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内部种族主义”:在美国,华人歧视华人

木子立风 正义补丁 2021-06-06


本文系作者原创,授权“正义补丁”独家首发。转载需征求许可,规范署名(公号名/ID/作者),违者必究

作者:木子立风

字数:5015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前言:Stop AAPI Hate反亚裔歧视将对亚裔种族主义讨论推向了新高度,我想到几乎所有美国生活过的华人都熟悉一句话:“中国人就知道歧视中国人”。多年前,我作为留学生来到美国读书的时候,从学校到职场,总会感受到部分华裔二代的疏离和一些老华人的排斥……


Linda Dong (Leenda Dong)是美国版抖音TikTok的一位华裔网红。前不久,她的粉丝突破了1500万,是不折不扣的网红“顶流”。

虽然 Linda Dong实际上是一个二代华裔,但她在TikTok上却扮演着一位有着浓厚亚裔口音、形象邋遢的“躺平女青年”。实际上,在2020年前,她就已经在油管上有一百万以上关注,在亚裔二代中广为人知,不仅多次参加各种采访,还以“最佳学生频道”拿到过多伦多社交媒体奖项。


在TikTok上,很多人在评论区里质疑她:你本没有口音,为什要刻意模仿尴尬的亚裔口音?

与此同时,在三年前,Linda Dong曾在油管上发布过多个关于“大陆妹/大陆仔对比美国本地华人ABC”的视频。在这些视频中,中国大陆留学生被Linda脸谱化为体育不好、不说英语、有口音、特别有钱和酷爱消费的做作无知的形象。

为什么三年后,她从排斥新移民,摇身一变,开始假装成新移民呢?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一个尴尬但其实是让人熟悉的现象 -- 在亚裔内部存在的“内部种族主义”。

每个人都想存在于中间地位,
不能“不美国”,也不能“太美国”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曾通过对184个“亚裔二代”进行深入访谈分析,深度探究了“内部种族主义”的组成和表现。

在亚裔社区中,有两个负面词汇用来污名细分人群:其中一个叫做“菜鸟移民” -- "FOB"(Fresh Off the Boat),指代刚刚上岸,两眼抓黑的新移民,也就是"太外国人"。相反的是已经完全融入主流,失去亚洲文化被 “洗白了”(“whiteewashed”)的形象,也就是"太同化"。


美国喜剧fresh off the boat描述新移民在美国接受的挑战

对"FOB"的刻板印象通常是口音重,与同族人说母语、保持祖国的娱乐方式、穿着原籍服装,有一群也是“FOB”的朋友,一位越南受访者形容越南“FOB女孩”为:

她们是那种时髦的亚洲女孩,她们很瘦,但她们没必要那么瘦。她们不愿意晒黑,因为在越南如果你晒黑了,说明你一直在地里干活。但是在这里,“洗白的”女孩都喜欢晒黑。“FOB”上学时穿高跟鞋和短上衣、黑色休闲裤,从不穿网球鞋和卫衣,总是要时髦而得体。

刻板印象中的时髦“FOB女孩”

"洗白"与“FOB”完全相反,用来描述那些已经被白人同化,几乎没有文化习俗的亚裔。这些受访亚裔下意识也都会用“美国人"指代“白人”,他们都说"洗白了"更接近“美国人”。“洗白”有几个同义词,包括"香蕉"和"Twinkie" ,也就是"外面黄,里面白",还有"漂白"和更负面的"卖国贼"。

“洗白者”被描述为不能或拒绝与同龄人说母语,不理解自己习俗,有许多白人朋友(拉丁裔和非裔朋友也算),与非亚洲人约会,行为和穿着更像白人。一位自称被“洗白”的受访者说:


"我的韩国朋友也叫我'洗白'。我猜他们这么说是因为我更喜欢吃美国食物、喜欢白人、穿着也更像美国人。”


排斥自己文化和族裔特征的亚裔被称为“洗白者”

"FOB"和"洗白"在受访者的族裔同龄人群体中被广泛使用,但是除了亚裔圈子,普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FOB”。所有亚裔受访者认为同族裔同龄人要么是"FOB",要么是"被洗白",这种两极化判定的情况非常普遍。

但实际上,研究显示,完全不美国的"FOB"和完全美国的"洗白"这两个身份是流动、模糊、主观、动态的意识形态概念,而不是真实固定存在的,贴标签者根据立场对自己进行调整。亚裔社区移民的语言、外表、行为习惯、文化被用来构建这两个身份。

亚裔二代的隐形反移民
继续传播美国主流亚裔负面印象

受访者说"FOB"是开玩笑的,但承认如果非亚洲人说“FOB”,那就可以算种族主义者。而且,在这184个亚裔二代中,绝对没有人说自己是“FOB”,“FOB”没有自豪感,但是有人大方承认“洗白了”,"洗白"自我认同。所以,“FOB"是一个比"洗白"更广泛被主流诋毁的身份,也就是从另一个方面显示出,亚裔二代高度适应了白人主导的种族等级秩序

