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司长为何不愿认科员小郑为“老乡”?

仕道君 仕道 2020-11-03


近日,在网上读到十年砍柴先生回顾自己在中央某部打拼的纪实文稿《大部小吏三年半》,让我们得窥上层权力运行的种种潜规则,读来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文中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在本系统一次会议晚餐上,部党组成员兼人事司司长老唐拨冗光临,酒桌上闲谈,说起同桌好几位和他是山东老乡,这几个人均是处级干部。后来有人提醒,在座的科员小郑(郑红军)也是其老乡,唐司长回道:他么,还年轻,现在不算。砍柴先生听后大惑不解,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地从娘肚子出来就决定了,是否老乡由籍贯决定,怎能因为年轻就“不算”呢?

 


恐怕很多网友会和砍柴先生一样,对唐司长的观点百思不得其解,明明都是老乡,唐司长为何却仅认那几位处级干部为老乡,却将“年轻”的小郑排除在外呢?

 

在部里混了几年,砍柴先生才悟出唐司长话中的深意:老乡,是官场相当重要的资源,攀老乡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老乡之间的关联性由彼此的地位决定。也就是说,那几位处级干部才有资格和唐司长攀老乡,从而建立老乡关系,而小郑因为年轻、地位低微,是没有资格和唐司长攀老乡从而建立老乡关系的。他和唐司长是老乡不假,却无法建立真正的“老乡关系”。倘若他再好好干几年,也能混个处级干部,或许就和老唐由“老乡”变为“老乡关系”了。

 

梁漱溟先生曾指出,中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关系本位”,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以亲缘、地缘、业缘为特征的人际关系、人脉关系。据有心人汇总,人与人之间人脉资源多达17种,诸如亲戚、朋友、同学、校友、街坊、邻居、同事、师生、师徒、战友、领导、部下、同乡、同党、干亲、结拜、世交等。但人脉资源能否转化为人脉关系,却是个未知数。

 

多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不断调整变革,国人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物质主义、货币拜物教沉渣泛起,人际关系商品化、实用主义化、机会主义化日趋严重,人与人之间原有的脉脉温情逐渐被冰冷的利益交换关系取代。人与人交往,很多时候不是看重亲情、友情、乡情,而是看重对方的权力、金钱、资源。

 

假如你家徒四壁、身无长物、手中空空荡荡,纵使再亲的“亲人”、曾经最铁的“哥们”,也可能因为时下地位、资源的不对等而无法建立“关系”,“热脸贴上冷屁股”,“剃头挑子一头热”,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亲戚”“朋友”“同学”……这些原本令人温暖、动情的字眼,正日益蒙上物欲的“铁锈”,成为钱、权、名、色等苟合偷欢的“由头”“借口”“桥梁”!

 

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最关键是中国人没有心灵家园”,“资本,它可以进入社会,进入股市,可绝不能够进入灵魂,如果资本进了灵魂,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就不能持续发展了。”周教授的话堪称醒世药言,如果人人都太过功利、太过势利、太过世俗,我们的灵魂就会被物欲挟持,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成为“人对人是狼”的“霍布森丛林”。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应建立澄澈、平等、诚信、友善的关系。扭转颓败的世风,防止社会伦理沙漠化,看来,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 END --


仕道最新热文荐读








1、为什么单位里有些老科长,总也提拔不起来?(点击即读)


2、“两会”期间打虎!大肆索贿跑官要官的厅长被双开(点击即读)


3、刘强东:当了1年8个月的全国政协委员(点击即读)


4、惊!村支书被群众称为“皇上”,涉案5.51亿元(点击即读)


5、【独家】酒驾致4死后潜逃安排他人顶包,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为何如此胆大包天?(点击即读)


6、重磅!全国350名省委常委大起底:男性91.4%,研究生学历85.1%,60岁以下83.4%……(点击即读)


7、【独家】从团省委书记到省委书记有多远?(点击即读)



观仕宦风云,悟兴衰之道,发醒世之言,仕道(pzzch2018)——您朋友圈中很多人都在关注的时政新媒体!独家、原创、深度好文一读为快。仕道创办两年多来,发表原创文章410余篇,其中单篇最高阅读量85万+,数十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等权威媒体转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仕道”公众号开发了一款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搜题功能,内含近2万道学习强国题库,只要信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和题目一致的关键词组进行搜索,就像给好友发微信一样,答案立马出现在对话框内,就是这么神奇简单,不信您试试哦。

▲长按二维码“识别"订阅▲


仕 道

官场奥妙 尽在仕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主编微信号:pzzch681018

商务合作:18921765158(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