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圣地双城记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风土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1-06-15

独角兽导读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双城之争

特拉维夫人瞧不起耶路撒冷!岂但是瞧不起,简直就是有点愤愤不平。或许是因为这座三千年古都抢走了特拉维夫人觉得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誉,特拉维夫人编了大量的笑话,毫不留情地挖苦耶路撒冷生活单调枯燥,并顺便表扬一下自己的生活品质。其中最恶毒的笑话是这样的:


一位特拉维夫的富翁病得快死了,于是招呼两个儿子把自己送到耶路撒冷去,以便死后能像很多犹太人所渴望的那样安葬在那里。没想到在耶路撒冷住了几天,他老人家的身体竟出奇地好了起来。又过了几天,他不耐烦地把两个儿子找来,气冲冲地说:“为什么还不把我送回特拉维夫去?”两个儿子委屈地分辩说:“不是您老人家自己要来的吗?”“废话!”老人说:“那不是因为我快死了嘛!”


面对这样的嘲讽,耶路撒冷的态度则有点像个古稀老人对待顽皮的三岁孩童,也许是因为童心早泯,也许是因为幽默感不足,竟然没做任何回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耶路撒冷人对此毫无知觉。比如一位耶路撒冷的名厨曾对《国土报》记者发牢骚,说他最讨厌特拉维夫人来他的馆子,因为他们往往还没点菜,就自报家门说:“我是特拉维夫来的。”那意思是:我是见过世面的,别想糊弄我。再比如,特拉维夫市政府把特拉维夫的一块海滩命名为“耶路撒冷”。这本来是个友善的举动。但耶路撒冷人多半会跟你说这是在挖苦耶路撒冷人没处消遣,得等着特拉维夫的恩赐。

泾渭分明

如果我们在一个盛夏安息日的傍晚驱车进入这两个城市的话,我们会立刻看到这场“纠纷”的确有其地域文化的背景,说到底,虽然都被看作是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城市,但这两大都市可以说是风格迥异,泾渭分明。


就让我从海法——特拉维夫海滨公路开进特拉维夫,因为没有什么比大海更能跳动出特拉维夫的脉搏。很快,我们便发现自己置身于与海滩仅隔一个街区的哈雅尔康大街。夕阳从通往海滩的小巷里斜照过来,洒在街边咖啡馆的遮阳蓬上,跟着余晖一起涌出来的是告别了一天海滩休闲时光,走路回家的人群。他们大多是二三十岁的青年男女,差不多人人都踩着一双凉鞋,身上是色彩缤纷的短衣短裤乃至性感迷人的三点式泳装;晒了一天的肌肤裸露着青春健康的色彩,偶尔身上的沙粒会映着夕阳璀璨出星星点点的光亮。

地中海永远是特拉维夫的标签,地中海落日则是这标签上的落款

与此同时你可以从一号公路开进耶路撒冷。那时你已经在群山的阴影里穿行了快半个小时了吧。开进耶路撒冷,夕阳斜照又射入车窗,让你再次感觉地中海夏日那种滚烫的感觉,然而在窗外,在路边,你看见的大多是正统派犹太教徒,他们身穿黑色西服套装,脚蹬锃亮的黑皮鞋,大多带着一顶黑色礼帽,仿佛生活在另一个季节里。那时安息日结束的祷告仪式就要开始,这些男子大多是步履匆匆地赶往犹太教会堂的。而当天上午,就在他们的特拉维夫同胞们在沙滩上优游嬉戏之时,他们在会堂的祈祷厅里已经祈祷诵经数个小时了。


宗教与世俗,这便是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的第一个分界点。从沙滩上归来的那些青年男女的色彩便是特拉维夫的色彩,那种拥抱地中海热风海浪的姿态里充满了活力、激情与欲望,那是一种让生命的每一点滴都不平白流过的实实在在的感觉。而一小时车程之外,耶路撒冷却在试图超越这个季节、超越我们的本能、超越时空划给我们的疆界,与一种更高级别的存在进行永恒的对话和沟通。


