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送爱豆上盛典,我们花5万买了一场“绿幕晚会”

闫烨 流量公园 2021-04-03

作者丨闫烨
来源丨流量公园(LLpark001)

12月初的红毯上聚集了大半个娱乐圈的明星。
 
GQ盛典、时尚先生、爱奇艺尖叫之夜……每一场盛典都是一场盛大的娱乐圈名利场,在1分钟的红毯时间里,他们用尽全力微笑营业,微博热搜几乎被女明星的礼服和男明星的身材霸榜。没上热搜的,甚至会向自己的团队公开发难。
 

但对于粉丝莹莹来说,这些秀再具有话题性,也都和自己无关。
 
毕竟,自己的爱豆还徘徊在千里之外的十八线。
 
所以,当看到有一场直播晚会名单中有自己爱豆的时候,莹莹高兴地忘乎所以,尽管这场晚会含金量远不及那些冲上热搜的晚会。
 
直播晚会需要打投,没关系,冲就完事了。莹莹带着其他粉丝一起,花了五万块,以1:10的比例换成50万点“星光值”全部充给了爱豆,也如愿捧回了“最佳人气新人奖”。
 
但可笑的是,所谓的“最佳”没有任何影响力背书,所谓的“直播”也是在绿幕大棚里录好的表演,何谈曝光?
 
这场为打投而打投存在的榜单,最终凭借十组明星的角逐,轻而易举地收割了38万元。
 
钱已经花出去了,再反应过来被割了韭菜也为时晚矣。“我恨透了打投,却终究深陷其中。”
 

“心甘情愿的打投韭菜”
 
这两年,粉丝入圈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打投。
 
对于新生艺人,粉丝要忙着替TA微博“搬家”;对于流量艺人,粉丝要忙着替TA超话攒积分;金主爸爸官宣的代言微博,粉丝要忙着做好数据排面;优爱腾这些大平台发布的数据榜单,粉丝要投票助力……
 
总之,打投榜单只分各家粉丝争得面红耳赤的,和粉丝还没发现的。
 
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没资质的“野鸡榜”盯上了粉圈,他们向粉丝许诺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有的是偶像名字命名的音乐教室,有的是王府井大屏,有的则是各类APP的开屏。花样繁多,种类不同,但最终目的就是吸引粉丝,留住粉丝,收割韭菜。
 
当然,“野鸡榜”也并不是随意收割韭菜,因为像王一博、蔡徐坤等当红偶像的粉丝精力更多在“微博之夜”、“金鹰男神”等更权威、影响力更大的打投上,对“野鸡榜”上心的,更多是二三线明星的粉丝。
 
他们相信,挤不进顶流资源的自家爱豆,同样能凭借“野鸡榜”迎来逆袭的机会。这些榜单会为粉丝讲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故事,让后者心甘情愿的相信它“值得”。
 
以某微信小程序榜单为例,粉丝需要先进入工会,各个工会按照排名分配任务,通过“拉票一人+1000”、“观看广告+520”、“工会发言+100”等不同任务累计积分,每月结算一次工会排名。最终排名第一的工会可以为偶像赢得北京王府井、长沙步行街广场等商圈LED大屏,第二、三名可以得到最高2000的奖金或者以偶像名义捐助的图书角。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旦粉丝们相信了这样的故事,就会自觉沦为爱豆和“野鸡榜”双方的打工人。
 
例如上述规则显示,即便得到第一名,如果没到达规定的值,只能获得“降档”福利。
 
换言之,粉丝要想得到最优福利,除了要冲榜,还要冲到规定量的KPI。当然,对于冲榜困难户,平台方也“贴心”地送上了充钱换积分的服务。
 
 
翻看这份榜单过往的奖励公示,所有粉丝收获的都是“降档”福利。截止目前,最高一家粉丝获得了32亿积分,仍没有达到规定额,他们只得到了图书角和2000奖金的福利,最值钱的LED大屏资源至今无人解锁。
 
懂行的都清楚,商圈街区大屏至少要五万,依据不同时段不同时长价格甚至能达到几十万。
 
粉丝用钱和力给榜单赚了实打实的广告费和获客量,至于偶像,似乎什么也没收到。
 
类似的榜单屡见不鲜,像“最优偶像”、“最甜CP”、“最美应援海”……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和粉丝的“无脑打投”不无关联。经查证后,不少榜单方为个体工商户,有的甚至查不到营业资质。
 
但不要紧,粉丝认为这些榜单有必要打,存在即为合理。
 
像莹莹这种熟悉粉圈各类骚操作的粉丝,其实对这类榜单早就深恶痛绝,但还是很难“戒掉”。归根结底还是因疯狂热爱转化而来的焦虑情绪,明知平台方明晃晃举着镰刀向自己割来,却害怕自己偶像错过那亿万分之一的所谓“机会”。
 
“万一有金主爸爸看到了大屏,能给他代言或者安排演戏呢。”
 

“偶像经济 万物皆可打投”

饭圈的打投轶事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近有今年“金鹰女神”的针对“刷票”的“打投疑云”,两个月过去还让宋茜和赵丽颖的粉丝互扯头发。

 


