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克兰能否成为“放大版以色列”?——“前哨文明”的机遇与困境 (一) | 圣地三十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2-06-24

独角兽导读

《圣地三十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乌克兰能否成为“放大版以色列”?

——“前哨文明”的机遇与困境 (一)


2022年4月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谈到乌克兰的未来时,设想乌克兰“将成为一个大号以色列”,“安全将成为未来十年的头号主题”。

 

在讨论乌克兰能否成为“放大版以色列”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以色列。不过就以色列的复杂性而言,要回答这个问题也没那么简单。不过考虑到俄乌战争的背景,以及泽连斯基在解释时说的“执勤的军方人员、国民卫队成员会出现在我们的电影院里、超市里”,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他讲的是作为“前哨文明”的以色列。

 

“前哨文明”是犹太复国主义之父赫策尔在其奠基之作《犹太国》的结尾处提出的,原文是:“我们将在那里构成欧洲防备亚洲的防护墙的一部分,成为对抗野蛮的前哨文明。”在运用历史、文化、宗教等各种方式论证了建立犹太国的必要性之后,赫策尔最终使用了地缘政治的招法,试图以此打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们,彼时那些统治者自认为是欧洲的一部分。

 

犹太复国主义之父——赫策尔。图片来源:网络。


“前哨文明”包含四个基本要素:首先,它在地缘上处于两大冲突板块的边境地带。其次,它认同冲突的一方,选择了自己的归属并参与冲突。第三,它得到了来自己方阵营的强大支持,类似于前线与后方的关系。第四,它拥有出色的军事实力,同时也有经济有能力保卫自己的独立,经常会有以弱胜强的表现,因而在冲突中能起到某种堡垒作用。

 

“前哨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民族主义时代小国林立的特有现象。在帝国时代,“前哨文明”或者被敌方帝国消灭,或者被己方帝国兼并,很少有独自生存的机会。帝国的殖民地,比如古雅典在小亚细亚建立的那些城邦,只能算是“文明派出的前哨”,而不是“成为前哨的文明”。即使是现代世界,到目前为止真正作为“前哨文明”长期存在的,实际上也只有以色列一家。这也是泽连斯基为什么说乌克兰要成为“放大版以色列”而不是放大版的别的什么国家。

 


在我去过的所有地方里,最接近以色列“前哨文明”的感觉的是阿拉斯加。其中一个明显的相似性是平民带枪。不是说的美国其他地方的人别在腰里的手枪,而是攻击性很强的步枪。当泽连斯基想象乌克兰成为“放大版以色列”的时候,他大概也想象到了这种“人人带枪”的场景。但是“前哨文明”人人带枪,并不意味着“人人带枪”就一定能成为“前哨文明”。“前哨文明”的四个要素目前看来乌克兰似乎都有,但是要想长期保持这一地位,仍然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本文就讨论一下以色列“前哨文明”的基本条件,也以此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一下“以色列是什么”这个复杂而难解的问题。



1

牺牲精神 -


成为“前哨文明”,绝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事情。戍边守境在什么年代都是艰苦而充满了危险的工作。赫策尔的“前哨文明”说多半是一种游说策略,无论是他本人还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其他早期领袖们,恐怕都没把这事当真。毕竟犹太人在欧洲一千多年,早已不参与军国大事,战争对犹太人来说是一件极其陌生的事情。最早进入以色列定居的复国主义者为了自卫,跑去跟阿拉伯人学骑马射击等诸般武艺。那时候定居点的自卫武装穿的是阿拉伯长袍——不把自己打扮成阿拉伯人的样子,就觉得自己不像个战士。

 

然而二战后中东局势风云突变,成为东西方阵营的角力场,加上阿拉伯各国不承认犹太国的生存权的顽固立场,一举把以色列扔进了硝烟滚滚的文明边疆,不成为“前哨文明”就只能亡国灭种,赫策尔的游说之词成了预言,随之而来的首先是巨大而持久的牺牲。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阵亡4000人,平民死亡2400人,合计6400人,是当时以色列人口1%。把这个比例平移到今天的乌克兰,也就意味着这场冲突中乌克兰军民将合计战死40余万人。在以后的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又战死近18000名士兵,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士兵死亡人数的4.5倍。简单平移一下,这意味着在今后几十年与俄罗斯的不断冲突中,乌克兰要准备好再牺牲至少120万士兵。迄今为止,乌克兰军人表现出了惊人的牺牲精神,但毕竟还只战死3万余人,按比例算,还不到以色列独立战争战死比例的十分之一。一旦牺牲到以色列那个比例,乌克兰是否还有战斗下去的精神,这是想成为“放大版以色列”的乌克兰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独立战争期间的以色列官兵。图片来源:网络。


