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去楼空,知名品牌跑路!多人损失惨重

“刚交完钱就跑路了!”前脚促销,后脚闭店……


2023年,倒下的知名瑜伽健身品牌又增加一个——“瑞塔瑜伽店”突然被曝大规模关店!多位市民爆料,自己办卡充值的金额无法消费,也没办法退钱。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梳理,近年来,瑜伽品牌屡屡出现“问题”,梵音瑜伽、梵羽瑜伽、拉咖瑜伽、Mysoul瑜伽馆等知名品牌相继倒下。



又一知名瑜伽品牌爆雷:突然七店全关
员工称工资被拖欠,老板回应



据南方都市报12月6日报道,多个市民爆料称佛山“瑞塔瑜伽店”突然大规模关店。


南都视频截图


12月4日下午,瑞塔瑜伽·普拉提(南海万科广场店)大门紧锁。


12月4日,一位瑞塔瑜伽会员顾客告诉南都记者:上周五瑜伽馆还正常开课,但12月2日全市各个门店突然都关闭了,群里有瑜伽老师表示工资遭拖欠,询问大家要不要一起维权。


这位女士表示,她是该店的“老顾客”,目前卡里还有3500余元未消费,她认为11月底各个店铺都还在搞活动促销,也有不少学员续卡,无法理解老板所声称的“资金链断裂”。

南都记者还注意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映月湖环宇城瑞塔瑜伽老板跑路”“持续进账但是突然携款逃跑”,并附上自己11月9日在该门店充值消费13000余元的订单截图,该网友表示“一时间真的没办法接受”,还有网友在评论区称:瑞塔已拖欠教练员三个月工资。

企查查显示,涉事公司被标识为经营异常


该公司法人回应称:公司在找投资人,洽谈得差不多了,过几天可以恢复营业。目前,公安及市场监管部门已对事件有所关注。


对于有消费者传言公司登记法人并非他自己,存在猫腻,他表示“并不属实”,还称“辛苦经营起来的七家店突然没了,也很难过。”



近年来多个瑜伽品牌相继“出事”
消费者退费困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梳理,近年来,瑜伽品牌屡屡出现“问题”,梵音瑜伽、梵羽瑜伽、拉咖瑜伽、Mysoul瑜伽馆等知名品牌相继倒下。


●头部连锁梵音瑜伽倒下:多地门店全部关闭

2023年3月,知名连锁品牌梵音瑜伽难逃关门宿命。


梵音瑜伽创始人饶秋玉通过微信公众号“梵音瑜伽FineYoga官方号”发文表示,“融资的大环境不好,当我们融资一次次失败,大部分员工的忍耐力已到极限,所以我很艰难地宣布停业整顿。”(详见回顾→)


梵音瑜伽在2002年由饶秋玉创办,20年来,梵音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开设了80多家会馆

但就是这样一家在业内颇有口碑的瑜伽连锁机构,目前不少门店已经处于闭馆停业状态。同时,有梵音瑜伽的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已长达半年,拖欠的金额在几万、十几万不等。另外,大量消费者的预付款也难以退回。

目前梵音瑜伽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多个分店均已发布停业整顿的公告,所有课程暂时取消。

第三方平台截图


据《钱江晚报》一篇有关杭州梵音瑜伽闭店的报道中,一个维权群聚集了大约500名会员,这些人剩下的私教课,多则三五万,少则几千,算下来该群涉及的金额超过500万元。甚至有人称,一些资深会员的预存费用多达十几万元。


梵音瑜伽创始人在公号文章中透露,目前巨额的负债,包括会员未耗卡在内,有大概几亿元

“如果没有关店的事,我其实一直觉得体验挺好的。梵音瑜伽的师资力量挺强、环境不错、会员素质也高,毕竟是20年的品牌,如果能够持续运营下去就好了。”刘女士说。



●号称“华南地区最大瑜伽品牌”梵羽瑜伽十多家店疑似关门停业

据每日经济新闻,今年6月,在社交媒体上,号称“华南地区最大瑜伽品牌”的梵羽瑜伽被指经营出现问题,在全国上百家门店中,至少十多家疑似关门停业。


不少消费者表示卡内余额在万元以上,并遭遇了退费困难,正在组织维权,还有教练称被拖欠了几个月工资。



● 深圳“拉伽瑜伽”:佛山10家门店集体闭店

据佛山电视台·《小强热线》栏目在今年10月份的报道,总部位于深圳的拉伽瑜伽,在佛山的10家门店全部关闭,涉及的学员人数不少,有学员已经交了5万多元的学费。


此前拉伽瑜伽对外称,已经进驻包括广州、佛山等在内的10个以上城市,分店有几百家。有消费者冲着大品牌,报了价值超过1万元的普拉提课程。没想到,交钱后不到1个月,瑜伽馆就关门了。


拉伽品牌官方微信号发布闭店声明


●上海经营近10年的Mysoul瑜伽馆突然停业

2022年10月,在上海经营近10年的Mysoul瑜伽馆突然停业之后,会员退费问题依旧没有被处理,据统计,该健身馆待退金额已经超过50万元……




5年新增企业逾5万家,瑜伽行业仍在狂飙

警惕预付款消费跑路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新增瑜伽相关企业累计约5.66万家。截至今年3月23日,我国现存瑜伽相关企业5.98万家。今年初至今(2023.1.1-3.23),我国吊销、注销瑜伽相关企业284家。


快速增长的瑜伽市场同样引来了资本风投,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瑜伽相关品牌产品累计完成19次融资,总披露金额超7亿元;我国瑜伽产品融资集中A轮及A轮以前的早期融资,占比超七成。


和瑜伽市场快速崛起的市场规模相对应的是,预付卡仍存在监管缺口。


作为会员流失率最大的行业之一,健身房年卡、预付费模式让消费者怨念已久。小公司突然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艾瑞咨询报告指出,在“健身用户对线下健身房的期待TOP5 ”中,排名第一的是健身用户希望预付费模式更合理。


“‘老板跑路’在健身行业是一种病态化的存在,甚至有的老板一开始建立健身房就是为了捞一笔钱之后跑路,健身房会员卡模式对于消费者而言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首席公司法律师王光英在接受每经记者的采访时表示。


21财料栏目也曾手把手为消费者支招,如何避开预付式消费的一系列“坑”,点击一图回顾↓




你有被瑜伽品牌或其他健身房卷款走路的经历吗?欢迎评论区说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料、南方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佛山电视台、钱江晚报、企查查、公开资料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孙宏斌终于活成了柳传志

  2. 北大教授公布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让我想起了那组40年前中国孩子偷拍照

  3. 体制内中年男,降薪后做副业2年的心路历程:峰回路转!

  4. 12年集资1090亿!高中毕业的如皋“传奇大佬”今日被判无期

  5. 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人形机器人能否走出下一个「比亚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