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异常的《无名》票房

电影情报处编辑部 电影情报处 2023-02-08

作者 / 坦克

无名》票房破8亿,看起来挺高。

这部所谓的“超级商业片”真的打破了行业认知吗?

舆论场上,不少《流浪地球》粉丝都自作聪明拿“没有人类的票房毫无意义”玩梗来嘲讽《满江红》,却不知道真正该被这句话形容的影片是《无名》。


《无名》异常票房
至少有1亿以上

目前,最直观的看一部影片是否有大规模票房注水的方式,是看该片的网售占比,这些都是专资办次日会发布的官方数据,大多数影片的网售占比都在88-94%左右。不同类型影片会略有出入,例如进口片的网售占比会高于国产片、合家欢动画的网售占比会偏低,但大致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一般网售占比低于80甚至85%都可以视为异常,大概率就是片方通过线下出票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了该类影片的网售占比偏低。

我们直观拉了一下《无名》从1月22日公映到昨天(2月6日)的单日票房列表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影片票房走势的正常,影片的网售占比越来越低,如果以春节档大致平均92%的网售占比来计算,《无名》的异常票房为1.26亿。

当然以上计算不能算是票房注水的“铁证”,毕竟粉丝也可以通过“《无名》本来就是一部粉丝电影,这异常的1.26亿都是粉丝通过线下购票直接群体包场的形式贡献的票房”来解释。当然对电影市场稍有理解的人都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论断。

而情报君通过另外一种算法,计算出《无名》的异常票房则更多。


我们通过猫眼专业版上的公开数据,列了一下春节档六部影片截止2月7日下午4点影片的服务费,可以看出《无名》的服务费比例只有5.62%,与春节档其他六部影片平均8.25%的服务费比例相差更大。如果按照春节档正常服务费8.25%的比例来计算的话,《无名》的异常票房已经高达2.71亿。如果按照这种算法也意味着,《无名》正常票房仅有5.3亿。另外博纳去年国庆档发行的另外一部主旋律影片《平凡英雄》的服务费比例也仅有5.56%,具体原因业内也已经心知肚明。


为什么两种算法
会有超出一倍的误差?

因为第一种算法,只能大致算出线下出票注水的票房数字;而线上票房注水则更为隐蔽。

之所以第二种算法中,《无名》的服务费比例极低,不仅仅是因为线下购票不需要电商服务费,也是因为另外1亿多的异常票房,或许也是通过线上注水的方式——这一亿的票房可能不是通过猫眼、淘票票等售票平台卖出的(一般单张服务费为3元左右),而是片方通过自家的App用极低的服务费(每张1元)出的票,也就造成了服务费比例只有5.62%的现象。


当然,第二种算法依然只能是大致的推算,至于这些异常票房到底是粉丝或者企事业单位包场,还是片方自家院线以及App大力推出的春节特惠超低服务费线上购票活动导致的,或许只有片方自己知道。

一位过去几年多次操作过票房注水的业内人员阿玖也向情报君介绍了最近几年票房注水的新玩法。过去大家都是通过线下的渠道进行票房注水,成本相对低,如果自家没有院线也只需要15%(即花15元成本注水100元票房),如果有自家院线甚至可以把成本压低到8.3(5%+3.3%税费)。

但后来不少人发现,因为网售占比太异常的话,会有较高的舆论危机,所以线上注水的方式也开始同步推进成熟。对于大多数片方来说,一般线上注水就是映前或者上映前三天的阶段注,常规方式就是通过票务平台去锁座,在映前买个一两百万的预售,也能让宣发更好做,这种注水主要是为了上座率和锁场(不让场次空了,影院看排了这么久不卖票,就会撤场,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并且这样也不容易被发现,留下的把柄少。不过这种方式在影片公映中后期就不会进行了,因此占总票房的比例偏低。

当然这种通过票务平台注水,一般是无差别注水,也就是所有影院都注水,成本很高(超过60%)。前几年的时候,据说某公司甚至开发过一个票务注水系统,只要对接了这个系统的影院,都可以快速出票,也方便了很多发行人员。

当然,有自家院线以及自家院线App的片方这样做也可以把成本控制的更低。或许这也是此次《无名》票房异常事件的原因之一。


少一点注水,
多一点诚意

关于票房注水,其实在2015-2018年被公共舆论场讨论的比较多。从2015年暑期档的《捉妖记》、2016年的《叶问3》《我不是潘金莲》,再到2018年春节档有关于《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的对抗风波。其实可以说,最近五年绝大多数国产片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票房注水问题。但因为比例较少,目前注水影片绝大多数也只是在影片开局预售阶段用一定的预算来推高一下开画成绩。正式公映之后不会再采取这种方式了,含水量也可以忽略不计(低于1%)。

最近几年,因为电影市场各种困难,以及票房注水行为的普遍,被持续脱敏的业内人士仿佛也觉得一般规模的买排片注水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了。

但大规模持续性的(超过10%)比例的注水,最近几年依然有部分片方和影片在持续作案。根据阿玖说,目前很多院线都接发行方注水的活,服务费明码标价,13%-20%不等。这种注水不仅仅是为影片预售阶段的上座率和排片率了,而是单纯为票房数字,其目的或是为了一个更漂亮的财报,或是能抬高一个新媒体版权价格,甚至是为了面上好看、好给大领导交代、或者为了破纪录,或者票房过X亿线之类的。如果这已经成为中国电影每个人都默许的行业潜规则,那某种程度上电影行业被骂也就没那么冤枉了。

百废待兴伊始,也希望中国电影能少一点虚假,也能更早一点迎来真正的繁荣。





商务合作/约稿 请联系:

tank20210927(微信ID)

18510712046(电话微信同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