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本论坛第一期回顾:FIRST青年影展,好久不见!

书本映像 2023-08-17
2020年,一个特殊的年份。漫长的等待,等到了银幕亮起,等来了影迷欢欣鼓舞的影展。

电影节,好久不见
  
2020年FIRST青年电影展开幕了。

抛开书本团队又来“撒欢”了,观影之外,我们也会带给影迷新鲜影讯、专访,让光影流淌进这个特殊的夏天。


电影节是最迷人的场域,每位亲身参与过的影迷都乐此不疲。

感受最“野”电影节。FIRST西宁之夜,张尕怂x黄觉,你打碟来我来唱,我扭臀来你摇摆,场子热得很,跟西宁的气候一样,不扭捏,不含糊。


重返“记忆之旅”,我们分享抛开书本作者的这篇文章,她回顾去年参加FIRST影展的那些美好片段。



记我的首次西宁电影节之旅
作者:飘
编辑/排版:刺猬

2019年6月份,FIRST青年电影节媒体注册通道开启,在犹豫是否去之间,受到学生刘小黛的鼓励与支持,并以抛开书本记者和作者的名义申请报名媒体注册,最后成功在第一时间收到主办方审核通过的通知,然后开始抢票,订酒店,看行程,关注电影节官方各种消息,以确保顺利成行。

七月、八月是西宁的旅游旺季,一票难求。从我的本意来说,是直接飞去西宁,但小黛说还是省点钱吧,去了之后,会有各种费用的产生,不要太奢侈了,跑电影节要感受年轻人住青旅,吃烧烤,撸串串,聊通宵,去酒会的经历,这才有趣。几经周折,我们最终抢到了7月18日去西宁绿皮车的硬卧票,这也是我工作后,很少的几次乘坐绿皮车的体验之一。

躺在像摇篮一样的硬卧上铺,伸着个脑袋,有一搭没一搭地与火车上的乘客聊八卦、说山海经、尝美食、听故事,摇摇晃晃,一路西行走进了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

FIRST影展  第一天


第一次以媒体人身份参加电影人的节日,有种不一样的心情。20日,我们一大早来到媒体中心,注册、报到、领物料、预约开幕片《盗马贼》。

 

媒体中心设立在西宁唐道736锅庄广场。主办方在锅庄广场设计了很多电影元素,印象最深的是本届电影节主题墙。设计师以黑白为主色调,整体设计成一架钢琴的上半部,琴面是电影人宣传海报墙,琴键落于地面,人们可以在键盘上用脚弹琴,自由跳跃,而当你在跳动时,你会听到地面琴键,随着你脚步的移动而传出悠扬的琴声,很有意思。所以,来这报导的每个媒体人看见后,都会来这儿体验游戏一番,开心之至。

为了体现人文化及宣传青海西宁,FIRST主办方也在下发的物料里,除了电影节的流程册子,还装入了青海省特有的青稞酒、青海米,这给电影人、媒体人带来了一点点小惊喜。

精神与物质双重享受。

开幕影片,主办方以田壮壮导演的完整未删减藏语《盗马贼》4K的修复版拉开了FIRST青年电影节序幕。


第一次在拥有少数民族藏族人所在的电影院银幕上,观看藏族天葬的完整过程,影片画面给人的感觉,血腥气很重,有点不忍看,但却也从中或多或少地了解了藏族人民最为神圣的天葬仪式,很是惊慕感慨。于是,我电影节的第一个寥寥数语观后感也随之诞生:

“片中男主罗尔布的罪恶在浓厚的父爱中得以释放,部落头人的升天是福气满满的体现,而“恶人”罗尔布的升天是得到了宽恕的奖赏。”至此,也开始了我的电影节之旅。

  

在电影节,你随处可见电影行业里的明星、导演、制片人、选片人、影评人等,大街上各种媒体采访的画面随处可见。我第一个见到并认识的人,是鹿特丹电影节的选片人谢枫Shelly。

当时开幕片现场人员爆满,位子紧缺,谢枫在电影节开始之前几分钟走进影院,但人满为患,没有空位,他准备坐在走廊地上,刘小黛看见后,向他挥挥手,我把我的座位让给了他,后经刘小黛介绍而认识,并开始了之后的中英文观影思维碰撞学习交流。

FIRST影展  第二天


这一天,以书本媒体记者名义,预约观影三部片子,看了两部,参与聆听了两场映后交流,写了几个观后感短评。因为观影《马赛克少女》之后,大家都很喜欢这部片子,就预约录制了《马赛克少女》导演与女主访谈。

