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第一刀,直接砍向了中层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4-03-07

这个年不乏梁朝伟,刘德华的大片,但是我觉得,风头被大鹏一个人抢了。

这可能是本年度最值得看的电影,《年会不能停》。

整部电影本身来说,是爽剧,借大厂裁员的热点,可以说把能腌臜的,含沙射影,骂了个遍。

甚至连大厂里起名字,杰克马,MAGIC,这种内涵都有,非常值得看。

至于各种互联网行业黑话,就是看着高大上,实际上一无是处,还包括怎么编排管理层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翔,充斥着整部电影。

我相信基层打工人看了之后,会非常的解气。

包括最后年会时,员工唱出心声,董事长给闹事的员工升职加薪,给外包员工转正,把吃里爬外,收脏钱犯罪的高级副总裁们绳之以法。

有想要看影评的读者问我,这些,是不是幻想?是不是给观众的一颗糖丸?

我的答案是,你要分开看。

电影里面讲述了3个话题。

1、中层不作为。

很多当主管的,就是切西瓜,俗称自己的老板丢给自己什么西瓜,自己就把它切一下,有些甚至都不切,囫囵个丢给下属。

自己的意见也从来不说明,因为不说明才能事后找下属背锅,才能做成了自己抢功。

那么中层主要忙于什么呢?忙于站队伍,看风向,哪个高管占上风,自己跟谁混。

2、底层权责不清晰,回报与付出不对等。

你比如一个员工,就因为是非985,只能做外包,苦活累活都要自己干,却永远都转不了正。

那些正式员工,因为弄不清上司彼此间的争斗,生怕一不留神丢了饭碗,于是也只能谨小慎微,甚至昧着良心。

3、无论中层还是底层,通通无效忙。

因为不是以做事为导向,因为是以唯上为导向,以站队伍为导向,导致每个人都只能为了证明自己,而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熟练掌握一堆的互联网黑话,听起来高大上,没人知道你到底在干嘛。

那么一堆的大厂套路,最后被拼多多三个字,仅退款,杀得丢盔弃甲。

此处应有笑声。

电影是拍给大众看的,最后的结局自然是董事长出面,惩治了坏人,好员工得到提拔,皆大欢喜。

而我的影评,切入的维度是周期,我此前讲过,一元一会,西游宇宙服务器重启周期。

我们要明白,中层为什么是你看到的这个样子?

西游记的世界里,为什么人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为什么不是一只眼睛两个鼻子呢?

实际上,是元决定的,是那个周期决定的。

不信你让玉帝给你描述,他活了1750个元,他会告诉你,上一个元,下一个元,人不一定长那样的。

中层之所以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原因很简单,长大于短,近大于远。

用资本市场的话讲,长期回报率大于短期回报率,近处回报率大于远处回报率,这是一切生物特性的根本。

就像玉帝刚出生的那个年代,是侏罗纪,那时候的生物是恐龙,等到西游记世界里,恐龙早没了,都改两脚人了。

这就叫环境决定生物特性。

长期回报率大于短期回报率,我们去年讲过多次,这是国际市场长达几十年大周期的一个特性,到2023年开始,才出现长短倒挂。

上一次长短倒挂,在国际市场上,是几十年前,所以我才让你去研究上一个元,那时候,我们都还没有接触过商品经济呢。

包括这两天讲上海话跟胡歌搭戏的所谓爷叔!

那么近与远就更容易理解,我们身边就叫做近。

远,那就是指海洋的另一端。

近大于远,是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回报率,是远大于那边的。

至少打我出生,打我有记忆,就一直这样。所以我们被称为新兴市场。

这两点叠加起来什么意思?

长大于短,人们就会加杠杆,你借未来的钱投入当下,一定是赚的。

近大于远,远处的钱就会流入近处,因为资本总是在追逐回报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开公司,你要当老板,什么最重要?

