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新育:中欧投资协定的“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梅新育 梅新育论衡 2022-06-06
 
前言:
文以“《中欧投资协定对欧洲更像‘雪中送炭’》”为题刊发于今天(2021.5.8)《经济日报》,差不多一个整版了;英文版将刊发于《中国日报》(China Daily),刊发时略有删改,这里贴出原稿全文。
本文起因是就中欧投资协定风波接受采访,当时我评价: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是“锦上添花”,对欧洲是“雪中送炭”;事后觉得中欧投资协定的分量值得我专门为此再写一篇文章,与《经济日报》的同志们商量后写了这篇。
本文主要论点:
中欧投资协定对中欧双方互利共赢。
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是“锦上添花”,对欧洲是“雪中送炭”。
欧洲活力不如中美,甚至不如日本,当前深陷“双底衰退”,亟需重大利好提振经济。
欧洲优势产业在全球市场江湖地位下行,汽车业典型案例就是警示。
欧洲国际经济地位长期下降,需要反思以改善营商环境,不宜继续在经济事务上玩政治。
 
2021.5.8
 


 
中欧投资协定的“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梅新育
 
 
“欧盟已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正当中国五四青年节之际,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的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接受法新社采访时的一席放言,在中欧双方经济界、乃至全球市场上引发了一阵不安的涟漪;而欧盟商界的不安,又理当超过中国商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论是从当下、还是从较长历史时段上考察,这份互利中欧双方的协定对中国都更多地是“锦上添花”,对欧盟则带有较多的“雪中送炭”色彩。

(2017年11月24日,中国驻欧盟大使张明到任拜会东布罗夫斯基斯)
 
一、深陷“双底衰退”的欧洲需要重大经济利好
让我们考察GDP增长情况。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号《世界经济展望》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实际GDP已占世界18.3%,欧元区19国占12.0%,因此,比较中欧双方GDP增长是恰当的,不存在因双方经济体量相差悬殊而丧失可比性的问题。
比较中国“十三五”起始之年2016年以来中美欧日主要经济体经济同比增长率实绩,如表1所示,无论是没有疫情冲击的正常年份,还是去年那样的大疫之年,中国历年经济增长率均大幅度高于美欧日国家。在西方国家中,欧洲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又低于美国,在大疫之年的抗冲击能力也低于日本。
 

1 201620211季度中美欧日经济同比增长率及失业率(%

年份

季度

中国

美国

欧元区

日本

英国

GDP

失业率

GDP

失业率

GDP

失业率

GDP

失业率

GDP

失业率

2016


6.8

4.02

1.7

4.9

1.9

10.0

1.2

3.1

1.9


2017


6.9

3.90

2.3

4.4

2.6

9.1

1.6

2.8

1.9


2018


6.7

3.80

3.0

3.9

1.8

8.2

0.6

2.4

1.3


2019


6.0

3.62

2.2

3.7

1.3

7.6

0.9

2.4

1.4


2020


2.3

4.24

-3.5

8.1

-6.8

8.1**

-4.8

2.8

-9.9


2020

I

-6.8


0.3


-3.3


-2.0


-2.2


II

3.2


-9.0


-14.6


-10.3


-21.0


III

4.9


-2.8


-4.2


-5.8


-8.7


IV

6.5


-2.4


-4.9


-1.4


-7.8


2021

I

18.3

5.4*

0.4

6.3

-1.8

8.1


2.9



*我国20162020年度失业率数据为城镇登记失业率,20211季度数据为城镇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率数据通常高于登记失业率1个百分点以上,如20182020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9%5.2%5.2%,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80%3.62%4.24%,因此20211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比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高1.16个百分点,并不意味着我国就业形势恶化,且员工“跳槽”多集中于春节前后,也往往会导致1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虚高。

**欧元区2020年失业率为12月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年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等整理。

 