 


文艺人谈电影当然要选择一个文艺的地方,我们最终选择在西宁几何书店的咖啡区进行采访录制,大家在说说笑笑的轻松友好氛围中,完成了首个电影人及有关片子的采访,书本亮亮也因为与片中小演员年龄相仿,有共同爱好,并同赴美国留学读书而成为好朋友。

下午,藏族导演拉华加为了感谢书本在无锡放映其作品《旺扎的雨鞋》,和其兄弟索南加回请书本团队一顿大餐-----康巴羊肉锅,让我们在康巴之地---青海西宁品尝到地道的藏族风味的羊肉锅与青海湖啤的涩爽。

晚上,还邀请我们走进藏吧,和藏族兄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一起跳藏族舞蹈,听藏族歌曲,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把典型的藏族文化,并深入地感受到其文化的魅力。那一幕友情至今回味无穷,也在我记忆中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FIRST影展  第三天


这一天开始,大家分头预约自己喜欢的片子。我预约了《春潮》和《平原上的夏洛克》两部片子。我非常喜欢这两部片子,尤其是《春潮》。

  

当影片第一个画面出现时,我立即被郝蕾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淡淡的、出世的气质所吸引,我不知道她在此片中所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也不知我是否会因轻微不适的高反、疲劳而打瞌睡,但随着她的身影与影片的镜头,我开始慢慢走进她的世界里,也开始不自觉的随着她的话语,思考探索,并想深入探究影片所想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春潮》是中国独立片代表人物、导演杨荔钠的女性三部曲之第二部。此次,先做为产业放映在产业现场首映,然后才于22日在青海大剧院音乐厅给媒体影迷们进行了第一次展示,剧本曾入围金马奖创投单元。

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构成了一个绝望的故事,外婆的歇斯底里,母亲的冷漠应对,女儿的圆滑敷衍,这是一个怎样的原生家庭?真的如电影中所说:“这世界是迷幻的,生在这里,死也会在这里,流动不止的水在音乐声中永不停息”?我不知,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原本就是生生息息,入世出世也只在一瞬间。

  

好喜欢最后的镜头,水慢慢溢入各个角落,各个缝隙里,在缓缓的,水波状的镜头中,一首肖邦的《小夜曲》随之而入。那一刻,我突然深深地被感动,内心涌出一种无法说出的情绪,就那样沉浸在里面,无法自拔。

观影结束后,我因为喜欢片中的音乐,曾去网上查阅片中《春潮》的作曲者半野喜弘的其它音乐集,想再细细听一遍,再深深体会其情绪的渲染度,但未得片尾曲的曲目。后来在郭庄广场的露天影院,想再看一遍《春潮》时,在现场遇到了《春潮》的导演杨荔钠。

彼时,我并不认识她。我排在进场的队伍中,和其他媒体人一起在探讨影片的各自思考,这时只见一位看上去很佛系的女子在一一询问对《春潮》影片的看法及反馈,还不时地在一个小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她来到我面前时正好观影队伍开始进场,我随着队伍越过她走进露天观影场。在观影中有人说,刚才外面的女子是《春潮》的导演杨荔钠,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和她聊几句,遗憾错过。

  

后来再一次碰面是在《春江水暖》放映结束后的媒体拍照区,杨荔钠和古涛导演在一起聊刚看完的电影。西楼尘先看见她,催我快上前去问我想问的问题,这才有了我们的第一次交流,也是在那次的交谈里,让我理解了片尾音乐在整部片子中的意义。之后我们互加了微信,在朋友圈默默关注彼此的动态,偶尔互相点个赞。

今年六月份,因为疫情,原本在影院上映的《春潮》改在爱奇艺线上放映,因为很喜欢这部片子,我也在朋友圈第一时间转发此条动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晚上八点多钟,杨导私聊我,并感谢我对她片子的支持,她说她也一直默默在关注书本的各种动态,很是喜欢,希望我们今后多互动多联系。

后来,在知乎直播《春潮》访谈节目中,我发现我之前所积攒的几大问题都被嘉宾们一一解读解析,我很多看了此片之后的疑惑也一一化解,当然还在他们的谈论交流中学到了更多更深的东西。

从第一次的见面,到默默地关注,到简单真诚的私聊,到直播间的解惑,杨导给我的感觉低调不张扬,淡淡如水,谦逊平易的佛系之人,似乎她身上所有的内涵与才华都在她的作品中,慢慢如流动之水缓缓地进入到你的心田,给你干涸的电影之地带来温润的滋养、无尽的遐想,久久不能散去。

