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中专生到院士的传奇人生,夏宁邵是如何做到的?

夏宁邵,汉族,籍贯湖南宁乡,疫苗和诊断试剂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部共建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5年—2002年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1996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做访问学者;2002年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 ;2005年起任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2021年任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2013年12月任省部共建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0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3 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1年夏宁邵中专毕业后,来到湖南娄底地区人民医院工作,从基础做起,1983年成为该院的住院医生;1992年成为主治医师;1994年成为副主任医师,28岁时获得湖南省科技二等奖。

1995年,夏宁邵加入厦门大学生物学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病毒学课题组。1999年,夏宁邵团队研制出国内首个第三代艾滋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帮助我国国产艾滋病诊断试剂成功实现第一次更新换代。因在艾滋病毒抗原和第三代诊断试剂上取得的突破,夏宁邵团队获得了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夏宁邵团队研制上市第四代艾滋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再次引领了国内艾滋病诊断试剂的更新迭代。从2008年至今,夏宁邵团队历时二十余年相继完成了艾滋病毒的快速检测、确证、无创唾液检测、全自动检测、全球首个无创尿液自检等试剂,构建了能与进口诊断试剂相媲美的国产艾滋病免疫诊断试剂体系。

除了艾滋病诊断试剂外,夏宁邵团队还同步开展了更具有挑战性的疫苗研发工作。其研发的戊肝疫苗被《nature》高度评价,认为其“堪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生物科技领域起到示范作用,是中国独特的公、私合作的成功案例,对其它未受西方重视疾病的疫苗的研制具有借鉴意义”,这款戊肝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在健康人群中戊肝疫苗的保护性达到100%。这一成功不仅让戊肝成为我国第28种可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病,而且扭转了国内外生物医药界的传统认识,证实利用大肠杆菌进行疫苗的研制是可行的,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而面对新冠疫情,夏宁邵团队研制出的全球首个新冠总抗体试剂等24种新冠试剂(总抗体、IgM、IgG、中和抗体、抗原、核酸、细胞免疫)在中、美、欧、WHO等获48项注册证,其中总抗体试剂在丹麦、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德国的国际评估中均为最优,获得WHO新冠血清学流调建议方案的优先推荐。此外,团队与香港大学、万泰生物合作研制出的全球首个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以下简称“鼻喷苗”)被纳入全国新冠肺炎疫苗应急攻关五条攻关技术路线,是全球迄今唯一在Ⅲ期临床试验中验证了安全性和广谱有效性的黏膜免疫新冠疫苗。

代表性工作

Sci. Translational Med.:可对抗乙型流感的新型抗体

研究人员试验了各种免疫方案在小鼠中诱导针对乙型流感HA蛋白中高度保守表位的交叉反应抗体,并使用功能筛选策略来选择具有多种抑制机制的抗体,成功鉴定了一种抗体12G6,并产生了含有人免疫球蛋白G1(IgG1)Fc片段的嵌合版本(C12G6),C12G6有望成为开发针对乙型流感的高效通用预防或治疗剂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Lancet: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在健康成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试验以评估重组戊型肝炎疫苗HEV23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次接种后疫苗的有效性为100.0%(95%CI 72.1–100.0),可归因于疫苗的不良反应很少且轻微,且未发现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HEV239在中国普通人群(包括16-65岁的男性和女性)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有效预防戊型肝炎。

Nat. Microbiology:揭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衣壳结构

研究人员使用亚粒子重建方法对最低限度纯化的VZV样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在近原子分辨率下确定了VZV衣壳的结构。基于这些结构建立的原子模型表明,与其他人类疱疹病毒相比,VZV的衣壳大小相似,由疱疹病毒保守的亚基组成,但衣壳内和衣壳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较少,相关的盖蛋白也不稳定。

Nat. Microbiology:确定病毒中和的不同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两种EV-D68-特异性中和抗体15C5和11G1,它们可表现出不同的结合特性和中和机制。中和抗体11G1特异性结合A粒子,但中和抗体15C5结合并触发成熟病毒粒子转化为经典A粒子,从而模拟宿主-受体相互作用。这些结果为病毒进入过程和抗体中和的潜在机制提供了原子级的细节和见解,并为EV-D68疫苗和治疗方法的设计提供了基于结构的基本原理。

Cell Host & Microbe:三抗体鸡尾酒协同中和柯萨奇病毒B1的结构基础

研究人员描述了三种CVB1特异性nAbs 2E6、8A10和9A3的不同结合特性和治疗效果,系统地分析了三种对CVB1的不同构象状态表现出不同结合亲和力的nAb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并揭示了这种协同结合的分子基础,即它们对中和和保护的动态、变构、破坏和协同作用。

Sci. Adv.:新型抗柯萨奇病毒A10治疗性抗体

研究人员报道了分离的CVA10原核蛋白、A颗粒和成熟病毒粒子的免疫学和结构特征,它们都有可能成为理想的候选疫苗,特别是成熟病毒粒子,因为它具有最强的抗原性。CVA10抗原位点和NAb 2G8的原子细节可以为疫苗和治疗设计提供关键信息。

Nat. Commun.:海洋玫瑰噬体的结构和DNA递送机制

研究人员使用冷冻电镜(cryo-EM)和结构预测来确定噬菌体R4C衣壳的原子结构和尾部机械的原位结构,以表征独特的长刚性尾部。该工作解决并深入探索了一种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siphophage的完整结构和DNA递送机制。

Nat. Commun.:研制水痘皮肤和神经减毒活疫苗

研究人员合理设计了水痘减毒活疫苗候选疫苗v7D。v7D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候选疫苗,可以作为一种更安全的水痘活疫苗,降低疫苗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并可以为其他疱疹病毒疫苗的设计提供信息。

Nat. Commun.:伪狂犬病毒衣壳的结构

研究人员使用冷冻电镜说明了PRV衣壳亚基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并揭示了PRV C衣壳的门脉复合体结构。这一知识大大扩展了目前对疱疹病毒家族成员的结构理解,为设计针对所有疱疹病毒家族的疫苗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潜在的治疗方法提供了见解。

Nat. Commun.:通过多功能嵌合肽有效地在细胞内递送蛋白质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嵌合肽开发策略,该策略基于合理的设计,包括三个额外的模块:PMAP、内涵体蛋白酶识别的切割位点和具有同源二聚能力的亮氨酸拉链,以克服原始CPP系统的现有缺点。由多功能嵌合肽组成的eTAT系统或其改进版本有望成为生物研究和治疗应用中实现蛋白质递送的主要策略。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年轻人不爱钱很可怕,假装不在乎钱,你就会真的没钱!

  2. 包邮区体制内独生女,遇到的不怀好意的相亲男

  3. 马云出手成立新公司!将进军这个爆火的行业

  4. 400年老字号,也要造假了

  5. 4.66亿!吴秀波成被执行人!5家关联公司注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