特别是按季度环比增长率衡量,根据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萎缩即构成技术性衰退的定义,在疫情冲击下,美国去年上半年出现经济衰退,下半年即开始复苏,欧元区则陷入了“双底衰退”的困境,继去年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萎缩之后,仅仅间隔一个季度,就再次出现连续两个季度萎缩。在全球遭遇印度等病毒新变种重大冲击的环境下,鉴于欧洲疫苗研发、生产远远落后于中美,开展防疫隔离的组织动员能力同样不如美国,更与中国不在一个层次上,以至于中国国民欢度五一小长假期间欧洲多国爆发大规模聚集游行示威,反对防疫隔离措施,今年欧洲经济究竟能否如他们所愿从二季度开始触底反弹,尚在未定之天。
 

2  2019年三季度以来中美欧GDP环比增长率(%

年份

季度

中国

美国

欧元区

2019

III

1.2

2.6

0.2

IV

1.2

2.4

0.1

2020

I

-9.7

-5.0

-3.8

II

11.6

-31.4

-11.6

III

3.0

33.4

12.5

IV

2.6

4.1

-0.7

2021

I

0.6

6.4

-0.6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年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等整理。

 

失业率与民生疾苦最是紧密相关,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社会稳定与否的政治问题,而欧洲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堪忧。失业率居高不下,本来就是欧洲长期无法解决的痼疾,青年失业问题更为突出,以至于2008—2009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多个欧盟国家青年失业率超过50%,并延续数年。去年爆发新冠肺炎瘟疫,再度将欧洲劳动力市场打入“冰封”状态。如表1所示,自2016年以来,无论是年度数据,还是季度数据,欧洲失业率指标一直成倍高于中美日三国。
中国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8.3%而欧元区GDP继续萎缩,失业率指标也比中国高出几乎一倍,在此情况下,中国与欧洲,究竟谁更需要中欧投资协定这样的重大经济利好?答案不言而喻。
 


二、欧洲优势产业面临警示
具体到欧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明显竞争优势的汽车等产业部门,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楚。须知,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销售市场,而且占比总体上日益提升,在遭遇次贷危机、新冠瘟疫这类重大冲击时尤其表现出了举世无双的抗冲击能力,因而格外受全球业界珍视。
据世界汽车制造组织(OICA)统计,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锐减13.8%至7797万辆,与2011年相当,退步近10年。其中,美国销量1445万辆,同比减少15.2%;整个美洲销量2025万辆,同比减少18.5%;欧洲销量1674万辆,同比减少20.2%;欧盟27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国家、英国合计销量1408万辆,同比减少23.6%;而中国一国销量就有2531万辆,同比降幅仅有1.9%,占世界销量份额高达32.5%。中国一国销量就等于1.5个欧洲、1.8个“欧盟27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英国”、1.8个美国、1.3个美洲。
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7762万辆,同比下降15.8%;其中,中国一国产量为2523万辆,占全球32%,同比仅下降2.0%;昔日“汽车王国”美国产量为882万辆,同比减少19.0%;整个美洲产量为1569万辆,同比减少22.1%;欧洲产量1692万辆,同比减少21.6%;欧盟产量1377万辆,同比减少23.5%。中国一国产量相当于1.5个欧洲、1.8个欧盟、1.6个美洲、2.9个美国。
今年1季度,中国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产销量分别为635.2万辆和648.4万辆,同比增幅分别高达81.7%和75.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面对国际业界普遍称作“救世主”的中国市场,欧洲政界是要抓住机遇为自家优势产业创造更好竞争环境呢,还是相反?
更重要的是,全球汽车产业正酝酿重大技术变革,要不了太久,新能源车就有可能大面积替代燃油车而跃居全球汽车生产、消费主流;这一变革一旦全面成为现实,就意味着欧洲汽车厂商上百年积累的燃油车生产制造技术很大部分将惨遭淘汰。而在这个领域,目前领跑世界的是中美两国,中国更是遥遥领先的全球头号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2019、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51%和41%。今年1季度,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井喷”,产量、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为3.2倍和2.8倍,充电基础设施继续领行全球。
无论是生产,还是基础设施,欧美日在可预见的未来都难以缩小与中国的差距;得中国者得天下,是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全球新能源车业界必须正视的现实。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现实,从传统车型到新能源车,外资汽车厂商正在加快向中国转移生产,中国也正在敞开胸怀欢迎外资厂商到来,中国的新能源车配套产业,也乐于为全球新能源车业界提供支持。那么,欧洲政界是要为自家汽车业界赶上潮流助一臂之力,还是要拖他们后腿? 