接下来我将进入特拉维夫的海滨旅馆区,经过连绵不断的现代高层建筑,开过一个圆圆的喷水池,左手边便是高耸的梯形歌剧院大楼。如果我走进这座大楼,迎面会看到一幅以色列第一届国会开会的照片。1948年,在耶路撒冷之围被打破之前,这里曾是以色列国会的临时会场,后来成为以色列的第一座歌剧院,再后来歌剧院被拆掉,建起了如今这座二十二层的商住大厦——楼下四层是一个高档购物中心,楼上是豪华公寓,第一届国会只剩下了门厅里的一张照片,而歌剧院则只在楼名里幸存下来。

特拉维夫Habimah大剧院。戏剧是特拉维夫人的文化骄傲,大小剧院遍布城中,曾产生过汉诺赫-列文这样的世界级名家。

而此时你可以左转开上赫策尔大道,沿着耶路撒冷中心部分的西侧南行。很快你便在右边看见赫策尔山。这座以犹太复国主义先驱思想家命名的小山在1951年被确定为以色列国家公墓,埋葬着自赫策尔以降的大批著名犹太民族和以色列国的领袖人物,包括梅厄夫人、拉宾等。山的北坡是以色列国防军公墓,历次战火冲突中阵亡的耶路撒冷籍将士便在那里长眠。过了赫策尔山,如果你右拐开进一条松荫蔽日的山路的话,那么你很快便会到达大屠杀纪念馆,在那里,六百万纳粹大屠杀的牺牲者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记忆着、述说着。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很少有像赫策尔山这样的地方,在如此狭小的面积里承载了如此沉重的鲜血、泪水、诉说和记忆。当特拉维夫把开国重地改造成享乐天堂时,耶路撒冷把风景如画的山丘建成了民族苦难的见证;而当特拉维夫把历史简化为一幅墙上的装饰画时,耶路撒冷则把现实演绎成了过去。这是两大都市的第二个截然不同之处:耶路撒冷承担着所有的历史重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过去比现实和未来占有更大的比重的古都;而特拉维夫则是一个拥抱现实和未来的城市,历史在这里最多只是墙上远远的一幅背景而已。


正因为如此,特拉维夫也是一个人口和氛围都比耶路撒冷“年轻”得多的城市。虽然两座城市都有夜生活场所,但特拉维夫在娱乐场所的数目、参加人数和活动气氛方面都远远超过了耶路撒冷,对于享乐而言,耶路撒冷显然是一个过于沉重的地方。因此,即使是在耶路撒冷上大学的年轻人毕业后也大量涌入特拉维夫居住。由于年轻人太多,特拉维夫中心区近年房租暴涨,一套40平方米的单元竟可租到1千4、5百美元一个月。年轻人大多没这等财力,于是城市南部破败的弗洛伦廷区成了年轻人的天堂。如果你半夜过后在这个区的大街上散步,你会看到街边一家接一家的酒吧、舞厅里灯红酒绿,挤满了年轻人,使得那些看起来破败的建筑里溢出一阵阵充满青春气息的欢声笑语。而与此同时,耶路撒冷已经是一座在夜色中沉沉睡去的城市。与此相关的是,近年耶路撒冷人口流失严重,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量离开耶路撒冷,这已经成为该市的心腹大患。


沿着特拉维夫的海滨继续前行,左侧的高楼渐渐稀少,露出了一大片白墙红顶的欧洲式建筑。此时我将左转告别海滩,开进内维•察迪克区那些狭小的街道,两旁那些几十上百年的设计精美的欧式小楼大多装饰一新,中心区墙上的壁画则告诉我们这就是特拉维夫开始的地方。1906年,一批犹太人在这块雅法古港外的沙滩开始了一个梦想,要在古老的圣地建造一座“按照美学原则和现代卫生要求”设计的“希伯来城市中心”。从那个时候起,特拉维夫就逐步形成了与耶路撒冷,甚至于跟整个以色列都迥然不同的城市精神。

