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7,让我们手“拉”手在一起

橙伞伞 橙雨伞 2021-05-18

图/Giphy



编者按:


今天是517,一个彩虹般的日子,国际不再恐同恐跨恐双日。


在世界范围内,性少数群体都可能因其性取向、性别表达或性别认同而遭遇污名、歧视以及暴力伤害。然而,自由和有尊严的生活是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它不该也无法被剥夺。


我们希望在这一天,呈现真实的女同志故事,以此来对抗边缘化的叙事,看见关于性与性别、爱、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让每个人去成为TA自己,让我们彼此尊重,彼此友爱,让世界因多元而美丽。


Love is Love🌈






冰爽甜涩柠檬茶


爱,不会停止



小学毕业以后,在我爸妈的要求下,我去念了艺校。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艺校都是差生,是读不了书的小孩才会去的学校,但是现在回头看,艺校在性别教育方面甚至是更为包容的?


在艺校,无论你是和谁交往,大家都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对你的恋爱评头论足。女生和女生在一起,很家常便饭。


第一次接触到女生之间的恋爱,是通过我的一个好朋友。她看起来是大家现在所说的Tomboy(注:外表和行为上更为中性化的女性),干练的短发和“男性化”的服装打扮。我注意到,她内心也许可能是想成为一个男孩子的,因为她会经常不经意地用手捏自己的脖子,似乎是想拉出一个突出的类似喉结的部分。她还会往自己的内裤里塞一些填充物,这样她的胯部看起来会更像男生穿裤子的模样。


图/《假小子》


当时我只是把她当作好朋友,而她也有一个正在交往的女朋友。这样的事情,在我12、13岁的年纪看起来是非常正常的,我那时候根本没有所谓“对错”“羞耻”的概念。我只知道,这是我的好朋友,她正在甜甜地谈恋爱,对方也是个女生,这很可爱啊。


后来,我对她的感情逐渐开始有了一些转变。我很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时光,甚至是开始嫉妒她和她女朋友相处的模式,但作为她的好友,我选择默默将这些感受吞在肚子里。和所有青春萌动的少男少女一样,暗恋是一首不可言唱的情歌。


等到她和女朋友分手后不久,我决定向她表白,我们也很自然地在一起了,而她,也成为了我的初恋。


至此,我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很自然地在学校牵手、亲吻,期待上下课时的碰面,期待学校放假可以腻在一起的时光,用为数不多的零花钱,给对方买一支冰淇淋,融化夏日的火热,融化在荷尔蒙里的冲动和甜蜜。


图/《同窗的爱》


和许多初恋的故事一样,初恋只停留在青春懵懂里。但自此之后,我开始真正意识到,和女性在一起,是我最舒服,也是最享受的状态。


作为一名合格的网瘾少女,我开始不断地在网络上搜寻和我一样的她们。贴吧是当时比较流行的网络聚集地,通过贴吧可以搜到QQ群。我还记得当时的拉拉群体对于自我保护已经有了很强的意识和行动,在加入QQ群前,我们需要填一些问卷或基本问题,同时晒出三张自己的生活照,以及发送一段实时语音,以“自证身份”。因为在当时,已经有不少恶心的男性潜伏在群里,试图骚扰女同朋友们。


QQ群是一个我认为很安全也很温暖的初代拉拉社群,天南地北的女生在群里日夜交流,我们甚至会拿出零花钱的一部分,给不认识的拉拉们寄去生活用品。


例如有妹妹因为家庭原因,连卫生巾都不会买,也买不起,就会有一堆“富婆”姐姐们伸出援手。虽然我后来在社群里相继找了另外两位女友,但我一直以为这些社群的存在并不是只有谈恋爱的功能而已,我看到的更多是女性抱团互助的能量。所以至今,我也没有删除这些社群,仍然将青春里很甜美的这部分回忆好好保管。


图/《拉字至上》


但是长大后的拉拉,和青春懵懂时候的恋爱,是完全不同的。小时候拉拉们走在一起,大家只会觉得是少女们的嬉笑,而今我和我的伴侣走在街上,却要害怕和担心别人异样的目光。


是的,我用的是伴侣这个词。谈过很多场恋爱后,如今这段亲密关系是最令我沉醉,也最令我理智的。


我知道我可能再也找不到像她一样,和我如此契合的伴侣,但我也知道,我们的关系很可能在未来三五年后,迫于现实的原因不得不结束。


很多人说,要找到合适的伴侣很难。但TA们可能都忽略了一点,找到合适的伴侣之后,知道不得不放手的难,是另一种程度的痛苦。


如果你是幸运的异性恋人士,如果你幸运地找到你的另一半,你要做的,就是两个人一起,努力打造你们生活和人生,把爱进行下去。可是我们不行。


图/《燃烧女子的肖像》


我和伴侣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过无数场对话,这些对话不是枕边蜜语,是为了能互相支持和陪伴,一起做好未来可能分开的心理准备。


我和她一起走过很多城市,在不同的城市居住生活。但最后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女儿,必须回到祖国西南的这座小城,和著名的性别友好之都相邻,却相差万里。在这里,我们不能在大街上牵手,不能拥抱,不能亲密贴在一起。可是,为什么就不能呢?


