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噶玛巴 | 三戒住于一体如何取舍与守护(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


希望僧众和尼众能和睦相处、

戒律清净,其中最重要的,

当属「和睦」。

因此僧众和法友之间的和睦,

都是成就佛果的基础,否则金⽟其外,

内在已经坏失,也毫无⽤处。

经论


2015

解脱庄严宝论




1. 当三戒相抵触时,如何取舍? 

2. 依总体佛教⽽言,如何取舍? 

3. 以个人⾔行⽽论,如何取舍? 

4. 因时机⽽而论,如何取舍?


对于初学者遇到问题⾯临取舍时,噶当派的甚深窍诀及经论之中曾提及,

「见解低下之菩萨,应坚守⾔行之戒条」。


此意义在于,对于那些见解小、根器低下之菩萨⽽言,他们在无法守持戒条时,⾔行不能太过放逸, ⽽应该要善加守护这些细微戒条。


譬如直贡噶举教派祖师吉丹松恭曾言,

「遮⽌始遮止,开许始开许」,

意即:

释迦牟尼佛在最初,已经将可开许及宜遮止之法,都给予教诫,

对于上等根器菩萨⽽言,对他们能开许者,佛陀早已开许;⽽对于无⼒去守持的初学者⽽言,应该遮⽌者,最初已经遮止。


应遮止与开许之处,都观待于个人的能力与根器,⽽非对上等根器开许者,初学者以为是对他而讲,⽽去依学⾏事,就会因此产⽣障碍与过失,因此对于低下根器或能⼒小、见解低、初学者,就要谨慎面对戒条。


举例⽽言,婴儿不能喂⻝⼤人的⻝物,⽽若让⼩孩背负⼤人重物,就会害⼩孩折腰断脊,因此要符合⾃身能力去承担。


第⼆为,总体佛教⽽言应如何取舍?


对⼀具⾜正见菩萨,当他出家为僧后,他为不让声闻乘教法毁灭,因此也必须坚守声闻乘戒条,藏人有俗谚云:

「见解⾼若佛、行为像个⼈」,就算见解和佛陀一般,行为也要像个人一样去行持。


见解的⾼低,其他人无法得知,但行为一定要成为他人的典范,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见解,只能依靠你的行为,去判断你的个人及佛教,为了守持佛教名声或教义,即便见解再⾼深,也要像是一般人⼀样的去守持戒律与戒条。


第三者,以个人而论,应如何取舍?


《宝集论》中提及,要以善巧⽅便之行为之。

例如有些众⽣会因为造作某种罪业而堕入地狱,而若菩萨以善巧⽅式去行持相同之事,会投生⾄善道果位,别⼈因为做此事而堕⼊地狱,菩萨则可因善巧方便,⽽因此事投生天界。


第四、依照时机而论,应如何取舍?


无比冈波巴大师在《⼤众开示》中提及,当你觉得三戒彼此相对抵触时,应如何行持⽽不相违、使其相辅相成?


有六种方式来为之:


 1.「时无违」:

⽩昼时不不触犯别解脱戒、黑夜时不触犯密乘戒,昼夜都不触犯菩萨戒。


2.「境无违」:

处于城市时,不触犯别解脱戒;

在幽静中,不触犯密乘戒;

城市与幽静处都不触犯菩萨戒。


此处并不是说,处于城市时就不⽤遵守密乘戒,处于幽静之处不用⾏持别解脱戒,并非如此,而是由于城市因为很多人,坚守别解脱戒会更为重要。

在幽静处时,因为密法需要秘密行持,不能让他⼈见到,因此坚守密乘戒更为重要,⽽⾮在城市中吵著闹著打手印。


若在城市中,大张旗鼓、⼤声喧扰著说⾃己在修密乘,就触犯密乘戒。


例如现在有很多宣传,明天会灌让考试可以拿满分的灌顶,后天会灌⽣意兴隆的顶,商人者快来,⼤后天会灌求子灌顶,不孕的夫妻都可来求受等, 以此来做灌顶的广告宣传,灌顶已经成了敛财的儿戏了。


3.「友无违」:

在声闻乘当中,不触犯别解脱戒、在⼤乘之中,不触犯菩萨戒,在成熟解脱乘(密咒乘)中,不触犯密乘戒。


也就是处于声闻乘⾏者之中,最重要就是守护别解脱戒,⽽不是在声闻乘的行者中修持密法、 去做各种手印。


密法中说道⾃己的上师和本尊是不能与人说的。

因此若在声闻乘人群中提到,就触犯密法根本戒。


因此,要各自符合,看与何种助办同行,去契合其助办行为,及在⼤众之中⾏持相对应之戒条。


4.「缘无违」:

当⾃己⽣病、遇到危险时,或在投生善道的法行上遇到障碍时,就要符合上戒而舍去下戒。


譬如无⽐冈波巴大师是一位⽐丘,当他去见密勒⽇巴大师时,在场有⼀个天灵盖,其中盛有密勒勒⽇巴⼤师饮过之酒,密勒⽇巴⼤师要冈波巴⼤师也饮一⼝,⼤师左看右看,心想,在座这么多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个⽐丘这样饮酒,太不如法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密勒日巴大师了知他心中的犹豫,因此就说,不要疑惑,喝吧!