对一个特拉维夫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在咖啡馆抱着一台苹果电脑打拼更惬意的事情了。

那时来自欧洲各地的复国先驱们大多是些身无分文但却热情满腔的犹太青年,他们大多去了基布兹、合作农场等地投身农业工作,相信自己将通过这些艰苦的工作在这块土地扎下根。特拉维夫的居民主体却是一批来自波兰的犹太中产阶级和实业家,他们带来了家业、技能和管理经验,试图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一种不亚于欧洲的发达经济和舒适生活。基布兹的先驱者们在田间日晒雨淋披荆斩棘,破衣烂衫者居多;特拉维夫的波兰裁缝们则随时追踪欧洲大陆上最新款式,让特拉维夫的男女们衣冠楚楚,时尚风流。周末,基布兹的先驱者们往往生起一堆篝火,就在烟火之间狂歌劲舞,达旦通宵;而特拉维夫的居民则在各种家庭晚宴派对中从容谈吐,正襟危坐。这种中产阶级与先驱者的精神差别在以色列建国六十年之后仍未消失,至今有人总结说以色列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大特拉维夫地区的小市民,另一种是其他以色列人。


而你呢,开过了赫策尔山,你也可以左拐了,朝着东北方向你可以一路开到耶路撒冷旧城山脚下,放眼望去,那片教堂林立、暮鼓晨钟、祈祷诵经之声不绝于耳的山顶便是耶路撒冷开始的地方,便是人类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策源地。从亚伯拉罕献祭、耶稣背十字架、十字军东征到六日战争,那个周长只有4公里的古城3000年来上演了无数幻梦幻真的悲喜大戏,一次次成为人类活动舞台的聚光点。而如果我们回到3000年以前,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几乎找不到那个城市存在的理由,绝大多数城市都起源于经济活动,而古犹太王国时代耶路撒冷的经济活动却要靠一种叫做“第二什一税”的特别税收支撑。各地犹太人每年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存起来,然后带到耶路撒冷去消费,因为那个城市本身产生不了足以支持城市生活的经济活动。大多数城市都有充足的水源(常常是一条河流)保障日常生活的需要,但耶路撒冷不仅没有河,而且地下水源极其有限,在大希律王时代是靠伯利恒的水渠供应用水的。所有这一切表明耶路撒冷从它童年时代起就是一座政治的、军事的、宗教文化的精神城市。

暮色中的耶路撒冷圣殿山

对于现代以色列国来说,耶路撒冷的意义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它仍然是犹太民族和以色列国的政治和精神中心;而特拉维夫却为以色列贡献了现代工商业,并且一直以之为其城市精神的主流。


就这样,世俗与宗教、历史与现实、人文精神与经济活动构成了圣地双城主要分野,并从某种意义上展现了现代犹太精神世界的两重性。

钻石王朝兴衰录——一个特拉维夫的故事

R是一位兼通脑神经学和心理学的心理医生,是以色列几位顶尖的心理医师之一。她六十多岁,像以特拉维夫多数事业型妇女一样,留着雅皮士的短发,通过锻炼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着出色的身材。


R的父亲(我们姑且称为老R)来自比利时——那是世界钻石原料的主要集散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钻石加工业主要掌握在欧洲犹太人手中。战争结束后,老R看出情势将变,跑到比利时,凭三寸不烂之舌让那里最大的犹太钻石供应商相信随着巴勒斯坦犹太民族家园的建立,世界钻石加工中心将从欧洲转往以色列。游说的成功使老R获得了钻石原料购买优先权。凭借这个优先权,再加上他跟特拉维夫犹太钻石工匠的密切联系,老R成了后来蜚声世界的以色列钻石加工业的创始人之一,很快就置身于圣地犹太社区里屈指可数的富翁行列。据说1948年以色列独立时全特拉维夫一共只有三辆私家小汽车,一辆属于当时的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另外两辆属于老R。