像蔡康永说的,我们真的不是洪水猛兽。我常常在想,如果这个社会再包容一些,再美好一些,我就不需要放弃我眼前这个对我而言如此珍贵的人。很多人花尽毕生努力才找到的另一半,被我中了头奖,找到了。但是社会却告诉我,我找错了,必须放弃?这不公平。


图/《面子》


幸运的是,我们仍然有彼此。尽管在可见的未来里,我们的关系或许不能以家庭的形式继续存在,但我仍享受现在和她所有的一切。我们彼此支撑着为那个可能不太理想但现实的未来,一起做好准备。


爱,不会停止。

未来,慢点来。





阿拉囧宝


从异性恋女性的大梦中“醒”了



大一的第一个夏天,我跟车去看了学校女篮的市级比赛,那场比赛我们夺冠了,上海市总冠军!但那一晚,让我大开眼界的事情还有更多……


那天看场上的学姐们打球,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女生也可以这么帅!她们好像一个全新的物种,既不是传统的、纤细柔软的女性,也没有让人不舒服的男子气概,就完全突破了任何现有的标准,我觉得她们好美!


回想之前的自己,其实一直有被困在“女性气质”的框架里,比如会追求皮肤白、认为腿要笔笔直才好看等等,也会下意识跟身边的女生去比较和竞争,看到好看的女生会嫉妒、自卑,甚至反过来厌恶她们,真的挺受厌女文化影响的。


图/《呼吸》


我也留意了一下那天体育场里的观众,几乎没有男生,这让我松了一口气。我会关注这一点是因为,我从高中体育课开始打篮球,那时候是男女混合班,我一直有点害怕上课,因为我不想在男生面前打球,觉得自己打球的样子很丑,很不“女生”,也很讨厌被“看着”的感觉。


后来真正进球队打比赛之后,我发现男生是不会来看女篮的,只有女生爱看女篮。因为打篮球的女生绝不是女性化的,或者说男生会喜欢的“美”。


相反,篮球是力量的、速度的、肢体碰撞的运动,我们在场上奔跑、出汗、大声喊叫,我们穿宽松的球衣球裤,身材一点也不凸显,腿还有点粗。但是真的好爽好自由啊!没有男性的观看和凝视,只有队友的配合和加油。


图/《水仙花开》


还是那一夜,比赛结束,回程的大巴上,我不小心看到后座两个学姐在接吻……当下第一反应是很震惊!说不上恐同,单纯因为见识少,第一次看到真人在我面前“搞拉”。


我赶紧问旁边人什么情况,才知道她们是情侣,已经在一起四五年了,当年一见钟情的热恋往事已被载入球队青春修炼手册(现在两人已经在美国领证定居了,球队情史可谓血雨腥风,只有她俩挺到了最后……)。


进队之后,我就认识了更多的拉拉和她们的女朋友,可以说球队真是多元性教育的好地方。经过我个人的长期考察相处,她们跟异性恋情侣没什么本质不同,可能还更有爱一点,也不会很腻歪,经常吐槽对方出汗多、很臭之类的。这些都慢慢让我觉得,女生跟女生谈恋爱没什么问题嘛,还有可能更幸福!


图/《桑格莉之夏》


之前我会默认自己喜欢男生,挣扎在跟“美直女”(这个世界最不缺的人种)的竞争中,搞得自己都不自信了。但当我看见“女爱”这种美妙的可能性后,我感觉人生之路都宽广了不少!


