRNA的下一个爆发点会在哪里

疫苗可以说仍是mRNA赛道上目前最主要的一大研发方向,而在此之外,逐渐成熟的mRNA技术也被应用于其他药物领域,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抗体药物、蛋白替代疗法等,mRNA技术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带来新的变革。


NO.1



 mRNA+疫苗

巨头必争之地,竞争态势已发

相较于传统的预防性疫苗,虽然都是通过体液免疫实现保护性效果,但mRNA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免疫激活能力、自佐剂能力以及灵活的设计与生产流程。目前仍有很多传染性疾病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包括艾滋病病毒1型(HIV-1)、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另外,那些迅速出现、致死率高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也需要更加快速、通用的疫苗开发平台。

▲ 国内临床在研mRNA疫苗管线

(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近一年来,mRNA疫苗已经在多个传染病预防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 2022年1月,ModernaIAVI实验性HIV疫苗抗原的临床试验中进行了第一次注射,5月在非洲开始了mRNA HIV疫苗mRNA-1644的1期临床试验;

  • 2022年12月,BioNTech启动了预防性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mRNA候选疫苗BNT163的1期临床试验;

  • 2023年1月18日,Moderna宣布,其靶向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mRNA疫苗mRNA-1345在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将计划在今年提交上市申请;但是其四价流感疫苗的3期临床数据却是喜忧参半。

预防传染性疾病绝不是mRNA的全部使命,用mRNA技术攻克肿瘤才是各大巨头接下来的主战场。mRNA在肿瘤抗原选择上具有其独到优势,它能够编码多个甚至数十个抗原,并且可将细胞因子等调节蛋白共同编码,这对于应对实体肿瘤的异质性与微环境抑制无疑是一项强有力的武器。

  • BioNTech公司创始人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其mRNA肿瘤疫苗将在2030年之前上市,公司在去年的ESCO年会上公布了其CAR-T+CARVac(表达抗原Claudin 6的mRNA疫苗)联合治疗Claudin6阳性实体瘤1/2期临床的初步数据,客观缓解率为33%,疾病控制率达到了67%;

  • 2022年12月13日,Moderna也公布了其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mRNA-4157在2b期临床试验中与默沙东Keytruda联合给药的数据,结果显示,这一联合疗法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4%。而这款mRNA疫苗可编码多达34种新生抗原


NO.2



mRNA+细胞疗法

强强联手,解锁通用细胞新范式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CAR-T疗法成本高、耗时长以及可及性低的短板也逐渐有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就是使用靶向性的递送系统将mRNA编码的CAR结构基因送至目标组织,实现体内生成CAR-T细胞。

▲ mRNA体内生成CAR-T原理 图源:参考资料2

目前可用于递送编码CAR基因mRNA的递送载体有很多种,其中,纳米制剂可以在体内递送至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在mRNA与免疫细胞疗法的结合中极具前景。去年年初,在一篇发表在Science的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LNP递送mRNA成功实现了T细胞的重编程,成功研发出在体内生成的、瞬时工程化 CAR-T 细胞疗法。国内远泰生物、优卡迪、济因生物、先博生物等公司已经在mRNA-LNP体内制备CAR-T/NK这一领域有所布局,并已经取得了实质的进展。

NO.3



 mRNA+基因编辑

加速体内编辑可行性

mRNA可以提供基因编辑工具的瞬时表达,LNP的装载量也有较大的延伸空间,这给体内基因编辑的实现开启了新的机遇。相较于病毒递送载体,LNP-mRNA系统的瞬时表达使得脱靶风险更小,免疫原性更低,同时可以避免病毒元件可能随机整合进基因组的风险,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获得应用,mRNA巨头Moderna也正积极布局于此。

  • 早在2021年11月,Moderna与宏基因组学公司Metagenomi达成战略合作,今年2月22日,Moderna又与Life Edit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以开发体内mRNA基因编辑疗法;

  • 2022年年初,辉瑞也与基因编辑领域的头部企业Beam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利用其在mRNA/LNP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肝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遗传疾病的体内碱基编辑疗法。

  • Intellia公司和再生元制药公司合作在研的NTLA-2001同样使用LNP进行递送,将靶向TTR基因的sgRNA与编码Cas9蛋白的mRNA递送到患者体内,特异性敲除肝细胞内的TTR基因,进一步实现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的治疗。该疗法目前已进入1期临床,是mRNA-LNP技术向基因编辑领域渗透的最好案例。

NO.4



 mRNA+蛋白替代疗法

产量需求极高的蓝海

mRNA也可以通过直接编码免疫调节蛋白(如细胞因子)、酶等功能蛋白来实现治疗目的。目前,蛋白替代疗法被广泛用于多种罕见疾病治疗,比如用凝血因子VIII、IX分别治疗A型和B型血友病,用外源酶治疗一系列溶酶体贮积症。但是这些蛋白质的天然来源非常有限,而通过人工合成重组蛋白也面临着复杂的生产工艺,技术门槛与成本极高,并且这些大分子往往无法穿过血脑屏障。mRNA的跨界或许将为这一疗法带来新机。

