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姝威暴怒: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公开抢钱!

深蓝财经 深蓝财经 2023-09-22

■  融创突发!孙宏斌,也学起了恒大

■  茅台变料酒背后,争议才刚刚开始

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王鑫


金帝股份上市首日的天量融券引发了连日来海啸般的争议。


今日收盘,金帝股份连续第三天涨停,不少人认为这是股民觉醒了,发起“A股版游戏驿站”,“要把融券打爆”。


 

回顾事件经过,在2亿多股民的眼皮子底下,由金帝股份高管与核心员工参与IPO战略配售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把470万股限售股作为融券券源给清仓式借了出去。据悉,其最高的融券融出费率(年化)达到28.1%。


要知道,战略配售的限售股本身就有公众投资者所没有的利益或优惠,限售解禁日还未到来,限售股也未卖出,仅仅是这一通转融券操作,就又大赚了一笔。


而这些限售股最终的去途是用来融券做空了,引发该股上市首日巨震,并随后连跌数日直至股价腰斩。做多买入的不少散户,就这样成了“炮灰”。


这里的核心问题不是融券做空和散户追涨亏钱了对不对,而是限售股融券是否违反了市场公平?


证券法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原则,也称“三公”原则,是贯彻于证券发行和交易全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则,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为何说金帝股份的限售股融券涉嫌违反市场公平了呢?


质疑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限售股既然是“限售”,就不应该在市场流通,否则借贷前后股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且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需要提高;二是稀缺的券源主要由券商来分配,分配机制存在可操纵的空间,券商大客户机构相比散户更容易获得融券。


不过,9月19日晚间,证监会正式对这一热议的事件作出了回应。根据证监会的表述,他们进行了核查。首先从《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来看,金帝股份的限售股出借是合规的。


其次,它们核查到,上市首日金帝股份的限售股是由资管计划通过转融通业务将股票出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再由证券金融公司转融券给13家证券公司,124名投资者(包括35名个人投资者、89家私募基金)依规从13家证券公司融券卖出。


也就是说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有融券,不过机构占比超过了7成,而A股主要是一个散户市,很多散户没有足够条件参与融券。


 

虽然证监会回应了,但是争议并没有结束!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股市“打假斗士”刘姝威教授,她暴怒了:“如果这种行为,官方认为合理合法,那么,中国股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公开抢钱!何时中国股市能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到上市公司发展的红利?”


 


经济学家刘煜辉对刘姝威的发声给与了支持。


 


还有财经媒体人曹山石也进行评论,他指出不公的核心是券源。


 


有讨论认为,限售股转融通尽管符合交易所的有关规定,但却违反了《证券法》。《证券法》是证券监管的上位法,理应得到严格遵守。


在这里,摘录新版《证券法》有关“三公”原则和限售股的规定:


第三条 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三十六条 依法发行的证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法律对其转让期限有限制性规定的,在限定的期限内不得转让。


上市公司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持有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或者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的股东,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的,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关于持有期限、卖出时间、卖出数量、卖出方式、信息披露等规定,并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 


而限售股正是属于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


假如是在一个朝气勃勃的市场环境里,原本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些问题,但是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了。市场跌跌不休,股民感到切肤之痛,一切不公和违法的行为都很难逃过一双双监督的眼睛。希望A股早日刮骨疗毒,让市场生态更加健康。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