20世纪50、60年代是R家族的全盛时代,老R出色的商业头脑使他一直保持着以色列钻石巨头的地位,与此同时他的家庭也幸福美满,他的妻子美丽贤慧,大儿子(我们姑且称之为大R)有着不俗的音乐才能,梦想着成为一名小提琴手。小儿子(我们称之为小R)完全继承了乃父的秉性,从小便显示出商业头脑,被看作是家族生意理所当然的接班人。女儿R也是从小聪明过人,老R常说她将成为家族的第一位大学教授。在经济尚不算发达的50、60年代的以色列,常人一生出国一次两次就算不得了,R家却每年都在瑞士度假至少三个月。


1973年10月6日,埃及军队在西奈前线偷袭得手,大军攻过苏伊士运河防线,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措手不及的以军防御阵地被分割包围,危在旦夕。正在服役的小R所在的阵地便是其中之一。国难当头,阵地指挥官下令不突围,不投降,就地拖住敌军,因为多拖住一个敌军,后方以军就多一份重整旗鼓的从容,就多一份反攻取胜的把握。小R跟他的战友们便这样战死在阵地上。


小R的殉国彻底改变了R家的命运。痛失爱子的老R心情郁闷,一直到他去世都没快乐起来。由于常常心不在焉,他的生意也开始走下坡路。更重要的是家族的生意从此没有了合格的接班人。老R别无选择,只好劝说大R放弃了音乐家的梦想,开始学做钻石生意。后来老R过世,大R接过了全部生意。


那时的钻石生意是一种以银行大笔现金贷款为主要筹资手段,带有极强短期投机色彩的贸易。这种贸易要求极其出色的商业禀赋,机敏清醒的头脑和丰富的经验。大R本来没这种才能,也没这种志向,再加上经验不足,很快就接二连三地出现失误。对于亏欠银行的大笔贷款,他只能靠变卖家族的不动产来抵偿。这样,不到十年,老R一手创建的钻石王朝便土崩瓦解,财产卖光,公司关张,大R甚至连自己的住房都没保住。90年代中,这位郁郁不得志的钻石王朝继承人在特拉维夫北部的一间小公寓的卫生间内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只有五十几岁。几年后,承受不了家族接二连三的灾难打击的老R的妻子在距儿子死亡地不远的一座养老院自杀。R成了这个王朝第二代的唯一幸存者。


我是在特拉维夫旧港步行街的一家饭馆里听R叙述她的家族传奇的。R的故事与那个环境是如此的水乳相融,以至于那些在海边悠然漫步的男女老少仿佛就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以至于那些低低掠过降落在北边不远处的熊野机场的中小型飞机仿佛就是从那个时代起飞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特拉维夫的故事,一个关于财富、奋斗、享乐与失落的人生故事。然而即使是特拉维夫也不可能完全从以色列的大现实里分离出来,那故事中仍然布满了冲突、鲜血、以及那无处不在的先民们的奋斗意志。R家族作为钻石王朝无疑是败落了,然而R创建的以色列钻石加工业则方兴未艾,并且在特拉维夫与拉马特甘交界的那片高楼耸立的钻石交易区里继续上演着无穷无尽的财富、才华、梦想与责任的人生大戏。

我们将相聚在耶路撒冷

随便选择一百个特拉维夫人,他们会告诉你同一个特拉维夫的故事;但如果你选择一百个耶路撒冷人,他们大概会给你讲述一百个不同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似乎是一个永远无法真正抵达的地点。你到达了犹太人的耶路撒冷,还有一个阿拉伯人的耶路撒冷在等着你;你看过了阿拉伯人的耶路撒冷,还有一个基督徒的耶路撒冷在等着你;你看过了所有宗教的耶路撒冷,还会有不同教派的耶路撒冷在等待你去倾听;就算有朝一日你真地看遍了人间所有的耶路撒冷,犹太拉比们会告诉你天上还有一个耶路撒冷。