三、国际经济地位长期下降的欧洲需要客观理性反思
 从更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欧洲经济、产业在全球份额地位持续下降的趋势:
就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实际GDP而言,冷战尾声的1990年,欧共体12国占全球实际GDP的18.5%,此时中国份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还不足以单独列项。
新世纪元年2000年,欧盟15国占全球实际GDP的20.0%,欧元区12国占比为16.0%,中国占全球实际GDP的11.6%。
2020年,欧元区阵营扩大至19国,其实际GDP占全球份额却下降至12.0%,中国占比上升至18.3%。
就汽车产业而言,欧洲是汽车产品和近代汽车工业发祥地,1938年欧洲主要大国汽车产量已经数以十万计:英国44.5万辆,德国年产33.8万辆,法国22.7万辆,苏联21.1万辆,意大利也有7.1万辆。
而中国汽车工业始于1955年,当年生产1000辆,同年苏联生产50.8万辆,英国生产123.8万辆,联邦德国生产90.2万辆,法国生产72.5万辆,意大利生产27万辆,……小小的捷克斯洛伐克也生产了2.3万辆,中国汽车工业起点与欧洲相比极为低下。
到中国为抵御东亚金融危机奋力拼搏的1998年,全球汽车产量5190万辆,其中,中国产量163万辆,占世界3%,美国产量1200万辆,等于7.4个中国;欧洲产量1919万辆,等于11.8个中国;其中欧盟产量1655万辆,等于10.2个中国。
到2020年,如上文所述,中国一国汽车产量已经相当于1.5个欧洲、1.8个欧盟。
面对欧洲经济、产业在全球“江湖地位”持续下降的长期趋势,欧洲政界是否需要反思呢?
原本单纯的经济事务被过度地政治化,以至于损害了欧洲经济、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是不是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呢?
我们期待有责任感的欧洲政治家观察、思考、判断与行动,因为作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和数一数二进口大国,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贸易伙伴经济繁荣。
东布罗夫斯基斯发表“已暂停推动批准中欧投资协定”言论后,欧盟已经及时发表声明,称中欧投资协定还处于法律审查阶段,未涉及批准进程;东布罗夫斯基斯本人也于翌日声明,“正在进行技术工作,为批准中欧投资协定铺平道路”;这是理性的姿态,我们相信中欧投资协定这样一份互利双赢的条约经得起客观的审视,我们更希望欧盟举一反三,基于对自身长期根本利益的客观理性观察思考,为中欧经贸、为本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最大程度少受政治性干扰的良好环境。 
 
(2021.5.7,仅代表个人意见)

 
前文回顾:
梅新育:感触凯恩斯
梅新育:五四重走明军北伐路
梅新育:为尊严和史实而斗争
梅新育:不要把“维权”当作践踏诚信与基本人性的理由!
梅新育:苏伊士堵船风波无改海运主导格局
梅新育:清华vs早稻田凸显中国文化复兴必要性
梅新育:懂得感恩才是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关键
梅新育:我的新疆棉花保卫战
梅新育:为什么要保卫新疆棉花?
梅新育:制裁疆棉,胜算安在?
梅新育:新疆棉花“强迫劳动”说既荒谬更堕落
梅新育:“猪棉并举”实现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
梅新育:高铁、核电站与明清漕运
梅新育:寄望高铁
梅新育:客观评判中国高铁安全性(短评可燃冰)
“一带一路”,首重“一路”
梅新育:国际贸易史上的中东垄断与反垄断
梅新育:瓜达尔港无关中国能源进口
梅新育:猪周期走向景气转折点
梅新育:生猪期货与生产转移
梅新育:“猪肉荒”挑战为新疆创造养猪业大发展契机
梅新育:猪周期回归下行趋势
梅新育:猪肉与经济理性选择
梅新育:国会遭袭实属美国自食其果
梅新育:国家崛起对中国城市意味着什么?
梅新育:2020新年祝词
梅新育:资源民粹主义的挽歌
梅新育:塞北之役折射中美竞争关键
抗美援朝: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梅新育:盛世下的“未统一”与“伪统一”
梅新育:加泰罗尼亚分裂动乱凸显中国政区划分智慧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