可以说完全没有过渡期,迅速被一个球队学姐迷倒,之后的两个女朋友也都是球队的(不要玩三角恋,会很尴尬)。


除了性取向,球队也染指了我的性别表达。当我发现做一个特子(注:女同志中的Tomboy)很有魅力时,我立马开始效仿:头发剪到耳上,穿大T恤和裤衩,一身“无性别”穿搭。被我妈说“背后看就像个男孩”的时候,当时的我觉得那简直是对我最佳的褒奖。



是篮球,让我从异性恋女性的大梦中“醒”了,再也没有默认和应该,一切都是我选择的,我可以喜欢女生,我可以很中性。


不过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其实是为了逃避跟直女竞争、退出男性凝视,而刻意“阉割”掉了自己的女性气质,成为了一名性别模糊的拉拉。


所以就身份认同而言,我相对顺利地认同了我的性取向,但还没认真思考过我的性别是什么形状——直到毕业后接触了“跨性别”。


去年在热拉和北京同志中心工作,是我第一次听到“跨非二元”的概念,只要你不认同性别二元,认为自己不属于单一性别,也可以说自己是跨性别。


图/《POSE》


当时真的觉得,过去所有的不对劲都被解释了,我的痛苦只是因为我无法适应二元。而现在我找到了让自己舒服的位置,我可能有三分男七分女,或者早上是男晚上是女,总之是多元的。


后来在北医三院潘柏林医生的跨儿门诊实习,跨儿社群里的“男跨女”伙伴给了我尤其大的启发,看到她们那么确定自己是女性,也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和代价去成为一名女性,就像《POSE》里面说的,她们才是“real Dreamgirls”,她们是真实的!


除此之外,北京的鸡兔同笼派对、voguing和ballroom文化,都让我看到“女性气质”的魅力,跨性别伙伴和gay都美的不行了,顺性别女性也要骚起来!


图/《心向快乐》


所以就在最近,我刚刚开始尝试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比如穿吊带、包臀牛仔裤来展现身材的曲线,也拥有了第一支正红色的口红,会在去party的时候涂上。


虽然偶尔还是会被我妈“荡妇羞辱”一下子,但这些都是一个女性一辈子要对抗的不是吗。





甲旦


多元没有那么可怕



我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对象跟主流、周边的人不太一样。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时还在幼儿园大班,大家一起换衣服,班上最可爱的女孩就在我隔壁,看着我笑,我当时的脸就红得像个西瓜一样,很久才消下去。我那时开始知道,我喜欢的人不太一样,不是作为人的不同,而是作为一个性别,在爱另一个性别上跟别人不太一样。


在成长的过程中,当我不断发现裙子、裤子开始被赋予性别的意义;当我的中性打扮受到质疑的时候;当我在电视、小说的模板了解情感与爱,发现只有男孩才能爱女孩,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


图/《打开心世界》


这些时候,我都曾对自己为什么生而为女,为什么排斥性别化的着装产生过怀疑、厌斥和恐惧。06年左右,家里有了电脑,小学的我便在电脑上开始零零碎碎地了解到关于自我困惑、关于同性恋以及性的朦胧知识。


之后,伴随着体重直线上升的身体发育,我进入了青春期,将所有暗恋埋藏在心里的同时,也在夹缝中感受着社会对身材的规训。


美的标准是什么?当身边的大家都机械地重复“你该瘦下来”,但如果我自己并不因为身体感到负担与痛苦,为什么要瘦下来?没有人给得出这个答案。


在16岁,我开启了第一段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爱。我们都懵懵懂懂,在家长和同学的目光下像打游击战。有时甚至很难说清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时像朋友,有时像恋人,没有任何一个模板可参考。甚至在面对“同性恋”这三个字时,也会畏于承认。挣扎之后,这段关系最终以毕业离别告终。


图/《渺渺》


进入大学初始,在陌生的环境里,我还一度担心过自己的着装打扮和流露出来的性别气质会遭受周边人异样的目光,在购置生活用品时,我会刻意避开最喜欢的蓝色,只因为蓝色似乎总是代表着属于男孩的印象。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反思自己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性少数迄今为止的生命历程,并将它坦诚地讲述出来。


这样一看,我的自我认同跟成长的道路上似乎横亘着许多波折,但我心里深知我已经属于性少数中的幸运儿: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并没有因为我的着装偏好给我带来无端的责难,父母自豪于把我养得白白胖胖,身边的朋友都温暖有力地支持着我;进入大学之后,在性别友好的课程上认识了温柔又有力量的老师;带着忐忑和好奇加入了性别社团,在活动里接触了更多的女性主义理论和性多元的知识,还结识了家人般的朋友们。从此像蒲公英中的偶然一束,在漂流中找到了温床。


图/《POSE》


当我终于学会把自己的身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也长出了新的羽翼。


在性少数机构工作的过程中,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爱的人,她接纳我作为我生活,我们都关心着性别议题,积极参与着社群的建设,在关系里保持着反思,将酷儿的生活方式持续实践下去。


我希望之后成为更温暖更勇敢的人,至少成为一个新的范本,来告诉这个世界:多元没有那么可怕。


在这特殊的一天,我非常非常想对过去的自己说,没有谁能决定哪一种生活方式、爱哪一个人的对与错,能够接纳真实的自己,就已经弥足珍贵。




—— 往期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