在耶路撒冷哭墙祷告的犹太人

百门区紧挨着耶路撒冷旧城,是正统派犹太教徒聚居的地方。在那里有一个来自匈牙利的哈希德派社区的会堂。这个社区自18世纪晚期起回归耶路撒冷,至今已经度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初夏的一个星期五晚上,我们受邀去参加会堂里哈希德派特有的“餐桌大典”,意第绪文称之为“题式”。


哈希德派是一个从正统的拉比犹太教分离出来的神秘主义教派,在祈祷仪式上追求一种如痴如醉的陶醉狂喜状态,而达到这种状态的辅助工具则是酒食歌舞。周五的晚上,犹太教会堂都有迎接安息日的仪式,然而只有哈希德派的“题式”上才会有大量的饮食。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会堂,祈祷大厅可以容纳几百人。此时大厅中央的桌椅摆成了一个长长的椭圆形,顶头是社区拉比的座席,环桌而坐的是社区里的中老年男子。大厅两侧摆放了两溜阶梯形站台,年轻人就像舞台上的合唱队那样高高低低地每边满满地站了六七排。有座位的大多穿着黑色西服套装,年轻人的服装则分成两种,一种黑色长袍,是日常穿的;一种白色而布满宽宽的金色竖条的则是哈希德派特有的“耶路撒冷长袍”,只有在耶路撒冷,他们才会穿这种长袍。大厅里照例没有女眷们的位置,她们都在楼上的一个厅里观看餐桌大典。


“题式”的主要内容是唱歌,歌曲分为舒缓的赞美诗和欢快的哈希德歌曲两种,通常是穿插进行。唱歌的主力自然是年轻人,他们会手挽着手,身体则按着歌曲的节拍左右摇晃。所以,唱起歌来,你可以看见两边几百名年轻人整齐地晃动身躯,那场面煞是壮观。歌曲之间有拉比简短的讲道,大众的祈祷。再有就是分发食物和葡萄酒。食物主要是糕点水果一类的甜品,其中一种用通心粉烤制的蛋糕“库糕尔”是东欧犹太社区的特色食品。这种蛋糕分为棕色和黄白色两种,黄白色的也是只有到达耶路撒冷才吃的。所有食品都从拉比那里经手,由他粗粗分一下(哈希德派认为这样会给食用者带来好运);然后沿桌子分发给中老年人;最后才到达站台,任由年轻人一层一层地抛来抛去,分享这些食物和美酒。


大典的结尾是一首“我们将相聚在耶路撒冷”的哈希德歌曲。整首歌只有一句:“我们将相聚在耶路撒冷”,几百名哈希德青年就那样手挽着手,一边有节奏地晃动着,一边把那句歌词唱上五十遍。而这五十遍的歌声则是一遍比一遍高亢,一遍比一遍激昂,你绝对听不出任何厌烦或者疲倦。


那个夜晚,我就站在站台的第三层,挽着两个身穿耶路撒冷长袍的哈希德青年,身不由己地跟着他们一起晃动,耳边听着他们的充满热情的歌声,突然感觉或许这就是耶路撒冷:即使你已经置身耶路撒冷之中,你还是只穿一半属于耶路撒冷的衣服,只吃一半属于耶路撒冷的食物,因为你从未真正抵达耶路撒冷;即使你祖祖辈辈已经在耶路撒冷居住了一百多年,你也还是充满渴望地呼喊着“我们将相聚在耶路撒冷”,就好像一个从未来过耶路撒冷的人一样。

耶路撒冷古城中的天主教堂

在耶路撒冷,你永远是个过客,无论到达哪里,都永远有另外一个耶路撒冷在向你招手;在耶路撒冷,你永远是一个陌生人,只要在那里,你就永远要问“我在哪里?”“路还有多远?”

