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许,我们才是笑话!

敏敏郡主 玖奌杂货店 2024-01-23

一家省级电视台的台长在短视频大会上说,“从来不做跨省舆论监督”“从不看别人笑话”“从来不转任何灰色地带的东西”,“只转发正能量”。


媒体老总夸耀自己从不做舆论监督这看上去像是一个笑话,但我只觉得悲凉和伤感。


在吕台长夸耀自己不做跨省舆论监督时,他先展示了一组数字:下载量1.056亿,注册用户1.071亿,全网日均流量达1.24亿。

按吕台长的话来说,“顺利实现了3个亿级目标”。一个新闻客户端,这样的成绩,能辗压国内同行,称得上是非常亮眼。


舆论监督,当然是媒体的天职,这样浅显的道理,这位台长不可能不懂。他放弃舆论监督,自然有他精明的算计。而从结果来看,“顺利实现了3个亿级目标”,证明了这样的算计是奏效的。


网上有人说,吕台长活成了笑话。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放弃舆论监督的吕台长没有活成笑话,而是活成了神话。


一家媒体的成功,不是因为舆论监督,而是因为放弃舆论监督。这很悲哀。


有人在看了这家媒体客户端的视频以后,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灰色地带的东西”的比如:成都一名环卫工无意中将落叶扫到一条狗身上,与狗主人吵起来了武汉一名女子在吃自助餐时,与店老板吵起来了;北京有一男子在菜市场上买驴肉,与摊贩吵起来了……

这也说明,这家媒体也会经常发出一些批评性的报道,只是批评的对象,都是一些底层的鸡零狗碎而已。


以前曾经听过一则传闻,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方报业有记者计划去暗访站街女,揭露她们的恶行。

选题报上去以后,当时的南方都市报主编认为,弱势群体不需要媒体监督,强权才需要,所以否决了暗访站街女的选题。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监督有权有势的机构或个人,揭发强权群体的不法作为,这才能被称作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如果媒体成天对着几个底层冷嘲热讽,那不叫监督,这叫欺负人。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媒体,正干着当年被媒体人鄙夷的事情,而且在公开炫耀。

这很让人感到悲愤。


但这样的悲愤,也许毫无价值。这话听上去很悲观。我不是一个悲观的人,但是,最近连续看到的一些新闻,让我不得不产生一些悲观的想法。


前几天,海南的一个主播可以凭借一条嘲讽日本地震的视频涨粉无数。这两天,又看到这家媒体凭借放弃舆论监督的媒体天职“顺利实现了3个亿级目标”。

市场用数字投了票,这才是当下舆论场的主流。也许,当我们在批评媒体和媒体人的堕落时,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嘲讽那些还在坚守“新闻理想”的人。

也许,活成了笑话的,是我们这些还在呼唤理想的人。


“理想”“情怀”,曾经让人热血沸腾,如今早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如果不信的话,去看看现在那些大的媒体,还能有几篇拿得出手的亮眼的批评报道?


给“理想”和“情怀”致命一击的,还有来自舆论场的铁拳。三年前,财新的高昱说,“越来越多我们想给予帮助免于恐惧的人,变成了痛恨我们的人,比那些欺压他们的人更恨我们”,“键盘侠们举着放大镜,在微博上围剿着一切敢揭伤疤的人。”

对我这样的公号写手来说,在看到这些话时,很是感同身受,也很是扎心。但这也是当下的现实,看看那些还在仗义执言,坚持普及常识的作家、法律人、学者,有多少正在遭遇网络围攻,承受汉奸、恨国党的骂名?


也许,我们能顶住各种投诉举报的压力,也不会被深夜接到的陌生电话吓退,但是,常识没有受众,追寻真相的努力被嘲讽,这些种种,却能很轻易的击溃一个人对信仰的坚守。


管有多么不甘心,那个“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会再回来了。那些曾经璀璨夺目的媒体人,有的已经老去,有的在韬光养晦地活着,也有的学会了摇尾乞怜。

还在坚持监督的媒体,还在执着寻找真相,坚持揭发有权有势者的不法作为的媒体人,不能说没有,但也是所剩无几。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但也注定会是悲壮的。


这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批评吕台长的文章。我不能说这些批评不对,但是,如果社会氛围对舆论监督不友好,如果追寻真相的努力不被尊重,这样的批评是苍白的,是无力的。


又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这篇文章,也不是想要传递一种悲观的情绪,而是只想要表达一个卑微的请求:给那些坚持舆论监督的声音多一些尊重,给那些还在揭露和批判的声音多一些支持。


前路漫漫,愿多珍重!

往期文章:
悲谭嗣同!
被举报?真荒唐!
又“不雅”了? 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也许,我们才是笑话!

敏敏郡主 玖奌杂货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