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如何促进自行车发展?一大波来自哥本哈根的经验请查收

规划国土小编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21-04-15

一周交通

新视野

本栏目将立足综合交通规划,以更宽广的视野为大家网罗国内外前沿的交通探索、新鲜的交通资讯、专业的交通研究和多样化的交通解决方案。

导读

自行车是丹麦的国家品牌和标志,其首都哥本哈根在自行车推广和相关设施建设中积累了诸多经验。本期的一周交通视野为您介绍哥本哈根发展自行车的经验。


丹麦作为自行车最为普及的国家,其国民对自行车的热衷,并未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温度而衰退。

 

截止到2017年,首都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已经多过汽车,45%的通勤出行方式为自行车,人均自行车拥有量为0.21辆。


2000年之后,自行车成为丹麦国家发展和政策的重点。

 

丹麦的自行车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中期,其起因包括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以及汽车数量不断增长导致的各类城市问题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自2000年,自行车成为国家发展和政策重点。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更将自行车作为丹麦的国家品牌和标志推广至世界,在各种旅行杂志中宣传“绿色国度”的形象。

丹麦自行车相关政策年表

 

为了促进自行车发展,哥本哈根创新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设置隔离、无停车干扰的自行车道,保障骑行者安全

 

在哥本哈根,大部分道路都配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路侧自行车道的建设大多数是以减少路侧停车为前提。

 

有的自行车道被刷上标准的淡蓝色漆、没有机动车和红绿灯干扰,有的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伴行但以高度差分隔开,有的则用安全岛隔开自行车和机动车道。

哥本哈根淡蓝色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以高差与机动车道分隔

安全岛隔开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


2. 将自行车道划分为左转、右转及直行道

 

自行车道本身划分为左转、右转及直行道。一般骑行者会靠右骑行,将左边留给需要快速通过的骑行者。

直行和右转自行车道

直行及左转自行车道

 

3. 设置绿波信号灯,提高自行车通行效率

 

为了增进自行车通行效率,专用的自行车车道在靠近路口时,沿车道安装有一长线的绿波信号灯,绿波信号灯设置的建议时速为20km/h。如果地面的绿灯熄灭,骑行者就知道为了赶上前方的绿灯需要加快速度。在早高峰时,若保持大约20km/h的速度,就可以从郊区到市中心一路绿灯,如果骑快了或慢了,骑行者自己会由于遇到红灯而调整速度。

哥本哈根自行车地面绿波信号灯

 

在多数路口还设置了自行车信号优先,通常给予自行车至少4秒的信号优先。

 

4. 在道路交叉口路边增设骑行者垫脚设计

 

在一些交叉口设置骑行者停车垫脚设计和栏杆设计,让骑自行车人在等红灯时,无须离开车座或用一只脚勉强撑地。

停车垫脚和栏杆设计

 

5. 在多处设置自行车停车位

 

不同于汽车停车位的不断减少,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停车点很多,且全部免费。在各种商店、住宅区及政府机构门前均设置自行车停车位。一些停车点分上下双层以提供更大容量。

住宅区(左)及商店(右)门前的自行车停车位

双层自行车停车位

 

6. 允许携带自行车乘坐公交和出租车


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整合能提升长距离通勤的便捷性,对大型城市提升自行车分担率尤为重要。哥本哈根自2010年起允许乘客免费将自行车带上地铁、火车等城市轨道交通工具。

允许携带自行车乘坐公交

 

7. 修建自行车高速路,鼓励中长距离骑行

 

除路内自行车道,丹麦政府还规划了26条自行车高速公路,总长度超过500千米。建设自行车高速路的目的是快速连接城市和郊区或城市和城市,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进行中长距离骑行。目标群体是通勤距离在5-15千米之间的通勤者。

丹麦自行车高速路建设规划图

注:红色实线表示已建成,黑色实线表示规划中且已有预算支持,黑色虚线表示规划中但尚未有预算支持


丹麦目前已建成开通8条自行车高速路。丹麦第一条自行车高速路于2012年建成,连接哥本哈根市中心和阿尔贝特斯隆的市郊,长度为22千米。大部分自行车高速路并没有使用鲜艳颜料进行区分,而是使用简单白线区分,或者高出机动车路面。自行车高速公路禁止行人和汽车通行,沿途设有充气站和修理站等。

哥本哈根自行车高速公路

自行车高速路沿途设有充气站

 

自2005年以来,哥本哈根市政府在自行车配套设施上投入10亿丹麦克朗(约7.3亿人民币)。较之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自行车属于低投入、高社会回报率的投资。根据哥本哈根市政府研究,骑一公里的自行车能产生1.22克朗(0.89人民币)的净社会收益,而在自行车带来的各种社会效益中,其对市民健康、城市营销与旅游业,以及空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减排等贡献显著。例如,由于城市成功的自行车品牌形象营销,哥本哈根2010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并连续多年被《大都市》杂志评选为世界最宜居的城市。


资料来源:智慧交通、环球网、CityPlus

图片来源:好奇心日报、谷歌图片


本文内容由综合交通工程管理处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完整街道理念国内外最新典型实践

城市文化地区街道改造实践研究

中国主要城市公交大数据、多功能城市景观桥与智慧马路

机动车停车新规及高架桥下活力空间改造

巴黎最美街道改造、德国共享汽车现状概况、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监测报告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长按关注北京规划国土,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