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资谨慎,大厂躺平,求职之路堪比修罗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视野 Author ME A森



外资谨慎,大厂躺平,求职之路堪比修罗场

文 | A 森

A视野

2023

08/14

原  创

A视野 ID: AndsonVision

全球大滞涨,中国新周期,拥抱一生一次的机会


打工者的未来在何方?


据说,上海有7万家外资,产出相当于1/4个上海的GDP。


也就是说,只要想在大中华地区设立区域总部,基本上大多数外资都会第一站选择上海。


甚至,现在不少外资也积极放弃香港的总部,考虑将总部以及区域业务都给上海地区去管理。


另一边,越来越多的外资原本是想要在中国全国各地设立一些单位的,现在也有一个新的趋势,即,把管理权全部收归上海总部。


各位,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对于还在中国做生意的,绝大多数外资已经非常谨慎,不再进行大中华地区拼命扩张扩容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上海也是很多外资的“最后一站”。具体而言,把所有的关键管理团队和权力都放在上海,哪一天彻底要撤出中国了,直接关闭上海区域总部就ok了。


也因此,现在很多外资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可谓是一言难尽。


并不是不想要中国市场了,却也不敢拼命做多。有希望,有愿景,有想法,却也怕步子大了扯到蛋。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即便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多少也已经可以感受到大国博弈时代的严峻挑战。


况且,近期拜登直接“真心话大冒险”,公开唱空中国经济和中国人口问题。将我们的大A也打出了一根大阴线。


结合拜登主导的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加速跟中国脱钩,这也就让中国目前要引入外资的难度真的很大。


如果我们再来看看数据,则形势更加具有冲击力: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外商直接投资(FDI)下滑,上半年下降2.7%,中国对世界的经济吸引力在下降。


可问题是,我们既然要产业升级,那就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外资不仅没有增长,甚至还要闪人,美国政府还要审查美资企业对华投资项目的“合规性”,这近乎是对中国经济釜底抽薪式的打压。


那么,如果这个外资撤走的投资缺口不能补上,后续我们国家的经济情况或许会更加难以处理了。


————————————————


这几年国内的营商环境被很多声音讨论过,因为这确实是大事。


既然外资不愿意来了,那在国企扩容有指标的前提下,民企快速做大做强不就可以填补投资不足的缺口吗?


然而,这几年即便是科技大厂也是被现实抽打的鼻青脸肿。


过去互联网上开玩笑说的新三座大山“房子、教育、医疗”,一个个吐血不止。


至于互联网自己也是各种抽耳光运动,惨不忍睹。


也就是说,民间需求相对比较集中的几个领域,直接被干爆。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明显,国内投资缺口只能由国企央企做贡献了。


然而,这毕竟可以解决的就业是有限的,且这类企业对于财政补贴高度依赖。


如果说上海作为全国最为特殊的城市还有不少外资存量兜底,那么,其它城市怎么办?


假设你很优秀,考公考编成功,如果还是基层做起,钱没有看到多少,天天忙成狗,累成牛。


如果有幸进入当地大的国企央企,这两年财政补贴能力也是边际递减的情况下,除了少数产业,基本上也是从业压力巨大。


那在这两条阳光比较明媚的大道之外,还有多少谋生之道留给大家呢?


新三座大山被削了,明面上当然是有利于大幅降低民众的生活成本压力。房价原地踏步,医药集采稳当,教培取消后快乐教育,一切看上去多么美好,每一件都好像是众望所归的好事情。


可真的现在这么干了,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收入被击垮、就业规模被萎缩后,全社会的总需求也是快速下滑。


可以说,用收入被暴击来获取所谓的更低的生活成本压力,反而使得市场萎靡不振,也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一个人的成本,其实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当所有人的成本都下降了,在没有重大技术变革的前提下,其实也意味着所有人的收入也下降了。


天天都抱怨高房价、高医疗价格、高教育成本,当然没有错,压力是大。可是,在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前提下,就是一顿耳光下去,最终买单的其实还是当初抱怨的人。


就像人家搞留学英语培训的,如今可以转型为带货直播,再转型为老年人高端文旅。只要资本还在,不能做这个产业,那就做其它产业,资本可以用钞能力解决很多问题。那这么多骂娘的怎么转行呢?


