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带来的从来不是公平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4-03-07

有读者问我,自从有了互联网,信息领域是不是更公平了?

毕竟我曾经说过,人世间最大的不平等,是信息不对称。

那么互联网是不是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回答这个提问者之前,容许我回答另一个读者,因为你们两个人的问题是有关联性的,你听了他的问题答案,对你,或许若有所思。

另一个读者是学生家长,跟我说,她孩子上课效率很低,但是回家后,包括寒暑假,都是很用功的。

总的来说也不好讲孩子什么,毕竟努力了。但就是错题特别多,她很发愁。

好,我们来看看学习方法。

咱们假设有两个学生,A和B,同班同学同桌。

A的学习方法是上课前预习,上课时非常注意听讲,不记笔记,但是把没听懂的点,在课堂上,在课本上,圈一下,下课的十分钟里,立刻拉住老师把刚才圈的地方问清楚,然后晚自修的时候,就当天学过的内容,立刻做几道练习题,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

B的学习方法是课前不预习,上课就像听相声,听得进去听,听不进去了,或者跟不上老师节奏了,就自己去看看书,凭借自己的理解。下课后的十分钟就休息去了,等到晚自修,今天布置了什么作业就赶什么作业。

但是B有个特点,他周末的时候,期末考试前,是用功的。每天题海战术,刷题无数,错了,纠正,错了,纠正。

我告诉你,现实中,若二人天资一样,都处于第一档,那么A是清北的水平,B是一本附近。

同样,二人天资一样,都处于较差的档次,那么A是一本的水平,B考大专都勉强。

看到了么?什么都一样的情况下,天资一样,总学习时长一样,同桌。最后能差这么多。

这不是我讲的,这是当年我们高中老师讲的。

确切地说,不是某一个高中老师讲的,是学校调出很多年的数据,最后用大数据给你分析出来的结果。

因为那所学校,培养过几十个状元,每年都有数百学生被C9录取,当然,也有教育失败的案例。

很多年的数据汇总之后,就是我给你讲的这个AB模型。

所以对一个学生来说,越小的年纪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越是受益终生。

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我问你,同样一个小孩,是把他一开始就交给张三丰抚养长大,更容易成为高手,还是交给黄河四鬼?

你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张三丰的不尊重。

人,就像一张纸,这张纸上如果落的每一笔,都是最终要呈现的那幅画,那这就是最简步骤,这就叫捷径,一笔过。

反过来,如果你涂抹的一塌糊涂,再想擦除,再想重画,那难死了。

人的脑子就是这样的。为什么A的效果极好?

因为那是他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点,他脑子里是一张白纸,第一次给他答案,就给了他正确的答案。他为了确定正确的,下课后的10分钟还专门找老师趁着新鲜热辣确认。

为了巩固这份正确,他当天晚自修还刻意做了练习题巩固。

脑子是一个阵地,正确的不去占领,就会被错误的占领。

A在最合适的时机,用正确的答案占领了大脑,他今后想错都难。

反过来,B不是这样做的,他任由乱七八糟的念头去占领阵地,等到周末,等到期末,早已忘了个七七八八,再集中复习,必然会导致一堆的错误。

这些错误会占领他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被涂抹的乱七八糟,于是他只好更努力的去擦除,去纠错,再填补正确的。

一遍正确,你用的代价是1。

一遍错误,擦掉错误,再来正确,你用的代价已经是3了。

一遍错误,擦掉错误,又一遍错误,擦掉错误,再来正确,你用的代价已经是5了。

我问你,你一天几个小时?

如果A一天学习了8个小时,难道你一天能学40个小时不成?

可问题是,你一天不学满40个小时,你根本不可能达到A的效果。

虽然你们天资一样,虽然你们资源一样,但学习方法不一样,他每个知识点都只要1,你要5。

看到了么?就这么点差别。您的孩子如果不改变学习习惯,等待他的就是这个结果。

这不是事倍功半,这是事五功一。

而且不仅仅体现在读书时代,等日后参加工作,尤甚。

等你以后参加了工作,你就会发现,同样做码农,有些人每天工作俩小时,各种被表扬,奖励拿麻了。

有些人天天加班,还各种被批评,心理压力大得不得了,最后倒在椅子上再也醒不过来,不是没有过。

A类的福利,是伴随终身的,绝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时代。

换句话说,哪怕不为了考试,哪怕为了日后过得不那么辛苦,也趁早把习惯改了吧。

毕竟,谁愿意一辈子事五功一呢?

好,我们回过头来看第一个读者的提问。互联网真的带来了信息对称么?

