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新育:《封建论》随感

梅新育 梅新育论衡 2023-05-11
【梅新育:《封建论》随感】

看到一位朋友对柳宗元《封建论》的高度推崇,想起自己也很喜欢《封建论》,因为自己对“伪统一”问题的关心,想到去年大会报告中的相关论述: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得到有效遏制。”

这个领域需要去年大会报告中所说的“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回顾这篇文章,希望自己这篇文章、这方面论述最终能够综合提升形成一本专著,并适时面世。

对照柳河东此文警句与今世现实情形,能不悚然心惊?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

“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重温苏轼《晁错论》,愿诸君警醒自勉: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盛世下的“未统一”与“伪统一”》

链接:梅新育:盛世下的“未统一”与“伪统一”

《加泰罗尼亚分裂动乱凸显中国政区划分智慧》

链接:梅新育:加泰罗尼亚分裂动乱凸显中国政区划分智慧

《我看“中国梦”与“新时代”》

链接:梅新育:我看“中国梦”与“新时代”

《新兴国家起飞夭折的风险与教训》

链接:梅新育:新兴国家起飞夭折的风险与教训

 

2022年12月,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两条推文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争议,其一称郑和为穆斯林,其二是用中阿英三种语言发推引用了一句话:“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并称此语出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但这两个说法都不合史实,而且潜藏引发国际国内政治争端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明确,郑和不是穆斯林,“求知到中国”不是圣训。

12月初,我写了第一篇《郑和不是穆斯林》(微信公号“梅新育论衡”文章链接:梅新育:郑和不是穆斯林);

本月,发出第二篇《郑和何曾姓过马?》(微信公号“梅新育论衡”文章链接:梅新育:郑和何曾姓过马?);

准备该系列评论第三篇,分析混淆郑和族属和其它众多类似指鹿为马攫夺中国历史名人行为的动机与后果,作为这个系列评论中郑和族属之争内容的终篇;

第四篇初稿已经写好,考证“求知到中国”不是圣训,择日发出。

对华姐没有意见,我一直还比较追捧她;我反对、狙击的是某势力伪造历史并误导绑架政府的行动和图谋,我警惕的是这样做的后果。

从普通读者到学术界人士,此文得到了许多赞同支持,在此致谢。希望我的研究与直言,能够为反对伪造历史、主张正本清源、维护中华文明根基的同志们助一臂之力,能够有助于唤醒被伪造历史及其史观灌输欺骗太久的人们。

回顾苏联,古人云,殷鉴未远,在夏之后世;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殷鉴未远,在苏美之后世。


 

2023.1.13



参考阅读:
梅新育:郑和不是穆斯林
梅新育:郑和何曾姓过马?
梅新育:广州怀圣寺宣称的始建年代纯属编造
梅新育:为尊严和史实而斗争
梅新育:国新办新疆反恐白皮书与《十二木卡姆》
平均每场次观众3.96人的片子能否终结错误宣传路数?
梅新育:“三千孤儿入内蒙”折射新中国社会治理历史性进步
梅新育:盛世下的“未统一”与“伪统一”
 
前文回顾:
梅新育:感触凯恩斯
梅新育:低烧住方舱风波要害是媒体宣传部门价值观
梅新育:防疫不要躺平,对核酸检测机构应客观公正
梅新育:从文景之治迈向昭宣之治
梅新育:关注迪化吉祥苑火灾后续影响
梅新育:汪小菲大S财务争端启示大陆居民权益保护
梅新育:兰州七里河儿童煤气中毒身亡事件警示家长和各方
白左“政治正确”闪电摧毁特拉斯政治生命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