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负债1.43万亿,碧桂园也爆了!

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园,会是下一个恒大吗?


碧桂园,还是摊牌了



近一个月的时间,碧桂园都在传闻和辟谣中度过。


大小杨出国了,毕马威尽职调查,佛山工作组进驻,尽管碧桂园一一辟谣,但资本市场却风声鹤唳,碧桂园仍然遭遇股债双杀。


大家之所以愿意相信传闻,是因为这个剧本太熟悉了。当初网上流出恒大恳请支持的文件,被极力否认,最后还是走向了暴雷。再加上现在的房地产环境并不好,民营房企的销售额大跌,现金流都紧张。


当然,碧桂园自身的一些动作,也让人生疑。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清仓式减持碧桂园服务的股票,持股只剩0.11%。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将手中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合计64亿捐给国强公益基金会 (香港)。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碧桂园高管又是减持套现,又是捐赠股份,很难不让人产生“转移财产”的联想。


8月7日,碧桂园地产表示提前兑付了一笔债券的本息,似乎带来了一些信心。


但没到8月8日,碧桂园直接摊牌了,表示仍未支付应该于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的票息。

 


按照外债违约的定义,到期未能支付,就算是违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暴雷。只不过美元债利息支付都有30天的宽限期,所以,碧桂园还有挽救的余地。


但资本市场依旧非常紧张,此消息一出,碧桂园再次遭遇股债双杀,债券最高跌幅超过了30%,股价到收盘时跌了超过14%。


这两笔美元债票息总共0.45亿美元,这意味着碧桂园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由此可见现金流有多紧张。


碧桂园公开摊牌,无疑会加重其危机,毕竟今年还有多笔到期债券需要兑付。如果不及时输血,碧桂园不排除步恒大的后尘。


负债1.43万亿


论销售规模和操盘金额,碧桂园都是第一大房企,即便是到了2022年,依然是第一,而且是连续6年第一所以,碧桂园也有“宇宙第一大房企”的称号。

 


在房地产行业,一般规模越大,杠杆就越高。但对比恒大,碧桂园算是地产优等生了。销售规模比恒大大,但负债却比它低。


截至到2022年底,恒大总负债为2.44万亿,碧桂园为1.43万亿,恒大整整多了1万亿原因就是恒大盲目扩张,拥有八大业务,做了很多跨界。碧桂园比较专注,除了做个机器人,做点投资,主要还是房地产。


其实碧桂园会走到这步,早有先兆,相关的各种传言自今年7月以来就屡有听闻,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它的动向。



图源:碧桂园


7月31日,碧桂园发布了一则公告,解释了亏损原因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物业项目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


碧桂园现今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三高”产物,即“高周转、高杠杆、高成本”,这一点与此前的恒大类似。


再加之近几年房地产市场超乎想象的消沉,阵阵寒意有如一只无形的手,紧攥着各家房企,压力山大。


公告中还提及了碧桂园采取的各种对策,“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翻译过来,就是碧桂园尚需借助外界力量来破局。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回头看这百年来的商业风云,不难发现,对一家企业来说,一时烈火烹油式的发展,并不是最难的。

最难之事,恰恰是跨越经济周期、跳过危机陷阱,实现稳健发展、基业长青。

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时,一定要有晴天时机修屋顶的危机意识,否则,如果一味盲目搞高杠杆、追求大干快上,很可能在高歌猛进之后,突然一个跟头摔成了高位截瘫。

树不能长到天上去,高杠杆必然引发高风险!

世上万物,都是有成本、有代价的!

但我还是希望,中国房地产,还是少点这种代价吧,一鲸落,真的未必万物生。


你认为,碧桂园会成为下一个恒大吗?


来源: 财话连篇Pro 、 薛松论市实盘号、宁波楼市
往 期 热 文


刚刚,“牵手门”男主再爆大料!该来的全来了!


万亿中植系,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齐齐哈尔的悲剧,为何让人破防!




华尔街财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高价收稿

微信:krflysno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