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行逻辑 | 圣地三十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1-07-09

独角兽导读

《圣地三十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平行逻辑

我们在上篇指出犹太传统的智慧观与希腊传统的真理观有相通之处,双方都追求一种独立的知识,并都为此拒绝让知识成为现实需求的奴隶。


不过知识是人去认识的,而现实的人总是不免为自我或他人的需求所左右,因此也就很难保证知识的客观性。一方面认知的主体必须是人,另一方面要真正认知就必须消除人对知识的影响,这对矛盾是人类几千年不曾真正解决的难题。迄今为止,最为人类广泛接受的解决方法是从古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体系中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建立在逻辑与数学的基础之上,用一些完全独立于人的主观判断的公式和定理来检验人类的认知成果,并由此指导人类的观察方式。


由于亚历山大东征在以色列建立起了希腊文明的统治,犹太人很早就了解了希腊文化,然而希腊人的这套科学认知体系却不适用于犹太智慧的发展,原因在于两者的认知对象不同。希腊人认识的是客观世界,回答的是“这个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犹太传统认识的是人类生活,回答的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怎么做”的问题。希腊人要寻找的是在一个严格定义的环境中的固定不变的规则,犹太人要探求的则是在大千世界里千变万化的生命出路。因此,犹太智慧的独立性必须用另外的方法获得,而要建立这种方法,就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不同于希腊传统的基本思维逻辑,这便是犹太思维特有的“平行逻辑”。


在公元1世纪前后,虽然离圣殿被毁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但犹太教已经处于巨变的前夕,各种教派和思潮纷纷涌现。其中属于后来发展成犹太传统主流的拉比犹太教便有两大相持不下的流派:希列学派和沙玛伊学派。争执是任何一种思想发展中常见的现象,少见的是犹太教这两派的解决方法。《塔木德》是这样描述这个解决方法的:


沙玛伊学派与希列学派争论了三年,前者说:“律法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后者争辩说:“律法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后来有神音宣布说:“两派所说的都是真神的话语,但律法与希列学派的裁决相一致。”


《密释纳第一部:种子》商务版封面。


希腊传统中的经典逻辑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律”,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你不能同时声称某事物在同一方面既是又不是”,换句话说,对于任一命题P来说,P和非P不能同时为真,否则命题P为假。这个矛盾律是科学体系的基本逻辑之一,也是西方传统思维的基石之一。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争双方都宣称上帝在自己一边,林肯便在他的《备忘录》中对此表示:“双方都可能是对的一方,但必然有一方是错误的。上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既支持又反对同一件事情”,这便是经典逻辑矛盾律的运用实例。


但如果我们拿这些例子跟《塔木德》做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塔木德》建立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逻辑基础上。《塔木德》版的林肯《备忘录》应该是:“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既支持又反对同一件事情”。而《塔木德》版的“矛盾律”是:P和非P同时为真,命题P也为真。



你可以想象一下,建立在这种逻辑基础上的拉比犹太教经典,比如《密释纳》或者《塔木德》,是个什么样子。宗教本来是指导人类生活的,通常的宗教经典里总是充满了义正词严的说教和界限分明的戒律,但如果你打开拉比犹太教的经典,那么你满眼都是无休无止的争论和让你眼花缭乱的观点分歧,以至于十二世纪的犹太大哲学家迈蒙尼德不得不自己另外理出一套明确的律法准则,这些经典的论述才能在生活里被准确执行。


那么“平行逻辑”的目的何在呢?《密释纳》对此的解释是:第一、记录不同的观点可以让后人明白哪些观点是被人讨论过的,哪些是未讨论过的,以免人们浪费时间。第二、记录不同的观点可以让人们在发现通行的观点可能有误时审查其他观点正确的可能性。


从根本上说,“平行逻辑”的信奉者不相信存在着一个完全客观的、脱离人们的主观干预的检验或者观察知识的系统,因此让知识独立的最好方式不是依据某个标准把一些知识淘汰掉,把另一些知识奉为圭臬,而是把所有相关的知识兼容并包地收容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在知识的相互交流与切磋中寻找最接近“真理”的内容,在不同观点的相互平衡中消解人对“知识”的干预,从而给知识以自由。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过程,而不是一个一锤定音的封闭过程。


如上所说,在经典科学的世界里,“平行逻辑”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因为这是有关人的行为的价值逻辑,而不是有关客观世界的自然逻辑。不过有趣的是,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发展似乎打破了这种界限。“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尼尔斯•玻尔便曾总结说:“真理有两种:浅显的真理,其对立面是明显荒谬的;而让我们认定深刻的真理的事实是:其对立面也是深刻的真理。”听起来像是《塔木德》的现代物理版。


张平 2011年4月26日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延展阅读:

1/ 我们怎样与犹太思维相遇

2/ 虎刺怕的故事

3/ 虎刺怕续谈

4/ 智慧无禁区

5/ 远离上帝的神秘花园——平行逻辑小结

6/ 思想的起源

7/ 不和谐的世界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