FIRST影展  第四天


歇影一天,放空自己。与三十年未见的大学舍友小妹相约在青海湖。

  

这一天,运气好到自己都难以相信,青海湖别样的风景全部被我领略到。雨天里的沙漠,阳光下的油菜花,乌云里的丹霞风貌,蓝天下的湖水。此时阳光明媚,晒得脸火辣辣的疼;一会儿乌云密布,倾盆大雨,让人躲闪不及。或许阳光下微风徐徐,惬意美好。突然湖边狂风疾驰,冷的瑟瑟发抖。

大自然在一天之内把高原上的奇特美景全部给予了我们,让我一路狂喜赞叹,甚至觉得此生我是如此的幸运,第一次来西宁,第一次参加电影节全程,第一次游青海湖,但我却感受到了天地间不可言喻的、无法形容的大美,感受到了影人们对电影艺术的狂热痴迷,感受到主办方用心用情为所有参加电影节人热情周到的服务。

感恩上苍,幸福不过如此。

FIRST影展  第五天


从这一天开始,全面进入观影状态,每天观影至少四部。长片、短片、剧情片、纪录片、实验先锋片等各类片子。种种体验,种种感受,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之后各种观影短评陆续写出。

映后、讨论、交流、学习、论坛,每天充实的除了电影、文学、音乐、美学、研讨与思想的碰撞,再无其他。当然,我们也开始遍尝青海风味的美食:烤羊肉串、酿皮子、酸奶、面片、关东煮、肉夹馍等特色小吃。

  

在锅道广场的旁边是美食一条街。每天沉浸在电影之中,也感觉不到饿,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这顿饭往往就是在美食街解决的。

没来西宁之前,孤陋寡闻地认为,西北内地的夜市不会很吸引人的,会很早歇夜。但出乎我意料之外,西宁的夜市热闹非凡,我们每天看完电影后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美食街宵夜,也许晚上才是西宁人真正的生活。
撸串、烧烤、喝酒、听歌、嗨歌等各种活动应有尽有,没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让我真正领略了西北地区的豪放气概与夜生活的精彩。而我们看完电影,从各个电影院出来,然后汇集在美食街上的某一家店里,边吃、边聊、边谈体会,畅爽无比。

FIRST影展  第六天


这一天是抛开书本媒体团队在西宁正式亮相的日子。电影节进程过半,各家媒体的推文、影评、公众号陆续出台,而书本媒体却静悄悄,关于电影节的报道一篇未发,一字未写。所有的书本小伙伴们,除了观影就是吃喝游玩,再就是参加映后、讲座、论坛,然后大口喝酒,畅爽聊天,似乎我们只是一名电影爱好痴迷者,只是来单纯地享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魅力。

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天,我们与凹凸镜DOC一起联合举办了纪录片电影人之夜,邀请FIRST 青年电影节入围导演和媒体朋友们共聚天幕酒吧。聊聊拍摄,谈谈片场,还有故事幕后的故事,于是开始了我们在FIRST青年电影节的正式工作状态。

  

这一天,也是我感觉最享受的一天,因为看了三部我所喜欢的片子。《动物方言》先锋实验的创作,色彩的处理,从家庭历史的讲述传射出中国现代史的某个阶段故事。

  

平缓的讲述,理智的分析,没有任何观点的阐述,却让观众通过影院的放映,融入各自的理解情感和喜好。幻灯机放映的声音处理,画面翻页的动画效果,自行车骑行的咯吱咯吱声,鸡被杀时喉咙流血的咕噜咕噜声,随故事情节发展的色彩处理度,都展现出这是一部很独特的先锋影像片,非常喜欢,以至于看完就有想和导演交流的冲动,于是在映后现场提问关于片子色彩的处理,导演做了详尽的解释与自己的看法,了了我心中的困惑,也因此交流提问而获得本场唯一的一张电影节盛典入场券。付出必有收获!

