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文学

马木尔:星空之外

tmrfest 明天音乐节 Tomorrow Festival 2023-05-27

马木尔:星空之外


  编辑 /  70  PG

  校对 /  思卜  正越



马木尔丰富的音乐实践,使得文字难以传达他的创作、演奏和即兴上磅礴宽广的魅力。因此本文截取音乐杂志、乐评人、观众以及马木尔自己的三言两语,再加上马木尔的演出回顾,希望能带给还不认识或了解马木尔和他音乐的读者们一个直观的感受。


深圳的乐迷都知道,看马木尔的演出,绝对不是看一场,而是要做好看一“串”的准备。马木尔像个疯狂的“瘾者”一般,每天临时决定演出内容演出时间演出乐器,常常是连演十几场每晚不重样。





马木尔近几年在旧天堂书店和 B10 现场的一系列音乐实践

海报:张咏瑜  铁梅  尹思卜



有几种有趣的方式可以构架这位多乐器演奏家及老牌乐队领袖的作品,但没有一种方式能准确地捕捉到整体。其中之一是通过他故乡的声音──这种方式很浅显,但能帮助我们了解他的背景。

── The Wire 




2021 年 12 月 18 日马木尔在深圳 B10 现场即兴演奏切尔铁尔,
现场实况收录于 2023 年专辑《成为切尔铁尔》。

拍摄:景思


冬不拉安可曲 

2017 年 10 月 29 日马木尔 @ 第七届 OCT-LOFT 国际爵士音乐节

影像出品:大發錄像 DAFA



我们那都是沙漠,我们的民谣没有水。

── 马木尔




2023 年 4 月 25 日民谣 IZ “迁徙的人”巡演成都站

摄影 & 剪辑:景思


2023 年 5 月 4 日民谣 IZ “迁徙的人”巡演广州站

来源:新浪微博用户 @拾壹 Jambo



马木尔像一个“黑巫师”,台上顿时狂风作作电闪雷鸣,实在太厉害了!

── @桑葵葵游来游去
“迁徙的人”成都现场观众反馈



我的确是第一次近距离听这种比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我边听边在思考马木尔的低频和嗡鸣。至少对我来说他制造的声音是带有旋律和逻辑的,但低频和嗡鸣会切实的和听众的身体产生更强烈的反应,所以在某个瞬间我的确觉得我能把握他制造的声音的体积,但我觉得这不光是情感的反应,其实也是一种忠诚的身体反应。

── @散装人类御无庸
“迁徙的人”成都现场观众反馈



马木尔的每一次出发,都在寻找一片“新大陆”。

── @大乐走着瞧
“迁徙的人”成都现场观众反馈




《月亮花》

2021 年 5 月 21 日 民谣 IZ 乐队:你要去哪儿?@ 返场七十二小时

影像出品:大發錄像 DAFA



看完两个小时民谣 IZ 的我只有一个想法──马木尔,大师气象。

── @逃离夕林
“返场”民谣 IZ 现场观众反馈



民谣 IZ,让我第一次在马师傅的音乐里听到了彩色!灼灼烈日金黄的沙漠,星光点点银白的草原,甚至还有一小段眼花缭乱的狂欢祭祀……孤独、辽阔,竟又有生活气息。“充满了星光和默示的夜”。太迷人了。

── @歪
“返场”民谣 IZ 现场观众反馈




2023 年 5 月 6 日 旧天堂书店 “迷失” 专场 

拍摄 & 剪辑:景思



理解马木尔音乐的第二种有效方式是关注他更硬、更重、更为电声的作品.....

── The Wire 



传统不是僵化的艺术。演奏传统也好,创作新音乐也好,一百年以后,都会成为“传统音乐”的一部分。

── 马木尔





2023 年 5 月 8 日旧天堂书店 “风气” 专场

摄影 & 剪辑:铁梅



第三种看待马木尔的方式──也许是最贴近他艺术家身份的一面──是通过他的头号支持者阿飞的眼睛。

── The Wire 



作为一个先锋派,唯一需要秉承的传统便是“创新”:电贝司、古典吉他、冬不拉、刀郎热瓦普、bouzouki、口弦……看似古典或是民谣的乐器,到了马木尔手中,就会变成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发声机器:这些声音的颗粒往往会组合成非常奇特的和声朝着我们飞来。马木尔用他异常严肃的作曲方式和近乎令人窒息的冷静与克制,建立着自己的声音王国:黑暗,深邃,充满神秘。