相较于疫苗而言,作为蛋白替代疗法,需要在体内表达的蛋白量更高,也可能需要在特定组织中完成翻译后修饰来获得完整功能,因此目前还面临着翻译效率以及递送等方面的挑战,阿斯利康/Moderna、BioNtech、Arcturus therapeutics等巨头已经率先在该方向布局。

  • ModernamRNA-3927已经进入2期临床试验。这款疗法通过编码线粒体酶丙酰辅酶 A 羧化酶(PCC)的α和β亚基,经由脂质纳米颗粒递送进患者体内,尝试使机体恢复PCC酶表达功能,以治疗丙酸血症。截至目前,mRNA-3927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未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和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


NO.5



mRNA+抗体

迭代成熟市场,先驱已行

mRNA的加入为抗体药物的开发也带来了新思路,首先,通过mRNA在体内表达抗体可延长其半衰期;其次,通过合适的递送系统进行靶向递送,可特异性地在目标组织或器官中实现精准分泌,降低毒副作用

目前,已经有mRNA编码抗体的候选药物进入了临床阶段。

  • BioNtech治疗Claudin18.2阳性实体瘤的BNT141正在进行1/2期临床试验,可在患者体内编码分泌型的IgG抗体;

  • Moderna编码单克隆抗体的mRNA-1944同样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基孔肯雅病毒。其首项基于健康受试者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在所有试验剂量中均检测到了中和抗体;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企业正在通过合作的方式入局这一赛道,例如,NeurimmuneEthirs合作共研编码单抗、治疗新冠的吸入式mRNA药物;CureVac正和Cenmab合作开展一项基于编码单抗治疗肿瘤的mRNA疗法。

NO.6



mRNA+免疫刺激蛋白

促进下一代细胞因子药物开发

细胞因子这类小分子蛋白质作为治疗药物目前仍受到半衰期短、作用广泛与多效、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等问题限制,因此至今仅有两款相关产品获批上市用于肿瘤治疗。通过LNP-mRNA系统靶向性、瞬时性、组合协同等优势,可有效降低细胞因子等免疫刺激蛋白直接给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目前,已有企业利用mRNA编码OX40L等共刺激分子、IL等细胞因子之类具有直接治疗效果蛋白的基因用于临床开发。

  • mRNA-2416Moderna一款LNP包裹的编码人OX40L的mRNA药物,适应症包括复发/难治性恶性实体瘤、淋巴瘤和卵巢癌,目前计划进行与单抗联合给药治疗卵巢癌的2期临床;另一款mRNA-2752则可编码OX40L、IL23和IL36g三种免疫调节因子,从2021年12月公布的数据来看,在联合给药中显示出了良好的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

  • 嘉晨西海JCXH-211是全球首款表达细胞因子IL-12的自复制mRNA药物,已先后获得FDA和CDE的临床试验许可,拟用于治疗恶性实体瘤。

小结

总体而言,mRNA的应用范围远比这一技术最初问世时更加广阔,目前还远远没有触及到“天花板”,未来必将挑起万亿级市场。目前mRNA新冠疫苗领域日趋饱和,所有入局者都在积极探寻新的方向,2023年mRNA赛道必将迎来新的风景。而在这诸多发展选项中究竟要如何布局?又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则是留给企业的另一个难题。

内容来源:第一财经、ALC全工艺解决方案、公众号“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E.N.D

往期文章推荐:

CAR-T细胞疗法市场及产品发展概况、研发趋势与商业化趋势

国家发改委:将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作为重点工作!被掣肘的本土CGT将迎来转机?

锦篮基因实现与五加和基因战略重组,并完成pre-B轮融资推进商业化生产设施建设及新药临床试验

舒泰神发布公告:拟终止对“四川医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后续投资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今年上海将出台基因治疗行动方案

金唯科生物首款AAV基因治疗药物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施一公最新演讲:我国未来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3家中国药企跻身全球研发管线规模25强

超20亿美金!阿斯利康大手笔收购Quell Therapeutics

CXO开始全面价格战

碱基编辑“传感器”文库将单碱基突变置于聚光灯下

生物界特斯拉Moderna落地上海掀起mRNA新旋风

TOP20药企均已布局细胞基因疗法

87%的受访者认为mRNA是主导未来疫苗领域的关键技术

CXO行业最新研究报告

一家基因治疗初创企业本月将停止运营

国内近20家实体瘤CAR-T细胞疗法企业进展梳理

今年多地政府发文支持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发展

国内10家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聚焦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

2023 mRNA赛道解析

压垮中国创新药的两座大山

全球药企CEO薪酬Top20出炉

高保真CRISPR/Cas9改进策略研究

NK细胞疗法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浅谈创新药各阶段的CMC研究重点

基因治疗即将步入高速发展期,全球已上市47款基因疗法

mRNA完整性评估新方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