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代年轻人和上一代人年轻的时候,谁更幸福?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4-03-07

我们那天聊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年轻人没钱。

我实际上是在给读者解读,两代人之间钱的错配,以及房地产市场上需求的错位。

就这么一个目的,没有旁的引申含义,但是有读者过度解读了。

有很多人跟我表达的意思,无非是说,这一代人年轻人不如上一代人年轻时幸福,所以才会消极抗拒,纷纷躺平。

这是你要表达的意思,我并不完全认同。

如果你让我来说,你觉得一个有躺平选项的人,和一个压根儿就没有躺平选项的人,谁更幸福呢?

今天这些年轻人,他们的爸妈当年年轻的时候,有躺平这个选项么?

80年代的时候,城里人吃饭是要粮票的。

知道为什么不敢丢了工作?

因为丢了工作就没有了粮票,没有粮票就没有口粮,俗称理论上你也是个人,可是你没有人份儿。

吃粮的时候,是要有人份的,理解?

所以那个年代丢了工作在城市里是天塌地陷一样的事情,躺平意味着作死。

根本就不会有人去想这件事。

今天很多人说当自己不满的时候选择躺平,实际上说明,你只是精神上很不满,物质上很充裕。

你留不下北上深,回去小县城,也难以出人头地,于是内心苦闷。

有些内心苦闷的年轻人干脆就放弃了,选择鹤岗这样的地方,花几万块买套房,寄情于网络之间,了此余生。

属于现代版陶渊明,这个叫躺平。

你穿越回去,把这个故事告诉80年代的年轻人,他们听了直乍舌,我滴个姥姥,这是地主家的日子啊。

那个年代就不存在你想要留在哪个大城市,你要留,有没有单位接收?单位给不给你分房?

单位不给你分房,你去哪儿买?

今天很多人的预期落空,对于当时的那批年轻人来讲,就不存在,他们压根儿就没这种预期。

什么龙傲天的故事,当年还没有创作出来,就算有人私底下写出来了,没有网络,也传播不了。

所以我说,那年代人们的预期很低,于是精神上很容易被满足。

别说富士康招工,哪怕是个三班倒的小工厂招工,村里乌泱泱都是后生,开心得不得了,进城了,当工人了,摸到生产线了,幸福呀,第一次坐火车,真神奇。

今天人们的预期很高的,当不了李佳琦,保底都要上岸考个公务员。

真考上了,也嫌钱少事多责任大,一辈子升不到个正科级。

你去看80年代的小说,一辈子升不到正科级的,一辈子分不到房挤在筒子楼里的副教授,多了去。

都很开心的,因为相较于乡下的穷亲戚,至少自己有个城镇户口。

当年的人均收入还不如印度,如果今天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爸妈年轻时啥样,去印度旅游待一段时间也算是种体验。

当然我并没有否认如今的年轻人有精神上的苦闷。

这个苦闷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财富的错配。

人类定义的财富,就是我们那天提到的钱,或者叫资本世界里的钱。这个东西与人类实际上的物质财富之间,并不是对应的。

人类实际上的物质财富可能是100,但是人类定义出来的钱是10000,差了百倍以上。

也就是说,只有1%的钱是映射到具体物质上的,99%的钱,都是没有现实对应物的。

那么你为了体现这部分财富,就不得不去重定义。

你在鹤岗买套房子5万块,发现漏水,发现能闻到隔壁炒菜的油烟,你在北上深买套房子5000万,同样漏水,同样能闻到隔壁炒菜的油烟。

明白这意思么?

500万的车,怎么可能比5万块的车,物质上高级100倍呢?

你真要100倍,你只能买100辆5万块的车,问题是,这么多车,对于钱多的人来说,怎么开呢?

所以他需要一辆500万的车,于是就必须有一辆车被定义成500万。

同样的道理,他需要一套5000万的房子,所以就得有一套房子被定义成5000万。

并不是说那套5000万的房子真那么牛,干嘛,住进去能飞不成?

换句话说,钱真正的作用是什么?

是门槛。

是什么的门槛?