我们生命里的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代表着现代犹太精神的两个方面。特拉维夫代表着犹太民族那种用辛勤的工作创造自身财富、用机敏的头脑换取现世享受的物质追求,代表着犹太民族对现代世界的把握、适应与追求能力。耶路撒冷则代表着犹太民族与自身历史和文明传统的执著的联系,代表着一种超越自身本能的无穷无尽的精神追求动力,代表着一种永远不放弃特定文化身份的倔强的意志。特拉维夫与耶路撒冷的共存是一个民族在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宽容与反同化的冲突中找到了自身平衡点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能成功地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我们的生命里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是我们生命中脚踏实地生活的那一部分,是我们努力奋斗,满足我们自身的欲望与追求的那些动力;而耶路撒冷则代表着我们超越自我,超越欲望的那种升华的渴求。特拉维夫是我们把握现实,抓住时光的能力;耶路撒冷则是我们追求永恒的进阶。特拉维夫给我们以勇气,让我们相信世界是可以征服的,耶路撒冷则给我们以敬畏,让我们明白无论我们有多强壮,都永远存在着我们无法涉足之地,无力抵达之处。


所以,即使在万里之外中华大地或美洲荒野,我也时常感觉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就近在咫尺,伸手可及。


张平 2008年6月28日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不可错过的特拉维夫与耶路撒冷

特拉维夫

必到之处

1、雅法古城:从古埃及时代就开始存在的古港,古希腊神话和《圣经》都提到的地方,【别错过】在古巷里漫步并浏览两旁艺术家商店。


2、内维•察迪克:现代特拉维夫梦想开始的地方,【别错过】在任何一家咖啡馆小息片刻,静心领会一百年前特拉维夫开始时的声息。


3、大流散博物馆:拥有最完整的流散时期犹太民族史料,【别错过】开封犹太人会堂复原模型,顺便可以看看特拉维夫大学校园。电话:972 3 7457800


4、罗斯柴尔德大街:特拉维夫的“香舍丽榭”, 【别错过】街两边的“包豪斯”式建筑,特拉维夫以此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5、海滩:市中心或北部的任何一个有救生员的海滩。【别错过】地中海日落。

必食之家

1、Yoezer Wine Bar:坐落在雅法的一座古堡里,老板是以色列著名美食家,本店则被不少评论家看做以色列数一数二的美食天地。电话:972-3-6839115


2、Habastah:紧挨着特拉维夫露天菜市场,以菜蔬新鲜美味著名。电话:972 3 5169234


3、Rachel:便宜、大众化、地道、美味的中东犹太菜肴。电话:972-3-5101790

必宿之地

1、Intercontinental David Tel Aviv:特拉维夫最豪华的酒店之一,出门几步便是海滩。电话:972-3-7951111


2、Prima Tel Aviv:如果你预算有限,不妨考虑这家,房间整洁,离海滩很近。电话:972-3-5206666

耶路撒冷

必到之处

1、耶路撒冷老城:三大宗教共仰的圣地。【别错过】在城墙上环城走一圈,会让你看到意想不到的风景。

 

2、橄榄山:与老城夹谷相对的另一基督教圣址云集之地。【别错过】客西马尼园的千年老橄榄树。


3、大屠杀纪念馆:因为这绝对不只是一个民族的悲剧,所以值得每个人去看看。【别错过】在入口处租用语音向导(有英文版)。电话:972-2-6443802


4、以色列博物馆:世界上最好的犹太文明博物馆。【别错过】死海古卷收藏馆。顺便可以看看不远处的以色列国会大厦。电话:972-2-6708888


5、百门区:犹太教各派传统生活方式的活百科。【别错过】在露天菜市场跟摊贩讨价还价。


6、耶路撒冷植物园:在这里找不到的《圣经》中所提到的圣地植物,在别处也不太可能找到。【别错过】旁边的希伯来大学Givat Ram校园。电话:972-2-6794012/3

必食之家

1、Chakra:地中海美食。电话:972–2–6252733


2、Darna:摩洛哥犹太菜肴。电话:972-2-6245406

必宿之地

1、American Colony:这家由一个英国家族经营的百年老店本身就已经成为耶路撒冷传奇的一部分。电话:972-2-6279777


2、Prima Royale:预算有限时的选择,洁净、实惠、让人愉快。电话:972-2-5607111

(本推荐来自于2008年,仅供参考,部分店面或有变更)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