怎么可能。

当信息无限多的时候,实际上等于什么?

等于没有吗?不,等于负数,等于干扰。

如果你是计算机系,信电系毕业的,你就会知道,当所有人都在说话的时候,那就是高斯白噪声。

互联网信息本质上就是高斯白噪声。

所有人都在说话,这里面有对的,有错的,啥玩意儿都有。

所以如果你都学了一遍,那就不是事五功一,那是事无穷大,功一。

洪七公之所以教了郭靖,那是因为郭靖学的内功是王重阳的,如果郭靖从头到尾都是跟七个师父学了一堆江湖把式,那洪七公,是不会教的。

因为这幅画,已经废了。

上面已经涂满了,而且全是错的,洪七公没有时间精力去给他一个个擦除,重新再来。

有这闲工夫,不如找张白纸调教,不比他强?

所以如果一个人什么都学了点,又似懂非懂,那实际上就是废了。

他还不如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脑子里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他还更容易吸收。

你想一想,如果互联网真这么伟大,为什么那些投资公司,那些全职的投资人,都是付钱获取专业咨询的?

这个价格,最便宜最便宜,也要几十万一年。正常的价格都在几百万一年。

如果你去一家正规机构拿分析报告,年费低于20万,就不用想了,肯定遇到骗子了,你纯粹是浪费自己时间。

而且这种价位买到的信息,全是公开的,也就是说,你从专业机构那里每年花几百万,并不会拿到什么隐私,你拿到的都是公开数据。

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雇俩大学生去做这件事呢?

原因很简单,信息就像药,不能错,错一点,就是毒药。

我们平常聊天你感觉不到,因为你就是上网娱乐来了,不牵涉什么决策。但是对于投资机构,信息是错的,那是要亏很多钱的。

跟那个损失比,几百万是小钱,没人会为了省这点小钱,去吃几颗假药。

亏不起的。

信息的特点就是这个,时间一错,顺序一错,马上就能从药变成毒药。

你想想A和B,他们作为同桌,难道学的不是一样的课本,一样的题目么?为什么结局天差地别?

一切都一样,什么不一样?时间不一样,顺序不一样。

一个是在合适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先练习;另一个是等考试前集中突击,搞题海战术。

仅仅时间不同,顺序不同,学一模一样的东西,都会天差地别。这就是信息的特点。

我们常有读者问我,N年前的某天,我聊过一件事,N年前的某天和今天,一样不一样?

这种问题,我从不回答。今天回答一次,答案很简单,我来反问你。

N年前的某天,我说当天晴转多云,你问我,今天会不会还是晴转多云?

答案是什么?答案是你已经错了,你的提问体现出你整个人的思路已经从根子上错了。

看过天气预报吧?他们根据什么分析今天晴天还是下雨?根据今天的云团,而不是瞎联想。

如果你这么喜欢联想,杨过爱上了小龙女,郭靖就应该爱上韩小莹。

道理很简单,杨过是男的,小龙女是女的,小龙女是杨过的师父,那么同理可得,郭靖是男的,韩小莹是女的,韩小莹也是郭靖的师父。

既然杨过爱上小龙女,自然郭靖也暗恋韩小莹。

这就是你的逻辑,看到了么?你的大脑本身就是混乱的。只是你自己感受不到。

你接受了太多信息,但是你根本不知道,信息是有组合的,信息是有时机的。

我的文章里面经常夹着链接,这种链接这种组合,是我考虑过的,就像医生给你开药,什么药配什么药,他敢给你这么开,一定经过专业判断了。

但是你自己跑去药房里,随便拿,随便配,那最后的效果,医生也不清楚该有多酸爽。

看到了么?哪怕同一个医生,哪怕同一个药店,也是请遵医嘱,而不是自己瞎配。

这就是信息的特殊属性,一个是顺序,一个是时机。

你很努力我知道,但顺序错了,时机错了,越努力学习越糟糕,就像一个人病了,在药店里可劲吃,摸到什么吃什么,说我吃吃吃,怎么还不好。

很简单,未遵医嘱,吃药的顺序错了,吃药的时间错了。

而且你要注意,我这个比方里,你始终是待在正规药店,正规医生这里,顺序,时机错了尚且变毒药。

那你要是去了黑店,吃了假药呢?你以为你是欧阳锋,练本假经也成功?

这可是互联网,你觉得是真药多,还是假药多呢?

互联网也属于技术演进,技术演进只要是人类主导,那它的目的就不可能是为了公平。

因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互联网带来的从来不是公平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