难,真的很难,如今的社会小DS们的求职之路堪比修罗场。


———————————————


我们看上去很不爽的很多经济现象,如果是一直存在的,那就终归有其道理。


这也就意味着,靠着嘴炮输出,根本无用。


一个成年人,真正要做的是去理解现实,利用现实,适应现实。


如今,新三座大山停摆后,中国国内的经济动能明显压力很大。这个时候,美国人趁虚而入,天天唱空你、搞你、折腾你,又引发不少外资将原本计划投资中国的资金全部挥洒到了越南、墨西哥、印度、泰国、印尼等地。其实,还是比较伤的!


那么,接下去如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呢?全民去居委会帮忙,还是大家一起去物业搞维修呢?


以眼下的产业升级的前沿产业来看,我们很缺优秀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研发人员,这些就业岗位至今可以提供高工资。


然而,这些都是有着很明显的从业门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的。


除非我们现在像当年的小胡子一样,全国范围构筑一整套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并且直接对接产学研的就业岗位,否则这个情况目前根本没法很好的处理就业问题。


过去几年,“破”我们做了很多,但是,同步的“立”我们做的并不多。


一边破坏老的机制的同时,必须一边加速建立新的制度,这是确保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然而,现实情况是,并不是如此。


就像前几年我们恨不得把地产行业耳光抽死,但是,居民家庭在地产之外的资产配置新途径、新的具有极高私有产权保障的金融产品却根本没有建立。


那么,请问:除了躺平,怎么办?


什么都不干的躺平,本质上是等死;拼命瞎折腾的,也算是找死。在只有“破”却没有“立”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只能在“等死”和“找死”间茫然无措。


市场其实还有很多机会,这是不争的事实。近期大家可以看到,A森已经到处飞。


可是,要想系统性的提供绝大多数民众足够的机会去自谋生路,则还需要更为健全的制度安排和创新。


很多时候,要达成一个目的,并不是只有依赖抽耳光。更为有效的做法是,协商制,跟所有利益相关方进行妥协谈判。


如果抽耳光就可以把事情解决,那还需要经济学干嘛呢?


什么叫营商环境?少一点抽耳光,多一点协商谈判并遵守契约罢了。


这真的就这么难吗?


Who is A森

A森,2021年全球经济危机成功预测第一人
(2017年起发表文章预警本轮危机)


独立投资人、独立学者、永是道哲学创始者、黄金雪坡理论体系的创建者、中美产业链战争理论首倡者


宏观经济领域大量研究成果,诸如:

  • 中国长期低利率(2017)

  • 中国楼市是财政现象(2018)

  • 全球即将面临超长期大滞胀(2019)

  • 美国即将买战争(2021)

每年出版新书,目前已经出版:

  • 《从危机走向危机》(2019)

  • 《永是道》(2020)

  • 《谋逆》(2021)

  • 《大而不能倒》(2022)

  • 《生活方式》(2023)

  • 《原罪》(2023)

 目前已有多本书被国家级图书馆收藏

重要公告:你可能会和【A视野】失联!

【A视野】自创立第一天起,坚持每日更新文章,然而,微信近期更新了推送文章的规则,导致并不是每一位老铁都看到了我们每天的文章……

解决方案已经有了!星标!

3步完成星标:①打开【A视野】公众号主页 ②点击右上角【三个点】③选择【设为星标】【置顶公众号】,就可以啦~ (可以参考下面的图示)

更直接的方式,是添加A森助理微信号,二维码在下方。


原创不易,求转发,求点击“在看”,在此A森谢过!


 

【A视野】

微信ID:AndsonVision


发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A森助理微信二维码

“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