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用复习都通过法考主观题,法考未来走向何方?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3-12-27

今天(11月30日),是司法部公布法考主观题考试成绩及合格分数线的日子,四千多人的朋友圈,还是静悄悄,基本没几个晒自己法考成绩的。去年写了一篇《发现没?今年朋友圈几乎没有晒法考成绩的,说明了什么?》的文章,被网友们说是自己老了,朋友圈没有参加法考的了。据说朋友圈通过率90%,微博通过率80%,小红书通过率可能高达150%!

可是,看到了以下的这个贴子,“我今年一点点一点点书没看,我考过了”、“我裸考考过了中国第一考法考,一天书都没有看”、“今后可以走律师这条路了”,不知道那些已经考过了司考和法考的,会作何心理感受?仅就这个帖子自己的话而言,既然能“一天书都没有看”就能通过,还能称之为“中国第一考”吗?唉!

这些年通过法考的人有多少?2018年法考,全国一共有60.4万人报考,19.2万人通过客观题,18万人参加了主观题考试,12万人通过法考,统合通过率为19.9%。2018年以来,全国累计340余万人报考,57万余人通过法考。报名人数近些年屡创新高,18年60.4万,19年60.6万,20年70.8万,21年71.8万,22年81.6万,2023年近86万人,近五年法考的通过率是16.8%。

此前的司法考试,曾经在成为检察官、法官任职资格的强制性要求后的2007年到2009年放过水,通过率达到20%多。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实施,要求凡是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都应当通过法考。从此,法考越来越朝着社会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只要具备了报考资格,肯下一番功夫学习的话,就会通过。

可是,犹如上面帖子中网友说的,“今后可以走律师这条路了”,“去跟人渣老板斗智斗勇去了”,很多人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过了法考就可以在律师行业谋出一个高收入饭碗的阶段。俨然没有正确认识如今法考的含金量,没有看清楚律师行业在大量法考生涌入之后的困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65.16万多人。2017-2022,全国专职律师人数:36.5万→42.3万→47.3万→52.2万→57.48万→65.16万,每年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对比2021年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执业律师人数比上一年度新增7.68万,涨幅超13%。司法部印发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表示,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要达到75万名。据此可知,未来几年,律师的人数,还是保持迅猛增长态势。

另一项数据分析了 2017-2022 年中国律师行业的数据后发现:律师人数持续增长,办案量增长却放缓,律师行业竞争逐渐白热化;“70 后”交棒“90 后”,30-50 岁的青年律师成为行业发展主力,50岁以下的占比超过80%,意味着未来十几年少有律师自然退休。

数据之外,律师、律所不再是法律服务的唯一提供主体,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正在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向社会输出法律服务。“当前国内经营范围中包含'法律咨询'的公司已超过19.2万家。以'法律服务'为行业属性并已成立的公司已超过3.6万家,以'法律咨询'作为企业名称的公司也已经远远超过3.4万家,以'法律服务'作为企业名称的公司企业则有7100余家”。
带来的最明显改变是,以往很多律师标榜的按小时收取法律咨询费,已经越来越式微。网络上,真真假假的法律服务、诉讼服务,全面以低价化的态势向社会公众袭来。免费法律咨询、全面法律顾问费几百元、10万元标的额的诉讼几百元律师代理......法律服务正在走下高大上的“神坛”,以廉价化的面目示人,触目惊心!

法律服务提供者的迅猛扩张之下,并没有市场经济扩张、法治环境改进的相配套,反而是各行各业近些年不断传来遭遇下行压力,之前出台的司法公开、执法公开不断“烂尾”的消息,让人数急剧扩张的法律从业队伍,走上了行业内不断内卷的道路。

此前发生的各地律协纷纷“声明”指责法律公司、法务公司、律师法务经纪人,充满了火药味。近日,某律所公开“严正声明”谴责自己律所前面的名称,被人克隆到了某法律公司的前面,威胁要采取措施追究法律责任。令人没想到的是,律所的“严正声明”,居然没有收到制止的效果,反而遭到了对方拒不改名的回怼。法律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律所律师不再是法律服务的垄断者,可见一斑。

今日,有广东律师撰文称,自己因与所在的小区物业存在物业费起算时间的争议而拖欠了部分物业费,没想到是,区区主张几千元的物业费,居然遭到了湖南某律所律师三番五次的跨省催收,门前还被贴上了律师跨省的《律师函》警告。
都说法律公司进军律师行业,大包大揽诉讼事务,这律师行业也进军法律公司业务范围,从事物业费催收领域了?几千元的物业费,律师跨省承揽业务、催收张贴“律师函”,不计成本了?律师行业这么不景气了吗?
今天是法考主观题成绩公布的日子,还是要恭喜这么多的法律人取得了法律从业资格的证书,起码说明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水准。以上说了这么多,目的是为了让这些法考生力军有个情形的认识,不要过于高估了自己的法律实力和法律就业前景。
至于法考,再也是不什么“天下第一考”了,行业内的看法是,越来越像是普法的测试考试。通过法考者,切莫有一证在手,吃喝不愁的思想,能不能在法律行业走得远,真的跟那个法考证关系不大了。

  往期文章:当事人跟前训律师、直言你说的不管用...律师最怕遇到这些法官


  往期文章:裁判文书网烂尾了?网友分析对吗


  往期文章:开庭未到律师被判赔偿600万后续,保险公司拒赔不当“冤大头”


  往期文章:被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律师:如果书记员在我面前我真的想一刀把她捅死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