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真的,银行理财“不保本”了!

观察员 海视楼 2023-08-09


银行理财“赔本”符合市场规律,将成为常态。

全文1300字,阅读时长约5分钟

在很多人印象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稳赚不赔”的,事实真是如此吗?


近期,很多人可能会发现,不但股票、基金不断下跌,就连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也开始亏损了。


为此,海视局查询了一下,截至3月中旬,目前市面上共计约有2800只银行理财产品,其中有2000只产品单位净值在1元以下,破净(亏损)占比约6.9%,亏损超10%的有20只产品。连一向以理财为强项的招商银行,也是榜上有名。



银行理财“赔本”近期频频登上热搜,成为热议话题。有的人还就搞不懂:


为什么以前买理财没有亏,这次却亏的这么厉害呢?!


其实,银行理财产品并不等于银行存款,也是有风险的


以前,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市面上富裕资金少,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更多人开户存款。加之那时国家对金融管理相对宽松,银行理财产品就经历了较长的“保本保息”时期,让投资者误认为投资理财没有风险、稳赚不赔。其实,彼时的银行理财并非真正意义上收益与风险对等的资产管理产品,而是打擦边球、被异化了的“高息存款”。但“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必定伴随着高风险,银行在管理使用理财资金时,肯定有亏损的风险,只不过那部分风险由银行自行承担了,客户不知道也感受不到。


2018年4月,国家推出“资管新规”,提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求(见下图),要求银行改变理财产品经营模式。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国家还设置过渡期,过渡期截至2021年12月末。


在过去的三年间,为满足国家监管要求,也出于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发展考量,银行理财开始转型、整改,逐步转为净值型产品。因为过渡期的存在,投资者并未明显感受到银行理财的收益波动。


进入到2022年,绝大多数银行理财完成整改,投资者每日可看到该产品的净值变化,紧随市场或涨或跌。特别是,进入3月份后,国内外权益市场出现短期大幅调整,债券市场收益率也低位震荡,因此,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甚至跌破净值,引发高度关注。


所以,客观地看,在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银行理财出现净值回撤甚至“浮亏”,符合市场规律,也将成为常态。大家应树立理性、长期的价值投资观念,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投资组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法律层面看,存款产品与理财产品是有严格区别的。存款“保本”,是因为存款从本质上属于债权债务关系,理财不“保本”、收益随市场波动变化,是因为理财属于信托关系,即“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分析近期形势变化,理财产品“亏本”具体原因有三。

第一,全球流动性趋紧,美国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加剧,海外市场对A股和债券市场形成一定压力;第二,俄乌地缘冲突加剧了全球的通胀担忧,强烈冲击着国际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快速上升;第三,世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海外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对一季度经济活动带来压力。


而且,海视局还同意一个观点:从正反两方面看银行理财“保本”时期,投资者看似获取了稳定收益,但无形中也损失了本属于自己的超额收益;不再“保本”后,尽管可能暂时亏损,但若市场行情上扬,所有收益也归投资者所有。

那么,银行理财产品还值得买吗?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吧。

第一,从大方面来讲,理财涉及到家庭资产配置,目的是让家庭资产保值增值。这就需要一个大的组合,“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可以一家人一起商量,根据自己的资金用途和风险偏好,有选择性地投资存款、房产、股票、基金、黄金等收益性产品。

第二,银行一直受到国家严格管理,是值得信赖的。银行理财产品(稳健型)90%以上都是固收类产品,银行或理财子公司将募集来的资金,80%以上要投向债券、存单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还是相对稳定的。

第三,如果手头确实有大额资金,既想获得稳定的收益,又不想承担任何本金损失,可以考虑各家银行的定期存款,三年期或者五年期一般年化利率会达到4%左右,收益可观,本金有保障,还能随时支取,值得考虑。

喜欢就点个赞并分享吧!

痛心!波音737飞行事故依然频发……

波音VS空客:“B” or “A” 背后的答案


综合 经济日报、新浪财经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