远有至今仍对两年前《偶像练习生》出道夜念念不忘的粉丝,还在讨论某些选手“是否换票”。
 
把时间倒转回十几年前,那时候选秀鼻祖《超级女声》的短信打投模式还是主流。后来,随着互联网的乘风直上,当时为了给李宇春投票,粉丝在大街上抢人手机发短信的疯狂操作在今天也被搬到了网络上。
 
2018年《偶像练习生》的播出,让“偶像经济”第一次被提出,“饭圈打投”的疯狂操作逐渐被渴望在“偶像”这片土地上掘金的资本不断发掘,不断延展。
 
作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冠名了这档综艺的农夫山泉成了那场盛大的营销活动中,最大的受益方之一。为了兑换选票进行打投,粉丝们几箱几箱地买水,“大自然的搬运工”也终于在今年9月将自己搬到香港敲钟上市。
 
农夫山泉在招股书里明确表示:“在各类营销活动支持下,我们的收益从17年的174亿到了18年的204亿,到19年进一步增长到了240亿。”
 
农夫山泉换水票的打投模式在之后的选秀节目中被不断复制。蒙牛、伊利相继入局,粉丝购买一瓶奶可以扫二维码投票一次,但大部分的粉丝会选择直接购买奶卡,单纯用钱换票,像《创造营2019》的纯真小蛮腰奶卡一张价格为2-3元,《青春有你》的蒙牛真果粒的奶卡则需要1元左右。
 
而奶卡本身没有购买途径,粉丝为了集体购买打投只能去找黄牛,当然,这就是另一套市场的发展故事了。
 
尽管由此产生的骗钱、骗票的事件每年都在不断上演,但为了让偶像“出道”,粉丝的打投从来都是不遗余力。
 
虽然选秀节目近两年一直呈下滑趋势,“出道即巅峰”的秀人一抓一大把,但选秀的“打投”操作仿佛作为娱乐圈的“文化遗产”保留了下来。
 
慢综艺可以有陪伴度打投,体育综艺可以有首发成员助力,就连平均出道龄10年的“浪姐”们也逃不过被放在“冲浪榜”上任人宰割的命运。
 

娱乐圈,万物皆可打投。
 
可以肯定的是,粉丝的疯狂打投在客观上给各利益方带来了话题性和讨论度,这也是最高效的影响力传播方式。
 
毕竟,要想真正做出有质量、有思想的节目,评选出有实力、有内涵的艺人,其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远远高于扔给粉丝一张榜单。
 
不仅仅是颁奖典礼、综艺节目等能产生实际利益、显示艺人热度的打投,诸如上述“野鸡榜”、各种饭圈APP的打投同样受到粉丝青睐。
 
唯一不同的是,后者的榜单作用并不大,粉丝多半是为了去碰那“逆风翻盘”的运气。
 

“漂亮的数据≠成功的造星”

一个问题是,票是投了,然后呢?
 
如果说,2018年的娱乐关键词是“出道”,那2020年就是“塌房”。
 
在过往的2020年,参加过《以团之名》的乐华娱乐练习生黄智博因口罩诈骗入狱;《创造营2019》出道的周震南因被执行金额8.9亿,涉及600多件官司的“老赖”父亲缺席组合活动;《燃烧吧少年》出道的肖战在翻红之后又因为其粉丝举报AO3平台再次沉寂;李汶翰、任豪、焉栩嘉、嘉弈等选秀偶像被爆恋爱……
 
这些偶像纷纷凭借粉丝们日以继夜的打投得以入行。不论是否有真材实料的作品和为人称道的人品,他们因为有了漂亮的数据,得以受到粉丝们的追逐。
 
当打投数据带来的滤镜逐渐消失,他们“见不得光”的一面被突然曝光之后,粉丝们只能被动接受自己的偶像或许不值“顶流”二字。
 
归根结底,打投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艺人的综合素质。
 
再进一步说,“偶像经济”背景下的艺人成长模式与大环境的现状并不完全符合。
 
参与角逐《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两档选秀的麦锐娱乐CEO王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麦锐在内,这个行业大部分的公司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新人的成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公司。”他认为,男生差不多14-18个月就可以出道,一年半是所有练习生的最长期限。
 

一年半即可出道,练习生们有了目标,公司有了期限,“竞争机制”和“素质教育”却被抛在了脑后。
 
而在18年破局的曙光出现后,缩短培训时长、降低培养成本并将其迅速推向市场势在必行。
 
我们嘴里嘲笑着“就像是一场梦,醒了之后还是很感动”的时候,但因与吴亦凡的绯闻进入人们视野的“梗主”秦牛正威,仅仅训练了两周,就获得了大量的选票。
 
当然,秦牛正威不是个例。
 

在电视选秀的年代,选手多为素人经过层层海选,最终脱颖而出登上电视进入全国观众视野,主导他们命运的更多还是专业评审,粉丝选票仅仅占其中一小环。而偶像经济正式到来后,选手的去留和未来绝大部分由粉丝掌控。
 
深入饭圈后会发现,“数据打投为大”成为很多粉丝和公司的普适价值观。
 
但是,当偶像沦为“快消品”,“罪魁祸首”之一——数据泡沫,又哪能撇的清呢。

阅读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