速度。

比看谁融资快,看谁能够率先抢占市场,拿下最高的估值。

就这么一个游戏,所以电影里面讽刺说那个什么马,当年说过的那句话。

赚钱不重要,我对赚钱没兴趣,关键是什么?是快,快速做大,快速抢占市场,快速追求估值。

对不对?在当时那个时期,这就是无比正确的事情。

我是2010年之后创业的,我非常清楚这个抢估值的游戏当年到底怎么玩。

大家从来不去比我能不能盈利,这件事毫无价值,我是赚钱还是烧钱,毫无价值。

关键在于谁更快,谁更快地能够把远处的钱挪到近处,把短端的钱加杠杆映射到长端,也就是表现在估值上,谁就是赢家,大赢家。

这就是上一个元的财富游戏的根本。

这个期间,谁最重要?

中层最重要。

基层有没有用?严格意义上讲,毫无用处。

因为我根本不指望你出产品,指望你一单一单卖了挣钱。

那你到底会不会写代码,有那么重要么?

全公司最重要的是研发部吗?不,不是的。是产品部,是市场部,是销售部。

所以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所有的985硕博,所有长得还行,能见客户的,所有口齿伶俐的,会讲PPT,会讲各种行业黑话的,都被划给了我。

我带着他们撑门面,去证明我们值得被融资,这才是公司的关键

至于研发部门,工程部门到底还剩什么,其实根本不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公司靠融资活,靠估值活,不靠你卖产品。

这种时候,中层是无比重要的,基层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我都不需要你,你都没有利用价值,你说话还有谁听?你自己想想看。

所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电影里描述的那种琢磨套路攀爬的管理层。

说到底,他们啥都不会,连我今天描述给你听的这个昔日的大方向也未必真懂了,但是他们发现,掌握了套路,话术,就可以升迁,配合资方,就可以升迁。

这种时候,资方是不会和你清算的,因为他需要你,他需要你帮他演。

他需要你的985硕博学历,他需要你的机灵会来事儿,他需要你的配合,让市场,让更多投资人相信估值。

他需要你们这帮中层,他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以为他不知道你是饭桶?你以为他不知道你在欺上瞒下?他都知道,但是那不重要,曾经不重要。

问题是,对不起,西游宇宙服务器重启了,长短,远近,资金面发生了变化,具体我就不展开了,那天提到了。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在现在的资方眼里,昔日的小甜甜,变成了什么?

变成了牛夫人。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件事。

资本这东西本身是流动的,俗称哪里回报率高它去哪里,你不可能咋样它的。

我曾经讲过,3年前是对资本施展最强硬的最佳机会,因为那时期都没开工,资本无处可去。

那么当都开工了以后,你要给资本以回报率,它才会动,现实就这么个现实,你接受是这样,不接受也是这样。

当你想明白这点事儿,你就会知道电影中的董事长是不会错的。想不通你就认真想。

既然董事长不会错,既然资本的回报率要保证,那么错的,就只能是中层。

这就是王刚当年演的那个胖子最后的那句台词,君为钓者,我为鱼饵。

中层可能会在裁员的第一阶段把锅甩给底层,那是因为他们负责运营,暂时掌控了公司管理权。

实际上,这种掌控权是非常脆弱的。

原因我前面讲的很清楚了,只有长大于短,近大于远,而且差值相当大,中层才有利用价值。

权力是怎么来的?利用价值得来的。

当你没有了利用价值,资方根本不会鸟你的,你会再多互联网黑话,会再多人事技巧,都没啥卵用。

想不通的,女读者可以想想看,你怀娃的时候,你婆子对你是怎样的谄媚?等你娃呱呱落地,她是不是变了张脸?

资本和婆婆一样一样的。

有人会说,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会不会马上转入下一个追逐高估值的阶段?

全球不知道,但是咱们的居民负债表,你可以看看,它和08年完全不一样,它已经位于高位了。

换句话说,修复资产负债表是绕不开的,你想继续加杠杆,那也得有空间呀。

还有一个问题是年龄,我们虽然比日本年轻十岁,但是比美国还老几个月。

这同样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结构和周期,所以我一直在讲,跨的不是年,是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年第一刀,直接砍向了中层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