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断人财路后,怎样做朋友?

镇长助理 大树乡长 2022-12-15


有朔尔茨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反正德国现任总理朔尔茨乐不起来。



俄乌冲突仍看不到尽头,俄欧脱钩已成既定事实,中欧投资合作又曾一度中止,与之相对的,地缘安全、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个个目标都难以实现。


至此,默克尔时代留下的三大政治遗产——新明斯克协议,北溪二号与中欧投资协议均被霍霍干净。


家底再厚,也禁不住如此折腾啊。


政客们可以无脑拱火家门口的战争,可以轻言放弃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因为他们不需要为此支付成本,反而能从中捞到好处。


那谁来承担后果?


企业承担供应链中断的后果,民众不得不忍受持续攀升的通胀。俄-欧体系崩溃的代价就是能源、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产业长期竞争力持续下降。


于是今年1-8月,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于是高技术制造业外商投资增速从2021年的10.7%跃升到2022年的33%,而这来主要自于欧洲制造业。



当政治家们不能为这个国家遮风挡雨了,资本自己就会用脚投票。


当资本受损就会带着产业出逃,产业出逃就会带走就业岗位,协议搁置可以重新再谈,产业撤离往往就很难回来了。


德国以制造立国,政客凭选票立身,既失制造业,又不得民心,这是动摇根本了。


所以德国又不得不开始“友华”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回想去年,欧洲议会因为各种莫须有的议题而暂停中欧投资协定的批准进程,带着傲慢自以为拿捏住了中国,可是如今回头来看,这拿捏的到底是中国还是欧盟自己的未来?


读者朋友们可能不清楚中欧投资协定的内容,先说结论:


“关于中欧投资协定,这是迄今为止中方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市场准入门槛最低的经贸协定,有利于中国,更有利于欧洲。”


这是王毅外长在中欧投资协议被暂停后说的原话,一点都不委婉,陈述非常直白。


对欧开放程度有多高、市场准入门槛有多低呢?中国在绝大多数领域取消企业数量限制,股本上限或合资企业要求。


比如德国强势的汽车行业,我们同意取消和淘汰合资企业规定。


比如中国一直很谨慎的金融行业,我们取消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交易以及资产管理中的合资企业规定和外资股权上限。


在制造业上,我们基本允许德国的全面进入(除极少行业),而中国没有与任何其他合作伙伴做出如此深远的市场准入承诺。


我们甚至还承诺约束国有企业行为,必须根据市场规则采取行动;还将补贴规则透明化,对欧盟企业提供有关补贴的更多信息以方便他们评估影响。


这就是王毅外长为什么说“有利于中国,更有利于欧洲。”


曾经唾手可得的东西,如今可不是说给就白给的了。


那朔尔茨是否会像默尔克一样,通过这次访华务实地从一个“反华”派走向“友华”派?


其实也很难。


不必说朔尔茨在意识形态上本就不亲近中国,单单说这个“实”,朔尔茨时期的中德和默克尔时期的中德在利益上也已经有明显的区分了。



进入世界500强的德国企业主要分布在化工制药、电气工业、可再生能源产业以及汽车工业上,可中国今年已经超越德国成为汽车出口第二大国,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也是风头正盛。


可以说,德国有德国“工业4.0”,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高端制造业虽然还是比不上德国,但是产业升级的步伐势必会挤占德国工业的市场份额。


越南出口额超越深圳尚且引起国人担忧,何况中国汽车出口超越德国呢?


就像意大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可是谁还记得90年代意大利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均旗帜鲜明的反华排华呢?


为什么?


因为彼时的意大利是是世界成衣业中心之一,相关产业链上拥有数十万产业工人,但却不得不面对来自中国廉价鞋帽衣物的冲击。


而中国在90年代能出口什么?无非也就是衬衣,鞋子,玩具。


中国承接了产业转移增加了就业,通过出卖廉价劳动力生产廉价成衣制品,可意大利的成衣产业就惨了,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要是没有反华情绪反倒不正常了。


类似的还有西班牙。


作为欧洲制皮业和制鞋业中心,在2004年西班牙埃尔切市曾发生“西班牙烧鞋事件”,大量中国商品被烧,许多温州鞋商被打。这种明显的“排外特性”和种族歧视自二战后在西班牙从未出现过。



这些事件,当然可以说是有人恶意煽动,但根子上,大树想到了一句俗语来解释: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或者换另一种说法: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中国就是 “发达国家粉碎机”。


所以,随着中德在产业竞争上的加剧,中德的整体关系又会多好呢?


来者是客不是友,并不意味着不能化敌为友。


还是回到中欧投资协定。


中国看似在协定中做出了很大让步,但本质其实是一种“分利”和“分化”。


中国并不是要在高端制造业上吃独食,这个一是没必要二是没能力,所以我们欢迎德国“工业4.0”,但我们给德国提供了一个选择:


工业4.0就一定要发生在德国吗?


德国的企业在中国可以独资设厂,德国的经理和专家不受劳动力市场配额限制可在中国自由工作,德国投资者的代表在投资之前可来华自由访问考察。


你敢放手在中国干,在中国认真干,中国这个市场就会一视同仁地对待你,给予你丰厚的回报,中国“让天下没有难升级的生意”。


这就是分利。


“分化”是什么呢?我们做不到让所有人喜欢中国,但我们可以尽量去争取那些可以全球流动的资本和精英。


至于其他国家的普通人,我们一不殖民搞奴役,二不颠覆搞破坏,三还提供物美价廉的中国造供大家享受现代文明的物质成果,比起很多大国来说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过了当前的瞿塘峡,往后的长江就会越走越宽。


其他文章推荐


■  未来没有韬光养晦,只有刀光剑影

■  高层住宅们会最终沦为贫民窟吗?

■  独立自主不是请客吃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