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噶玛巴 | 密乘上师以及上师瑜伽的重点是什么



△ 上  期 ▽

师徒关系建立的两大基础




我们时常说「加持」,到底什么是加持?它看似无形,但又能被感受到,似乎又是个能被给予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加持」像是跟随在父母亲身旁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存在,让他感到安心,我觉得这就是加持,也无法精确描述,或许就是那个氛围。


我自己也经历过很多次,当我生活上遇到了问题时,有机会去拜见一些大师、善知识的时候,本来内心还带着很多烦恼、痛苦,但见完出来后,发现自然的问题都没了,内心感到格外的轻松,也没什么道理,甚至自己也没有任何期待,就是因为拜见上师的因缘,而让自己安心。我想这就是加持。


不是一个实有物,但是却能深深地影响众人,当上师充满慈悲时,弟子耳濡目染,逐渐也会变成一个慈悲的人。这就是「加持」。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太过于唯物、功利,急于看到成效,没什么耐心。


然而「佛法的加持」,通常没办法立竿见影、马上看到成效,我们太习惯将唯物的功利观念带入佛法的修持,这样是不行的。


改变需要时间,例如不少人今年见到某位上师,可能也没什么特别感觉,甚至觉得不耐烦,但是三、五年后,突然又想起这位上师,并且受到一些启发。


总之,二十一世纪的人们,过度沈溺在外在物质的世界当中,因此观念上也都偏向于唯物、功利主义。而这些观念都跟佛法的修持是相互违背的。


我想以上就是对于「上师瑜伽」的一些解释。

一提到「瑜伽」(相应法)时,时常让人误以为是一些仪式、形式,好像一定要做些什么,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瑜伽的重点在于「心」,是「心」的相应,而不是任何外在形式的作为。


法王噶玛巴2014年欧洲弘法行「四加行」

时间:2014年5月29日 


所谓「大手印的证悟」,如同刚刚所谈,我们一般在世俗上,会努力做很多研究、分析等工作,但「大手印」很难借由这些世俗途径来得到,大手印的证悟,必须具备「弟子的虔诚心」和「上师的大悲心」,才有可能成就。


下午有「八十四大成就者」的灌顶,这些大成就者们同样是具足了上师的大悲及弟子的虔诚,而以此得到成就。


但当我们在谈到藏传佛教的「上师」时,有时会讲得过于严厉,让人有点恐惧,感到有压力,不论是上师给的压力或自己想的,总之会有一些误解,觉得上师过于严厉,而让弟子心生恐惧。


其实「上师」就是「善知识」,是你可以非常亲近,并完全寄托的那种朋友,不是酒肉朋友,而是向善的、法上的朋友,而密乘上的指的「上师」,更是弟子百分百可以相信、寄托的挚友,我们在修持密乘、依止上师时,应该秉持这种观念,而不是对上师感到恐惧和害怕。


历史上有很多师徒关系的典范。


在过去年代中,师徒关系非常亲近,每天会有一些佛法上的讨论,弟子会向上师报告修持状况,师徒之间是共同处理烦恼的关系,并不是上师高高在上、命令弟子要做这做那,要发誓等等,这样的师徒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此时的「上师」就有点类似你的一部分,不再是另外一人,而已经化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了,我觉得这样的关系是很好且很重要的。


现在的师徒关系则会有一些问题,首先,上师不知在何处,距离很远,可能上师在亚洲、弟子在欧洲等;但讲回来,有时候,「外在的距离」并非重点,关键是「内心不能有距离」,不然即使身体在一起、心灵很遥远的话,也是毫无用处的。


师徒之间,不应该建立在一种压力、恐惧上,或想得过于复杂,师徒关系并不复杂。 


法王噶玛巴2014年欧洲弘法行  大手印禅修

2014年5月30日上午





法王噶玛巴2014年欧洲弘法行

「四加行」

时间:2014年5月29日 

开示现场


法王噶玛巴2014年欧洲弘法行  大手印禅修

2014年5月30日上午




往期精选

16 Jan 2018


因为你,我在这里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