华裔移民孩子:“打扰一下,你会说中文对吗?”
美国长大的华裔:“你在美国,你应该说英语。”
(实际上美国没有官方用语,也没有强制英语是唯一的语言)

在任何群体中FOB被视为“外国人”,关于他们英语不好,有人竟然这样形容:
“他们试图融入并成为美国人,但他们越是努力,看起来就越是可笑"。


刻板印象中强调“FOB” 们“时尚品味缺失”,但喜欢的装扮,于是做成了幽默梗图:返校标准之亚洲富二代版本

"FOB"还精准的抓住了亚裔社区的巨大阶级差异。有几个人形容FOB为“懦弱的书呆子”(weak nerd),说他们注定要在医学、科学或技术领域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也就是所谓"模范少数族裔"亚裔美国人,对于这种刻板亚裔二代并不去挑战,"书呆子"本是美国对亚裔美国人的一种刻板印象,只是现在这种“书呆子”被转嫁给了新移民。

然而,由于亚裔美国人被描述成超级成功“外来者”,威胁美国安全和"真正美国人”的经济。他们遭遇的种族主义刻板印象,与反移民态度融合在一起,近年来越来越强烈

一个幽默但是带有种族主义意味的梗:亚洲交换生标准中,提到了发型服饰和爱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指出了他们不和美国人来往,而是亚洲人凑成一群

一些与"FOB"特征相似,比如那些年纪较大才来美国的移民,或者留学生,他们会被美国文化感染,但未被同化,被称为"典型亚洲人",与"FOB"交替使用。

在亚裔二代的描述中,"典型的亚裔"的形象是一个工人阶级的黑帮分子,通常是无业游民,在亚裔咖啡馆和台球厅里闲逛,穿的“很韩国/越南/中国”人、只与同族人交往、经常出入只有亚洲人去的KTV和咖啡馆。

当亚裔二代描述“典型亚洲人”女性时,则往往是黑帮分子的女朋友,是性滥交发生的始作俑者。这些亚裔二代的形容几乎完美复刻着美国排华时期对亚裔强雄性(hypermasculine)黑帮分子和高度色情化(hypersexualized)女性。
"FOB" 的侧写:“男性女包”,“特别女性化的鞋”和“乱说英语”

"FOB"则是几乎完美涵盖一切关于亚裔的负面形象和反移民情绪。令人惊讶的是,它的使用基本上没有受到质疑,但是实验中大部分受访者教育程度很高,而且居住在亚裔美国人较多的社区或附近。只有少数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使用"FOB"是因为它有贬义,但也承认自己只在初中和高中年少不懂事时用过这个词。

亚裔二代自称“双文化人”,
实际上依然在顺应白人文化霸权

那么亚裔二代怎么看自己呢?

大多数人受访者自称是 “双文化人”的亚裔美国人,并永远无法加入白人世界,在两种极端中,“正常人"占据安全的、非污名化的中间双文化区域,一个韩裔受访者评价自己的时候说:

没有人想成为“FOB”,也没有人想被“洗白”,每个人都想在折中的“安全地带”里。


我不认为我是一个FOB,我在这里住了太长时间,依然看起来像一个外国人。我无法完全忘记祖国,无法否认我的种族,我不羞于说自己是韩国人,我在韩国人和白人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


“双文化人”指责"洗白"是自欺欺人,认可了亚裔“永久外国人”的种族歧视标签,表示自己永远不会真正成为"美国人"。“双文化人”还声称对美国主流文化感到舒适和自在,有能力"认同白人"。同化程度最高的人倾向于将"洗白"视为有利,而将"FOB"视为贬义。


刻板印象中的abc和"FOB",一个穿着普通衬衫不戴眼镜,另一个戴眼镜穿着鲜艳的t shirt

民族认同度较高的人倾向于嘲笑"洗白者”忘本,加入白人行列抹杀自己,他们对那些被贴上"FOB"标签的人多一点同情,但仍然避免用这个标签来指代自己,对"FOB"的描述依然很负面,甚至他们会嘲笑这些人身上携带的民族传统。

他们对"FOB"的建构得到了重申:

“他们对美国文化一无所知,紧张的学习习惯使其成为书呆子”。受访者带着害羞的笑容,用滑稽的语言描述"FOB"对美国社交的茫然,以及时尚品味缺失。


而在这两者之间的,"双文化人"选择是顺应白人霸权,与"洗白者"形成暂时联盟,批评“FOB”不能或不愿参与白人主导主流文化。但是这三种人,都用极端方式嘲讽同族人,表明亚裔刻板印象适用于其他亚裔,而不是自己。