战场上的牺牲,只是“前哨文明”所做出的牺牲的一部分。牺牲再多,毕竟主要是前线的勇士们独自承担的,主要是在热战进行中的较短的时间内。更多的牺牲是要全民共同承担,而且是要长期忍受,难以终结的。这里边最简单易算的,就是经济上的牺牲。

 

战争最终打的是后勤,后勤的根本是花钱。钱从哪里来呢?“大后方”可以支援一部分。但如果你以为“前哨文明”可以拿着大后方的援助吃香的喝辣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援助”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绝大部分的花费仍然是要自己想办法的。而这“办法”也没什么秘密,那就是老百姓节衣缩食。

 

从1965年到1994年的30年间,以色列的国防预算GDP占比都在10%以上,其中有10年超过了20%,占比最高的是1975年,占比30.46%。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美国国防预算通常在4-5%之间,最高年份也没超过10%。法国同期的国防预算在3%左右,最高也没到过5%。换句话说,以色列国防预算的GDP占比是美国的两到三倍,是法国的四到五倍。

 

1994年以后,以色列国防预算的GDP占比开始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局势上的相对缓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以色列的经济开始起飞。结果是军费的绝对数量在增长,GDP占比却在下降。2019年,以色列国防预算210亿美元,比1994年的77亿美元增加了近3倍,GDP占比却从10.12%跌到了5.26%,下降近一倍。即便如此,以色列的国防预算占比仍然远远高于美国的3.41%,更是比法国的1.86%高出近三倍。

 

乌克兰独立之后,国防预算占比一直只有1%-2%之间。即使是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东乌处于事实战争局面之后,乌克兰的军费增长速度也极其缓慢,到2020年,乌克兰国防预算的GDP占比是4%,仍然比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绝对优势地位,经济上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当今以色列低了不少,跟卧薪尝胆时代的以色列更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今日以色列油价(1谢克尔约等于2人民币)。

图片来源:网络。


更高的国防预算,意味着更高的政府税收。居民拿回家的可支配收入将大大减少,因为必须缴纳大量的所得税;意味着物价极其高昂,因为政府从商品销售中抽取大量的间接税;意味着文化、医疗等各种社会福利项目与设施的缩减,因为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送到军队去了。特拉维夫今年成为世界最昂贵的城市并不是因为这里的人们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而是因为高昂的政府税收。举例来说,以色列的汽油价格一直是非常高的。在今年西方油价大幅度上涨之前,我去任何国家旅行,都会觉得当地的油价便宜。以色列油价贵,主要是因为政府在汽油中征收了三种间接税。2020年4月1日,以色列95号汽油的自助加油价格是每公升4.89谢克尔,是当时世界上前十个汽油最贵的国家之一。但这个价格中,3.81谢克尔是税,占比78%。仅此一例,你就可以明白不需要打仗的国家有何等幸福。如果不需要打仗,以色列人的生活水平是可以一夜之间翻上几番的,可以把法国德国这样的国家远远地甩在后边。内坦尼亚胡就曾预计,如果实现中东和平的话,以色列的HDR指数将跃居世界前十位,并且极有可能进入世界前五位。


考虑目前的俄乌力量对比态势,要想成为“放大版以色列”,乌克兰至少要在未来的三十年里保持国防预算GDP占比10%以上,甚至20%以上。这意味着大幅提高税收和物价,而在乌克兰经济真正起飞之前,也会意味着大幅度降低民众的生活水平。

 

以色列人对物价水平也有一肚皮怨气,2011年曾因此爆发过大规模抗议运动。不过总体来说,以色列人还是愿意接受现实,因为他们明白自由不是免费的,能花钱保卫自由已经是最便宜的了。乌克兰人能否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对于“所有的钱都送到军队去了”的现实有多久的承受能力?



张平 2022年6月23日星期四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延展阅读:

1/ 新书速递 |《密释纳·第2部 节期》

2/ 以色列民众眼中的俄乌战争 

3/ 以色列为什么没有宪法?

4/ 兴邦吾土,自由吾民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