冈波巴⼤师饮下后,而得到上师加持,为得到上师和上乘道的加持,有时也能如是取舍。


5.「念无违」:

念头想法无违背,为成就利他之业或让上乘道功德融⼊相续,将无任何过失。

例如往昔释迦牟尼佛投⽣为商⼈时,有一⼈想要杀尽五百商人⽽抢夺财物,但因这五百商人都是菩萨所化,若此人杀害后将堕入地狱,因此这位舵手就思维到,若我去杀他,我因为杀他⽽下地狱无妨,否则若他犯此重罪,何时才有解脱之时?


以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去地狱」的心念去⾏持,不会有任何过患,无⼀念⾃私⾃利之心,全为利他之念⽽行持,就不会产⽣过失。


6.「⼠夫无违」:

对于有能⼒之⼠夫,具有起死回生、转毒为药,具⾜足⼤威力之士夫,三戒不会产⽣相违,也不会因此有过失。


在密法中提及「享⽤五⾁五⽢露」,是有能力将此转变者,才可在荟供上放置五肉五⽢露。


噶玛恰美⼤师就曾于教言中提及,我们在修持荟供或供养多玛时,对初学者⽽言,不应如此摆设真⾁真酒,但有人会反驳说,续论中有提及五⾁五⽢露,究竟该如何? 

会否因此又有违密法呢?


「放置真肉真酒者」,是针对有能力转变性相者之⼤德⽽讲,在此讲有些恶心,也就是当⾏者有能力将尿液转变为⽢露时,有此能力者就可放置真肉与真酒,然而,初学者不宜有此狂妄之举。


噶玛恰美大师提到,此时可以用「⽢露法药」,来代替酒肉,据说甘露法药中有酒的成份在内,因此我们现在手中有的⽢露法药,是传承祖师配置的药引。

即便我们不具转变酒肉的能力,传承祖师应该早已为我们转变为⽢露,因此可放置于多玛和荟供中。


如此⼀来,既符合续典中的五⾁五⽢露,也可在荟供中具⾜成就,例如在荟供使⽤的果汁及素肉中,放置⽢露法药,既可顺利进⾏荟供或多玛供养,也不违背续部教诫,更不会违反别解脱戒之戒律。


提到吃⾁时,传承祖师说道,看⼀个行者,是否具⾜悲心,其最初条件,就是看行者有否吃肉,因此悲心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吃肉,如同进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一般。


经论中提到,「喝酒易⽽肉⾮易」,比丘虽然平时不吃肉,但值遇饥荒之时,出去化缘遇到布施肉食⽽不得不吃时,则要观想如同吃⾃己孩⼦的肉一般去吃,平常不可,但遇到饥荒时,有此开许。



今年的谶摩比丘尼法会课程⾄今天已圆满,这几天我尽力讲解,将⼼中一切所现都讲给了大家,虽主题为教授佛法,但恐有口误之时,请大家见谅。


我们平时讲课时会说「天语龙语非天语」,⼈或许听闻后未察觉失误之处,但天与龙族在听课时,因为足神通,而全数知晓,因此(我)只能在四座中忏悔。


这段期间我也尽力讲解,希望能帮助大家,虽然⾃己无现证功德,但确有⼀颗清净发心,希望可以尽可能的帮助到大家,希望以此来成为庄严佛行事业之一角。


如同寂天菩萨所著之发⼼愿文一般,

希望⾃己所造之善业,能利益到总体一切佛教,特别是尼众的讲修传承能够得到增长兴盛,也希望谶摩⽐丘尼辩经法会日益壮盛。

同时,希望以此善业,能安置普天底下之众生⾄乐果。

特别是现今世界上仍有很多女众缺乏⾃由,且身⼼备受摧残,对于这些遭遇不幸的女性,希望能成为她们的救护及依靠。


总之,希望僧众和尼众能和睦相处、戒律清净,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和睦」,因为大家都具有相同的解脱之愿,对世间人来讲,有太多计划和⽬标要去做,⽽对僧众、尼众⽽言,仅有一个目标,就是「解脱」。

因此僧众和法友之间的和睦,都是成就佛果的基础,否则金⽟其外,内在已经坏失,也毫无⽤处。



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解脱庄严宝论》开示

开示时间:2015年1月23日

地点: 德噶寺


 

别解脱戒与菩萨戒如何住于一位士夫上

 

三戒如何维持守护

扫码学习全部课程


《2016》




往期精选

24 Nov. 2018


因为你,我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