幽默也带有反种族主义讽刺的梗:“洗白”亚裔女生标准中包括:是白人朋友中的一个筹码,只和白人约会,想生混血孩子,不想和亚洲男生约会,因为亚洲男生们“像她哥哥”。

自此为止,亚裔二代中,无论是传播对“民族者”(“FOB”的别称)、“洗白者”还是“双文化人”的刻板印象,都代表了服从并继续传播种族主义。在亚裔社区内,自我认同力量和观念直接被剥夺,“内部种族主义”开始蔓延,换句话说,这展现了亚裔美国人通过最大程度把自己同化成白人,以摆脱与其种族群体相关的污名

而许多留学生担心他人目光,努力通过表现的不“太亚裔”来与负面刻板印象保持距离,花费大量精力改变口音、服装、态度和行为表现出被同化的状态,以争夺白人的接纳。


33岁的美国亚裔游戏工程师:“哎,我看完白人电视剧真的很想变得‘又白又cool’,白人和cool总是联系在一起。”

种族主义就在你身边,
别再继续伤害新移民

“族裔”通常指的是文化习俗,“种族”指的是身体和相貌特征,但是亚裔美国人的种族和民族性并不容易分开,尽管在文化上被同化,亚裔美国人被“种族化为不可同化的外国人”,不自动地被看作是"美国人",即使英语是他们唯一会的语言,也被当作“不会说英语”

亚裔美国人经历的种族主义非常独特,我们属于从属种族地位,由于相对于其他有色人种较高的社会地位,整体教育水平和经济状态都被夸大。被视为“模范少数族裔”。亚裔美国人的主流形象是勤奋的工人和勤奋的数学和科学奇才,还总被指责“不忠诚”,我们经历的痛苦而被社会成就掩盖。他们既被赞美,又同时被怨恨嘲笑,这并不矛盾。

因为亚裔不是摆脱种族压迫的荣誉白人。

Linda Dong一些列污名大陆留学生的油管视频,模仿亚裔口音英语的新形象,是“内部化种族主义”的最好证据。反映了亚裔二代在动态调整如何获得白人的接受,同时回避和厌恶同族人,以"防御性他者"身份向同族人施加负面印象。


Linda Dong油管视频:美国辣妹(ABG-Asian Baby Girl)和中国大陆有钱女孩(Rich Mainland) 的对比,其中对大陆留学生充满了偏见,充满了美国亚裔和新移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分割、甚至对立。

这样的内容,根本不曾出现在美国主流,白人如果如此对比,必然会被大规模指责,但是她作为亚洲人却在宣传对中国留学生的新刻板印象宣传,视频中夸大和过于概括了中国留学生都很“有钱”、“开着豪车”、“穿着一身潮牌”和“喜欢购物”,亚裔二代制作这些视频的潜台词是:

“我们美国长大的亚裔经济水平更像本地中产、我们英语好、爱运动,比留学生更像白人”。


Leeda Dong三年前发布的《中国大陆的女孩对比abc女孩》

一些亚裔通过转嫁污名把自己变成了"正常人",这就是“中国人欺负中国人”的本质。

我们总说种族主义是一个社会制度。“白人享有特权而使有色人种遭受损失”的故事也许今天已经罕见,暴力也不再是直接手段。而只要通过说服亚裔接受“你的文化是外来的是不好的”,“内部种族主义”价值观就可以创造出了一个"真诚的虚构"。

于是,责备自己永远比反抗容易,受害者就变成加害者,传承"种族的隐性伤害"变成了难过的必然。大学生在形成自我认知时,严重依赖主流群体对亚裔的负面形象,大部分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就像“媳妇熬成婆”,从被婆婆虐待变成恶婆婆,本能地遵从并复制不平等。几乎100%在美国长大的年轻亚裔人都在种族歧视新移民,通过随时都在动态调整族裔身份或美国化身份维持种族主义,以避免污名和批评。

到底在什么位置,算合适呢?

而另一边,“民族者” 通过嘲笑和抵制 “洗白者”,用民族真实性测试来确定谁是"我们中的一员",谁是"卖国贼"的游戏,也在继续上演。

而这种互相伤害的互动,代表着亚裔对于反抗种族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直到有一天,北美亚裔真的尊重任何亚裔“做自己”,并尊重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不再单纯负面描述新移民,那才是种族主义瓦解的时刻。

“内部种族主义”这个话题容易引起的不适、困惑、尴尬和沉重。但它揭示的是,种族主义“洗脑”的机制十分完善,可以通过内部复制继续影响压迫族人,对亚裔的种族主义,远比亚裔美国人想象的更隐蔽、更深和更广。



参考资料:


《"FOB"和"洗白":第二代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和内部化的种族主义》




猜你喜欢:

女网红翻车被骂文化挪用,美国“政治正确“什么时候才到头?

白男对亚裔女性恋亚癖(Fetishizing)的历史

加州硅谷发生大规模枪击案酿9死,不能总是震惊和悲伤

拜登说 “妇女能顶半边天”,所以民主党是要搞社会主义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