  

《第一次的别离》画面唯美精致,语言纯真朴实,几次别离导致最终的情感崩溃。

兄长的远行,母亲的离去,朋友的分别,小羊的丢失,一次次,受伤的心灵在大雪纷飞中,加深渲染。喜欢结尾的歌曲,感伤而诗意。

FIRST影展  第七、八天


这是我们书本媒体团队真正开始工作的日子,大量的观影、听论坛、看创投、聊制作、听映后,约采访,谈合作,说感恩,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顺畅,工作中的幸福也在这些活动中越发感受到,看电影享受艺术的意义也才正真体会到。在第七天,我又预约了四部片子:《送我上青云》、《鬼镇事件薄》、《春江水暖》、《慕伶一鸣 伟明》。

  


因为时间原因,遗憾错过由姚晨主演的《送我上青云》。据说在观影现场,马伊琍、海清、王传君等一众明星发言助力,很是热闹。

观看第69节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的《鬼镇事件薄》时,经历了一个小插曲。在观影时,坐在旁边的一人不停地对着荧屏拍摄,实在忍不住,友情提醒他不要拍屏,要尊重导演的付出,尊重版权,让人意外的是,他反过来高兴地感谢我的提醒,然后主动告诉我,他是此片制作公司的人,拍照是为了把观影现场的情形带回去存留资料。有眼不识泰山,既难为情,又自己偷乐了一把,看电影时的任何插曲就是那么令人愉悦!当然,事后也很遗憾没有留下彼此的交流方式,也许未来的某个点我们又会相见。

 

在电影节,你随处可见电影、文学、媒体等各个行业的大咖,他们此时就是一名普通的影迷,一名电影爱好者,一名随处可见的观众。他们融在人群中,耀眼的光环不在,明星的色彩无存。

喝酒,聊天,观影。

大街上,王传君耷拉个拖鞋从你眼前走过,马伊琍海清勾肩搭背的开心形象一闪而过。作家万玛才旦低调儒雅,导演拉华加灿烂友好,谢枫特有的中英文语言交流,戛纳电影节选片人本杰明的谦逊随意,马来西亚导演陈翠梅的可爱优雅,还有导演摄影家王久良山东汉子的豪爽直接等等,每一个曾经耀眼的大咖们,此时就是一普通人。

在我观影的每一场次,周围经常会出现新闻里的著名人物,像《村戏》导演郑大圣。有一次我就坐在他旁边,每次相见,彼此点个头,然后各自专心看电影,看完匆匆离去,下一场又在某处看见,点头,离去,平和亲切。大街上匆匆而过,影院里微笑相见,镜头里讲述故事,有如此次双丰收的《春江水暖》般,小城故事,山水画卷,历史河流,涓涓不息。

FIRST影展  第九天


去西宁电影节最想看的片子是在19年戛纳电影节获最佳影片的《寄生虫》。每天忙碌的观影生活中,一想到就要看到这部引起热议并在电影节获金奖的片子时,就很激动,就在满怀期待的最后一刻,却传来因技术原因取消该片放映,各个媒体也在第一时间送出各种推文,一时成了网上热点,这也是我参加第一个电影节之后留下的唯一的遗憾,我不知何时何地能看到《寄生虫》在国内电影院的荧幕上放映,我也不知以后我会对此片还是否会有这么大的兴趣与激情,那就把这种遗憾当做缺憾美留存心间吧。

 


晚上看红毯,观典礼。

 


在西宁的十天里,天清气朗,温度非常舒服凉爽。但就在电影节的最后一天,西宁下了一场让人冷的发抖的大雨。下午的红毯,我们在雨中拍走红毯的电影明星,主创团队,评审评委,但越下越大的雨淋灭了热情心。我们全身湿透,冷的发抖,不得不躲进媒体中心稍作休息,然后直接进入盛典现场准备观礼。

  

对于我来说,在大剧院观礼观剧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所以尽管可以与自己喜欢的明星们近距离接触合影签名,但我好像对此没有任何兴趣参与进去,似乎十天行程满满的电影活动之后,曲终人散,但给我留下的却是无言的孤寂,莫名的遐想,还有似乎对未来的不可知。

青海大剧院里,流光溢彩,明星齐聚,热情洋溢;告别晚宴上,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依依惜别。FIRST 青年电影节之旅也要画上句号,但赶场的观影,盛典的画面,影人的追求,昼伏夜出的日子,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借用《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的诗句“黄金万两天地兑春江水暖与君知”来感谢刘小黛带我走进FIRST青年电影节,感谢同床共枕的有思想有个性有规划的小才女亮亮和我欢聊,感谢changer贴心的帮我扛书行和给人的温暖,感谢短评大咖西楼尘幽默的吸粉经典语句,感谢所有在电影节认识的人,感谢FIRST主办方给予的电影艺术享受平台,还要感谢我舍友小妹的青海湖之游,这次电影之旅会是我最难以忘记的生活体验。

西宁,后会有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