── 涂飞




2021 年 12 月 14 日 “黑色空间”深圳 B10 现场专场



开场的手电筒打破黑暗,没有方向得找寻着什么。直到黑暗中,一个“巫师”或者是“傀儡”出现在舞台中,缓慢的转着头,又似在找寻着什么,缓慢地爬上黑暗中的楼梯,直至消失在手电筒的灯光中。到这,无声的舞台,却像是马木尔的音乐的具像化。后面老丹的登场,像往火焰里加了把油,人们脑子已经有些颠狂,在这篝火前吼叫、起舞。

── @YYY
“黑色空间”现场观众反馈




2022 年 7 月 14 日“别来无恙”深圳 B10 现场专场

拍摄:景思、DX、Song、f  剪辑:景思



跟被压路机碾过一样,听觉的极限里,每根神经都熨帖极了。

── @Evan
“别来无恙”现场观众反馈



感觉灵魂被揪出十厘米高,并晃掉一些,剩下的回落身体里,我也变成全新的。

── @yyyy
“别来无恙”现场观众反馈




《幻灭的流星》

2021 年 5 月 22 日 摇滚 IZ 乐队:闪电来的人 @ 返场七十二小时

影像出品:大發錄像 DAFA



开头一曲便值回票价。当你还在纠结第一天的“民谣 IZ”不那么“民谣”时,“摇滚 IZ”便要告诉你什么是摇滚。一直以为马木尔是沉默得像金子一样的人,没想到内心居然汹涌澎湃。这是我见过乐器砸得最顺其自然的一次,就像大自然那么自然。

── @刀片儿
“返场”摇滚 IZ 现场观众反馈



湮灭,一切不可能皆为可能。

── @断弦的耳朵
“返场”摇滚 IZ 现场观众反馈



IZ 再次返场,民谣还是摇滚?不重要。风格界定只为了交流的便利。IZ 带着黑暗与嗡鸣,以及舞台中央高架的铁梯与锈蚀的电风扇回到舞台。钢铁猛兽肆无忌惮地玩弄着噪音,演出将尽,马木尔手指着斜上方的天空,突然用力挥舞着贝斯砸向风扇,摧毁。摧毁声音、欲望与情绪和已经建构的一切。一切被砸的稀碎,是漂浮的云还是闪电,没有人可以预料。人潮散去,只留下残破的舞台与耸立的梯子。去年的年末,梯子同样空落落地立在这里,迎接着狂欢与呼喊。而演出因疫情被喊停,音乐家们不甘却也无可奈何,梯子仿佛将理想与现实阻隔。而时间回到今天,一切被建立又被摧毁,过去与现在在此刻交融汇集。这是载入史册的舞台。

── @Kepler 苏黎世
“返场”摇滚 IZ 现场观众反馈





“每一个马木尔都是全新的。”本届明天音乐节,不知我们又会听到什么样的马木尔?




关于马木尔 Mamer


马木尔最初以冬不拉演奏者和哈萨克民谣的现代集大成者的面目闻名。随后渐渐成为一位从传统到现代无所不包的高产高能音乐家,出版过 20 多张唱片。 


他拥有 7 支乐队:IZ(脚印)、Kunakar(罪人)、51-RAYON(51 区)、Mekrop(细菌)、TAT(锈)、Bande(响马),Mask(面具)。每个乐队风格不同,主要以氛围、工业、噪音、即兴、实验、厄运嗡鸣(Doom Drone)、黑暗嗡鸣(Dark Drone)等形式呈现,主要乐器为贝斯与吉他。



延伸阅读 ☞


震颤的空气 ── The Wire 杂志专访马木尔

原文刊于 The Wire 第 444 期,2021 年 2 月

文:Josh Feola   摄:李政德 Li Zhengde  译:ʇooᴚ


爱的噪音 ── 小记马木尔同学

第六届明天音乐节・涂飞




相关唱片 ☞

旧天堂书店 / B10 现场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