是游戏的门槛。

世界是个赌场,赌场人人可以进,但是某些游戏,要VIP才能进,这个VIP是需要验资的。

VIP室里面还有大户室,大户室里面还有特殊的游戏,这些都是楼下大厅里没有的。

说白了就是你跟哪儿都能活得很幸福,你跟鹤岗也能天天吃肉。

但如果你想要在北上深买套房子,那就不容易了,要验资的。

好不容易凑了六个钱包,在北上深买了套老破小,你忽然发现,其实门槛上面有门槛,门槛上面有门槛,待在北上深,不意味着北上深的所有游戏都对你开放。

说穿了,如果你把目标定义成非要进入赌场的VVVIP包厢,如果实现不了,那你精神上当然很郁闷。

但是如果你不那么想,其实5万的车开起来并不比500万的车差多少,5万块的房子住起来并不比5000万的差多少。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物质上人与人之间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差多少。

有差别的实际上是人家带不带你玩游戏。

于是曹大佐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不跟你玩行不行?

我不要进VIP包厢,我就玩我自己的,自娱自乐,我精神上也可以很满足。于是他去非洲,打灰去了。

他说,我就觉得去非洲很成功,去打灰很成功,我就这么定义成功,行不行?

行呀,没有人说过不行的。

我那天聊曹大佐去非洲打灰与职高逆袭麻省博士,就是告诉你,这是个自定义的游戏,随便你的。

你可以觉得进VVVIP包厢是一种成功,赚取那其实只是个数字游戏的钱是一种成功。

你也可以自娱自乐,重新定义一把自己认可的成功。

甚至,你可以像现代陶渊明一样跑去鹤岗隐居,都无所谓的。

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根本就不差的,你去看国际金融市场上,美联储一天到晚关于通胀,利率,焦头烂额。

你去找个美国的老百姓,问问他,在超市里购买食物的感受,通胀明显么?

不明显的。

真正明显的是那种需要人工费的,因为人工费涨了,是这种通胀。

换句话说,华尔街,美联储,和真的买鸡腿、牛奶这种原始食材回家烧饭的美国煮妇,已经完全脱节,根本不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金融世界里,大家都在忙着搞那99%的钱里面的一摊事儿,而这个世界70亿人,只需要那1%,就活得很好。

你去鹤岗打打零工,这辈子活得不会比那个普通的美国煮妇差到哪里去。

无非是很多游戏不带你玩。

你想去大厂挂工牌,不给你挂,你想参加部门经理级以上会议,不让你进门,你想参加董事会,想做个投资决策,更是没门。

这个世界卷来卷去,搞来搞去,大家搞的都是些虚头八脑的游戏。

所以俞敏洪60岁了,经历了新东方的行业颠覆都不肯退休,都要重新创业,就这个原因呀。

有钱人,或者说有能力的人,到底在眷恋什么?

眷恋舞台呀,眷恋游戏呀。

就像《我爱我家》里的老傅,退了退了,还去局里继续混了两年,直到人家把他的办公桌搬到妇联那屋,才依依不舍的回家,不再夹着公文包上班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总是弄不明白自己的大BOSS,为什么不去夜总会,总是来折腾我们这些人。

成天头脑风暴,让我们写PPT,还让我们带着一群人去做演示系统给他看,有那么有意思么?

他都是个可以养私人歌舞团的人了。

后来一个前辈跟我讲,等你到他那岁数,那level,你就明白了。

去夜总会哪儿有折腾你们有意思呀。

通过折腾你们,最后引导整个行业陪他玩,那种感觉比嗑药还要上瘾。

那才是生命的真谛。

你不喜欢开会,你喜欢夜总会,说明你还年轻,说明你在开会的时候,主要还是被布置任务。

等有一天,所有的会议都是你来布置任务的时候,你就会喜欢上开会。

因为有一种非常强的操控感。

我想,年轻人真正不爽的是这个,他们也想布置任务,也想进阶游戏,甚至主导游戏,不想总是被叫着被动加班。

问题在于,人均寿命大幅度提升了。

俗称如果你老板自信人生二百年,打算干到一百岁,你听了之后心里哇凉哇凉的。

另一方面,你老板真干到一百岁,大概率也是喜欢35岁以下的年轻人。

问题在于,永远都会有更年轻的,年轻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一代年轻人和上一代人年轻的时候,谁更幸福?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